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哺乳期犊牛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2022-12-14马丽娜高海慧梁小军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初乳哺乳期圈舍

马丽娜,于 洋,高海慧,梁小军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

肉牛产业是宁夏优势特色产业,是南部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宁夏地区中南部山区肉牛规模化养殖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犊牛期指从出生到6月龄,犊牛是肉牛养殖的后备力量,此时的生长发育与成年后肉牛的生产性能紧密相关。在犊牛养殖中,犊牛出生后的3个月内是其正常哺乳期,犊牛身体消化代谢系统尚未发育正常,消化代谢能力明显不足。因此,通过充分了解犊牛的生理特点,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促进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可为宁夏地区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综述了哺乳期犊牛培育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宁夏提出的特色肉牛产业品牌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新生犊牛的处理

犊牛出生后,首先要清除口腔、鼻腔中的黏液,让母牛尽早、尽快舔舐犊牛的身体,加强母子的亲和力。靳爽等[1]研究发现,母牛对新生犊牛进行15~20 min 的舔舐可以显著降低犊牛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增加新生犊牛的活力,尽早开始站立行走。因此,犊牛出生后,允许母牛对新生犊牛进行适度地舔舐。

犊牛出生后2 h 内灌服初乳,灌服量为犊牛体重的10%。牛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多肽等免疫因子,通过免疫因子发挥作用,提高哺乳犊牛的免疫力[2]。肉用犊牛通常随母哺乳[3]。初生犊牛只有通过吸收初乳才能获得母源抗体;通过母源抗体的保护,犊牛对细菌和病毒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犊牛的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会逐渐减退,罗焱鹏等[4]利用血清代谢组学对母带犊牛和离母犊牛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离母犊牛血清中具有抑菌功能的活性物质的含量降低,抵御病原菌的能力减弱,犊牛腹泻及患其他疾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犊牛刚出生时,机体对大分子抗体的吸收率为20%左右;随着时间延长,机体对免疫因子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出生36 h后犊牛机体基本不再吸收大分子抗体。因此,犊牛出生恢复正常呼吸后,尽量在1~2 h内饲喂初乳[2]。新生犊牛应充分吸吮初乳,既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又可以加快体内胎粪排泄。通过机体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等免疫物质,可增强新生犊牛生命力和免疫力[5]。

犊牛出生后1周后进入常乳阶段。犊牛出生后的3个月内是其正常哺乳期,其身体消化代谢系统尚未发育正常,消化代谢能力明显不足,须接受母牛的哺乳喂养。母乳是犊牛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充足的母乳可促进犊牛早期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可通过饲养管理增加母牛的泌乳量,也可以通过人工喂养为犊牛提供足量的母乳[6]。

2 做好犊牛环境卫生工作

产后应将初生犊牛与母牛尽快从产房转至圈舍。母牛产后第2 d,犊牛吃完初乳、可站立后,可将母子转至圈舍。母子转入圈舍前,将犊牛舍提前空舍3~4周;入住后及时清理舍内的粪尿和被污染的垫草,清洗消毒饲喂用具,每周消毒1次圈舍,彻底消毒后才可继续饲养,为新生犊牛提供清洁、干燥、通风、有充足阳光的舒适的饲养环境[7]。

邢启明等[8]对天津市郊区半开放式和联栋式犊牛舍环境生态因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冬季气候条件下,半开放式犊牛舍内温度为4.4 ℃,此时犊牛处于冷应激状态,严重损伤机体新陈代谢。在正常通风的情况下,通过添加圈舍保暖措施,提高犊牛舍的温度,减缓冷应激。冬季联栋式犊牛舍内南侧犊牛栏平均温度在8~10 ℃,为犊牛正常生长适宜范围;当圈舍温度低至5~6 ℃时,建议在外围增加保温隔热层,或者采用红外灯,提高舍内温度,营造犊牛舒适的生长环境。此外,还可通过安装专用进、排气口的方式保证圈舍基本正常通风,以提高舍内的空气质量。

3 哺乳期犊牛补饲技术研究

哺乳期犊牛出生后第7 d 进行早期隔栏补饲,应选择优质青干草,犊牛颗粒料粗蛋白含量应在18%~20%,适口性好。哺乳期犊牛的日粮水平中,蛋白质对犊牛生长、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能量则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鲁琼芬等[9]研究发现,饲喂足量母乳的槟榔江犊牛生长发育最好,利用代乳粉培育犊牛饲养成本最低。王美美等[10]研究发现,综合犊牛生长发育状况和腹泻率方面,中能量中蛋白日粮组(脂肪16%、蛋白24%)为犊牛最佳营养水平。王秉龙等[11]研究发现,基于NRC肉牛营养需要配制的高营养水平日粮(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玉米+小麦麸+浓缩料型日粮)在肉牛体重500~700 kg生长阶段具有较好的育肥效果,饲料转化率高,促进犊牛体重增加。李骁勇等[12]研究发现,根据荷斯坦犊牛日龄采取先增后减喂奶量的方式,可显著提高犊牛100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对犊牛的生长性能和牧场成本效益应用效果最佳。

王秉龙等[13]研究发现,安格斯牛哺乳后期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能够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增加经济效益。王美美等[14]研究发现,犊牛代乳粉的适宜营养水平为粗脂肪16%、粗蛋白24%,可提高干物质、粗脂肪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也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时发亿等[15]研究表明,添加反刍动物复合酶的复合酶能够提高犊牛免疫指标、消化代谢、生长性能,降低发病率及饲喂成本,更利于牧场的犊牛培育;综合考虑建议,反刍动物复合酶的最适添加量为200 g/t。

放牧西门塔尔犊牛通过补饲可显著提高90日龄体重,进而改善机体血液免疫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从而提升犊牛自身免疫能力[16]。通过补饲可提高犊牛日增重及体高,丰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有益菌比例,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和内环境稳定,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显著提高犊牛血液生长方面相关指标[17]。王剑[18]研究发现,哺乳期犊牛较早补饲燕麦干草能够促进犊牛瘤胃的早期健康发育,而较晚添加干草的犊牛生产表现较好,但仍存在瘤胃发育不健康的表现。

吴兆海[19]研究发现,3 周开始补饲燕麦有助于提高犊牛开食料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王斯琴塔娜等[20]研究发现,哺乳期间犊牛补饲青干草可提高犊牛干物质采食量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有利于其向乳用方向发育。马军等[21]研究发现,与6月龄断奶相比,4月龄断奶的新疆褐牛犊牛生长发育情况差异不显著,但早期断奶饲喂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腹泻发生率。马涛等[22]研究发现,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差异不显著,牦牛犊牛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张巧娥等[23]研究发现,添加营养性添加剂可降低犊牛的发病率,提高生长性能,利于牧场的犊牛培育。

4 犊牛疾病预防与治疗

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新生犊牛较容易出现疾病感染[24]。犊牛常见疾病主要是腹泻和肺炎。

4.1 犊牛腹泻

犊牛腹泻多发于3~7日龄犊牛,不利于犊牛的健康生长。由于外界病源感染和自身的消化代谢系统尚未发育正常,犊牛易发生腹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灰白色粥样粪便[25]。王晨豫等[26]采集了新疆某牧场犊牛粪便和血液,通过血清学结合实验室方法进行检测,发现犊牛腹泻主要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大肠杆菌引起。高亚桃等[27]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导致犊牛腹泻的BVDV、牛轮状病毒(BR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等3 种病毒。常丽云等[28]利用PCR 方法对腹泻犊牛新鲜粪便进行病毒性病原核酸检测,发现BVDV、BRV和IBRV病毒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实际中,犊牛出生前应对圈舍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消毒,切断细菌病毒的感染;犊牛出生后应立即灌服初乳,发挥犊牛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增强抵抗力[25]。

4.2 犊牛肺炎

犊牛肺炎是目前对犊牛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肺炎对犊牛呼吸系统具有较强的损伤作用。犊牛发病后出现食欲下降、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容易诱发其他疾病,严重阻碍犊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造成犊牛死亡[29]。外界环境卫生条件、饲养管理和自身机体免疫力等均是犊牛肺炎的诱发因素[30]。通常建议利用犊强心补液、增强抵抗力型中药材激发犊牛免疫系统,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31],预防犊牛肺炎的发生。

5 结论

新生犊牛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犊牛出生后,及时清理口腔、鼻腔黏液,适当进行母牛舔舐,2 h 内灌服初乳,做好犊牛舍的保暖保温工作,保证3 个月的随母哺乳,适时早期进行补饲,选择品质高、易消化的青干草和颗粒料。通过加强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增强自身免疫和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增加牛乳和补饲料的采食,促进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从而提升肉牛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初乳哺乳期圈舍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的初乳, 你了解多少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哺乳期同房,会怀孕吗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