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六金常用对药与药组经验撷菁※

2022-12-13骆雯雯指导贾六金

中医药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远志药理连翘

骆雯雯 刘 娜 袁 叶 指导:贾六金

贾六金教授乃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 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小儿各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采择其治疗小儿疾病常用的部分药对及药组经验集录如下,以飨同道。

1 常用对药与药组

1.1 金银花与连翘金银花、连翘乃贾六金教授辨治风热之证、温病初起各个阶段和疮痈肿痛时运用最广泛的药对。金银花经冬不凋,故又名忍冬,其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效。《滇南本草》载其“清热,解诸疮”,《本经逢原》又言其“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连翘味苦性微寒,归心、肺、胆经,长于清风逐热,又可去心火,解疮毒,消痈散结,为“疮家之圣药”。《本草纲目》中提到:“连翘状似人心……诸痛痒疮疡皆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而兼治手足少阳,手阳的三经气方之热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者均具有抗炎、解热、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1,2]。二药合用,轻清升浮宣散,清热解毒之力倍增。贾教授临证常用该药对治疗小儿感冒、咳嗽、肺炎喘嗽、急乳蛾、鼻渊、紫癜等证属风热者,抑或川崎病、丹痧、颈痈、痰毒、奶麻等属热毒蕴结证者。所以然者,其因有三:一为二药以其“轻以去实”之性可疏透在表之邪,有助于解肌,从而令病邪趁势外解,有吴鞠通所言“取其辛凉达肺经之表,纯从外走”之意;二因温邪易有蕴结成毒的特点,而金银花能清解火热毒邪,连翘“性能托毒外出”,故而凡见有热毒之证,皆可酌情配伍使用;三是温病发病有兼夹秽浊之势,可取两者芳香逐秽之功。

1.2 地龙与射干地龙、射干是贾六金教授在治疗哮喘、咳嗽等病时常用的药对。地龙性寒味咸,归肝、脾、膀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载其能清热定惊、通络、平喘,用于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病证。《得配本草》言其:“能引诸药直达病所,解时行热毒,除风湿痰结……破血结。”现代药理研究[4]表明地龙含有的琥珀酸和次黄嘌呤等有效成分可松弛气管平滑肌,改善气道重塑,从而达到平喘止咳的功效。射干味苦性寒,专入肺经,用于咳嗽、气喘等。《景岳全书》记载射干:“阴也,降也。治咳逆上气……散结气不得息,除胸腹邪热胀满。”现代药理研究[5]认为射干含有的化学物质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平喘等作用。二药联用治疗咳喘,不失灵动之性,临床上贾六金教授常将此运用于小儿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无论寒热,但凡有咳嗽兼气喘者,或有发展为上述征象趋势者,均可用之。

1.3 砂仁与白豆蔻砂仁、白豆蔻是贾六金教授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时尤为推崇的药对。二药共属姜科植物,又均为药食同源之品,性味一致,皆味辛性温;两者功效亦复多同,而又各有专攻。其中砂仁归脾、胃、肾经,功能化湿开胃、理气安胎,尤善温脾止泻。《玉楸药解》提及:“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现代药理研究[6]表明砂仁的主要成分包括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龙脑等挥发性物质,在临床上具有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机能、镇痛、止泻、抑菌、调节菌群等作用。白豆蔻归肺、脾、胃经,功可化湿行气、消食开胃,尤善温中止呕。《开宝本草》载其:“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现代药理研究[7,8]证实白豆蔻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胀气及止呕等作用。两药相合,一升一降,可纳胃逆下行,启脾清上达,令中轴运转,四维有序。临证中贾教授将该药对多用于病机为脾胃不和、湿滞中焦的小儿滞颐、呕吐、积滞、腹痛、厌食、脾疳、胎黄等病。

1.4 石菖蒲与远志石菖蒲、远志是贾六金教授用以安神益智、化痰开窍之经验药对,临床上多用于小儿癫痫、热性惊厥、脑脊髓炎后遗症、遗尿、肺炎恢复期等。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效。远志辛、苦、温,归心、肾、肺经,功可祛痰、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菖蒲可“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远志可“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二者伍用,渊源于《圣济总录》的远志散,二药皆味辛,辛以散之,大开心气以达开窍之用;二药皆性温,能温化痰邪,宁神开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远志、石菖蒲水合剂或有效部位配伍具有防止脑萎缩的作用,通过抗自由基,恢复胆碱功能系统,减轻其对脑组织的损伤[9],且两药配伍后,可使远志中的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显著降低,从而减轻其有毒成分的析出,起到缓和毒性之效,这也遵循了药对配伍的相杀原则[10]。

1.5 牛蒡子、桔梗、山豆根、射干贾六金教授凡治咽喉不利,并用牛蒡子、桔梗、山豆根、射干者,十方而九,此配伍不可不称为清咽利喉之黄金药组也。其中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胃经,《药品化义》载其“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经,辛能疏通,苦能泄降,辛苦并行,故可祛痰利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言其“止咽痛,兼除鼻塞……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山豆根入肺、胃经,有毒,味苦能降,性寒泄热,功专清热毒而利咽喉。《本草求真》言其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图经本章》又云其:“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射干苦寒入肺,李时珍称之为“古方治喉痹咽痛要药”。温雯等[11]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射干为检索词,一共查得古代含药物射干复方435个,用于207种病症,以咽喉病为首。现代药理学研究[12-15]表明四药均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作用。此四者合用,相须相使,加大了作用于咽喉局部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咳嗽伴有咽部不适、急慢性咽炎、抽动障碍伴有清嗓子表现等,药简效捷。

1.6 香附、木香、乌药、炒白芍贾六金教授治疗脾虚气滞之腹痛时惯用该药组。其中,木香气味芳香浓烈,辛行苦泄,善调肠胃之气而止痛,又可健脾消食。《本草备要》载其:“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治一切气痛。”现代药理研究[16]表明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倍半萜内酯和三萜类,具有抗炎、抗溃疡、促胃动力、解痉镇痛、抗幽门螺杆菌等作用。香附乃气中之血药也,其性平,味辛、微苦、微甘,主入肝经气分,兼入脾与三焦经,功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具有抗炎、抗菌、镇痛、抗胃溃疡等药理活性[17]。《本草新编》言其:“专解气郁、气痛。”乌药药性刚烈,能升能降,归脾、肺、肾、膀胱经,主治寒凝气滞之胸胁脘腹诸痛,《药性解》中提到:“主一切气症及中恶腹痛。”研究表明乌药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18]。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专于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具有抗炎镇痛、通便、减毒增效等药理活性[19]。《医学启源》曰其:“安脾经,治腹痛。”腹痛病常以炒制为佳,乃因其生用时性味酸、寒,收敛作用较甚,影响气机的调达通畅,正所谓不通则痛,故选用炒制以缓和其酸收之性。《本草纲目》又谓“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与甘草相配,取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之意,既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于小儿寒热虚实腹痛皆有良效,又可制上三味理气药辛香刚燥之性,以防耗气伤阴。

2 验案举隅

王某,女,9 岁,2020 年11 月6 日初诊。主诉:腹痛6个月,加重3天。刻下症见:腹痛,以脐周为著,呈阵发性,可自行缓解,时伴呕恶,盗汗,纳可,大便偏干,日一行。1 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查体:体重25 kg,面色萎黄,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腹部平坦。触诊: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压痛(±),心肺(-),心音有力,律齐。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缓。辅助检查:腹部B 超示脐周可见数个淋巴结回声,较大的约1.2 cm×0.5 cm。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证属脾虚气滞、余邪不尽。治法:调脾和胃,行气止痛,清解余邪。予自拟止痛散结汤加减,药用:太子参10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木香10 g,炒白芍12 g,乌药10 g,金银花10 g,玄参10 g,郁李仁10 g,连翘10 g,桔梗10 g,浙贝母10 g,生牡蛎15 g,甘草6 g。全成分颗粒剂,6 剂,水冲服,日1剂。

2020 年11 月15 日二诊:腹痛明显减轻,二便可。查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Ⅱ°肿大,腹软,脐周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原方去桔梗、金银花,加香附10 g。6剂,水冲服,日1剂。

2020年11月23日三诊:腹痛痊愈,二便调。复查腹部B 超未见明显异常。上方继服6 剂,巩固疗效。嘱其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养成良好的饮食、排便习惯。1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儿腹痛反复发作6个月,加重3天,且患儿一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部B超提示肠系膜淋巴结炎,结合其舌脉,诊为脾虚气滞、余邪不尽型腹痛。贾六金教授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的理论,认为“气滞不通”是本病重要的一个病因病机,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气郁滞,气机不畅,郁滞于腹,则腹痛,气结甚者则可形成瘕聚,其与西医的淋巴结炎性改变存在共通之处。本病案以调脾和胃、行气止痛为法,同时不忘软坚散结,既注重病因治疗,又可清除病灶。其中木香、乌药、白芍皆入肝经,共奏疏肝行气、缓急止痛之功;金银花、连翘清解入腹之邪热;浙贝母、玄参、牡蛎咸寒软坚,散结止痛;患者面色萎黄,咽部充血,大便偏干,故加太子参、炒白术健脾助运,桔梗清咽利喉,郁李仁润肠通便;甘草既可缓急止痛,又调和诸药。二诊时咽部已无充血,遂减桔梗、金银花,加香附以增行气止痛之效。是以为对证,故三诊时患儿已无腹痛,再继服,巩固前效。

3 小结

贾六金教授在临床诊治时药证相应,宏微相参,灵活运用药对与药组,配伍绝妙,临床常获良效。因小儿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故贾六金教授强调,在临床应用之时不可拘泥于组合套用,而应当将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主治等特性同发展的、变化的疾病动态地结合起来,辨证化裁,并运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衷中参西,方能在临床诊治中做到药中肯綮,如鼓应桴。

猜你喜欢

远志药理连翘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河南药茶 连翘芽茶
厚朴课程 远志人生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分析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连翘成翼城农民持续增收“摇钱树”
高职院校动物药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毛远志书法篆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