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州古茶树资源现状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2-12-16

福建茶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楚雄州茶树资源

张 伟

(楚雄州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古茶树一般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区别于半驯化的人工栽培型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中的茶树。经过百年以上的自然选择,这些古茶树已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需的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自身去吸收,因此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所含矿物质比较高,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古树茶,有香气深沉厚重、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由于数量稀少更是为人们所珍惜和追求。古茶树是现代的活化石,更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对古茶树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对茶叶经济、茶旅休闲农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楚雄州自然资源概况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北部,位于东经100°43′-102°32′,北纬24°13′-26°30′之间。全州有彝、苗、回、傣、白、哈尼等25种少数民族,总人口263万,其中彝族75.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80.7%。楚雄州民风纯朴,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老神奇的文化,以火把节、赛装节为代表的民族节日深深渗透于中国文化各个领域。楚雄州自古为滇中走廊、川滇通道,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相望。州内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最大横距17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47.5千米。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间山峦叠嶂,诸峰环拱。楚雄州年平均气温多在15-18℃,年积温4200-500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64-935毫米,6-10月的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相对湿度75-83%,年日照2200-2934.3小时,符合规划等级区中的“适宜区”。

2 楚雄州古茶树资源简介

2.1 古茶树分布情况

据初步统计,目前云南省境内有27个县发现古树茶,有野生型、过渡性、栽培型的古树茶单株或群落,其中树高在数米,数十米以上的有20余处,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10余株。楚雄州境内就有3个县发现有古树茶,这些珍贵资源是国家重要财富,是古茶树原产地的活见证。楚雄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发现仍有树龄超五百多年的高大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哀牢山主脉区域的楚雄市西舍路镇、双柏县鄂嘉镇、南华县兔街镇、马街镇四个乡镇的高海拔地区,南北走向250公里的范围内,茶树所在海拔最高达2494米,一般情况下茶树所处海拔在1800-22米。古茶树的数量约有3万株,分布范围在1318平方公里内的49个村委会。野生种古茶树居群面积4500亩,栽培种古茶树面积2400亩,古茶树总面积6900亩。有3个区域的古茶树较为集中:双柏县鄂嘉镇旧丈村委会的竹林山、楚雄市西舍路镇安乐甸村委会的羊厩房的三棵桩梁子、南华县兔街镇的干龙潭村委会上村百草山梁子,其它区域野生茶树呈零星分布的特点,连片的较少。

2.2 楚雄州古茶树的特点

一是种质资源丰富。中国茶科所按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鉴定为3个茶系,即五柱茶系、秃房茶系、茶系;6个品种,即普洱茶、元江茶、老黑茶、滇缅茶、勐腊茶、大理茶。其中新品种3个,即勐腊茶、老黑茶、元江茶。二是外观形态特征明显。有树龄超500多年的古老型,树高13米,基部干径91.7厘米,树幅3.2米,生长在双柏县鄂嘉镇老厂村,这个村的彝族先祖以茶树为村名,现此古茶树每年还可采茶二十五至三十千克;有树基团达到3.35m的粗壮型,有开红花的特异型等。三是类型多。野生型:生长在高寒山区,乔木高大,树高几百厘米,直立、叶芽稍红、叶呈半内卷、臭味较浓、饮胃痛腹泻;栽培野生型:经人们的引种栽培、精心管理,乔木高大、叶苞进化呈椭圆、浓绿、苦涩味;栽培型:半乔木型,叶呈椭圆、芽绿黄色、臭味一般。

3 楚雄州古茶树资源调查保护的基本情况

楚雄州历史上曾进行过二次古茶树资源调查,第一次是全国茶树品种资源普查,第二次是云南省茶叶协会组织的古茶树资源整理和建档工作。最近这次是根据省列项目《楚雄州古茶树资源保护项目》的安排,有关部门组织了州、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野外调查与挂牌保护工作。

3.1 具体任务

(1)普遍摸底调查,不低于100株,弄清现状与特点;(2)优选100株有特点的古茶树进行挂牌保护;(3)组织4场专题培训,培训320人次;(4)对楚雄州的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古树茶品牌进行宣传。

3.2 人员与分工

为了确保州、县、乡、村的20多名参与野外调查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地点,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有关部门进行了分组和分工。分组:一组负责双柏县鄂嘉镇、楚雄市西舍路镇的调查与保护工作;二组负责南华县兔街镇、马街镇的调查与保护工作。分工:县乡负责联系、联络工作;州级负责调查、记录、签订保护协议、发放保护管理费等工作。

3.3 组织实施

(1)宣传古茶树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发动有古茶树的农户积极申报,发放2000份《保护古茶树、后代有福享》宣传资料。(2)野外调查,对于达到标准的古茶树进行定位、植物学观察、测量、记录;拍摄相关照片;确定户主。(3)签订保护协议,优选达到或者超过标准的古茶树,与户主签订保护协议107份,明确保护职责。

3.4 挂牌

按照要求优选有代表性、特异性的古茶树植株进行挂牌,在三县四镇优选了110株古茶树进行挂牌保护,保证每株古茶树都有与户主的合照。

3.5 发放保护管理费

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户主;签订古茶树保护协议;宣传保护知识;发放保护管理费(基围100cm以上的发放300元/株;基围250cm以上的发放500元/株)。列入保护的110株,发放保护管理费33500元。

3.6 实际完成情况

调查古茶树110株,其中双柏县31株(编号001-031),楚雄市49株(编号032-080),南华县30株(编号081-110)。培训分四片,进行多点培训,累计培训人员458人次,完成143%;在宣传上通过3种形式进行,发放宣传彩页1.5万份,完成此项任务。

4 古茶树资源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山区茶农对野生古茶树的种质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差,存在掠夺性采摘和任意砍伐现象,使古茶树的资源遭受极大的破坏。价格低时当柴薪随意砍伐,价高时重采轻管,甚至只采不管;保护管理措施不当,人为追施化学肥料;合成材料圈禁保护、人为修剪等。

4.2 对古茶树资源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评价。对一般树的树龄,多采用年轮法进行鉴定。而古茶树无法采用年轮法鉴定,只能根据茶树围度进行估测,偏差较大,不便于科学研究。

4.3 古茶树与现代栽培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其共性与个性,其栽培的历史起源,由于各种原因,本地还无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4.4 野生古茶树不同个体、群体,不同分布区及不同生态条件下所产茶叶中化学成份的差异,与现代茶园茶叶中化学成份的比较也无系统科学的资料。

4.5 茶叶加工工艺不规范,古树茶品质不稳定,没有发挥出野生茶真正的价值。

4.6 开发手段单一,仅作为饮品来开发,没有对种质资源的科学价值、产业化发展、保护性开发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

4.7 对古茶树资源所做的调查和记录,仅仅是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0株古茶树,实际上古茶树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资源现状还没真正彻底摸清,种质资源基因库还不健全。

5 对“保护古茶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建议

5.1 加强全面清查、开展基础性研究。继续开展清查野生古茶树资源现状及分布范围,与云南农大、云南省茶科所等部门开展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展组织培养或扦插繁育技术,扩大品种种植面积。

5.2 依靠科技、发挥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现有野生古茶树资源的潜力和优势,依靠科技开展药用、保健、原生态馈赠品等综合开发利用,强化良种选育,最大限度地发挥野生古茶树资源优势。

5.3 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历史资料,建立系统的茶文化资料库,做好弘扬古茶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实施名牌战略,丰富古茶产品市场,创新一批以古茶树为依据的茶叶名牌。

5.4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古茶树及其群落的生态旅游,在适宜区域开发具有古茶树文化特征的旅游活动,探索旅游开发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有效方法。

虽然楚雄州在古茶树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和预期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将继续做好古茶树资源现状的调查、保护利用、古茶树文化,乡村旅游等工作,围绕实现古茶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多一些思考,多一份努力。

猜你喜欢

楚雄州茶树资源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创作会暨培训班”掠影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楚雄州迎十九大书法作品展作品欣赏
楚雄州迎十九大美术作品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