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e(Ⅶ)在塔木素黏土中的扩散行为

2022-12-16王芝芬罗明标彭道锋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核素毛细管扩散系数

王芝芬,吴 昊,詹 玥,李 阳,花 榕,*,罗明标,彭道锋

(1.东华理工大学 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正谱奕和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13;3.东华理工大学 化学生物与材料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目前,深层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处置的可行方案之一[1]。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围岩候选材料包括黏土岩、花岗岩和凝灰岩,相对于花岗岩和凝灰岩,黏土岩具有渗透性低、吸附性能强、地下水化学组分稳定和导热性差的特点[2]。当前,核素在花岗岩中扩散行为的研究较多[3-4],而核素在黏土岩中扩散行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2]。

塔木素黏土岩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备选围岩黏土材料之一,与花岗岩不同,它具有较高的自封闭性、较小的孔隙率以及较低的渗透率。黏土岩的主要成分为白云石、沸石和石英等[5]。围岩在处置库中受约0.1~0.5 Gy/h的辐射[6],而辐射可能会影响黏土等地质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组成成分,进一步影响核素在地质介质材料中的迁移行为[7-10]。如蒙脱石和高岭土受到30 MGy辐照剂量后,比表面积增大,SiO2和Al2O3含量发生改变[7]。改性钠基膨润土在累积受照剂量为5 MGy时,阳离子交换能力下降,吸水能力减弱,自由膨胀能力下降[8]。但也有研究人员发现,当蒙脱石的γ辐照剂量为2 MGy时,矿物的局部原子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9]。此外,黏土中含有少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受辐照后易分解[10]。辐照对黏土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针对辐照对塔木素黏土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辐照对核素在塔木素黏土中扩散行为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

1 实验

1.1 主要材料和仪器

高铼酸铵、硝酸、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EEK毛细管(φ1 mm),赛默飞市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BSD-PM1高性能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D8 ADVANCE X射线粉末衍射仪,德国布鲁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iCAP-7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赛默飞市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GL323-1SCN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PHS-3D 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varioTOC select总有机碳分析仪,德国元素公司。

本文所用黏土取自内蒙古塔木素地区,取样深度为543.7~543.8 m。将黏土岩粉碎并过200目筛,干燥备用。取50 g黏土在60Co放射源(北京大学)下辐照,剂量率约为300 Gy/min,辐照时间为55.6 h,总剂量为1 MGy。

1.2 扩散实验

采用毛细管法[12]进行Re(Ⅶ)在塔木素黏土岩中的扩散研究,具体方法如下:1) 将塔木素黏土岩粉末(200目)装填到毛细管(材料为聚醚酮(PEEK),长度2 cm、内径1 mm)中,称量装填前后的毛细管质量,计算填装密度;2) 将装填好的毛细管放入未添加核素的水溶液中,使其完全浸没;3) 溶液在压实黏土中达到饱和后置于1 000 mg/L Re(Ⅶ)溶液中,48 h后取出,使Re(Ⅶ)在毛细管中的扩散刚好不穿透;4) 将毛细管均分成10段,置于1 mol/L硝酸溶液中,提取Re(Ⅶ)。采用ICP-OES分析Re(Ⅶ)浓度。实验参数列于表1。

表1 实验参数Table 1 Experimental parameter

1.3 表征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辐照前后的黏土进行分析,衍射靶为Cu Kα,电压为40 kV,管电流为150 mA,扫描速率为10°/min。采用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分析黏土的比表面积和孔径。通过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测量黏土中有机物的含量。

1.4 数据处理

Re(Ⅶ)在黏土中的扩散通常采用菲克第二定律[13]描述:

(1)

其中:Da为表观扩散系数,m2/s;c为距离溶液-黏土接触界面x处Re(Ⅶ)的浓度,mol/L;t为扩散时间,s;x为扩散距离,m。

式(1)的数值解如下:

(2)

其中,c0为Re(Ⅶ)的原液浓度,mol/L。

其边界条件为:

c(0,0)=c0,…t=0,x=0

c(x,0)=0,…t=0,0≤x≤L

c(L,t)=0,…t≥0,x=L

(3)

erfc为误差补余函数,表达式如下:

(4)

Re(Ⅶ)的扩散参数之间有以下关系:

(5)

其中:De为有效扩散系数,m2/s;ε总孔隙率;ρ为黏土压实密度,kg/m3;Kd为分配系数。

毛细管法实验中,采用Re(Ⅶ)在第一段切片中的分配系数代替总分配系数[21],其表达式为:

(6)

ε=1-ρ/ρ0

(7)

其中:cs为固相中Re(Ⅶ)的浓度,mg/g;cslice为第1段毛细管中Re(Ⅶ)的浓度,mg/L;cL为溶液中Re(Ⅶ)的浓度,mg/L;Vslice为毛细管切片的体积,m3。

使用自编扩散参数拟合程序[13]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和讨论

2.1 表征分析

辐照前后塔木素黏土的XRD谱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辐照前的黏土在15.832°、26.002°、26.637°、30.770°处有明显的特征峰,15.832°、26.002°处的特征峰与斜钙沸石和石英的特征峰相吻合,据此可确定塔木素黏土中含有沸石[Na(AlSi5O12)·4H2O]和石英[SiO2];30.770°处的衍射峰与白云石[CaMg(CO3)2]和富铁白云石[CaMg,Fe(CO3)2]的特征峰吻合,可确定其为白云石。辐照后黏土的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这说明辐照前后黏土的主要组分基本不变。

图1 塔木素黏土辐照前后的XRD谱Fig.1 XRD pattern of Tamusu clay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塔木素黏土辐照前后的特征参数列于表2。由表2可知,与辐照前相比,辐照后的黏土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减小。辐照后黏土中的有机碳含量由20.0 g/kg降至6.9 g/kg,这表明辐照使黏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减小。这些均可能影响核素的扩散速度和吸附量。

表2 辐照前后塔木素黏土的特征参数Table 2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Tamusu clay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2.2 扩散性能

不同压实密度、离子强度(I)和pH值下Re(Ⅶ)在塔木素黏土中的穿透曲线示于图2。由图2可知,Re(Ⅶ)的浓度随毛细管长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式(2)对图2数据进行拟合,可得到Da。Re(Ⅶ)在辐照后塔木素黏土中的穿透曲线与图2的趋势基本一致。

a——pH=7.0,I=0.05 mol/L,T=20 ℃;b——ρ=1 800 kg/m3,I=0.05 mol/L,T=20 ℃;c——ρ=1 800 kg/m3,pH=7.0,T=20 ℃

1) 压实密度的影响

pH=7.0、I=0.05 mol/L时,压实密度对Re(Ⅶ)在黏土中扩散参数的影响列于表3,其中有效扩散系数De和分配系数Kd分别通过式(5)、(6)计算得到。由表3可知,辐照前,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大,Re(Ⅶ)的表观扩散系数Da由5.84×10-10m2/s降低到3.96×10-10m2/s,有效扩散系数由7.04×10-10m2/s降低到4.06×10-10m2/s;辐照后,Re(Ⅶ)的表观扩散系数由2.69×10-10m2/s降低到1.28×10-10m2/s,有效扩散系数由1.70×10-10m2/s降低到0.63×10-10m2/s。这与核素在膨润土中[6,12]的趋势一致。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大,孔隙率由0.378减小到0.205,孔隙是Re(Ⅶ)在黏土中扩散的主要通道。Re(Ⅶ)在辐照黏土中的扩散系数减小,且Re(Ⅶ)在辐照黏土中的分配系数由(4.00~5.17)×10-4增加至(0.82~1.58)×10-3,这可能是因为辐照黏土的比表面积增大,吸附位点增加,溶液中的Re(Ⅶ)更易吸附在黏土上;辐照黏土的孔径减小,使核素扩散通道减小,扩散变慢。黏土中含有少量有机物,有机物在迁移过程中与核素络合,导致核素的迁移速度可能发生改变[10]。辐照后塔木素黏土的有机物含量降低,可能与Re(Ⅶ)在辐照后黏土中的扩散速度降低有关。但在膨润土中,有机物(甲酸、草酸和柠檬酸)使Re(Ⅶ)的扩散速度降低,而腐殖酸对Re(Ⅶ)几乎没有影响[10]。因此,有机物对Re(Ⅶ)在塔木素黏土中的扩散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3 压实密度对Re(Ⅶ)在辐照前后黏土中扩散参数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compaction density on diffusion parameter of Re(Ⅶ) in clay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压实黏土中Re(Ⅶ)的表观扩散系数与密度的关系式[22]如下:

Da=Ae-Bρ

(8)

其中,A和B为拟合常数。

此外,有效扩散系数与孔隙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Archie定律[6]表示,表达式如下:

De=Dwεn

(9)

Re(Ⅶ)的Da与ρ的关系和De与ε的关系[22-23]示于图3。Da与ρ和De与ε的关系可分别由式(8)、(9)拟合得到,相关拟合参数列于表4。由表4可知,Re(Ⅶ)在不同黏土中扩散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等于0.86。Re(Ⅶ)在不同黏土中的扩散系数均随压实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孔隙率降低所致。同时发现,在相同密度下,塔木素黏土的阻滞能力较膨润土弱,但塔木素黏土的密度较大,这有利于阻滞核素的迁移。同时,在压实密度为1 600~2 050 kg/m3时,Se(Ⅳ)在塔木素黏土中的Da/De分别为(3.40~5.23)×10-10m2/s和(2.26~3.71)×10-10m2/s[24]。这说明Se(Ⅳ)的扩散速度较Re(Ⅶ)慢,这与核素在膨润土中的扩散结果[25]一致。由图3b所得胶结因子n列于表4,可见胶结因子在0.8~3.3之间。

表4 Re(Ⅶ)在不同黏土中扩散的拟合参数Table 4 Fitting parameter of Re(Ⅶ) diffusion in different clays

图3 不同黏土样品中Re(Ⅶ)的Da-ρ和De-ε关系曲线Fig.3 Da-ρ and De-ε curve of Re(Ⅶ) in different clay samples

2) 离子强度的影响

离子强度对Re(Ⅶ)在辐照前后黏土中的扩散参数的影响列于表5。由表5可知,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Re(Ⅶ)的表观扩散系数分别由4.67×10-10m2/s增大到5.85×10-10m2/s,有效扩散系数由5.21×10-10m2/s增大到6.57×10-10m2/s。Re(Ⅶ)的分配系数在(4.53~4.58)×10-4之间。Re(Ⅶ)在辐照后黏土的表观扩散系数由1.87×10-10m2/s增大到3.23×10-10m2/s,有效扩散系数由1.00×10-10m2/s增大到1.78×10-10m2/s,Re(Ⅶ)的分配系数在(1.01~1.48)×10-3之间。Re(Ⅶ)在辐照黏土中的扩散系数降低,分配系数增大,可能是因为辐照后黏土的孔径、比表面积和有机物含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扩散速率。

表5 离子强度对Re(Ⅶ)在辐照前后黏土中扩散参数的影响Table 5 Effect of ionic strength on diffusion parameters of Re(Ⅶ) in clay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图4 阴离子在不同黏土中的De与离子强度的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De and ionic strength of anions in different clays

(10)

其中:k为玻耳兹曼常数;k-1为扩散双电层的厚度;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λB为介质的耶鲁姆长度,室温下λB≈0.7 nm。

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黏土中的扩散双电层变小,黏土颗粒之间的孔隙水通道(自由水层)变宽。这相当于增大了核素的扩散路径,扩散系数相应增大。在塔木素黏土中,De在离子强度为0.2~0.4 mol/L时达到最大值[25-28]。因为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双电层厚度变化减小。与膨润土相比,塔木素黏土中的离子强度对De的影响较小,这是由于塔木素中黏土含量相对较少。

3) pH值的影响

pH值对Re(Ⅶ)在辐照前后黏土中的扩散参数的影响列于表6。由表6可知,pH值对Re(Ⅶ)在辐照前后黏土中扩散参数的影响较小。随着pH值从4.0增大到10.0,Re(Ⅶ)的表观扩散系数和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4.98±0.29)×10-10~(5.05±0.27)×10-10m2/s和(5.54±0.23)×10-10~(5.69±0.23)×10-10m2/s;Re(Ⅶ)在辐照黏土中扩散时,表观扩散系数和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2.38±0.16)×10-10~(2.48±0.15)×10-10m2/s和(1.33±0.08)×10-10~(1.35±0.14)×10-10m2/s。同样地,Re(Ⅶ)在辐照后黏土中的扩散速度降低。

表6 pH值对Re(Ⅶ)在辐照前后黏土中的扩散参数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pH on diffusion parameters of Re(Ⅶ) in clay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Re(Ⅶ)和Tc(Ⅶ)在塔木素黏土、辐照塔木素黏土和膨润土和北山花岗岩中的De与pH值的关系[29-30]示于图5。由图5可见,pH值对Re(Ⅶ)和Tc(Ⅶ)在不同黏土材料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在不同pH值下,Re(Ⅶ)和Tc(Ⅶ)的化学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图5 不同材料中的De-pH关系曲线Fig.5 De-pH curve in different clays

3 结论

本文通过毛细管法研究了压实密度、离子强度、pH值对Re(Ⅶ)在辐照前后黏土中的扩散行为,得到了如下结论。

1) Re(Ⅶ)在塔木素黏土中的Da值的数量级为10-10m2/s。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大,Re(Ⅶ)的表观/有效扩散系数减小。这是因为随着黏土密度的增大,孔隙减小,导致自由水层变小。

2) 溶液离子强度增大,Re(Ⅶ)在塔木素黏土中的扩散加快。这是因为溶液离子强度增大后,扩散双电层变窄,自由水层增加,扩散加快。

3) Re(Ⅶ)的扩散基本不受pH值的影响。

4) Re(Ⅶ)在辐照黏土中的扩散系数减小,这是因为辐照后黏土中有机物含量和孔径减小造成的。

猜你喜欢

核素毛细管扩散系数
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肝细胞癌分级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与肿瘤大小关系的分析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时变因素影响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计算方法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定位于材料基因组计划的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黑豆中α-、γ-亚麻酸含量
超声萃取-毛细管电泳测定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自酿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表观扩散系数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海水U、Th长寿命核素的高精密度MC-ICP-MS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