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

2022-12-14施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竹林中竹鞭冬笋

施刚

(宣城市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宣城 242000)

我国毛竹笋材两用林是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生产技术和培育技术比较落后,竹笋两用林产量偏低,质量并不理想。现介绍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以期为提高毛竹笋材两用林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1 林地选择

考虑到毛竹的生物学特点,通常选在离水源比较近、交通便利、海拔不超过800 m的地带种植毛竹笋材两用林。山脊、容易积水的平洼地和陡坡不适宜种植毛竹。毛竹对土壤要求非常高,通常要求土层厚度大约为70 cm、pH值4.5~7.0、土壤湿润疏松、有机物含量丰富、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应注意的是,碱性土壤、盐碱土不适宜种植毛竹[1]。

2 造林要求

2.1 整地方法

在造林环节,整地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整地效果会直接影响毛竹的成林速度以及成活率。整地方法一共有3种,即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全面整地。通常来说,在平缓地带适合采取全面整地方法,整地时需充分考虑人力、物力与地形特点。

2.2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是决定毛竹笋材两用林能否丰产的关键因素。如果间距过大,会导致毛竹对光能的利用率偏低,林间长满杂草,毛竹出笋率不高,笋小且质量较差;如果间距过小,虽然毛竹笋较大,但是出笋率会偏低。毛竹笋材两用林的造林密度通常是600~1 200株/hm2,行株距通常是 3 m×3 m 或 4.0 m×3.5 m,可以根据地形布点。栽植穴一般长1 m、宽0.8~1.0 m、深0.8 m。毛竹笋材两用林不仅要提高笋的产量,同时还需要生长竹材。因此,在竹子砍伐之前立竹量为2 850株/hm2,砍伐后立竹量为2 265~2 400株/hm2,平均分布,眉围控制在27~30 cm。最好在每年10—12月整地,毛竹栽种在12月至翌年3月进行[2]。

2.3 造林方法

一是移竹造林。在竹林中选择生长旺盛、分枝少、没有病虫害、胸径3~6 cm的二至三年生竹株当作母株,与竹鞭一同挖掘进行移栽。二是实生苗造林。挖取二至三年生、胸径2 cm、健康、长势好的实生苗,剪去1/3的枝叶和顶梢,开展栽植工作。

2.4 龄阶组成

不同年龄的竹子产笋量各不相同,2度毛竹产笋量最大,3度毛竹产笋量次之,4度毛竹的竹鞭上很少有笋芽。虽然1度毛竹的笋芽比较多,但是由于其组织稚嫩只有少部分会萌发。2、3度竹的产量约占1~4度竹总产量的85%。因此,竹林中应保留较多的2度竹和3度竹。为实现毛竹笋材两用林稳定高产,1度竹、2度竹、3度竹、4度竹分别占30%、35%、30%和5%。

3 笋材两用林管理

3.1 新造林管理

在毛竹栽植之后,需要采取抚育管理措施,适时进行施肥、松土、除草、养竹护笋。每年除草2次,第1次在5—6月进行,第2次在8—9月进行,以消除草荒,疏松土壤。

3.2 成林管理

3.2.1 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增加竹林密度、提高毛竹产量的重要方法,争取不挖或少挖冬笋与鞭笋,保护春笋,及时把退笋清理干净。鞭笋也称笋梢,如果过度挖掘笋梢会影响新鞭生长,导致出笋量不高,影响成竹质量。通常认为冬笋无法生长成竹,但实质上,冬笋属于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环节,因而冬笋也能成竹,需要保护冬笋。春笋破土而出之后,需严禁放牧。在清明和谷雨这2个出笋盛期,及时将退笋疏除。退笋的特点是清晨笋尖上没有露水,壳上的毛能明显看出枯萎。挖掘竹鞭或笋之后,需及时回填泥土,使母竹保持旺盛生长,提升毛竹笋材两用林的笋、竹产量[3],避免发生积水导致烂鞭。

3.2.2 清除灌木和杂草。砍伐竹林中的灌木和杂草,将其当作肥料,可以降低土壤中的养分消耗与水分消耗,提高林地肥力,同时破坏病虫害生长环境。此种抚育方式需要在6—7月进行。这是由于这几个月份气温比较高而且湿度大,灌木和杂草稚嫩,易腐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每年9月再开展1次劈山抚育。

3.2.3 深翻垦复。使用锄头对竹林松土,以提升竹鞭孕笋数量。垦复最好在7—8月进行,垦复深度控制在20~30 cm,然后逐年变深,每隔2年浅锄1次,深度10 cm。垦复标准是挖除竹林中的老鞭和死鞭时,不可以损害笋芽与新壮鞭[4]。

3.2.4 科学施肥。毛竹笋材两用林在出产笋材时,会消耗竹林中大部分养分。研究显示,产7 500 kg/hm2竹材、7 500 kg/hm2笋需耗费竹林中的氮、磷、钾元素的量分别是 60.0~75.0、15.0~18.0、60.0~67.5 kg/hm2。为了提高施肥效果,需要施足够的基肥,同时根据竹林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进行追肥。通常选择沟施法施肥,沟宽20 cm、深15~20 cm,沟间距115 m,最好在降雨之前施肥。也可以把园内的小灌木或杂草割倒,平铺在林地上任其腐烂,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3.3 病虫害防治

3.3.1 虫害防治。一是蝗虫防治。每年11月挖蝗虫的卵块,移出竹林;在跳婻出土10 d内,于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洒敌杀死;将0.5 kg敌杀死和50 kg尿素混匀,然后将稻草浸泡到里面,放置稻草75~150堆/hm2。二是竹毛虫防治。在冬季人工捡拾越冬的虫茧,然后销毁;使用苏云金杆菌2亿孢子/mL喷洒整片竹林。三是笋蛀虫防治。强化笋材两用林的抚育管理,定期除草和培土,消灭越冬虫卵;及时挖除虫害笋,并把幼虫杀死;在每年3月初幼虫孵化时期,使用25%杀虫乳霜剂200倍液喷洒林地2~3次,杀灭幼虫,保护竹笋[5]。

3.3.2 病害防治。一是竹水枯防治。发病初期,竹梢部分叶片蜷缩,转变成枯黄状态,最终变成灰白色,然后小枝渐渐死亡,最终整株毛竹死亡。夏天枯死的毛竹节间有水,颜色发黄而且散发臭味。此种病害无特效防治方法,只能通过加强竹林抚育管理降低病害发生概率。二是枯梢病防治。此种病害主要出现在一年生新竹上。起初,侧枝枝叶颜色发生改变,然后叶片卷曲脱落。如果病害程度较轻,竹梢枯死;若病害程度较重,则整株都会死亡。在防治此种病害时,需要先清理病株,减少侵染源,在烧毁病株的同时强化竹林抚育,确保林地清洁卫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毛竹笋材两用林的经济效益,必须进一步优化培育技术。种植户可以充分参考上述内容,推广先进的培育技术,提高毛竹笋材两用林的质量与产量,进而增加林农收入。

猜你喜欢

竹林中竹鞭冬笋
挖冬笋
金衣白玉冬笋美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赤竹参天
黄甜竹笋用林地下鞭生长特性分析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冬笋抢鲜吃
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的陌生化理论解读
蔬中一绝数冬笋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