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殖场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2022-12-14艾山麦麦提力颜成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牛场布鲁氏菌牛舍

文│艾山·麦麦提力 颜成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那尔胡兰·再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

牛肉和牛奶是人民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牛产品,国内市场对牛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进而促进了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家庭散养相比,现阶段,牛规模化养殖成为主要的养殖方式。通过规模化养殖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方便系统化管理,可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同时,牛规模化养殖是保证我国肉牛奶牛存/出栏量、牛肉和牛奶产量的重要养殖模式。在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由于牛场内牛养殖密度较大,养殖数量较多,发生牛疫病时若不及时进行防控可导致病原传播扩散,导致更多牛感染病原发病,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牛疫病中,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导致母牛流产、不育,公牛精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进而导致牛繁殖障碍,同时造成牛较高的淘汰率。同时,布鲁氏菌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若牛场出现布鲁氏菌病,可造成养殖工作者、兽医等可接触病牛的相关人员感染布鲁氏菌,从而出现易劳累、发热、孕妇流产等症状。牛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牛肉、牛奶等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牛规模化养殖中,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是牛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疾病之一。养殖工作者以及养殖场兽医应了解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方法,从而降低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保障牛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效益。笔者对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进行综述,并根据牛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特点针对性地提出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建议,以期为牛规模化中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牛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为布鲁氏菌属的牛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等,患病牛或带菌牛是该病主要传染源,而感染布鲁氏菌的羊、猪等也可传播布鲁氏菌造成牛患病。感染布鲁氏菌的母牛的阴道分泌物、流产胎儿、胎衣等可带有大量布鲁氏菌,此外,患病动物的乳汁、分泌便、尿液、精液等也含有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可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生殖道接触病原后患病,成年牛之间主要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感染,蚊、牛虻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播布鲁氏菌。首次感染布鲁氏菌的母牛可出现流产症状,随后流产次数会明显减少,但仍会携带该菌,产下的犊牛体质较弱且带有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病一年四季可发,但在寒冷、潮湿的季节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同时牛舍动物饲养密度较大,动物之间拥挤也会增加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在牛布鲁氏菌病的新发病的疫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母牛流产率较高,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老疫区的发病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母牛流产率相对较低,但牛群布鲁氏菌的携带率较高。

二、牛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牛布鲁氏菌病主要出现在性成熟的成年母牛和公牛,低日龄牛对该病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即使感染也不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牛布鲁氏菌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与患病牛的抗病能力、感染菌株致病力、牛场的饲养管理和接种疫苗免疫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为2周至6个月。

1.母牛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怀孕母牛出现流产症状,通常6~8个月的怀孕母牛流产最高。母牛流产前阴唇和乳房肿胀,部分羊出现阴道黏膜结节,流出灰色或白色黏液。部分羊流产前无任何症状,突然流产,流产胎儿通常为死胎,部分可存活较短的时间。在流产后阴道会分泌出具有恶臭的分泌液,有时伴有胎衣不下,继发慢性子宫炎。其他非妊娠期的母牛可出现慢性子宫炎,引起母牛配种失败,不育。患病母牛通常不会死亡,部分牛可自然康复,但可成为带菌牛,在流产后成功受孕,流产情况会得到好转,但是仍可生产带菌犊牛。患病母牛还可出现乳房炎、关节炎。

2.公牛的临床症状。公牛在感染布鲁氏菌后一般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睾丸红肿、发热,触摸有痛感,随病情发展睾丸质地变硬,红、肿、热的情况消失。部分牛可出现关节炎、跛行、运动障碍、劳役能力下降。

三、诊断

若牛出现流产症状,可初步怀疑为布鲁氏菌感染,可采集病牛的血液、流产胎儿、胎衣等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在采样过程中,应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进行样品采集,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防止采样人员感染布鲁氏菌。

1.细菌学检测。可将流产胎儿、胎衣等病料样品进行涂片,科兹洛夫斯基染色,若发现红色球杆状细菌则可确诊。

2.分子生物学检验。可提取病料样品的核酸,进行多重PCR或荧光定量PCR进行确诊。

3.血清学检测。较为常用的凝集试验,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前者适用于大规模样品检测,后者可用于抗体效价检测。此外,ELISA、补体结合试验等也常用布鲁氏菌病的检测。

四、牛规模化养殖场的防控措施

与传统的家庭养殖或放牧散养等养殖模式相比,规模化养殖场牛群的数量较大,养殖密度高,在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方面有许多不同和细节需要注意。下文将进行详细阐述。

1.防止布鲁氏菌进入牛场。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前,应设计好养殖分区,尤其是隔离养殖区,该区域主要用于疑似患病牛、新引进牛的养殖,防止病原传入牛群。部分牛场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该模式在防止布鲁氏菌等病原传入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牛育种和品种选育方面可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养殖中,应根据牛的日龄、体重、体型大小、品种等进行合理的分栏,控制好牛舍内的牛密度,可降低牛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在牛舍内应尽量避免养殖羊、猪等动物,防止其传播布鲁氏菌造成牛感染发病。

当需要引进牛进入牛场时,应提前检查引进牛牛场的免疫情况和疫病流行情况,不从疫区引入牛。牛引进前做好检疫工作,运输前做好牛应激的预防工作,牛引进后应于隔离区进行饲养,隔离时间通常为45天,期间每隔2周检疫一次,有条件的牛场可在隔离期间进行疫苗免疫工作。

此外,还应做好牛场人员的消毒管理工作。在牛场入口设置有消毒池和消毒间,分别用于车辆和人员的消毒。此外,还应将牛舍和牛场人员办公区、休息区分离开来。人员在进入牛舍前应提前更衣、消毒,出牛舍后再次沐浴、更衣。

2.疫苗免疫。目前,国内牛用布鲁氏菌疫苗均为弱毒疫苗。接种方法有皮下免疫、口服免疫、肌内注射和喷雾免疫等。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养殖数量较多,通常采取口服或喷雾免疫,但也可应用其他免疫方式。在对牛场内的牛进行免疫前,先要了解当地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选择最适的疫苗进行免疫。在选择疫苗时,应仔细查阅疫苗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说明等信息,避免买到过期疫苗或假疫苗。要制定好疫苗接种计划,一般牛布鲁氏菌疫苗每年免疫两次,通常选在春秋两季,但可根据牛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布鲁氏菌疫苗的接种计划。接种操作时,应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正确地进行疫苗接种操作,注意疫苗接种剂量、接种部位等,做好牛不良反应和应激的治疗措施。在疫苗接种后应对疫苗瓶、注射器等接种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不要给牛饲喂抗菌药物,以防降低疫苗接种效果。在接种14天后可抽样采集牛血清进行牛布鲁氏菌抗体效价的监测工作,评估牛群免疫接种效果,对于免疫失败或不合格的牛及时进行补免。

3.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牛的抗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收益。在牛布鲁氏菌病防控方面,重点要做好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首先,应将性成熟的成年母牛和公牛分舍饲养,防止其争斗、接触等传播布鲁氏菌。其次,在进行配种操作时,应提前做好牛布鲁氏菌的检疫工作,防止通过交配传播布鲁氏菌对于人工配种方式应做好牛精液的追踪溯源和检疫工作,防止精子带有布鲁氏菌的同时还应确保精子活力。最后,妊娠期、待产期和哺乳期的母牛对营养的要求有所差别,因此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其日常需求。

在牛布鲁氏菌病防控方面,消毒是最关键的工作之一,通过消毒措施可切断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有效的控制该菌的传播。因此,每日应定期清扫牛舍,清除粪污,母牛产后的胎衣、分泌物等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其带有病菌。根据牛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牛舍、养殖器具的消毒计划,消毒药物定期更换,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同时要做牛舍的温度、湿度的控制,每日通风换气,并做好防风、防雨工作。

猜你喜欢

牛场布鲁氏菌牛舍
2 种牛舍对冬季伊犁地区肉牛生长性能及环境的影响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在亚丁(二首)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