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课堂活动单助力心理成长

2022-12-16颜学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佛山5283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单的课程内容心理

◎ 颜学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佛山 5283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课、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

其中,心理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直接的舞台,也是师生之间产生情感联结,促进学生心灵成长最有效的方式。

心理课聚焦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对心灵进行觉察和探索,相比于其他学科,它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教师和学生们也常常会发出疑问:“心理课上什么?心理课怎么上?”充满体验性的活动会被理解为娱乐游戏,电影赏析会被理解为“省事”,同学分享会被理解为“闲聊”……除了会被误解,学生意识不到课程的作用时,心理教师也常常困惑于课堂效果达不到,缜密的设计和精心的准备带来的却是失望和不解。

因此,在心理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找到共同点,在体验式活动与探索性活动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学生习惯化学习方式与新颖学习模式与之间找到突破点,将是打造心理课既有心理味,又有课程味的关键部分,而采用心理课程活动单是实现心理课目标的有效着力点。

一、认识课程活动单

课程活动单是教师根据本课时的重难点整理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活动单,学生在课堂上依据活动单进行学习和思考。江苏如皋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推出“活动单导学”模式[1],“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其核心要素有三:

一是“活动”,包括内在的思维、物质操作和社会性实践等。

二是“活动单”,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元素。

三是“导学”,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

“活动单导学”模式已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被证明,其在促进学生知识习得和全面发展中能发挥有效作用[2]。

心理课中的课堂活动单与“活动单导学”模式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相似之处在于都将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不同之处在于:

(1)心理课程本身就是由活动穿插,不完全依赖活动单的作用;

(2)心理课堂活动单不需要包含教学目标、活动方案等完整要素,只需要提炼出学会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过程即可,起到凝练课程内容的作用;

(3)灵活性较强,可以结合课程主题呈现出多种类型的活动单样式。

因此,心理课堂活动单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特点的独到之处。

总体而言,心理课堂活动单作为媒介,联结着学生身体力行的体验和内心深处的思考,联结着学生的思绪和教师的引导,联结着当下的感受和未来的方向。通过活动单的指引,课堂朝着更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让心理课不止发生在课堂上,也延续在学生的日常体验中。课程活动单应用在心理课堂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课程活动单在心理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一)学习模式正迁移,促进课程习得与生成

对于已经拥有丰富学习经验的学生们来说,在课堂上发布任务,并引导他们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任务的模式已经成为他们最熟悉的学习模式了,其他各学科已经给予了充分的强化,心理课中只需要沿用即可,教师不需花费过多精力学生即能投入、认真地完成,且保证较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如在“我的‘心’成长之路”学年课程回顾与总结后,教师下发“心理能量单”,学生快速从兴奋、活跃状态转为安静、思索状态,梳理自己身边可用的能量资源,从而能在心理课结课后依然拥有心灵探索的底气和资源。

(二)无形心绪有形化,促进心声觉察与表达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常常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甚至也很少有表达的机会。通过课堂活动单的指引,学生可以尝试用文字、图画和艺术作品等方式表达。给予了学生表达途径,他们便能在表达中觉察和宣泄。如在“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中,学生在活动单上绘制自己的“情绪蛋糕图”,并在组内展示和分享。课后很多学生表示,原来我这段时间都过得挺开心的,也有同学说,我的不开心都和作业有关。在“让愤怒气球消消气”课程中,学生在活动单上回忆让自己生气的事件、生气指数、当时的反应、更合理的反应方式和收获的新方法等,通过梳理他们更清楚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在同学们的分享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当他们再次出现愤怒情绪时,活动单的内容会提醒他们以更合理的方式应对。

(三)动态心理监测,促进情感联结和疏导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监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心理普查、心理访谈等心理测查方式具有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心理课堂中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是学生心理状态测查有效的补充,有助于教师更全面、细致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如在“家的天空”一课中,学生在活动单上用彩笔绘制“家的天空”气象图,在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查看后,发现有位学生正经历家庭中的变故,父母准备分开生活,这让学生内心变得自我怀疑和缺乏安全感。心理教师随即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约见了家长。

心理教师建议家长和孩子客观说明事情的变化和接下来的打算,不要遮掩,引导孩子看到父母分开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途径,自己始终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和最爱的人。家长要赋予孩子知情权和安全感。经过引导,该生顺利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家的天空”气象图由阴转晴。

心理教师执教的班级和学生人数众多,而心理课相比于其他学科课时少,学生和教师之间很难产生情感联结,这对于后续的心理辅导是不利的。活动单成为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看《奇迹男孩》解成长烦恼”课程中,首先邀请学生们在活动单上写下近期的烦恼事件,通过观看《奇迹男孩》电影片段,记录下影片对于自己烦恼的启示,在活动单的最后设置了“心理教师回复区”,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烦恼和从电影中获得的启示,一一作出回复,或是提供解决烦恼的建议和方法,或是肯定学生们的思考与总结,或是分享自己的心得,或是给学生们加油打气。这个特别的回复区,让师生之间有了温暖的情感流动,当学生们拿到教师的回复时,看得非常专注,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一张小小的活动单,让心理课有了可视化的载体,既帮助学生快速投入课堂中,也让他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想法有了表达和分享的途径,更给他们带来了情感支持、问题解决方案和心头的明媚。这样的心理课才是足够立体、足够生动和足够有价值。

三、课堂活动单的设计

活动单作为一节课程中的重要辅助材料,也需要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真正服务于课程。在活动单设计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内容为中心,服务课程主旨

课程活动单是为了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将课堂效果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在设计上,需要充分明确课程目标、重难点,并将课程内容以学生易理解、可操作的方式呈现。

如在《哆基朴的天空》电影赏析课中,教师以电影赏析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在短片观看结束后,学生从四个方面思考完成活动单:为短片取名(总结短片)、哆基朴遇到的人和事(梳理故事)、打动你的细节(情感交流)、获得的启示(思想碰撞),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书写和分享,电影赏析课就不仅仅停留在电影层面,能够直达学生的内心,并在他们的心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产生持久的影响。两年前上过该节课的学生,到现在都对这节课印象深刻,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剧情深入人心,更是因为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多种样式设计,凸显心理趣味

心理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心理课堂活动单的设计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过于常规的活动单会被学生们认为是作业,容易引起学生的不适反应。如漫画版、手账版、信件版等形式活动单会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增加投入度。女生比较喜欢写和画类型的活动单,男生则不太善于写和画,可提供男生喜欢的贴纸、卡片等增加他们的兴趣。也可以分层设计活动单,或者提供多种类型活动单,让学生们自行选择。

(三)设置留白区,探索心空间

在活动单的设计上,可以设置留白区,用作学生课后思考反馈记录区,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的留言和反馈区。心理课堂活动单不仅仅是一份教与学的任务,更是一份情感的联结,使课堂的温暖流动延续在师生之间。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3],在心理课上充分发挥课堂活动单的作用,既是基于本学科的立场推出的学习方法,也是统筹学科间学习模式关联的策略,将推动学生对心理课程内容的掌握,促进其积极践行课程内容,为学生心身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生期待着每一节心理课,教师也在用心准备每一节课,课堂活动单记录着学生们的成长印记,也映射着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呵护,这种呵护,不止于课堂,滋养于学生们成长的每个瞬间。

猜你喜欢

单的课程内容心理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私营停车
“学讲”理念下新授课活动单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