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出版发布

2022-12-14供图全球化智库CCG郑楠编辑刘煜设计金乌

留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留学人员学年留学生

供图_全球化智库(CCG) 记者_郑楠 编辑_刘煜 设计_金乌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银行共同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2022年9月28日举办发布暨研讨会,来自学界、出版界、教育界人士及媒体出席本次发布活动。

报告显示,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我国及国际留学呈现出十种趋势,以下为要点。

全球留学保持增长,延续全球化趋势

第一,大变局之下全球留学依然保持增长势头。报告显示,尽管受到经济危机、地缘政治以及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留学生数量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据UNESCO的统计与预测,从1999年到2019年,全球学生跨国流动人数增长了近2倍。长期来看,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排名基本保持稳定,美国始终是第一大留学目的国。短期来看,除欧洲国家接收国际学生有所增加外,美洲、大洋洲、亚洲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全球局势变化导致边境和签证政策变化影响,接收国际学生的数量有所下降,其中美国留学人数下降较快。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留学人数于2019—2020学年迅速增长,但2020—2021学年也受边境政策影响稍有回落。相反,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有所上升,受疫情影响较小。(见表1)

表1 2019—2021学年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情况单位:人,%

第二,留学产业依然是国际学生接收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留学目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并支持国际留学发展。报告指出,去往目的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往往能对目的国产生积极的经济影响。2019—2020学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留学出行与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但仅在国际学生聚集的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国际学生就产生119亿美元的经济贡献,并支持了12.5万个工作岗位。国际学生除了向其留学目的国支付高昂的学费之外,也支出了住宿、零售、交通、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大笔消费,生活消费带来的市场需求扩大为留学目的国创造大量工作机会,撬动了综合收入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繁荣。除此之外,国际学生也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创新创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对OECD/UNESCO-UIS/UNICEF/World Bank关于新冠病毒的特别调查做出回应的29个国家中,略低于一半的国家表示调整了2020—2021学年国际学生入学政策,以更加开放和更加积极的政策鼓励留学。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欧洲国家除俄罗斯以外普遍放开线下教学。2022年第一季度,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学校普遍恢复了正常授课,多数亚洲国家受疫情反复影响,学术机构开放政策时有变化,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或线上教学。为了提振留学信心,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国陆续推出鼓励留学的利好政策。

第三,中国依然是最大留学生源国,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出国留学生增长迅猛。从留学生源国来看,2019年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共1061511人,以超过第二名印度461792人近60万的数量稳居全球首位,同时印度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迅速,在多个国家已接近甚至超过中国。此外,越南是全球第三大留学生输出国,尼泊尔的学生出境流动率从2015年的9.1%增加到2021年的22.8%,出国留学倾向不断走高,哈萨克斯坦也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有影响力的留学生输出国。(见表2)

表2 2018—2019年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来源国的留学生人数及增长率单位:人,%

第四,高层次、实用领域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攻读研究生课程的国际学生比例比攻读本科课程的国际学生比例更高,报告推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低龄留学回归理性,研究生课程的国际学生出境流动性更大。在经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学生新生中,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分别占9%、21%和29%,女性出国获得高等学位的可能性与男性相同,且在教育和卫生领域所占比例较高。相对地,男性国际学生更偏好STEM领域。工作和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观念以及个人和职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可能导致对女生和男生的不同职业期望,并影响其选择学习的专业。

中国留学稳中有变,留学人员回国热持续升温

第五,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依然增长,未来可能有更多留学生转向欧洲及亚洲国家。根据报告,2019—2020年度,中国仍然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有接近100余万学生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就读,前五大留学目的国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国际局势变化可能对赴美、赴澳留学有所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增长已经减缓,近几年来受中美关系和疫情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热情更是持续降温。2020—2021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相比2019—2020学年减少14.6%,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样,近几年中澳两国之间在经济贸易、地缘政治等问题上的摩擦争端不断,留学澳洲人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2020年和2021年下降幅度分别为9.9%和11.9%。未来,有留学计划的中国学生有可能将目光投向留学环境及签证政策更为友好的地区,留学需求有可能向欧洲和亚洲地区转移。2021年,中国大陆学生申请英国本科的总数超过了所有欧盟国家的申请数量总和,中国仍是英国本土以外国家中申请人数最多的国家。法国、德国陆续出台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利好政策,留学交流开发潜力巨大。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具有地理位置临近、文化属性相似、留学费用相对可负担等优势,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国的重要选择。预计全球疫情状况逐渐明朗后,亚洲区域内留学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一些原本前往欧美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将转道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见表3)

表3 2019—2020年度中国留学生在主要留学目的地国人数及占该国留学生总数的比重

第六,留学专业依然偏好STEM领域及商科,部分敏感领域或将受限制。报告显示,最近几个学年,中国赴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以攻读STEM专业和商科、社会科学为主,人文、艺术等领域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留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受到目的国签证政策的影响。虽然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国家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STEM领域留学的限制,鼓励国际学生前来留学,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对留学生持敏感态度。虽然各国目前的工作签证偏好STEM领域国际学生,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领域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安全审查,相关专业的留学可能更受限制。(见表4)

表4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主要专业

第七,出国留学意愿依然强劲,新时代留学人员心态更自信。2021年中国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留学报告》表明,在有留学意愿的学生中,九成以上坚持出国留学计划,面对疫情最常见的措施是延迟而非放弃留学计划,学生群体对于出国留学的意愿依然强烈。在留学目的地国开放边境并逐步放宽入境限制措施、高校开始恢复校园开放及面对面授课的趋势下,出国留学的积极性及人数将迎来反弹。随着中国在经济、社会、教育、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发展,中国留学人员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中国公派留学发展为例,中国公派留学的领域和项目覆盖面越来越广,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外合作项目计划等高层次、以国际科研交流和国内学科建设为导向的公派留学项目发展迅猛,增速远超传统的公派本科或硕士留学生项目,公派留学生层次越来越高,留学人员更加自信。自信的心态让新时代留学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权利意识增强,同时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客观地看待中国与国外的差异,认识到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任务与国际责任。

第八,中国留学人员回国热持续升温,留学人员参与公共治理的热情高涨。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后,我国高校毕业生赴海外深造后回国发展的趋势也十分显著。据CCG《2020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相关调查,2020年着手回国就业并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增加67.3%。随着更多的留学生学成归国或短期工作后归国,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出国深造—回国就业”的国际人才环流趋势。在国家“双循环”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中,出国(境)留学与工作的中国学生人数将持续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同时,有留学背景、国际视野的海归人才越来越愿意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为服务人民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在国际发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我国公共治理的长足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充分参与。(见表5)

表5 2000—2019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单位:万人

中国国际化教育蓄势待发,发展“在地留学”等培养国际化人才

第九,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逐步担起“在地留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重任。报告分析,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数量不断上升,科技领域合作办学项目占比总体增长。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高校推进发展了“在地留学教育”,“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的探索和技术普及为未来高等教育资源的跨时空流动带来了发展契机。教育部将继续支持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大陆/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通过自主招生,以校际交流、委托培养等学分互认形式,缓解疫情影响学生出国学习的困难。未来,在地留学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望继续发展,其将成为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及全球学术与科研交流的重要渠道。

第十,“留学中国”品牌积淀,中国成为亚洲学生重要留学目的国。2018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留学目的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来华留学自费生占多数,“来华留学”的品牌价值受到大多数国际学生的认可,也因此蕴含着巨大的盈利潜力。帮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我国来华留学工作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培养对象,积极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留学人员学年留学生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第二届星火学年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