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

2022-12-16

考试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中生历史

何 正

一、 引言

历史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历史教学要随着时代改革之步伐与时俱进。身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成为各个学校比较关注的话题。对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核心素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史知兴替,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攻克高考历史中的难点,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取得满意的成绩。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主要是指在对高中生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主要的教学教育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方式,对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难点进行分析与总结性的指导,让高中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力,保证高中历史课堂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 进行高中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中国历史文化精神

中国历史文化应该分两方面讲:一是知识问题,究竟中国历史文化是什么;二是评判问题,究竟这种文化该不该发扬。中国文化是中和型,倡导不偏之谓中,中国人的道理只有一个,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身与身不相冲突,家与家不相冲突,国与国不相冲突。与西方文化冲突多、有分裂性不同,中国文化重调和,重完整性,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文化的种子,个人能修身,成为完完整整的一个人,便可推至全世界、全人类,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中国人讲究先做人,再做事,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注重从伦理道德上去看待人和事,所以,评判人的时候,习惯说这人真自私。而西方人倡导个人主义,注重个人合法权利的维护。传统精神的挖掘和推崇确实对当今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责任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其论述中不乏诸多主观、武断和并不恰当的分析,因此应当持一种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

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要灭亡一个人,必先消灭其记忆,要改造一个民族,定先改变他们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不代表某种价值观无可置疑地占据支配地位,相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对同样的价值观念有着迥异的解读。例如通过科举考试,士与农实现了阶级的流变,因此无法出现大富大贵。世世代代都有一群人位于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外的流变周期一旦过长,统治与被统治仍是对立的。士大夫阶层虽然源自农民,但实现阶级跃迁后,利益便很可能不再与农民相一致。不过,如果真正能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快速转换,二者利益将会趋于一致,流转周期的减少会消除阶级。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决定了历史存在极性,有善有恶,有至善也有至恶,这都是我们的历史。既然历史如此,历史精神也是如此。历史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五千年历史必然是有好有坏。历史是具有工具性的,今天时代内涵意识形态的塑造行为均可以历史为根据,历史是有善有恶的,任何倡导均可以在历史中找到正面例证与反面教材。在很多情况下,历史更多是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借历史去批判某些观念,也可以借历史去赞扬某些观念。不能以一时的病态,去批判整个历史。历史是客观的,有善有恶,作为工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历史的发扬与继承。在永恒中日新月异,在日新月异中认识中国的历史精神。我们要警惕盲目将历史作为工具,但也要承认,将历史作为工具,片面地吸收其中符合当今需要的内容恰恰是对传统精神的发扬。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是符合当今社会的历史精神,放弃的恰恰是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历史精神。应该用新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去吸收历史,这正是历史的价值,也是对历史精神的传承。

(三)通过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高中生的教学不能只看学生的最终成绩,要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让高中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答题能力,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课堂中,通过构建历史学习课堂提问模式,引导高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帮助高中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高中生的全方位发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可以勇敢地走向讲台讲述自己的观念看法,然后教师对他们的见解做出及时的课堂提问,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四)通过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可以促进高中生的全方位发展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高中生的历史教学进行多元化的学习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可以全方面地提升高中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高中历史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这些优点充分地展示出来,教师对学生的自我展示要做出相应的课堂提问与总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之中,促进高中生的全方位发展。

(五)帮助学生进行高中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设置的层次及课标能力要求不同,初、高中教师在教学上存在较大差异,满堂灌是常见方式。学生做了大量笔记,按照中考要求、教师所划重点知识死记硬背,但往往限于理解能力而依然处于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过程和对学习方法的探讨,再加上部分地区中考体系中对历史课程的考核以开卷形式为主,间接导致学生对历史失去了主动探索的动力。到了高中,在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站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往往辅以大量史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或是脱离课本而对课本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等知识进行深入挖掘,本就缺乏知识架构的学生,此时往往由于难度加大却又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从而陷入迷茫。所以,做好高中历史教学方面的衔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各种知识的复习以及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内容的把握,做到统筹规划、递进提升,才有助于彰显历史教育的系统性及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以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

三、 高中进行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提问教学创新方式

(一)通过提问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

从初中到高中,历史教学课程已由知识核心时代跨越到核心素养时代,所以,高中阶段教学应在初中已有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线索等的基础上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高中《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一课中,用文明史观看待十月革命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不仅仅有利于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架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学习高中历史除了能够汲取更多的历史知识,了解正确的历史面貌,培养自身正确的历史观之外,学生也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历史成绩来更好地应对高考。站在高考的角度上来说,如果将历史核心素养设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高考检测学生的通常是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动态性成果,尤其是一些比较重点的或者关注度比较大的热点问题,这些基本都是历史学科以及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成果。所以将高考的难点设计在教学中并且以核心素养的方式进行呈现,能够更加顺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考试需求。

再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能够明白辛亥革命的根源,通过多媒体技术从课程每一个节点出发,让学生能够进行透彻地理解。其具体的学习目标为:①能够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②通过对辛亥革命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时空、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合作学习,分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学会分析和归纳史料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④问题探究,通过设置有关问题,如: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立宪派和旧官僚最终选择袁世凯的原因等,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⑤通过对革命志士为民族的前途甘愿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唤醒民众的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他们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将这部分的内容通过核心素养教学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历史核心素养与知识的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能够让学生无论是对学科素养还是对历史学习的重点、难点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把控。

(二)通过布置课堂提问的任务,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高中历史知识的渗透基于教育理念革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为顺利地实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目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实际教学中。助力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理解、思考以及评析相关历史事件,进而形成和完善相应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和历史价值观。并综合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代历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布置第二天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提问的任务,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高中历史学习的知识梳理所要学习的历史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对课堂即将开展的历史知识学习提前进行了解,从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利用思维导图学生也可以对课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照顾所有学生学习节奏的教学缺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

(三)通过课堂提问鼓励高中生积极思考

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着历史课程的讲解工作,是很难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的,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教师经常会提问一些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性格往往比较内向,因此会回答不对教师的问题,使得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受挫,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构建课堂提问模式,保证高中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高中生进行历史教学之前,可以先给学生留几分钟,鼓励他们上讲台讲述一些历史事件,然后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对他们的表述及时做出课堂提问总结,这样可以集中高中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开放性的题目,对高中生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提问,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做出相应的课堂提问与鼓励,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高中生学习的自信心,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四)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习能力

在对高中生的教学课堂提问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现阶段,在高中生的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高中生把历史课当作放松自我的课程,在课堂上甚至会看一些与历史学习无关的科目或者书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及时构建多元化课堂提问模式,活跃历史课堂,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使高中生突破自我,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进行分组教学,将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给他们分别布置任务,列出来下节课要进行学习的知识点,然后让高中生自己整理,有什么问题再及时与教师交流,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也要耐心地进行讲解,对他们不正确的思考方式教师要及时做出课堂提问,然后让他们改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讲课,将自己整理的历史知识点与其他小组的成员一起分享,然后对分享的学生做出课堂提问与表扬,这样可以让高中生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五)通过课堂提问鼓励高中生多方面思考,开拓他们的历史思维

在对高中生的历史教学中,要避免为课堂提问进行打分的现象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进下,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学生的进步做出课堂提问,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不断鞭策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增强他们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开拓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思维模式。

(六)采用不同性质的课堂提问方式

1. 实施指向性课堂提问

高中生具备较强的主体认知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借助课堂提问有效指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教师智慧为高中生的课堂认知与深度学习保驾护航。例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需要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撑、政治谋划的运筹帷幄以及军事活动的具体落实,那么,谁能够从经济、政治与军事三个方面来总结一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呢?这样,高中生在探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会目的明确地总结出答案:商鞅变法强力推动秦国经济快速发展,别有用心而又卓有成效的政治结盟,从弱到强的远交近攻军事策略。因此,指向性提问实现了高中生事半功倍的认知效果。

2. 实施激励性课堂提问

高中生具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存在意识与荣誉意识,因而教师可以创设激励性课堂提问,培养高中生的表现意识与挑战精神,以此提升高中生的认知状态、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教学中,为了推动高中生高效探究,教师可以这样激励高中生: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属于政治统治范畴,你们总结一下,君主专制制度如何实现强化?这个问题较难,看看谁总结得最全面。这样,高中生就会在教师的激将法中获得一定的心理刺激,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过程,并总结出废除宰相收缴权利、创立内阁或军机处抑制专制。因此,教师的激励性提问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与探究动机,有效推动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

3. 实施总结性课堂提问

历史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纵向知识体系,也包含了世界各地的横向重要事件范畴,因而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与烦琐性,需要教师指引高中生进行知识总结与体系构建,形成知识模块。历史教学具有突出的知识性、思想性与教育性,因而是教师对高中生进行意识启迪、思想教育与品德培养的生命塑造基地,需要教师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例如,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高中生:你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我们牢记抗日战争是为了什么?教师还要以此推动高中生集体讨论,让高中生在各抒己见中自由交流看法,更要引导高中生整合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牢记历史,不让历史重演的沉痛教训。因此,教师的提问开启了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序幕。历史教材在编排上采取了以时间为线索的通史体例,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基本上按照古今中外的时序来编排,需要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重复和强调,来增强对历史时间线和历史人物的认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教师与高中生实现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指引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深度认知、集群成长的导航信息,是教师开发和利用高中生主观能动性、展现生命认知灵光的突破口。因此,教师以课堂提问为研究对象,借助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高中生历史认知的主体性、合作性与实效性,助力高中生的快乐认知与素质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高中生历史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