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发经济背景下老美华转型发展研究

2022-12-16李丹丹张灏

西部皮革 2022年16期
关键词:老字号技艺文化

李丹丹,张灏

(天津科技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202)

1 “银发经济”的兴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 亿。未来10 年,我国每年都有2%的人口迈入60 岁。2020 年11 月24 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近两年来,不少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老年手机和各大App“关怀模式”的普及,为中老年网民数量增长按下加速键。当前老年人也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他们开始学习使用手机、开始网购、开始学习使用很多智能仪器、服饰也追求个性化。银发经济正在兴起。

多家时尚品牌相继推出有中老年模特出镜的广告大片后,时尚圈似乎已掀起了一股“欣赏衰老”的审美风潮。如今,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对服装、配饰等的需求是很大的增量市场。据天眼查数据,目前我国共有1800 余家中老年女装企业。成立于5 年内的中老年女装相关企业最多,超5 成[1]。伴随中老年女性旺盛的时尚需求和购买力提升,中老年女装的价格层次、产品品类、面料档次全面拉开,这也是中国经济消费升级的例证。

2 老美华传统制鞋技艺

2.1 老美华品牌发展历程

老美华是经营中老年服饰的品牌,也是国内老字号鞋类之一,至今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社会变革时期孕育且传承至今的民营企业。目前有6 项非遗手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创始人庞鹤年最初以专门为裹足女性制作鞋类,就此诞生了第一个专门制作经营裹足女鞋的鞋店,在当时,这不仅体现了他独到的商业眼光,也体现了他对裹足女性的尊重和爱护。目前,这项制鞋技艺仍在固态传承,历经百年的工匠精神,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企业文化,早在庞鹤年的创业之初就与父亲达成协议,将来要赡养他的姑姑,所以老美华创始人用其姑姑的名字命名,也代表着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孝道文化。如今,老美华在探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发扬着孝道文化。

2.2 老字号发展面临挑战

互联网时代,万物互通互联,文化在国际交流中逐渐借鉴融合,如何让传统非遗技艺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仅是非遗传承人也是各级保护单位、业内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的主题。互联网时代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快车道便利,搭上这个快车道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大放异彩是探究发展的话题。

3 国内老字号发展现状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众多,其中杭州的优秀传统技艺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两方面找到很好结合点的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与对话主题项目负责人阿兰·加多诺就曾对杭州的非遗传承和保护方面给予较高的评价,但同时也希望我国能够赋予非遗项目新的创造力,进而源源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互联网时代无疑为老字号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杜绝过度的商业化、功利化开发等问题出现,不是一味地把营业额当作传承效果的衡量尺度,正向地加入并找到老字号的一席之地必将有益于老字号的转型发展。

4 互联网时代老美华转型发展

未来几年内我国中老年人服饰需求量将在10 亿套以上,而目前百货商店中青年服装占70%以上,适合中老年人的服装所占比例不足10%。银发族过去以家庭、工作为中心,到退休后,他们开始慢慢享受各种时尚生活。随着社交场景的拓展,老年人的活动越来越多,从太极、拳术、舞蹈、登山、羽毛球等运动,再到参加老年大学,他们拥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银发族的时尚服饰消费进一步扩大。

(1)搭建一站式购物平台,满足一家人生活需求。老美华现在的掌门人韩志永先生在专访中表示:他走访过国外的老年用品店后发现,国外的老年用品能细分到4 万多种,而中国只有2000 种。可想而知,中国市场上升空间非常大,目前致力于打造中老年商厦,把它造搭建成一站式的购物平台,在老美华的中老年商厦里,老年人群体可以在商场里买到他们需要的所有产品——服装、鞋、保健品等一切生活所需品。商场也将设置生活休闲区,有多种体验项目,能满足一家老小的需求[2]。对商厦的构想,他表示希望采用会员制,培养一批黏性客户,还可以组织老年人游学,邀请医学专家帮助他们获得健康保健的知识,把这里发展成一个能让他们交朋友、认识新伙伴的地方。在“大健康”的背景下,这种设想是符合中国的发展同时也非常契合老龄化逐渐严重的现状。

(2)开发量身定制,满足不同体态的着装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老年人都会出现常见的体型问题,如腰腹赘肉、手臂松弛等。体型的变化让老年人很难买到合体的衣服,市面上常见的老年服装无法满足他们的体型,因此大家都会选择宽松、大码的衣服。买不到合适的,量身定制的服装成为了银发族甘愿买单的代表。量身定制能将每个细节处理地十分精细,解决了老年人买不到衣服的问题。

(3)穿衣搭配助手,提升品牌服务能力。尽管市面上有着众多的老年服饰,但对于银发族来说,买什么类型风格的衣服、单品如何搭配服饰、不同场合着装等问题困扰着他们。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让老年服装搭配市场,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开发一款专为银发族设计的穿衣搭配软件,导入品牌所有服饰,能有效解决搭配难的问题,还可以收集顾客的需求,为后续的产品开发做参考。

(4)扩大企业影响力,增加品牌知名度。相较于国外的老字号企业,国内的品牌在文化输出方面略显薄弱。尤其是拥有百年发展史的老字号,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百年文化传承不是一朝一夕就被人们所了解的,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内联升也是老字号品牌鞋类代表,在品牌宣传中有较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早在2018 年上映的电影《内联升传奇》由龙虎风云(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讲述北京的布鞋品牌“内联升”创始人赵廷在八国联军进犯中国的背景下,历经磨难,几起几落,开拓中国“履中备载”的数据库营销先河,打造“内联升”这一民族企业品牌的传奇故事。自上映以来,观影者表示对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也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成功方法之一。

5 互联网时代小美华转型发展

目前,老美华主要的客户群体以中老年为主,青年为辅的阶段,还未普及到的婴幼儿、少年是开发盲区。新生代中00 后、10后和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90 后,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吸引和培养他们对于文化遗产的情感才会更深厚,将来才更可以做好国家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继承人,传统文化融入新生代方方面面的生活,才更易被其接受,所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管培生”项目为老品牌注入新鲜血液。作为津门老字号的老美华企业,自创业之初至今,即着重培养传承人才,老美华精湛的技艺不得不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德技兼备的同时,更要有传承传统技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重诚信,恪守职业道德,苦苦钻研,在传承中积累练就成为手艺高超的技艺传承人,老美华目前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管理层年龄偏大的问题。2016 年,老美华在现在的掌门人韩志永的带领下启动了“管培生”项目,就是为了解决10 年以后老美华人才的问题。新老交替是很多企业的一门课程,如何处理好老员工和新员工的关系是需要一些智慧和方法的。首先是尊重老员工,老员工伴随着企业一路成长,企业精神上的东西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更有分量,可以言传身教。还启动了“传帮带”项目,老员工就是师父,新员工是徒弟,徒弟们评价出的好师父除了给名分以外,还会给物质奖励。包括现在开展的“内训师”项目,内训师都是从自己的人员里面培养出来的,为老美华未来人才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此,新员工老员工之间就有了一种传承感。

(2)联名IP 精品,创新融合发展。老字号企业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承载着中华民族工匠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新时代背景下,“国潮风”的热度居高不下,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发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作为老字号布鞋品牌,应不断调整发展姿态,联合其他品牌、机构和知名IP,设计联名款鞋类,合力形成当代年轻人追捧的“新国潮”。突破大多数老字号的生存现状,存在规模普遍较小、融资渠道狭窄、设施设备老旧、技术手段落后、品牌营销模式得不到及时更新等多重问题[3]。打破创新不足导致老字号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新消费趋势。同时,老字号还应该加强新媒体和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专业人员引进和对外合作。通过破圈,让更多年轻消费者更加了解老字号品牌。

(3)构建“老字号+”一体化店铺发展模式,深度融合时尚单品。周边产品(如手办、挂饰)是消费者了解和喜爱老字号的又一途径,深受年轻人追捧和喜爱,在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打造老字号特色商圈店铺与街区,手工DIY、孩童游乐小屋、老字号香水和甜品等行业转型,不失为一种发展新模式,让“老字号不老”,就是要360°融入消费者生活,减少“距离差”,融合发展。老美华品牌自成立至今,已然是天津市的金字招牌,品牌影响力与食品届的狗不理、桂发祥不相上下,它凝聚了百余年来的老美华人的耕耘硕果,也体现着天津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归属,就像是天津的世纪钟一般,成为了天津的历史文化和传播符号。品牌自身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过其实体产品本身的价值,承载的是自1911 年以来工商业发展的历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历经磨砺,工匠精神与创新人才让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4)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联合高校实现转型。高校作为消费者一大群体,传播效应与消费能力不容小觑,老美华可以采用更了解消费群体的群体所设计的产品包装、渠道营销、直播带货等方面,必定会达到精准推动产品销售,助推老字号品牌企业的传承与发展。老字号放低姿态,主动走出去,深入高校,广泛宣传,跟踪了解,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在校生提供资金支持和实习岗位,在实践中,着力培养传承人才对老字号品牌的理解及创新传承,也可已通过搭建企业沟通交流试点,助推老字号企业家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发展。

(5)互联网+让“老字号”走近“小年轻”。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与传播者。老字号在面临大是大非面前更应该站出来发声,承担起老字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马面裙事件的持续发酵,是人们对于文化保护的体现,发现抄袭的是业内专家,事件中不乏第一次听说马面裙的人,可想而知,文化传承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老字号的终点并不是成为老字号,而是让更多的青年人在老字号中传承老字号。如今,网络的影响力远远超于博物馆、展览馆,紧跟事实的更新发布讯息,会为品牌带来不可估量的宣传效果[4]。网络是把双刃剑,但老字号品牌并不应该担心爱国热情和文化认同的主流声音,鸿星尔克、蜜雪冰城和旺仔等品牌就是最好的实证。转化思想,寻找突破,充分利用如今“互联网+”加入万物互联时代,也是振兴老字号的方法之一。

6 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之一是资讯的全球化,随着文化自信与综合国力的急剧攀升,我们极其希望中国传统文化技艺融入世界,象征中国的符号遍及世界,“互联网+”的快车道加持,更觉留给传统非遗技艺的时间越来越急迫,但世界的中国符号,中国才是前提,希望老美华企业能成为中国符号的代表,立足传统,强调内涵,创新形式,构建老美华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长此以往,老美华必能为国内外其它地区传统技艺及老字号企业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老字号技艺文化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老字号 百年福同惠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谁远谁近?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