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丽晴:从警岁月里的笔墨情怀

2022-12-15刘美兰

莫愁 2022年34期
关键词:笔墨红楼梦情怀

文/刘美兰

许丽晴(中)

初识许丽晴,是在全国公安文联的一次表彰会上,她知性端庄,短发微卷,有着南京女性特有的灵秀韵味。那天,她着春秋制式警服,眉目里藏着自信、矜持,春意款款地上台领奖,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

警察情结

因为都在公安文联工作,于是,天南地北交流频次增多,我们的交集也变得多起来。武汉和南京又是相距不远的省会城市,加上同为女性、年龄相当、经历相似、话题相投,又同饮着一江水,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经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来电话,哪怕是简单的问好,那软糯亲热的南京话也是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随着接触机会多起来,我对许丽晴有了更深的了解,慢慢发现她的性格中深藏着警察职业的特点。她个性直爽,说话特别快,如果反应稍慢,就很难跟上她的语言表述节奏;她雷厉风行,行动果断;她爱憎分明,心底纯净,眼里容不得是非不清的事情。仔细想想,这些性格特点一定是她从警之初的职业习惯养成的,而这样的特点,又何尝不是公安文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境界呢。

正因为她的快人快语,更多的时候我就是倾听者。但凡相聚,我们都会随意聊天,天马行空,聊到哪里就是哪里。有一次在聊到她的女儿时,她笑着数说着女儿的成长糗事,突然,我看见她眼里似乎有泪光在闪烁。我知道她是个工作狂,平时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这分明是一颗柔软、歉疚的母亲心。她又说,文联工作太忙了,有时候觉得好累。在说累时她又起身说要完成什么工作,今晚估计是睡不成好觉了,还得想想明天怎么把这件事情办好。你会感受到她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之中,掐着指头算算,我们聊天时她也已是中年了。其实,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高品质地做好每个角色分工,都是艰难而费心的过程。她说,年轻时在派出所经常加班加点地办案,不知道苦不知道累,现在的工作节奏和状态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当然,现在更累心了,因为写作和画画都是需要用心、用时间去创作的。

我在网上看到诸多介绍许丽晴创作历程的文章,简单梳理发现她的笔墨情怀与浓重的警察情结是分不开的。

她是从江苏泰州基层最普通的警察做起的,因为勤奋好学又敢于吃苦,她在21岁时就做到了某派出所副所长。基层工作岗位锻炼和特殊人生经历,以及警察、作家、画家、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相互叠加,使她在理解生活上更为睿智和理性。这段经历不长,但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一系列质朴可爱、忠诚担当、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警察形象,这些形象成为她心中永恒的警察情结,这种情结又推动着她的文字创作和笔墨情怀,融入更多英雄主义精神和大气磅礴的艺术元素。此后,她陆续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流苏》《警察恋》,中短篇小说集《冬雪无忌》,散文集《金陵手记》和《跨国遗产继承案——许丽晴探案作品精选》。

丹青写意

“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只有做得到,才能看得到。”这句话正是许丽晴利用业余时间在心灵时空里遨游的写照,我们因此看到她许多可圈可点的艺术成果。

许丽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创作热情,经常会在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她的作品,应该说,她的所有成绩的取得与她的付出是成正比的。在进行文学创作之余,她开始尝试国画创作。我记得她有一幅《清江》的水墨斗方,大写意的笔墨,云雾缭绕的清江、数点浪里飞舟、青黛堆云的山峰,大面积的留白有着任鸟飞的旷达,一幅生趣盎然的大清江图就那么自然清新地铺陈在你的面前,让人怦然心动。许丽晴自幼研习国画艺术,曾在天津美院山水画高研班深造,先后问师于徐里、周京新、高云、薛亮、杨耀宁等名师大家,并得到悉心指导。中国山水画和国学思想的互证非常紧密,中国哲学有史以来就寄情山水,道家把人自然化,儒家把自然人化,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天人合一进行了特别强调。中国山水画肇始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代表着中国文化物我统一、厚德载物的历史沉淀。许丽晴涵养其中,得之于目,会之于心,应之于手,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她的国画作品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专业性展览并获奖。

许丽晴(左)

有时候,我和朋友们也会转发她的画作,毕竟,拥有一位有才情的朋友是让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更何况她还是一位能写擅画的警中巾帼呢。

谁解其中味

热爱创作的人都知道,创作是需要相对安静的时间和空间的。她必须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挤出时间来创作。“人与人的最大差距在于业余时间的利用。”许丽晴就像一个劳动模范在自己的书田画海里耕耘着。许丽晴的头衔很多,其实,她的头衔越多,她的付出就越多。她现任江苏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曾担任过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人越是付出,就越是富有。这些年来,许丽晴通过不变的笔墨情怀,付出了很多,却也丰富涵养了自己。

2020年5月16日,许丽晴、朱慧敏的《花开花落人世梦——〈红楼梦〉里的诗与词》新书首发式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举行。参加发布会的读者大部分是红学爱好者,年龄最大的有83岁。许丽晴说:“这部书的发布,就是尽我们一点心意,大家不用担心看不懂‘红楼诗词’了。”“通俗易懂,倾情为老百姓服务。”这是许丽晴、朱慧敏写《花开花落人世梦——〈红楼梦〉里的诗与词》的初衷,也是她们的书写目的。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许丽晴从小就对《红楼梦》有一种偏爱,她至今记得,在读小学时,全家人住在防震棚里,她唯独带着的一本书就是《〈红楼梦〉诗词选注》,那是她最初的红楼世界,也是最初的诗和远方。多少年后,当她与同样是“红迷”的表姐都有通过自己方式来解读《红楼梦》诗词的愿望时,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编著了《花落花开人世梦——〈红楼梦〉里的诗与词》。对《红楼梦》诗词的解读不仅要对诗词本身非常熟悉,还要对《红楼梦》非常熟悉,甚至对《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以及对《红楼梦》的研究非常熟悉,因为作者在书中对诗词布局以及意蕴都有着细致考虑和巧妙安排。该书分为阅读、注解、译文和鉴赏四个部分。该书最精彩的还是鉴赏部分,因为这个部分最能体现作者的才情和审美眼光。后来许丽晴在《文艺报》上著文《终结的遥远》,全方位谈了自己对《红楼梦》诗词的认识和理解,尽情地展现了不应被忽略的心灵图景和记忆褶皱。

许丽晴书写的是热爱与岁月,但不变的是从警初心和笔墨情怀。因为热爱着藏蓝的警服,所以坚持着继续向前。许丽晴创作成果丰硕,但似乎又是新的起点。因为我们期待的每个艺术新景象,都来源于最平凡世界里的自然流淌。求索,才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姿态。

猜你喜欢

笔墨红楼梦情怀
赣鄱情怀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笔墨童年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五老”情怀
为练笔墨才写荷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