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12-16苏丽娟

考试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朱自清群文议题

苏丽娟

一、 引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拥有独立阅读能力,并掌握不同方法,该项要求与群文阅读理念相似。并且群文阅读不是全新理念,本质上是从单元整合、主题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等多种模式中衍生而来的。通过有效群文阅读,能丰富学生阅读,打开思考广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核心素养。

二、 群文阅读

(一)定义内涵

群文阅读本身是根据一定规则筛选多篇文章并进行适当组合,促使学生展开阅读的教育模式。教师借助群文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独到的见地以及良好的阅读思维,并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群文阅读模式下,使学生注意到课文语言特色、表述手法、文章结构等,并从了解一篇课文,延伸到读懂同类文章。而且高效阅读能令学生在创作中灵活应用恰当的句子,切实提升其写作水平。

(二)模式特点

首先,开放化。组织群文阅读是根据特定主题,筛选有关文章,并不是逐一阅读多篇文章,而是通过群文阅读,掌握其中的共同点,并借助相互比较分析,逐渐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力。另外,筛选出的文章仅有主题相同,其余均无固定结论,学生能按照个人的想法展开想象,这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其次,强调交流。群文阅读模式下,教师通常不会直接指明议题,而是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挖掘立意。并且在学生积极发言时,教师也不要过于在乎回答是否准确,此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阅读方法,通过有效交流,确定群文议题。最后,选文丰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一般是由教师确定选题,筛选关联文章,在实际阅读交流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写作风格与情感内涵等,并感受语言的魅力,锻炼其联想力。而这既可以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感,又能够优化学习效果。

(三)教学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本身具备较高的育人意义,能帮助学生产生并发展创新性与系统化的思维。当学生“畅游”在众多文本中,可以逐渐优化其阅读方法及理念,而这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正面意义。

其一,打开阅读视野。与常规阅读教学比较,群文阅读相对重视学生本身,突显其主体价值。在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按照阅读目标,给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其个人视野,从固定材料局限中脱离出来,加强理解认知。其二,提升学生素养。群文阅读既能够充实内心世界,又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在进行大量阅读中,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能实现“明智”,比如伦理内容的图书能提升个人教养,而逻辑性强的文章,有利于锻炼个人逻辑思维。而且群文阅读并不仅仅是为增长学生知识储备,更关键的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多种见解,优化个人思维与修养。其三,强化创造力。群文阅读模式下,教师应当关注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可以尝试把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教学整合起来。常规单篇教学强调最终的成绩,使学生在压力下很难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群文阅读相对强调阅读的过程,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三、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选材问题

(一)保障学生能读

在群文阅读中,议题是实现文章汇总的关键。教师在确定议题时,应当保障贴合学生阅读情况,不能超出可理解的范围,也不应太过表面或浅显,保证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筛选课外文章如《山路弯弯》与《成功的捷径》。这些材料兼顾叙事与议论,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个人意志,初中生在阅读期间,可以根据某篇文章去理解其他两篇,并了解相关的写作手法。而此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就可设置成:体悟哲理,掌握叙事文章的卒章显志方法。通过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遇到难题时,应当懂得分解,逐个攻克。并且借此也能使学生掌握新的写作方法,优化其创作能力。

(二)信息生动有趣

通过阅读文章应当能让学生有快乐的感受,深入故事情境中,这些都是确保阅读教学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对此,教师选材中应当强调内容本身是否有趣,情节推进是否曲折,使学生真正喜爱阅读,可以全身心投入进去。借此学生更加容易和故事人物共情,并积极分享个人的理解。

(三)阅读数量适当

在特定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是群文阅读的特点之一。和单篇阅读模式有差别,群文阅读要求教师能突出重点,预留较多的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行阅读体会。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阅读中,教师可直接点明主题,引导初中生研读主要段落,体会其中蕴藏的道理。在进行群文阅读中,让学生在初步阅读两篇课外作品后,简单概括故事情节与传达的道理。最终将三篇文章联系起来,归纳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该种阅读数量比较适合,基本上一堂课就能结束。假设继续添加文章,会令阅读任务过重,降低初中生对内容的理解深度。而倘若减少一篇作品,会影响群文阅读模式的构建。

四、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基本策略思路

(一)坚持学生为本

1. 突出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时,初中生应拥有基本阅读能力,如此才能保障教学安排有序推进,因此教师需把阅读方法当成重要的学习内容传达给学生。而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在发现问题后才会向学生简单讲解阅读方法,但这无法使学生有效运用阅读方法。对此,教师应当强调阅读,并不是文章本身,通过对阅读方法进行系统化讲解,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现有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略读以及精读,教师则要安排针对性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各个阅读方法的使用情况。

首先,朗读方法。群文阅读教学课上,教师需让学生根据文本挑选合适的阅读方法,并在集体讨论环节中,针对阅读方法展开分析。与此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学生提升个人乐感,搜索朗读音频,逐渐提高自身对轻重音的感知与确认朗读节奏的能力。鉴于朗读占用的时间较长,可挑选比较典型以及字数较少的段落。其次,默读方法。该方法通常是用在文本量较大的阅读情况下。群文阅读教学时,如果文本量大并在阅读时容易产生类比观念,教师就可以在挑选文本时,倾向于故事线清楚的文章,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默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又能使学生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再次,略读方法,也就是简单掌握文本内容即可。该种方法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涉及的文章多,所以在挑选文章时应当选择略读方法。针对略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推动其展开联系,提升略读水平。最后,精读方法。该种方法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文字描述手法,感知创作风格,而群文阅读教学期间,精读法主要用在经典作品的重要选段或是文章类比的学习中。

2. 培养习惯

群文阅读模式下,文本量明显增加,对此正确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而为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方面,提升阅读的生活特性。教师在选择拓展文章时,应当尽可能贴合初中生的生活,并从多维角度展现生活元素。另外,文本不可局限在生活中可能接触的直观性材料,还应将影视作品、热点话题等归入其中,借此提升学生对生活化阅读的认识。此外,群文阅读可以被看成“集体重塑”,注重个人储备与新的理解之间形成“共识”,而在集体重塑中也应融入生活化要素,使学生借此体会阅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比如,课上设置的问题应当挑选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议题,并在各类活动中融入社会实践的要素。

另一方面,提升生活的阅读化。初中生已经形成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并期望能够利用自我探索的方法,找到并解决问题。假设语文阅读能够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就会使其对阅读形成较大的兴趣。对此,教师应当尽可能了解学生,明确其真正的内心诉求,基于此安排阅读内容。其中涉及的阅读资料需具备灵活性,冲破文体与形式、承载介质等的限制,逐渐走入初中生的生活,推荐其更有兴趣的资料,逐渐增加积累量。

3. 锻炼思维

群文阅读的各个环节中均可以锻炼初中生思维,教师需利用好每个学习阶段,并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促使其独立思考。具体来讲,第一,挑选议题环节。对群文阅读来说,议题应当是核心要素,其把控着教学方向。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自行确认主题,但这并不可取。鉴于议题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按照难易程度给学生提供思考方向,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自行确认主题。这既有助于使学生站在更深层的角度分析文本,又能锻炼其全局性的思维。第二,筛选文本环节。在该阶段教师应当重点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避免出现固定群文内容的情况。文章应当在学生们交流、独立思考中产生。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提示学生挑选文章需围绕议题展开,其余工作则交给学生完成。在选择文本期间,学生对课文会产生更深的认识,锻炼其逻辑思维。第三,集体构建。对群文阅读教学来讲,集体构建应当贯穿始终,通过学生独立剖析问题,提升其思维水平的同时,还能学习他人的思维模式。另外,参与集体构建有利于学生把握整堂课的学习内容,锻炼其全局化的思维。第四,产生共识。在达成共识后,可以消除师生对固定答案的理解。而且初中生在共识的引导下,逐渐产生自主认识,开始尝试独立思考。

(二)提升教师能力

1. 加强表达

语言表达是教师传递思想的主要方式,要确保用词准确、精炼,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且受到课时与阅读量的限制,教师讲解时间缩短,需要对语言表达加以思考。

一方面,启发引导。在群文阅读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思维适当引导,因而教师语言表达应强调启发性,利用间断语言激发初中生的联想,拓展个人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课文语段、关键词以及反证方式,使学生自主发现个人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精简。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说出无用语言,如个人口头语。同时表达内容需始终围绕议题,确保在固定课时中可以处理好所有问题,而且知识延伸也要有清楚的计划。比如,关于《春》的群文讲解中,如果选择《济南的冬天》以及《故都的秋》等作为拓展文本,要将作者语言分析当作重点,并不是季节方面的差别。另外,肢体动作也是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介,教师应当运用肢体动作协助教学,避免冗余动作影响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而且教师也应自查,通过回看课堂录像查找自己的问题,或是在听课中找到其他教师与自己的共性问题。

2. 找出兴趣点

为保障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应当努力让学生把学习当成兴趣。对此,教师应当先对初中生有所了解,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提炼出其兴趣点和实际需求,使群文阅读设计更加贴合初中生期待。而对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从思维与生活入手。初中生具有逻辑推理与演绎、总结的能力,思维体系也比较成熟,倘若教师对其的启发比较浅显,很难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群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引导层次需适当提高,并突出师生合作,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身思维的认可与尊重。另外,在生活方面,由于师生固有的年龄差,可能教师认为极具趣味性的内容未能“击中”学生兴趣点,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为消除该种阻碍,就要求教师主动了解学生,并“成为”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时,为确认初中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选择陶冶情感的方法达成。首先是人格感化,这需要教师拥有过硬的素质,在班级内拥有一定威望,使学生看出自己对教学的热情。依托于优秀人格,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拜的情感,继而主动跟随教师深度探索学习。其次是环境影响,这主要是指班级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布置装饰班级,比如墙壁上张贴经典句子,设置读书角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渐激发学生对某些文章的兴趣。最后是文艺熏陶,这主要是利用各类艺术方法进行引导。例如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播放戏剧及流行音乐等音频,或是通过展示有联系的字画,促使学生展开思索。

五、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讨论

(一)教学内容

以《春》为例,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春》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并且所在单元主题为季节,均属于写景抒情类的文章,鉴于本单元课文和《春》有一定的类比性,挑选《济南的冬天》作为拓展内容,同时为加深学生对朱自清写作风格的了解,可以把作者其他抒情类作品列入筛选的对象。

(二)阅读设计

《春》的群文阅读共分成三个课时,先进行单篇阅读,后两个课时开展群文阅读。

1.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了解朱自清生平与《春》的创作背景;朗读文本,感受语言的优美;掌握文本总体内容以及基本架构,赏析其中的修辞;感受朱自清对春的喜爱。本课时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讲授以及互动讨论。

在单篇阅读中,课堂导入选择一些有关春季的古诗词,如《咏柳》《春夜喜雨》等。教师讲述作者生平后,就进入《春》的学习中。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让其自行朗读,挑出课文的重点词汇,随后安排小组讨论,梳理课文结构,即盼春、绘春与颂春。其次,组织课文细读,该环节主要是小组讨论。教师可先抛出几个问题,如,连续两个“盼望着”有何作用以及表达出什么情感?“绘春”部分中喜欢哪些词汇及句子,理由是什么?文章结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效果?以问题为驱动力,给学生提供讨论的中心点与问题。再次,阅读总结。在该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后,延伸拓展。围绕《春》的阅读,让学生自行阅读作者其他同类型的散文,搜索有关的评论性资料。

2. 第二课时

从该课时开始进入群文阅读阶段,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选定议题与文本,基于此挑选出更具代表性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优美句子。在导入部分,可从散文入手,进行简单陈述,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课堂实践中,通过师生的研究讨论,确认的学习议题是:朱自清抒情类散文风格特点。阅读文章包括:《春》《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都是朱自清的作品,并且为突出对比性,还选择同单元的《济南的冬天》。在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中,最终选定:《春》的三和四段,以及最后三段;《绿》的第三段;《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第五段;《济南的冬天》的第四段。本课时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每篇文章中比较喜欢的句子,这是为了让学生能对文本有所了解,并通过语句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第三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鉴赏上一课时总结的语句;比较散文创作风格;归纳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特点。在此堂课中的基本结构和第一课时相似。第一,整体感知。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同时还要挑选合适的阅读方式。第二,问题探索。关于《春》作者的散文风格。针对各个选段修辞手法进行讨论分析,借助教师引导形成共识。例如比喻修辞,《春》中把桃花、杏花和梨花比喻成火、霞、雪;《绿》中,把潭水的绿,用小姑娘、少妇裙摆、碧玉等表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将“天”比喻成水,枝条则“成为”美人手臂与披散的发;《济南的冬天》中,小山是摇篮。基于此,讨论出修辞的相通之处,以及朱自清与老舍对比喻修辞的处理方法。在所选的几篇文章中,还有拟人修辞方法,对此也要借助小组讨论加以探索。在完成有关修辞处理的讨论后,应当集中分析语言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词语比较通俗,如月儿、嫩嫩的、赶趟儿等,并且用词也极为精炼准确,例如“偷偷地”一词,把小草破土而出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且从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愉悦。另外,阅读其三篇散文可以发现,朱自清比较善用短句,行文有较强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评价类内容,并根据三个课时的学习成果,表达个人的看法。第三是总结归纳环节,所得结论与第一课时相同,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第四,延伸拓展阶段,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完善关于朱自清散文风格特点,并仿照作者的语言表达,描写其他季节。

(三)教学成效

首先,议题选择。该教学案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由师生讨论确定议题。通过第一课时,学生解析水平会有所提升,并储备有关抒情类及朱自清散文的内容,为后续的独立思考奠定基础。而在之后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并提高其自主认识与表达能力。另外,师生讨论议题的方式,切实提升了学习兴致,活跃课堂思维。

其次,文本筛选。该环节中保持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借此培养学生的基本思路,并锻炼其批判性的思维。虽然文本筛选中,未把选择权完全赋予某方,由教师确认基本范围,需基于此挑选具体的文本。实践教学中学生均没有被困难打败,按照教师给定范围挑选文章,既能避免学生没有选择方向,又可减少前期阅读时间。并且在单篇教学的拓展阶段设置预习任务,给后续群文阅读做好铺垫。

再次,集体构建。这是推动学生围绕议题独立思考的关键。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中,让学生分别指出本体与喻体,这样有效深化其对修辞的理解,并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主认识,提高思维水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鼓励其表达个人见解,尝试说服他人。

最后,形成共识。这是群文阅读最后的阶段,而且不只是此次教学的成果,更是初中生思维提升的外在反馈。在三个课时中都设置总结环节,通过阶段性共识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加深理解。此外,通过开放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加以思索。比如,关于对朱自清散文作品评价的问题,就没有固定答案,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回答即可。除此之外,在群文阅读教学结束后,安排短文写作,进一步加深散文阅读理解层次。

六、 结语

群文阅读本身没有特定的形式,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深度探索其中的关键。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始终突显学生的作用,予以其更大的自由度与选择性,由此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出阅读的热情,并能根据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思维广度。

猜你喜欢

朱自清群文议题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