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强制为宠物植入芯片
——“犬联网”时代将到来

2022-12-13汪冰倩

中国工作犬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宠物犬宠物芯片

看过美国科幻冒险电影《侏罗纪世界》的朋友,对于恐龙主题公园管理恐龙的方法一定印象深刻。他们通过在恐龙身体内植入1只圆筒形的追踪器,可以做到对每1头恐龙的身体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且防止它们突然“越狱”。虽然这是一部2015年的科幻电影,但其中管理恐龙的方法却已经照进了现实。

就在近日,根据日媒报道,日本将在2022年6月1日实施一项新法律,要求宠物商家必须在犬猫身上植入芯片。此后,芯片正式成为日本所有宠物犬猫的标配。根据最新的日本《动物爱护法》,今后从事繁殖或销售宠物的从业者必须在宠物犬、猫身上植入芯片,宠物主在购买犬、猫后的30天内,必须登记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已饲养宠物的民众或动物保护团体等也有给犬、猫植入芯片的义务。日本此举或将对防止遗弃以及走失宠物的搜寻等起到积极作用。

日本关于弃宠虐宠的应对方法

据统计,截止到去年,日本宠物犬猫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855万头,超过了日本15岁以下儿童的总人口数。疫情又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民众的养宠热情。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宠物主对宠物犬、猫的年均支出,分别约为3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和1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600元)。日本宠物市场的整体规模,则已超过约3000亿元人民币。

日本的宠物相关法律相当强调宠物主的照料责任,虐待或遗弃宠物都属于犯罪行为。2020年6月起,日本的《动物保护法》进一步规定:无故杀害动物的最高刑期从2年提高到了5年,罚款额度从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虐待和遗弃行为原本最高是处以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万元)罚款,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最高1年的刑期。

即便在较为“严苛”的法律法规要求下,近几年日本的虐宠、弃宠案件数量一直在持续走高。为了有效改善日本国内虐待遗弃宠物的行为,日本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广宠物芯片,如今更是将之正式写入相关法律。

宠物芯片背后是暖心之举

此次日本正式实施的新法规,并不是日本在对待宠物问题上的“突发奇想”,在其背后实际藏着一个暖心的决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犬等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不再将其简单地视为有生命、有工具属性的动物,而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然而,即便是这样,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犬猫等宠物被遗弃或走失的事件还是频频发生。据日媒报道,2019年,因为迷路或弃养等原因被各地方政府收养的犬和猫的数量达到了85000多头。因此,解决因各种原因而导致每年出现数万头无家可归的犬猫等相关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此次法规正式出台前,日本就该法规进行了近半年的宣传工作。去年12月该修正法正式实施前,日本环境省在与动物专家组成的审议会上提出相关政策概要说明,以便广大养宠、爱宠民众更好地遵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宠物芯片入法的相关历程

实际上日本各界也一直不断在持续推广宠物芯片。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因为有很多犬等宠物迷路无法回家,就让日本开始讨论芯片植入的问题。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时,有超过600头得到救助的走失宠物因找不到主人而无家可归。这些问题让人们认识到宠物芯片的作用。5年后,熊本地震时,不少宠物主因宠物芯片得以寻回自己的宠物犬、猫。直到2019年,日本众议院修正通过《动物爱护法》部分条文,规定宠物犬、猫需义务植入芯片,以防宠物主遗弃、虐待,并规定此新法公布3年内需正式施行。

植入宠物芯片是否安全

虽然通过在宠物体内植入宠物芯片对于解决宠物犬等被遗弃或走失问题有着诸多便利,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该方案。不赞成者的理由则大都出于对宠物植入芯片后的担心。当然,担心是人们出于对生命敬畏的表现,但如今应用RFID技术的“宠物芯片”的研发已相当成熟。此芯片很小,呈直径约2毫米、长度约1厘米的圆筒形状,可使用注射器将其植入到宠物的颈部至肩胛骨附近,此处的疼痛感、异物感十分轻微,植入时的疼痛感接近普通的注射。可以说,此种芯片在安全性、有效性上实际早已得到了保障。在世界范围内,宠物芯片普遍被认为是安全的。唯一已知的健康问题是由英国小动物兽医协会报告的,该协会在超过370万个植入宠物芯片的宠物中,发现有2例出现了肿瘤,但肿瘤与芯片的相关性并不明确。

宠物芯片已经在多国落地

虽然“宠物芯片”是一个听起来比宠物智能硬件更加新奇的概念,但实际上宠物芯片的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相比研究并发展了几十年的人体芯片,宠物芯片早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早在1999年,法国就要求给所有大于4个月的犬体内植入微型芯片,自此之后,宠物芯片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得到大规模的普及。

在美国,虽然在法律上没有强制要求给宠物必须注射电子芯片,但宠物主一般也会自行为自家的宠物植入。因为这些不起眼的电子芯片很有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比如在2018年11月,美国加州大火,数万人紧急避难,不少人在慌乱之中与宠物走散,而灾难过后,在动物组织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许多宠物通过电子芯片又得以和主人团聚。

相比美国的自愿性和自发性,在英国、澳大利、以色列、新西兰和日本,则都在法律上强制要求给宠物植入电子芯片。其中,澳大利亚则要求犬、猫等宠物必须在12周大小前植入微型芯片。这次日本《动物爱护法》修订强调了给宠物安装芯片的义务,但若主人拒不植入,可能面临什么处罚尚无规定。不过从过去几年的日本法律变化趋势来看,这样的罚则,未来很可能会写入其中。可以对标的是,英国也已将宠物犬猫植入芯片写入了法律,同时规定,如果宠物主不遵守规定,将面临500英镑(约合人民币约4000元)的罚款。

在国内,宠物芯片实际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只不过相比国外较为“严苛”的条例,国内政策则显得相对“温和”一些。比如在2017年,青岛市实施的《青岛市养犬管理条例》中就规定市民饲养的每头合法犬应在颈部皮下植入电子芯片,为每头宠物犬配发全球唯一的电子身份;2020年11月1日,深圳市正式施行的《深圳市养犬管理规定》,要求犬在办理证件时植入芯片。除了青岛和深圳之外,包括北京、上海、长沙、厦门、银川、杭州等在内的城市,也已经尝试启动了宠物芯片的注射推广,犬行业组织(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也在推广芯片,而警犬都植入了芯片。

未来,随着养宠、爱宠人士的增多,芯片的植入必将更加普及。植入芯片后,宠物就好似有了电子身份证。芯片作用不仅限于帮助宠物主找回遗失的宠物,也能够更好地解决宠物信息收集难、管理难的问题。相信通过宠物芯片广泛推广及应用,将能够实现城市宠物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提供宠物管理的可追溯性,有效防控狂犬病等疫病的发生,进而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同时也能进一步规范饲养行为,提高市民文明养犬意识。

猜你喜欢

宠物犬宠物芯片
芯片会议
多伦多举办宠物犬时装秀
人体微芯片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宠物犬皮肤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宠物犬的饲养管理与日常保健
宠物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宠物犬保险的设计与推行
抬起脚来
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