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在农村音乐教研中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2-12-16谭智鑫

考试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教研音乐农村

谭智鑫

“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是一种现代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主张把教育工作跟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观察,跟教育对象的沟通,了解目前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有效性、科学性上存在哪些不足,并通过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引入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模式,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真实的效果。这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进而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把“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引入农村学校的音乐教研工作中,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学校在音乐教研方面的不足,提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科核心能力。而为什么要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上引入应用“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在这一教研模式的引入应用上教师需要注意做好哪些工作?文章就结合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具体实务,对这一课题展开详细探讨和研究。

一、 农村音乐教学现状

以往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流的教学模式,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因为条件环境的限制,难以通过标准化考试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导致体育与美育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多数学校都把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可以通过标准化考试来检验成绩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美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状况十分不理想。一些教师抱着音乐教育教好教坏一个样,教好了也不能提高升学率,教得不好也不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思想开展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上敷衍了事,走形式,走过场,导致音乐教学的质量低下,学生的音乐素养很不理想。一些学校甚至出现占用音乐课教学时间,用于语文数学教育的情况。而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学校中表现尤为突出。

与此同时,因为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位置偏远,条件环境差,教师收入待遇不如城市中小学的情况,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来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一些学校为了弥补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不足,经常为一个教师委派多项教学任务,这使得一些原本主要教语文、数学的教师,不得不兼职负责音乐教育,而这些教师仅了解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上都十分欠缺,校方为了弥补音乐教师不足的空缺,而赶鸭子上架让这些教师负责音乐教育,也导致这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上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理论化的音乐知识,而缺乏教学研究能力,对自身的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缺乏管理控制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因为农村地区很多学生的家长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在对待子女教育上,也抱着十分严重的功利化思想,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让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农村地区出身的孩子,将来从事音乐工作的可能性太小,这使得很多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甚至对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持抵触、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这使得一些原本有音乐天赋、音乐潜质的学生,因为家长的阻挠、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而无法获得音乐才能和天赋的发展,一些优秀的音乐人才因此而遭受埋没,这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上的重大损失,同时也可以说是我国音乐教育工作上的损失,农村地区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学生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导致音乐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损失。

二、 农村音乐教学问题分析

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单位,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把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综合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去抓,这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思想的推动下,很多城市地区的学校纷纷加强了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器材实施了优化,对音乐教育的管理比以前更加重视了,对音乐教育的质量控制也更为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音乐教育的质量水平。不过反观很多农村中小学,虽然有心加强音乐教育,不过一方面缺乏优秀的音乐教师,很多学校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本身就是兼职,缺乏教学经验,对音乐教育的质量没有能力进行有效地控制,而学校因为受限于器材条件,也无法为在职的音乐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深造和培训。

虽然一些农村学校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强音乐教育的资源投入和教学管理,但是因为以往的音乐教育主要把考察教师教学质量,学生音乐学习成绩的标准放在观察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标准化考试观察学生的音乐知识记忆情况等方面,而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音乐技能的掌握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评价上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有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而没有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反馈性评价。这导致一些教师在受到校方加强音乐教育的教学压力下,以闭门造车,不顾教育对象感受的方式,向学生大量灌输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接受高强度、高密度的音乐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殊不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很多学生在强大学习压力的压迫下,对音乐学习反而产生厌学、畏学心理,原本一些爱好音乐、热心音乐学习的学生,也因为教师不当的教学方法而对学习音乐产生抵触、抗拒情绪。而因为农村学校在音乐教育上缺乏有效考核教学成果、学生音乐学习状况的标准和措施,也很难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而一味加大学习强度,训练密度,只会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差,一些原本有音乐潜质、音乐天赋的学生也因为不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而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 “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在农村音乐教研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对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引入应用“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应注意从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观察,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法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方法的改革调整。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引入新的、处在教育领域前沿的一些灵活性教学手段,改进以往以板书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尝试在音乐教育上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先进的教学器材与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出从感官角度接触音乐、欣赏音乐的情境,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的音频,观看音乐演奏的视频,从听觉、视觉等多元角度接触音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好学生学习态度、听课表现、行为反应的观察和记录,积极引入新的音乐教学方法的同时做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馈情况的观察,对新音乐教学方法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如,在《渴望春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器材,为学生播放莫扎特的《渴望春天》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先聆听音频,再学习唱歌,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反应,从而更好地对多媒体教学法的效果做出客观的分析与判断。

(二)精心设计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对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来说,引入“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模式,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秉持新课改教育思想,把音乐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上,而不要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开展音乐教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上更多关注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情况,才能有效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接受音乐教育的指导和影响,学科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建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持以学生为音乐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巧妙使用各类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思考和判断,了解学生在接触音乐后的感受,进而弄清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上处在哪个阶段,存在哪些不足,这样才能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供有效依据。如在“青春舞曲”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使用多媒体音乐器材,向学生播放这首音乐,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①悲伤、难过、喜悦、兴奋这些情感中你认为哪些情感是这首歌曲要表现的情感内容?②你能听出这首歌曲使用了哪些乐器吗?说出你认为歌曲演奏中使用的一种乐器?③说说你听这首歌曲时的感受?这样通过问题,教师可以大致判断学生在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审美能力处在怎样的水平,在音乐审美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教师实施针对性的音乐辅导和讲解,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引入音乐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在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上,不仅要向学生讲解音乐知识,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注意通过有效的音乐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并通过在训练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把具有良好音乐天赋、音乐才能的学生发掘出来。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意适时引入技能训练,通过让学生实践演练音乐技能,以音乐的实践蓄念,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如在《渴望春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在乐器的伴奏下,先向学生演示一遍歌曲演唱的方法,然后再逐句向学生教授演唱方法,再教授完整首歌曲的演唱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合唱的演唱训练,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做好学生演唱能力、演唱方法的观察,对学生演唱上出现的错误给予指导,同时通过观察发掘出演唱能力突出、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而为重点培养音乐人才找准目标和方向。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天赋是不一样的,即便是接受相同的教育,在音乐学习的起点上完全一致,受到的教育内容也相同,不同的学生会因为音乐天赋、音乐才能的差异,而在音乐学习上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这方面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对音乐能力差、缺乏音乐学习兴趣的学生求全责备,以强制性的命令和约束措施,强迫学生学习音乐。要为其提供一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对一些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可以通过集体教学,让全班所有学生都学习和了解,而对一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技能上带有一定难度的训练,不应对音乐潜质较低、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强迫其参加和完成。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自由的基础上,着力选择和培养具有音乐潜质、对音乐学习有兴趣、有志于将来在音乐领域发展的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技能的高阶训练和培养。由于音乐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同时其也不是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方面必须人才一定要掌握的能力,因而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上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采用分层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音乐人才的有效选择和定向培养。主要通过做好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观察,发掘出具有音乐天赋、音乐学习兴趣突出、音乐技能表现优良、音乐能力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重点培养,而对音乐能力上表现一般和较低的学生,只要求其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即可,这样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赋予普通学生更多的音乐学习自由,同时为具有天赋、具有音乐才能的学生,提供更专业化,更细致的音乐培养和指导,可以更好地发掘出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也使得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意愿受到充分尊重。

(五)转变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以往的农村初中,在音乐教育的课堂评价上,主要采用的是由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给予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中,教师具有高度的权威,其依靠自己掌握的权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纠正教师的不当评价,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无论在音乐教育上出现怎样的问题,都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归咎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不努力,而对学生做出十分负面的评价。这就容易导致评价的结果很不客观,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也容易出现教师教育管理权的滥用、误用、不当使用。而被评价为学习成绩差、音乐能力不足的学生,也很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恐惧的心理,从而对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以抵触逃避的态度对待音乐教育工作,这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与阻力。因此,文章认为应设置多元化、多主体的音乐教育评价方式,一方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也引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接受度的评价,并且在教师的评价上,设置多项指标,不仅对学生的音乐成绩进行评价,对学生音乐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音乐技能、审美能力等都给予评价,通过建立多元化、多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可以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来,同时也让教师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不足、教学方法上出现的问题被有效反映出来,从而更好地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依据。

四、 结语

综上,要有效地在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入应用“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模式,学校方面一定要给予教师进行新方法引入,教学模式改革上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同时要注意改善学校的音乐教学环境,添置购进一些必要的多媒体音乐教学器材,添置各类乐器,并做好音乐教育的科学管理,避免担任兼职的音乐教师挪用音乐课的教学时间去教授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校方的积极推动下,同时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才能让“学教评”一体化模块教研模式在农村学校获得有效地推行。

猜你喜欢

教研音乐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音乐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