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2-12-16

考试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家校数学教师双减

顾 云

“双减”政策下要求小学课堂提质减负,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课后服务包括课后学习体系、作业优化设计、家校合作活动、课后自习等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后学习思考在课堂中所学内容的意义。许多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学习任务,课后学习质量不高,重复性内容较多,不能良好的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休息时间。教师在设计课后学习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学材料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要素,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课后学习相融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完成课后学习。

一、 目前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对课后学习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外部因素主要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后学习设计内容指导。造成这种环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传统教学观念中将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视为教学的首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设计不重视。第二是小学数学课后学习的教学内容布置存在不足。一些数学教师对课后服务以及学习体系的构建,采取马虎应付的态度,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察,在课后服务中没有为学生们布置综合性的学习任务,以及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课后服务的有效设计不但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复习数学课堂知识点,同时能够释放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概念、公式、计算过程的深度理解,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眼界。当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建立联系后,可以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积极探索自己未知的文化区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教学模式必须随着教育发展不断更新,循规蹈矩的任务式课后学习设计只能让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仅仅依靠大量的书本知识练习无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后服务中以多种形式提供教学活动,增强小学数学课后学习体系的有效性。

(二)内部因素:学生对完成课后学习的内驱力不足

内部因素主要来自学生的内心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控制力。一方面是学生的眼界有限,对完成课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知程度不高。很多时候学生完成课后学习都是以一种形式化的应付来完成,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努力学习就可以了,课后学习只不过是多余的任务,不愿意在完成课后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也很难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更谈不上数学素养的发展。大多数校园阶段的学生对课后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认知,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课后学习,也不知道课后学习带给自己的意义和学习价值。另一方面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常常想把课余时间放在放松的娱乐活动中。有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在完成课后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态度消极。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自律能力,并且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也不善于调节分配课后的学习时间,这都会导致课后学习有效性的降低。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后学习布置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活动以及技能教学外,还应当加强多样性的课后服务设计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有更多动力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并提升对课后学习价值的认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后学习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二、 提升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质量的思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可以很容易发现,任何教学工作的开展、优化其目的都是服务于学生,这也是“课后服务”需要重点去优化的工作版块。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规划“课后服务”教学设计,通过有效的路径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后服务”,更努力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沉浸在学习过程当中。目前很多“课后服务”的工作盲目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实施,并未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划分层次,“课后服务”的教学内容并未做到因人而异,学生反而成为帮助教师或者相关部门完成指标的“工具”,受教育质量较低,也不符合我国“课后服务”教育的要求,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筛选、区分,这样才能带给确实需要“课后服务”的学生最有效的教学培养方案,同时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从多个维度对学生做出教学指导,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无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余时间里、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教学实效性,并且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将“课后服务”落到实处,从而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并获得高效的学习路径。同时在课后服务中,教师需要让家长都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课后服务,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提升自身的意志和自信心。家校合作可以给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也能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家长能够通过教师的反馈和指导,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状态,结合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促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三、 提升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

(一)制订延时服务计划,增强学生课后学习效果

“延时服务”是特别针对小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上文我们分析目前课后学习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隔代抚养家庭很多老人文化水平较低,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强化课后服务,从而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纠正学生懒散的问题。例如制订延时服务计划,让小学生在校园内完成课后学习,其学习任务可以包括趣味活动、拓展作业等形式,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督促、引导,比如设计任务目标,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地参与其中,帮助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教育质量。合作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督促,为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额外动力。举例来说,在延时服务教学中,为提升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习惯,同时也响应“双减”政策,落实减负提质的目标。教师可以在延时教学中布置合作学习的作业任务,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来分配学习小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活动和任务的布置。教师需要创设一些趣味性的作业任务,并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借鉴,获得更多的学习思路,实现小组合作作业模式的构建。举例来说,在四年级《可能性》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构建趣味性的合作任务,组织学生和自己的小组伙伴搭档,配合完成作业任务。比如让学生在课后学习活动中,分别在纸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如实写出,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签,然后大家一起推算某种水果出现的可能性。根据最终的作业效果可以得出结论,小组合作的作业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学生之间也形成较好的配合,相互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学科素养的成长。

(二)与家长形成密切的配合

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明确意识到家庭教育的教学意义,从而得到家长的更多支持,这也是“课后服务”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与教师紧密地相连,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所以家长和教师一定要主动配合,并形成一定的默契。小学数学教师应和家长达成家庭教育指导的共识,并带给学生优质的学习成长环境。“课后服务”的教学开展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家长要及时从教师那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也要从家长那了解学生在家的反馈内容,双方都了解学生的表现,才能够达成“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但是由于受到工作、家庭生活等诸多因素影响,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少。所以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便捷的沟通模式走入我们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钉钉等方式与家长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比如建立一些互动微信群、家校协同共育公众号等,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与家长进行多渠道的了解和沟通,教师要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更加了解,才能够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够保障家校协同共育的工作成果。小学数学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互相配合、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间,或者家访的机会,与家长建立一种联系沟通的渠道。小学数学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应保持对家长的尊重,不要把个人情绪或对学生的意见施加到家长身上,对家长的难处给予充分的理解。但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与家长之间也应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信念,对家长的无理要求或者缺乏尊重的行为,教师也应通过适当的沟通技巧让家长意识到家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化解双方的矛盾。小学数学教师与家长沟通期间,要明确阐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确保能够在教育观点上达成一致,家长通过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关的通知也能够及时地收到,使家校之间沟通的成本更低,家校之间的关系也更为亲密,“课后服务”的教育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三)展现师德,送教上门,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送教上门”是特别针对学生个体特殊情况的一种教育方式,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无法在学校参与教师的课后服务或者延时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这类特殊情况,运用“送教上门”的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教育培养。这是师德师风的一种体现,也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过程中的一种人本教育理念的展现。在“送教上门”建设管理优化当中,强化筛选制度属于重中之重。所以,想要更好地保证“送教上门”工作的落实和发展,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筛选制度和教学针对性措施,并且将相关制度和措施落实到“送教上门”工作中。而在建立筛选制度的时候,首先建立筛选工作责任制度,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送教上门”相关条件以及要求,明确学生是否需要提供“送教上门”教育服务,然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教师也需要定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需要及时上报、公布,提高学生筛选工作的重视度,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要结合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灵活地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资源。在完成课后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有些同学变得急躁,也有一些同学出现了动摇。教师需要告诉家长耐心指导学生,让学生在锻炼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进一步提升“送教上门”模式下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种体现。让课后学习多一点生活气息,真正体现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愿意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付出汗水与努力,不断地提升自身知识储备,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后学习中找到学习的路径,学习成绩也会显著提高,“双减”政策也得到了深度落实。

(四)挖掘社会教学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减负的课后学习体系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而学生普遍不具有充足的学习认知,这很难有效强化课后学习,甚至会对学习形成抵触心理。以人为本一直是近年来强调的教学理念,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待作业态度不端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后学习指导的教学难度。学生很多时候不愿意去完成作业。由于受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在课后学习中学生基本上围绕书本展开学习或者复习活动,造成学生的课后学习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心理负担加大。因此数学教师可在课后服务中,结合社会教育资源,并将一些指导的关键点与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让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重点展开课下学习,减少学生无谓的浪费时间,同时避免大量书本作业的布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比如现在社会教育机构已经开发出了线上名师指导、智慧作业等教育资源,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社会教育资源,落实家校共育和作业管理。教师应指导家长做好学生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的准备工作,比如时间的安排、相关学习设备的准备,保障课后线上学习的顺利进行。针对目前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课后得不到良好指导的问题,线上作业可以带来丰富的教学课件,尤其是一些名师指导的线上课堂,让孩子在家中就可以接受名师指导,完成课后学习,相比于课后辅导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方式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后学习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学生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最终无法提升课后学习质量。为了避免这一教学现象的产生,也为了使家校社协同模式发挥最大作用,教师要指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中,想办法解决学生在课后学习状态不佳的问题,比如指导家长按照线上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或者家长陪伴学生完成学习,家长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像在课堂一样,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最终完成通过家校社协同作业取代课后辅导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通过家校社协同教学的指引,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并进行充分地思考,促进学习的进步。

四、 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当下的实际教学管理情况,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构建减负提质的课后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继而让学生能在课后学习中更好地成长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一个更为出色的个体。

猜你喜欢

家校数学教师双减
家校距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