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三位一体混合课堂的改革与实践
——以“车辆制动检修”课程为例

2022-12-13张曹辉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检修车辆职业

张曹辉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26)

2019 年1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互联网+职业教育”概念,为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在“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逐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全方位转变。而要落实与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1],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均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的教学模式[2]。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与网络教学平台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职业教育”对职教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车辆制动检修”课程是铁道车辆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本课程对接铁路客货车制动钳工工种,可为学习者顺利考取钳工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提高“车辆制动检修”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富有4C 核心素养(批判思维、创造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三位一体混合课堂体系。

1 课堂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1.1 拟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传统的讲授法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创造性。采用讲授法授课时,教师单向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认真听讲就能获取知识,出现了依赖心理。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彻底掌握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然而,在讲授法中,学生忙于听讲无暇思考,往往不能依靠思考获取知识。这种方式不仅导致学生对知识本身掌握得不够透彻,而且不利于做到举一反三和迁移应用。

单一的讨论式授课法受时间的限制,且教学实施过程不易把握。讨论式授课法要求教师给学生定时间去思考和讨论,若大量采用将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导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不易把握被讨论问题的提出时间和形式、学生讨论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要想真正实现高效的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3]。

纯粹的翻转课堂需要建立完善的微课资源,且预习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完善的微课资源,而微课的合理建构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统筹整合微课资源的能力[4]。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被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因此翻转课堂不宜在教学重难点部分实施,否则会因自主学习难度过大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课堂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近年来,以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悄然盛行。“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融入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有机结合,借助智慧树-共享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三位一体混合课堂体系。

对于课程中简单易懂或相似知识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利用智慧树-共享课程平台上传的课程资源自主学习,课中教师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小组通过讨论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重难点部分,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3 大关键环节[5]。讲授环节强调理论精讲留白、思路点拨的理念,对重难点给出必要的提示[5],使得学生了解即将学习内容的框架结构,从而给学生自主学习分配合理的时间,促进学生后续的学习。在内化吸收环节,学生完全独立地根据教师的点拨和自身兴趣、能力进行个性化的知识汲取[5]。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尽可能避免与教师、同学交流。在独学过程中,针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和没有解决的难题完成一份“提升”作业。小组讨论环节的合作性学习主要依托“提升”作业开展,即学生依据独学结果,分享成果,互相答疑,并且依据评判标准互评作业。此环节教师不宜参与其中,用意是让学生相互协作解决困惑。全班交流环节将主动权移交到教师手中,即教师总结归纳重难点内容,同时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小组讨论中遗留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5]。需要注意,对分课堂讲授环节和讨论环节时间分配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1.3 课堂改革的目标

“车辆制动检修”课程课堂的改革旨在培养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职业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从事铁道车辆制动检修、运用、管理等工作,熟练掌握铁道车辆制动装置检修、运用等知识,具有铁道车辆制动检修典型工种职业能力和素质,且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教学设计

2.1 对接岗位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实际岗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应用为关键,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全新整合。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法,根据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以行业委员会标准为准绳,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筛选典型工作任务。在任务的选择上,应遵循行业内通用技术与新技术并行的原则,同时应确保涵盖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点。确定教学任务后,详细分析各任务得到所需专业理论知识点和职业技能信息,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挖掘与重构,筛选出了10 个典型工作任务。本次展示的教学情境内容的选取围绕“铁道车辆空气制动装置作用原理→120 型控制阀结构→120 型控制阀作用原理→120 型控制阀分解、组装及检修实操训练”这一主线展开,整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2 对接需求确定目标

2.2.1 授课对象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铁道车辆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从课程设置方面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与CAD”“液压与气动技术”“车辆构造与检修”等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机械构造识图、气动系统分析以及铁道车辆机械故障检修等技能。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和项目考核发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但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另外,学生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意识欠缺,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较弱。

2.2.2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

通过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梳理出最新的企业用人需求。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企业用人最新需求,本教学情境确定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四维度教学目标,如图1 所示。依据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学情分析,确定本情境教学的重点内容为120 型控制阀的构造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安全生产及规范操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点在于120 型控制阀的气路原理、拆装及检修,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2.2.3 对接学情制定策略

(1)课堂体系。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本教学情境的任务实施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典型工作任务,将职业素养始终贯穿其中,打造“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三位一体混合课堂体系。

(2)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由学情分析可知,学生不喜欢单一的理论灌输,对实践操作兴趣浓厚,且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因而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本教学情境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营造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的学习氛围。教学环境为车辆制动检修虚拟仿真实训室和车辆制动阀体拆装实训室,打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2.2.4 教学实施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结合学生认知习惯和学习特点,制定了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方案。课前由“练”产生问题载体,课中多次“学、练、思、拓”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后强调“拓”与“练”职业素养和行业标准。

课前准备通过4 个环节来实现:首先,教师在智慧树-共享课程平台下发预习任务;其次,学生通过平台教学资源的学习完成线上测试;再次,教师通过学生的测试情况,理清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点;最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课堂实施的关键是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通过阀体拆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阀体拆装实训室、电子思维导图、Flash 演示动画、微课等教学手段突破难点内容,使得难点内容变得结构可视化、原理形象化、仿真现实化以及操作规范化。

课后拓展主要是围绕“120 型控制阀三维建模、Flash 演示动画制作、实操训练工作手册记录、素质与思政总结”开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

3 结语

本教学情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基于实际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成效。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整体和个体信息的采集,形成了一个过程性评价体系。教学目标通过各环节的设置,层层推进,课后测试和技能评分显示知识、能力、素质与思政目标达成。“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三位一体混合课堂体系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检修车辆职业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变电检修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雨中检修
检修
职业写作
车辆
我爱的职业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桥梁检修专家——MOOG桥梁检修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