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实践情境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12-16童军闫士利詹政

考试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情境

童军 闫士利 詹政

物理作为高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也作为研究物质规律与生活现象的一门科学,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全新的教育背景环境下,《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并充分契合物理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来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贴合生活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更加轻松、更加愉悦和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并最终获得学习质量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但就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而言,传统的教学思想仍旧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教师,其以自身为主体开展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不甚理想,更忽略了学生关键能力与品质的发展。为此,积极通过生活实践情境创设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以及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 生活实践情境教学的内涵与发展历程概述

(一)内涵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契合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生为本,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从而有针对性地创设生活实践教学情境。

而通过该生活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缩短知识点与现实、知识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情趣的课堂氛围中轻松而高效地进行学习,以及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此,不但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品质。

(二)国内发展

在我国,关于生活实践情境教学的研究有很多,并且研究起步非常早,因而取得了较为不错的研究成果。早在1978年,李吉林教授便针对情境教学开始了研究,因而其被称为我国情境教学的创始人。在其研究过程中,其依据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见解,创设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情境教学体系,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包括系统的实践操作。

在李吉林教授的情境教学体系中,包括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情境教学的类型、情境课程的类型和作用等。该套情境教学体系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十分契合,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理论,因此,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这一财富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三)国外状况

相较于我国在生活实践情境教学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显得晚很多,但是,同样有着其独特的研究尝试与研究见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教授通过对该方面内容的研究提出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来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思维”。

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教授也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将学生放归生活与自然,让学生切身地去体会和观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效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而在1950年之后,国外学者对生活实践情境教学的研究发展到了更深入的层次。

如1996年,希拉里·麦克莱伦就情境教学的研究出版了《情境学习的观点》。该书针对情境教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技能做出了全面的、创新的阐述,被国外教育界认定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此后的发展中,书中的有关教育理念被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多个领域,为国外教育情境教学发展探讨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献。

二、 生活实践情境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现象激趣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充满兴趣之后,其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这门学科的学习当中,从而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而基于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生活趣味现象充满好奇的特质,教师可以积极结合生活趣味现象来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教学情境,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融入课堂,积极探究物理知识,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以《自由落体》一课为例,了解自由落体概念、过程与规律是其重点,而应用自由落体的条件与规律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其教学难点。针对以上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趣味现象来实现对学生的激趣,并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不断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快慢是否一致,以及其下落快慢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在提出这一问题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下落现象,进行思考并总结出问题答案。通过思考,学生回答“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是不一样的,其决定因素在于其本身质量”。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几个趣味小实验:

1. 两张一样的纸,一张揉成一团,一张不做处理,将其同时下落,揉成团的纸张更快着地。

2. 将质量一样的纸和硬币同时放下,硬币更快着地。

3. 将纸张揉成小团与硬币同时放下,二者几乎同时落地。

通过这样几个生活趣味现象的展示,学生会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并不是由物体的质量所决定。而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的决定因素为空气阻力,在无空气阻力并且只受重力作用的条件下,所有物体的下落快慢都是一致的。

最后,在学生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此,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趣味现象构建出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最终获得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发展。

(二)联系生活问题探究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从而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与应用。与此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当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从这些生活问题着手,引导学生体验物理、感受物理,并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方式的探究中获得科学思维与认知能力的提升,最终取得高效、高质的物理学习效果。

以《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是认知各类摩擦力的概念,包括滑动摩擦、静摩擦和滚动摩擦;其次是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最后是掌握控制摩擦力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为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完成以上三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积极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更为深入地去进行探究学习。

首先,为促使学生了解滑动摩擦、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图片,包括堆放在斜坡上的物品、直接拖着一个物品在地面上行走以及利用小拖车拖着一个物品在地面上行走。

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图片中的物品将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属于哪种摩擦力?”为促使学生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来引导其思考。如:“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相较于在普通地面上行走更容易摔倒?”“为什么越重的物体越难以拉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接触面积较小和接触面积较大时,将其拉动分开难度一样吗?”

最后,为促使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来增大或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如此,在以上基于生活实践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契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与思考,同时也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最终将有效打开其思维,促使其更好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认知与理解,以及能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更加熟练地使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深化理解

素质教育改革一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学生当成课堂主人,让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自主、高效地学习,从而促使其不但获得学习质量的提升也获得关键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将课堂完全交还给学生,让其在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与应用。而需要注意的是,为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任务的布置需要贴合学生生活,让其在生活实践情境中进行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向心力含义及来源,同时运用圆周运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便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即合作探讨相关的生活现象与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其前后左右3~5人组成一组,然后,教师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及结合生活现象、生活问题来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让学生探究“汽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以及“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圆周运动,这些圆周运动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在这样一些以生活问题、生活实践为探究重点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中,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学习圆周运动与分析向心力。

其次,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即思考“如何应用圆周运动的原理来改善现实生活?”如此,不但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还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使教学质量提升。

(四)课外实践锻炼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考试压力的存在导致很多教师与学生都更加重视理论学习而不重视实践锻炼。显然这样一种教学状态是不科学的,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若不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将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综合发展。

为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也为促使素质教学改革要求更好地落实,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到生活中进行实践锻炼,从而在生活实践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并获得更好地发展。

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能源消耗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节能与环保意识,以及让学生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身的些许贡献。为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去了解所属地区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对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调查,学生发现常规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而其的消耗将导致温室效应、酸雨、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的出现。

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探讨,即探讨如何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探讨学生发现,节约常规能源消耗,以及积极开发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资料发放、表演活动的形式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理念进行宣传,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积极保护环境。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生活实践情境教学,不但可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良好品质。

三、 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生活实践情境创设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充分符合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特点,也符合高中物理学科高效教学和学生高质量学习的教学特点。即将其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在生活问题中思考物理,以及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物理,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生活现象来对学生激趣,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探究,以及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只因是物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