APP下载

基层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2022-12-17甘肃省岷县西城区小学张忠平

天津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语文

■甘肃省岷县西城区小学 张忠平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各个阶段的教学都在进行方向的调整和策略的创新,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管理者,自然对教学途径的拓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授课方式、授课理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基层小学的教研活动应得到高度重视。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良好的语文能力和丰富的词语储备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意识到个人的教学地位,努力发挥出每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价值,有效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认知直接影响其今后的探索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研活动是重要的技能提升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抒发个人教学见解,分享教学经验,实现思想的有效交流和理念的正确互动,使其教学能力迅速提升。但是就目前的基层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而言,还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和不足之处,以下是对提升教研活动质量提出的几点有效措施,以供参阅。

一、目前基层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误区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研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设计的活动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实践价值,教师只是进行单一的概念分析、报告交流和课题研究,并没有将更多真实的教学案例融入其中,导致整体教研活动停留在理论阶段,不具备具体的实践环节,缺乏说服力。教师长期处于这样的学术交流氛围中也难以学习到更多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心理,影响教学进步。

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目标不够明确。阶段性的教研环节应该具备阶段性的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制度、期中期末结果汇报等展开深度探讨,但是就目前的教研活动来看,并非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使整个流程表面化、形式化,无法完全展示出基层小学语文的学科特色,气氛生硬死板,缺乏实质性的探究目的。

二、提高基层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理念:明确教研活动的探究主体

首先,基层领导应该保持对教研活动高度重视,强调教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实际意义,使语文教师在紧迫的情境下意识到教研活动的开展价值,从而转变自己以往的理念,提升重视程度,主动参与到互动环节中,吸取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的策略交流。教研活动的开展应该以教师为探究主体,以学生为探究主题,通过定期的交流互动形式,引导教师分享班级中学生的表现,需求有效的质量提升方案,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比如,小张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说出了自己的困扰,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知识的难度也在逐渐提升,这也使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越来越力不从心,对课后预留的任务也完成的不够理想,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纷纷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堂而言,除了基础的知识概念分析外,教师还应该将重心放在课后知识拓展上,把握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避免语文知识的难度提升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这样的教研活动环节重视了每一位教师的角色地位,使大家具有均等的发言机会,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实际的促进价值。小张教师在听从大家的意见之后,试着尝试扩展教学范围,以《枫桥夜泊》一课的讲解为例,首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大家独立思考:“本首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写作的手法?”以此增加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频率,经过细致的预习之后,学生回答:“本首诗的整体情感基调较为孤寂悲凉,包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运用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更加凸显出作者心中的惆怅情绪。”这样的预习环节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其不再将眼光局限于课堂上,而是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找到思考的方向,把握好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降低学生独自思考的难度,如:“本首诗中描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均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作者一夜未眠呢?”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使学生走入文本中,从“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景物中,看见一幅清冷朦胧的江南水乡秋夜图,对作者的心情把握得更加精准。

这一教学案例充分展示出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小张教师经过教研探讨学习到了拓展教学范围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迎合他们的不同年龄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加精准的课前预习问题和课后复习任务,运用循序渐进的手段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使自身的教学能力有效提升。

(二)情境:模拟教研活动的探究氛围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提升活动效率的关键,教研活动的开展并不是进行简单的例会总结,而是真正分享实际案例,为大家提供有效的教学经验,寻求更多丰富的教学途径。这就要教师注重教研活动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加强针对性的教研制度建设,始终以实际案例为出发点,以此营造出优质的教研探究氛围。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教师还可以加强情境建设,在教研活动中模拟出真实的教学情境,思考多种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案,充分发挥出教研活动的创造力。

比如,小李教师在活动中提出这样的疑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渐具备自身完善的思维意识,但是还是缺乏严格的约束能力,难以在整节课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避免?其实这一问题也是常见的教学问题之一,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措施。有的教师说,可以减少固定的概念讲解时间,设计一些自主探究的环节,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价值,愿意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有的教师说,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改变传统授课形式,借助趣味环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有的教师说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注意力。针对以上教师提出的方案,大家进行系统的整合,模拟出真实的教学情境,发挥出教研活动的有效价值。在对《四季之美》的知识进行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带领学生掌握生字、生词,使其感受到四季的不同美景,增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思想意识。首先,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四季的图片,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大家思考:“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季节?”“你能简单说说这些季节都有怎样的特点吗?”其他教师扮演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随后自然地引出本篇文章——《四季之美》,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四季的不同美景。在讲解到:“染上微微的红晕”“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成群结队的大雁”“铺满白霜的清晨”等句子时,同样可以展示出对应的图片,使书本中静态的文字变得生动具体,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四季之美。同时,其他教师结合这样的情景教学纷纷提出一些建议,有的说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动态的视频、音乐等,更容易吸引学生观看,构建出美好的四季场面;还有的说可以布置情景朗读的任务,引导大家带着感情完成知识诵读,发挥出情境教学的重要价值。在反复探究的氛围中,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从中找到教学经验,结合班级学情设计出更加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努力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教学案例有效发挥出教研活动的开展价值,帮助教师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探索,找到更适合自身班级情况的教学方法,彼此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探讨,弥补以往教研活动的方向偏差,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深化语文素养。

(三)体系:实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引领

基层小学的语文教研活动开展也要注重体系的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能实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引领,使各项措施的实践有迹可循,有据可查。这就要校方为教师提供稳定的教研环境,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使教师探究出的有效教学方案都具备实践的条件,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引导大家了解到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频率,以此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

比如,小王教师在某次教研活动中提出这样的教学问题,自己班级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应该如何消除这样的差异性,使整体班级学情均衡发展。此时的大部分教师都在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有刚刚进行学术交流的小赵教师指出了这个问题的概念性错误,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情况等均是造成他们存在能力差异的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只能尽量减少差异性对教学结果的影响,而不应该思考如何避免差异性的产生。比如,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实施策略分层、任务分层和评价分层,全方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以《慈母情深》的知识讲解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掌握多种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体会到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深沉情感,以此唤醒大家热爱母亲、关心母亲的情感。首先,教师应该实施策略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语文能力提出不同难度的语文问题:“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书价一元多’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自己的家里很穷?”等这些,确保难度逐渐提升,使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跟上思考的节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思维的拓展。其中关于母亲的外貌描写应该作为重点讲解的环节,如“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板上”“龟裂的手指”等,这些句子表面上是在描述母亲的形象,实则侧面展示出作者家境的贫穷,以此对比母亲为其拿钱买书的毫不犹豫,更凸显出母爱的伟大。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文章中展示的外貌描写手法,使其写一写“我的学生”“我的教师”“我的妈妈”等人物,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还为其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中提升语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促进思想发展。

这样的教学方案发挥出文章的教学价值,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也体现出教研活动开展的必要性,想要为教学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更要教师积极学习,勇于探索,校方为其提供更多便捷的条件,增加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从而将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理念传递给大家,在完善的教研体系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四)创新:注重语文教研活动的改革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使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时需注重对其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同时,当教学计划制定完成后,学校需组织其他专业教师对该计划进行审核,确定其能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使教研质量得到提升,达成语文教学的创新目标。同时,教师还要采取适宜的措施丰富教研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教研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与时俱进。

比如,小赵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这样的教学问题,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于死板,很少对文章内涵进行探究,这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其以后的健康成长。有的教师认为,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以往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教学更感兴趣,能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强化。例如,在《将相和》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前为学生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图像等,并在后续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觉得蔺相如是怎样的人?通过观看视频,接受教师的讲解后,学生踊跃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蔺相如在王宫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面对秦王的问责时也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还有的学生认为蔺相如在面对廉颇的不忿时能主动退让,不与其发生争执,以免对赵国国力造成影响,是个有大局观的人。由此,通过对教研活动内容进行创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在学习中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另外,这也可以使教师以更高的效率进行报告发表,进而为语文教研的改革创新提供助力,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质量的提升具有多种实践途径,敏锐的教学思维和丰富的教学水平能打破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和传统性,为学生带来更有趣的学习体验。基于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学习先进的学习理念,不断创新个人教学策略,校方也应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频率,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