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乡,打响家乡品牌

2022-12-15曹宏萍

莫愁 2022年34期
关键词:普安柳编酒坊

文/本刊记者 曹宏萍

樊祥萍(左)

“连云港有山、海、港、城,盛产水晶和海鲜,姐妹们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柳条、麻绳、纸,在她们手里可以变成一件件工艺品。双华藤柳编织专业合作社的樊祥萍、咏航食品有限公司的王丹丹、普安村村干部潘华施、曙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徐瑶、花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付其蕾、谢意家庭农场的张漫……”外出求学,回乡创业,带领一方乡亲共同奔向幸福小康,说起回乡创业的女大学生,连云港市妇联副主席臧永明如数家珍。

传承非遗技艺

联系到樊祥萍时,她正在陪孩子上网课,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和经营,双华藤柳编织专业合作社早已步入正轨,即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依然运营稳当。“合作社目前主要做编织产品的出口贸易和批发生意,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太大,这很幸运。”2010年,樊祥萍大学毕业后,在淮安市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一次展会上的际遇让她动了回乡办厂的念头:“在那次展会上,我看到柳编比较受国内外客户的喜欢,而我的家乡穆圩村正好有许多从事柳编的乡亲,并且我的祖父、父母都擅长这门手艺。”

在家乡政府的帮助下,樊祥萍承包了300亩土地用于种植杞柳,同时依靠优惠政策贷款50万元兴建厂房。2011年,樊祥萍的合作社终于开工了。“那时正值夏天,天特别热。我们就住在厂房里,没有空调,晚上睡不着就骑个电动车出去逛逛,没有热水洗澡就用自来水随便冲冲。当时资金困难,没有钱置办这方面的东西。”樊祥萍把接到的订单分发给村里留守的姐妹们,让她们领了物料在家中编制,照顾家庭的同时又可以多一份收入,“勤快一点的话,每人每月可增收三四千元。”

2013年,樊祥萍开了第一个淘宝店,白天发货,夜晚上新,每天都忙到凌晨一两点钟。她打造的手工编织的宠物窝在网上非常火爆,月销最高可达一万件。由于手工编织技艺机器无法替代,樊祥萍的编织产品在市场上有着独特的竞争力,加上网络销售渠道的打开,产品订单量也在不断增长。从创业初期只有几十人,到现在的四五百人,合作社的编织队伍已经不仅仅限于本村留守妇女,周边七八十个村的妇女姐妹也被带动起来。

“柳编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把蒲草、藤蔓、柳条都编织成生活用品,可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久前,我们自己品牌的柳编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樊祥萍想让家乡的柳编技艺走得更久更远。

打响家乡品牌

和樊祥萍的稳健闲适不同,咏航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丹丹这些日子可以说是焦头烂额,“这几天正是‘双11’预售订单集中发货的时候,每天我都要发货、处理售后问题到凌晨一两点。”

王丹丹

出生于1994年的王丹丹身上有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儿。2013年,电子商务开始盛行,王丹丹抓住了商机,用业余时间做起了微商。“同学们都在拿快递,而我在发快递,也就在那时,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了大四实习期,王丹丹还是一心想着创业,她和父亲认真沟通了自己的想法:“他给出的建议是,在哪里都是创业,既然想创业,不如回家来创业。作为家里的老大,考虑到父亲年事渐高,我在老家扎下了根。”2017年,王丹丹从徐州回到家乡参与水貂养殖,并成立了连云港国潮皮草有限公司,开展毛皮深加工,逐步形成水貂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合作社。“2018年,我拿到了‘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连云港市市级优秀创业项目’,这两笔项目奖金成了我的启动资金。”

2019年,王丹丹加入连云港咏航食品有限公司,和丈夫一起从事海苔类相关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公司打造的“趣渔客”牌夹心海苔在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江苏的高铁有一趟特产专列,会专门销售各地特产,比如天津麻花、德州扒鸡,而这列车经过连云港的时候,展示销售的连云港海苔用的就是我们家产品。这不仅是把我们家乡的特产带给全国,更是为家乡做了一次宣传。”

“脑筋灵光,敢闯肯干”是大家对王丹丹夫妇的一致评价。一次出游中,王丹丹偶然品尝到一种桑椹,味道好,个头大,品相好。王丹丹立马向村里推荐这一品种,并牵头成立物华蚕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200多农户进行蚕桑标准化生产,户均月增收约3000元;打造的40亩桑椹采摘园于2019年5月开门迎客,吸引了市区、城区大批游客,一个月时间桑椹采摘园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创收近10万元。

“不管是貂的养殖、紫菜的生产还是桑椹的深加工,相信我们努力打造出的品牌效应,会给更多的农户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王丹丹说。

守护一方安乐

“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觉了,手机一天接打了两百多个电话,村里出现核酸阳性人员,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实战。咬牙坚持、背水一战、坚定信心,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深夜一点,潘华施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在普安村,一提起潘华施,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80后的她,不仅是村党总支书记,还是位敢想敢干敢担当的巾帼新农人、致富女能手。

潘华施

潘华施在大学毕业后留在无锡工作,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家中一直经营着小生意,专酿稻谷酒和高粱酒,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安逸。异乡拼搏,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潘华施始终惦念着家乡的一方山海,更惦念着普安村的家乡人。2018年家乡招聘大学生回村任职,潘华施借机考回家乡,成为海州区新坝镇普安村党总支书记。

回村任职后,潘华施一直在琢磨农村创业的事情。联想到丈夫家的酿酒生意和家乡尚没有规模化传统酒坊的情况,她萌生了建设一个纯粮酒坊,同时利用酒坊生产的酒糟种植蔬菜、养殖水产的想法,利用生态酒坊的发展带动农村合作社有序发展,带领乡亲一起富。说干就干,2019年7月,潘华施很快建起了自己的“女村官生态酒坊”,注册自有品牌“乡土梦”等系列产品商标,采用先尝后买和微信预购的新型互联网营销模式,快速打开市场。

醇厚的酒香从坊间飘散出去,带回致富增收的好消息。在酒坊取得骄人业绩后,潘华施又流转土地,搭建大棚,建立起酒糟生态有机蔬菜基地。她利用自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更多村民加入,一起开发酒糟蔬菜、水果、水产等农产品,带领更多乡亲共同将“纯粮白酒和酒糟农产品”这个项目一起做大做强,做出特色。2021年,普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创造历史最高74.75万元,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流转,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一百多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可味源农业、田管家等现代农业公司,增加妇女再就业二十多人,每户年增收2万余元。虽然创业过程很艰难,经常忙碌到深夜,但潘华施感到很幸福,她下定决心要带领普安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妇女就业创业,携手并肩共圆致富梦。

回乡,她们用创业时奋斗的汗水和收获时喜悦的泪水,告诉我们:家乡的这片土地,从不会让人失望。

猜你喜欢

普安柳编酒坊
国内最大地缸发酵酒作坊遗址出土
只要2两酒
阿九正传之爱酒
普安县委离退局参加“乡约三月三 唱响大扶贫”活动
风水的秘密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非遗柳编展神韵
兴山县普安教育发展促进会召开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