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管理”慕课运营的创新与成效*

2022-12-15刘佳亲程诗谣

图书馆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管理助教

刘佳亲,程诗谣

0 引言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使全球教育和培训面临挑战。为了在疫情环境下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教育部印发“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1],在全国开展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2]。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数量超过5.25 万门,注册用户达3.7亿。有超过3.3亿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深刻地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学校“管”的方式[3]。在疫情常态化时代,慕课、直播课等线上教育资源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信赖,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助力民众终身学习的重要知识资源。

近年,在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和图书馆专业馆员的努力下,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慕课建设起步早、数量多、品质高、影响大。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5月迄今,仅“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的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慕课已有30门,其中8门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根据授课内容,这些课程大致分为3类:信息素养教育通识课程类、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类、图书馆学相关专业课程类。总体而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主要受众群体是在校学生,对图书馆实践工作的针对性较弱[4]。

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面向国家文化事业发展需求,培养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图书馆从业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时代使命[5-7]。2018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主席会议发布的以“我们的愿景,我们的未来:一个强大,联合的图书馆界”为主题的《全球愿景报告》(Global Vision Report)公布全球图书馆界共同认可的十大亮点和十大机遇,其中第十大亮点是“我们的年轻专业人员非常敬业并且渴望引领这一潮流”,对应的第十大机遇是“我们必须给年轻专业人员提供学习、发展和施展领导力的有效机会”[8]。因此,对图书馆学教育来说,无论是履行时代使命还是回应现实需求,以慕课建设为契机,开设立足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都十分重要。

在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图书馆管理”是核心课程。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教学团队开设的“图书馆管理”慕课由程焕文教授主讲,2019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2020年12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9],截至2021年12月已完整开设4期课程,课程建设和运营维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以“图书馆管理”慕课开设经验为基础,探究慕课运营维护的难点,讨论“图书馆管理”慕课课程团队的创新举措,为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慕课建设提供参考。

1 “图书馆管理”慕课创新建设

1.1 课程资源:慕课、SPOC、教材三位一体

“图书馆管理”慕课资源建设过程中,注重慕课、SPOC、教材三位一体的课程资源建设,注重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教学视频与文本教材的资源差异互补。

“图书馆管理”是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有基础理论、组织架构、组织文化、发展规划、管理方法、空间管理、服务管理、宣传推广、总结评估,共9章54课时的内容。为建设面向全网公开的慕课,同时开放SPOC课程体系,教学团队针对慕课特有的视频短小精悍、开放性强、交互性强的内容特点,对“图书馆管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优化。以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提出的“一流图书馆管理的十大法则”为主线,将教学内容细化为若干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明确主线,突出重点。

“图书馆管理”慕课资源以教学视频为主,根据慕课大纲,将教学内容划分13个单元、50小节学习视频、每个视频约20分钟,每个视频讲授3-4个知识点,课程视频总计834分钟。根据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提供阅读资料、小节自测习题、单元作业、单元测验、自由讨论、直播答疑等学习资源。每期课程开放周期为15周,每周开放1个学习单元,预留2周进行期末复习。对学习者来说,每周的基本学习强度是观看1~2个小时视频,巩固强化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1~2小时进行阅读和测验训练。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主要用于辅助线下教学,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慕课资源为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0]。同时,由于“图书馆管理”慕课资源免费开放,其他院校也可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申请引进本课程,免费建立SPOC,供在校学生学习。SPOC适用于小班教学,便于学生课下自行利用学习资源,任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班级整体学习情况,监测学生学习进度,同时在课堂上引导讨论,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

“图书馆管理”专业必修课、慕课和SPOC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方式、多维度的学习视角和多形态的学习资源。目前,课程团队正在编写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规划的《图书馆管理》统编教材和慕课配套教材《图书馆管理十大法则》,持续优化完善“图书馆管理”慕课的教学资源。

1.2 课程团队:教师、助教、学生三结合

慕课建设依赖网络平台,运营维护必然是一项保障课程质量的长期工作。因此,稳定的教学团队和运营人员是课程维护的重要基础。在“图书馆管理”慕课开设的两年多里,团队探索建立了成熟稳定的“教师、助教、学生”三结合的课程团队模式。

课程负责人是团队核心,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密切关注课程动态,定期与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讨,定期参与课程在线讨论,在平台讨论区回复率达100%,为慕课特有的网络教学环境营造了专业、亲切、幽默的氛围。

在主讲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建的助教团队形成“传帮带”互助成长模式。参与课程建设和助理工作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能够自觉交接工作。每期课程开设前,经验丰富的助教对新成员进行交接培训。在手把手的“传帮带”交接模式和鼓励创新的团队氛围中,助教团队敢想、敢讲、敢干,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成员之间相互认可,每位成员都能独当一面,保证课程运营工作的稳定性、汇报工作的及时性。

1.3 课程宣传:慕课平台、微信群和公众号三维度

在课程中,程焕文教授提出的“一流图书馆管理的十大法则”第九法则中提到“书香也怕巷子深”,阅读推广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书香也怕巷子深”的理念同样适用于课程推广。课程上线,宣传先行。为此,助教团队在每次开课前,都在宣传工作上花了许多心思。助教团队将课程宣传视频、报名海报和教学进度宣传海报作为素材,制作网络宣传推送文章,经主讲教师审核后形成宣传图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微信群宣传,并联络图情招聘、图情出版等图书馆界自媒体公众号进行推送。助教团队在课程开设期间,也会根据课程进度在平台公告栏、课程微信群同步发送教学进度宣传海报。

自2019 年12 月 23 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次上线,截至2021年12月28日,课程已完整开设4期,吸引在线注册选课学习者14,008人,其中第1期选课人数5,560人,第2期3,902人,第3期1,582人,第4期2,964人,通过课程考核获得平台认证证书的学习者386人,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图书馆学相关院系学生、图书馆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社会学习者注册学习,产生讨论跟帖13,623条,获得课程评价193条,满分好评178条,占比92.23%,每期平均评分数4.9分,满分5.0分。

1.4 可持续建设:教、学、研一体化

课程资源建设不是一次性的,为了让慕课内容保持前沿性和时代性,课程团队探索出了“教、学、研”一体化的可持续建设模式,将教学和科研结合。在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带领下,参与教学实践的研究生助教们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积极融入教研交流,提高教研能力。目前课程团队依托“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模式已完成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图书馆学”和中山大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包括配套教材、期刊论文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海报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课程建设到课程维护,“图书馆管理”已成为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的重要平台。研究成果的积累和更新也保证了慕课建设与教研创新的持续性。

2 慕课运营的共同难点

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图书馆管理”慕课运营维护过程中,教学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总结出慕课普遍存在的客观局限及运营维护难点:其一,慕课资源主要是面向全网公开的教学视频,相比于线下课程,缺少教师予以个性化指导的学习条件。其二,现有慕课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发言方式主要是博客式发帖留言,教师再进行博客式回帖答疑,必然出现延时现象,缺少社交媒体式的实时互动和及时响应。其三,慕课资源学习多为网上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依赖学习者的自主性,现有平台很难构建学伴氛围,缺少外驱激励和奖励机制。

2.1 大众化录播视频授课,缺少教师个性化指导

慕课的本质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任何人都能免费注册使用的在线教育模式[11],这就意味着各个年龄阶段、社会阶层、专业背景、学习动机不同的学习者都可以同期学习同一门课。因此,为了适应绝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慕课教学内容主要强调核心知识点,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同时兼顾大众化知识需求。2019年《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提及中国慕课建设经验之一在于坚持教师为主体的慕课建设和使用目标[12]。因此,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与风格是平衡专业教学和面向大众教学的关键。“图书馆管理”慕课的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拥有35年图书馆学教学经验和20年图书馆管理实践经验,在课程讲授中能够平衡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尽可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学院系学生、图书馆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社会学习者等不同群体对“图书馆管理”的知识需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选课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是慕课教学形式普遍存在的难点之一。

2.2 博客式发帖留言交流,缺乏实时性教学互动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应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互动交流。慕课的核心资源是录播课,师生之间交流主要依靠平台自带的博客式发帖。博客是2000年兴起的社交媒体形式,用户之间可以对特定的话题进行发帖、跟帖或评论,但沟通交流具有滞后性,实时互动体验不佳。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遇到的疑问只能通过留言板向教师提问;课程团队与学习者的主要联络方式一般只有发布公告、发布话题讨论、回复学习者留言等。为了营造持续的互动氛围,“图书馆管理”慕课团队通常会在节假日在公告栏表达节日问候,在课程资料上线或复习考试等关键时间节点提醒学习进度,激励学习者保持学习热情。同时会定期查看学员在讨论区的发帖,及时答疑解惑,参与互动讨论,虽然教师线上答疑回复率100%。尽管如此,仍有学习者反馈,慕课留言式互动效果与线下教学相差甚远。如何让学生互动更便捷、体验更佳、学得更好成为“图书馆管理”慕课教学团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问题。

2.3 自驱型自主在线学习,缺少外驱式奖励激励

学生学习慕课的过程是主动选择课程、独立观看视频、参与课程讨论、开展自测训练、完成课程考试,最后达成学习目标。这是一种依靠自驱力的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需要依靠学习者自我激励,保持主动性、自律性、持续性。在缺少教学氛围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网络自学,得不到及时反馈的情况下,学生的自驱力也会因缺少鼓励而削弱。因此,为增强学习者的粘度,设计教学激励机制也尤为重要。“中国大学MOOC”平台可以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通过期末考核的学习者提供结业认证证书,结业等级有“良好”和“优秀”,但是目前在平台申请证书是一种有偿服务。课程团队从后台数据上了解到,部分学习者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后,本可以达到优秀等级,但并未申请认证证书。可见这部分学习者是纯粹为了求知而学习,更值得赞许与鼓励。发现这种现象后,“图书馆管理”慕课团队也开始为构建学习者的奖励激励机制方面寻求创新。

3 “图书馆管理”慕课运营创新成效

针对上述难点,教学团队秉承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提出的理念,坚持“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最大限度地吸引学习者”的运营理念,勇于创新、大胆突破,针对三大难点,探索出了被实践检验过、可以复制的慕课运营经验。

3.1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推进直播教学常态化

“翻转课堂”是一种课下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完成知识传授,在课堂中经师生交流互动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13]。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反馈。为解决慕课教学缺少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指导的问题,“图书馆管理”慕课团队中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通过开设直播课的方式,在课程期中、期末阶组织主讲教师答疑课。不仅能使主讲教师对学习者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也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帮助教师了解选课学习者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后续教学内容。

直播答疑课上,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面对面与学习者连线通话,交流互动,每次直播时长平均120分钟。参与直播连线的学习者有图书馆一线馆员、图书馆学学生、图书馆读者等,见表1。从第2 期开课以来,直播答疑成为“图书馆管理”慕课的重要特色,也是课程师生最喜欢的交流形式,直播间实时互动,一对一答疑解惑,更贴切现实交流场景。截至目前,“图书馆管理”慕课共开设直播课4 次,总计直播时长480 分钟。主讲教师直播风格亲和幽默,为直播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在答疑解惑中对学习者给予专业指导和学习激励。

表1 “图书馆管理”慕课直播答疑课互动问题举例

3.2 建立学伴式微信课程群,打造课程学习共同体

为解决慕课平台缺乏实时互动教学的问题,助教团队利用微信组建课程交流群,使学习者可以及时交流学习体会、分享慕课资讯、交流行业前沿,打造课程学习共同体。目前课程交流群已汇聚了一批“图书馆管理”慕课的忠实粉丝,大部分是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和图书馆从业人员,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微信群表达学习体会、反馈学习感受、提出学习疑惑、乐于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帮助解决学习难题,提醒学习进度,形成了学伴效应。通过学伴关系,学习者能够在交流中相互激励,获得群体归属感。

微信群的建立对课程团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微信群由微信助教管理,为保持教学团队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统一性,助教微信以“图书馆管理助教”命名,学习者用作添加好友、提问咨询的唯一账号,提醒学习者避免虚假宣传信息,防范网络诈骗等问题。开课期间,微信助教每周都会发布1-3次课程信息,保证告知通畅,也避免打扰学习者日常生活。课程交流群只允许发布与图书馆管理相关的内容,若发布其他无关信息将会被微信助教提醒,扰乱群内学习秩序将会被警告或请离。

3.3 开发课程专属文创礼品,建立奖励式教学闭环

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称图书馆的读者是可爱的人:“凡是要阅读书报的人,都是可爱的。他们不去嫖赌饮吹,不去为非作歹,而手执一卷,埋头伏案,宁不可爱?对于这些可爱的读者,我们不能予以匡助,一旦给人家拉去了,沉湎于浊流之中,还有骂他打他,这是谁之过?”“我们要争取读者,我们要领导青年,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心情,适应他们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有适当的环境,给予适当的读物,以满足他们的热望,充实他们的知识,升华他们的思想。”[14]2020 年《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提出用教育传播爱的慕课共识,在疫情环境下,慕课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传递着最有温度的爱,温暖世界,给人希望[15]。“图书馆管理”慕课教学团队受此启发,相信图书馆管理慕课的学习者都是可爱的人;凡是学习图书馆管理慕课的人,都是热爱图书馆的人。他们在网络世界不去沉迷游戏,而是慎独学习,宁不可爱?对这些可爱的学习者,不去增强粘度,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这是谁之过?我们要争取学习者,要影响青年,了解他们渴望在自主学习中渴望被关注和认可的心情,关怀他们的学习热情,认可他们的进步。对此,在第4期课程结课前夕,“图书馆管理”慕课助教团队主动探索开发课程周边文创作为纪念品免费邮寄赠予,尤其是对全程参与学习,但没有在平台申请证书的学习者给予奖励与激励。

助教团队选取明信片作为文创礼品,以课程核心内容“一流图书馆管理的十大法则”、图书馆吉祥物猫头鹰、课程参考文献为主题元素。设计了两套课程纪念明信片,每套明信片由10张组成。虽然明信片的印发并非商业行为,但是助教团队在设计过程中还是考虑到了内容元素的版权问题。最终,经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授权,团队以程焕文教授学术著作的书影和他的猫头鹰藏品作为明信片的封面内容。如图2、3所示。

图2 “图书馆管理”慕课纪念明信片——程焕文教授学术著作系列

图3 “图书馆管理”慕课纪念明信片——程焕文教授猫头鹰藏品系列

术业有专攻,助教团队是美术设计的外行,但是在排版、颜色和文案上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学术著作”系列明信片设计理念是:整体排版风格简洁大方,力求精简,以单一主题色调为主,将课程核心内容和教学金句作为文案内容,强调“图书馆管理”慕课教学的主题,也有对这些学术著作进行阅读推广的心意。“猫头鹰”系列明信片的设计考虑是:猫头鹰是图书馆界的吉祥物,是智慧女神的象征,程焕文教授拥有猫头鹰各类艺术藏品500 余件,助教团队选择一些寓意鲜明或色彩活泼的藏品进行拍摄作为明信片的设计元素,既宣传了图书馆吉祥物的文化,又能与学习者分享猫头鹰艺术品收藏的妙趣。

文创礼品设计是“图书馆管理”慕课助教团队的提议和尝试,得到了主讲教师的大力支持,是“图书馆管理”慕课运营维护工作人员对学习者们一份“礼轻情意重”的心意。在“图书馆管理”慕课开设的两年间,已拥有稳定粉丝人数超过300人,他们在课程讨论区发言活跃,在其他学习者提出困惑疑问时会主动回复解答,在每次开课前能帮助课程团队转发报名信息,正因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图书馆管理”慕课也从一种通过电子屏幕呈现的学习资源,变成了一个真实互动互助的学习平台。

4 结语

疫情常态化时代,慕课等线上教育方式已经获得普遍认可和信赖,成为开拓图书馆学科专业开放性学习资源的窗口,可以成为专业交流的渠道。“图书馆管理”慕课经过两年4期课程建设,累计课程视频834 分钟,累计直播时长480分钟,吸引注册选课人数14,008人,并在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慕课互动、慕课文化、慕课团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被实践检验过、可以复制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参考。两年间,“图书馆管理”慕课的创新成效凝聚着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程焕文教授带领的“图书馆管理”课程团队的激情与热爱,课程教师有周旖、唐琼、肖鹏三位副教授和宋佳、唐艳两位博士后;课程助教有刘佳亲、程诗谣、钟远薪、曾文、郑炜楠、王昊、谢涵等博士生和谢依霖等硕士生,参与文创礼品设计的成员有马秀文、卜军钰等硕士生。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图书馆管理助教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智能化管理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