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花球啦啦操转体类难度动作选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12-13毕耀中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1期
关键词:阿拉花球转体

毕耀中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0)

啦啦操是舞蹈与运动相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花球啦啦操已经在我国各大中小学广泛开展。花球啦啦操是舞蹈啦啦操中发展时间最长,出现时间最早,也最具有啦啦操精神和特色的项目。花球啦啦操中难度动作是整套套路中最重要的部分,评委会根据整个队伍对难度动作的完成度来判断整个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是比赛制胜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比赛视频观察发现,转体类难度动作是最具标志性的难度动作,每个队伍都会呈现各式各样的转体难度,较高程度地展现转体类难度的艺术价值及其竞技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国内高校花球啦啦操转体类难度动作选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2021—2022 年全国啦啦操总决赛公开青年乙组双人花球前八名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图书馆数据库、相关书籍、期刊,结合选取重点材料内容对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选用和发展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积极采纳其中宝贵的经验及建议。

1.2.2 专家访谈法

确定需要谈话的内容,对专业的啦啦操裁判员、带队教练员进行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和训练经验。

1.2.3 图像观察法

通过参加比赛和观看2021—2022年全国啦啦操总决赛乙组双人花球比赛视频,观察运动员难度动作选用、数量、级别和动作特点,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对比。

2 2021—2022 年全国啦啦操总决赛公开青年乙组双人花球前八名选用难度情况分析

国内啦啦操运动项目所有组别分别是:俱乐部组、全明星组、娱乐组、学校组(中小学和大学)、大师组、特殊组、残疾组、各年龄段的国家队,且会根据队伍年龄、人数与性别再进行分组[1]。其中公开青年乙组是指高校体育院校组。

2.1 前八名难度动作选用情况分析

转体类难度动作对技术的技巧性要求较高,相较于其他难度类失误率也较高。转体类难度分别是库佩转体、挥鞭转、阿拉C杠、阿提丘转体、平转、搬腿转、控腿转、立转以上八种。由表1可知,国内高校转体类难度选用率较高的是平转、立转和阿拉C杠,而且多次以原地复合转体类难度形式呈现。其中原地复合转体类难度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转体动作组合,难度较高。

表1 阿拉C杠难度选用情况

2.2 转体类难度动作——平转影响因素分析

平转技术存在于所有的舞蹈动作当中,是舞蹈相互衔接的桥梁,同时也是决定舞者专项技术的重要因素。平转最重要的是留头甩头技术,在旋转时头与肩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协调配合,同时把握好头与肩配合的时间与速度。身体核心要收紧,主力腿膝盖伸直,提直躯干,这样才能减少主力腿和主力脚的压力,降低旋转难度,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而与手臂的协调配合也起到了影响身体稳定和平衡的重要作用。影响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是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增强核心力量部位肌肉群的力量可以增加稳定性”[2]。同时腰腹力量也尤为重要。由于转体时身体的重心和脚踝处在同一垂直线上,对腰腹的控制能力要求极强。

2.3 转体类难度动作——立转影响因素分析

2.3.1 立转难度选用情况

通过表2 可以看出,圈数的不同并不能决定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和影响比赛评分。近些年体育院校组很多教练员在立转难度上增加了圈数,多数比赛队伍都选用了720°立转,这也说明中国啦啦操项目的发展也在一直不断进步。

表2 立转难度选用情况

2.3.2 立转影响因素分析

立转是单次发力的难度动作。它可以过渡连接到各种小配合、小托举。其中,踝关节力量、稳定性和腰腹力量为主要因素,踝关节的稳定性是身体平衡的前提,这直接影响了旋转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对发力点的技术动作也需要运动员反复磨合。应加强留头甩头的力度,加强手臂和下肢的协调性,增强身体记忆力,以及增强踝关节力量、稳定性和核心力量控制训练。

(1)半脚尖“立”在旋转中起重要作用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同一质量的物体,接触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当脚尖立到最大限度时,与地面接触面积最小,也会转得更快,圈数转得更多。所以踝关节力量就是支撑半脚尖“立”的一个基础。而脚踝柔韧性更是直接影响立踝的高度。踝关节力量可以通过提踵、左右脚提踵、马步等形式结合训练内容,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案。

(2)核心力量的控制

核心力量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进行的提高肌肉工作收缩与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能力的训练[3]。核心力量的控制在于人运动时身体的额状面与水平面呈垂直切面,勿要含胸驼背,否则力量就会分解,造成转体重心不稳左歪右斜的现象。因此,在转体过程中要收紧核心,把旋转范围最小化。核心力量在运动中还可以起到控制中段位置稳定性的作用,可以在快速、复杂、多变的体育舞蹈技术运动中为人体的运动建立稳定的支撑,形成合理的肌肉运动链,为身体运动创造基点[4]。可以通过仰卧起坐、仰卧举腿、快速两头起、背肌两头起、仰卧两头起、平板支撑、仰卧提腿摆动、仰卧单车、侧卧提臀、悬垂举腿等形式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3)髂腰肌力量

髂腰肌主要是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它在近侧支撑时,拉力由下向前上方,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立转提膝、挥鞭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髂腰肌力量的训练非常重要。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可以通过仰卧收腹举腿、肋木悬垂举腿或屈腿、弹力带牵引抬腿、仰卧两头起或把杆举腿等辅助性形式进行髂腰肌力量训练。

2.4 转体类难度动作——阿拉C杠影响因素分析

2.4.1 阿拉C杠难度选用分析

由表3 可知,各参赛队伍对转体类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原地旋转到行进间转体旋转以及目前更高难度的空间方位的转换,由单一的原地旋转到各种速度的切换旋转,都体现了转体类难度动作的花样性与观赏性[5]。大部分高校会选用原地复合转体类难度,提高成套的难度性与观赏性。阿拉C杠+吸腿转为基础组合的复合型动作技术的变向转体,其也成为发展趋势[6]。

表3 阿拉C杠及原地复合转体难度选用情况

2.4.2 阿拉C杠影响因素分析

阿拉C杠是花球啦啦操旋转类难度中较为典型的动作,它需要围绕重心点或者轴体进行圆周或类圆周运动[7]。“阿拉C 杠”难度动作对运动员身体直立的感觉、主力腿踝关节力量、动力腿的髂腰肌力量、腿的柔韧性与灵活性的要求比较严格,运动员应特别加强这些部位的能力[8]。

阿拉C 杠对支撑脚踝力量、核心力量以及髂腰肌对摆动腿的控制力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通过比赛视频观察发现,立踝较低、摆腿时上下移动和摆动腿起点不对的运动员会出现脚下不稳的情况。因此,影响阿拉C杠最主要的因素是踝关节力量、腿部力量和髂腰肌力量。通过线下培训,访问相关专家了解到对于初学者运动员,在学习阿拉C 杠技术时:(1)可以先进行颠转寻找感觉,慢慢再结合训练方法进行练习;(2)学习的重点在于留头甩头;(3)不建议每天都进行阿拉C杠技术练习,但是每天一定要留出5~10min练习转,保持摆腿转体的感觉。而教练员也可以根据运动员训练情况及条件进行提踵练习、留头甩头练习、平转练习、离把练习、四位转练习等,从而奠定基础。通过上述方式,提高基础的同时,增强踝关节肌肉力量、腿部力量和髂腰肌的力量[9-10]。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比赛视频观察分析,赛场上常用的转体类难度动作为平转、立转和阿拉C 杠。虽然它们是基础动作,有容错率高、观赏性高的特点,但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通过视频观察分析每个运动员在转体中立踝角度高低都不一样。立踝较高地完成动作,动作的质量也较高,圈数也较多。经研究调查,表明踝关节力量是转体类难度动作的基础,圈数的多少、立踝都与踝关节力量和柔韧有很大联系。

通过视频观察发现,运动员在转体过程中身体姿态的不同对转体也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转体类难度在运动中对身体姿态起到一定作用。其中,腰腹力量为主要因素,在转体过程中收紧核心,把转体范围最小化,感受转体时额状面与水平面呈垂直切面的活动非常重要。

3.2 建议

3.2.1 加强踝关节力量和稳定性训练

不管是转体类难度,还是其他难度,打好基础才是前提。踝关节力量是转体类难度动作完成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踝关节的稳定性也是身体平衡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旋转动作的稳定性与成功率。因此,提高踝关节力量和稳定性是旋转类技术技巧训练的基础和保障。

3.2.2 了解动作要领、评分规则

了解动作要领、评分规则。大部分难度类动作对膝盖弯曲、脚尖绷直、腿的角度和身体姿态都有一定的要求,也是比赛评分的关键。所以在平时技术训练中,要对错误动作及时纠正,以防形成肌肉记忆,确定影响因素,提高训练效果。

3.2.3 选用适合的难度及综合性训练方法

转体类难度的类型较多,对训练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不同动作所属的不同类别要采用相对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此时,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赛场上不确定因素、对手的选用情况,选择适合的难度,做出相应的训练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阿拉花球转体
转体桥大直径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密实度控制
某混合梁转体斜拉桥称重及配重研究
T型刚构桥梁转体系统设计
阿拉更爱雪中人
找阿拉
三个哥哥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七彩花球
世界最重转体桥跨越京沪铁路
采用花球提高乒乓球搓球技术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