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022-12-12董林凤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21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新课标教学策略

董林凤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任务驱动

新课标提升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把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作为新时代人才的基本素养。基于此,教师要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满足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突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满足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1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意识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意识,转变教育理念,把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否则很容易使“信息技术”课程局限于只传授学生信息化操作技能的层面。新课标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1],教师要认识到这些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积极树立培养意识,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贯彻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当然,核心素养也并非局限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一些综合核心素养也需要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树立全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意识,把道德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也在教学活动中落实。

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目标提炼出来,然后围绕详细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每门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不同的侧重目标,教师要突出重点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搜集处理文字”章节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设计为三个维度,更加精准地体现核心素养理念。

(1)知识、技能层面的目标,包括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熟悉常用的搜索引擎;会利用关键词搜索、分类搜索来获取信息、资料;掌握扫描书报文字资料的方法;掌握电子小报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

(2)过程、方法层面的目标,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目标,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发展。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保护小动物的意识。该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又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涵盖知识、技能、兴趣、态度、意识、价值观、思维、能力等多维度的核心素养目标。

2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2.1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只有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操作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自身角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组织者、引领者和辅助者,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避免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以“从网上下载图片”章节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教学开始时导入各种好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是怎么获得的。如果要从网上找到并下载图片,要如何做。事实上,对于智能手机非常熟悉的初中生而言,在手机上搜索和下载图片并不难,但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关操作还有待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学生既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如何在计算机上操作。若学生学习了关键词搜索和分類搜索知识,此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完成对图片的搜索,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全部图片”和“新闻图片”等选项,并讨论这些选项对于图片搜索有什么作用。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全程参与思考、讨论与操作探究,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操作,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2.2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较多的参与时间,方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养成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减少知识讲授时间,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对学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满足这一教学需求,既可以保障教学内容全面覆盖,又可以为学生的课堂参与预留充分的时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前、课后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并采取微课、线上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前完成部分基础知识内容的预习,在课后完成部分补充拓展内容的学习。这就大大减轻了课堂教学的压力,节约较多的时间,以用于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从而优化教学流程,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以“编排文稿”章节为例,其涉及较多的操作技能和较多的操作界面。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学生预留足够多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操作时间,在教学前教师要把微课内容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安排时间,通过微课了解各操作界面的功能,以便于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教学任务。比如,针对文字操作界面、插入图片操作界面、绘图工具栏界面等,通过提前的微课学习,学生对各主要操作界面的功能有一定的认知,这在正式开展教学时就可以节省出一部分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操作界面的时间,并可以依据文稿编排中的各种需求,组织学生开展线下实践活动,以使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在课后,教师同样可以分享微课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各操作界面的具体功能,对工具栏中的工具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以满足有更高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要求。

2.3打造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坚持理实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内化知识技能以及养成相应的思维、能力和意识等核心素养[3]。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科技社会,通过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势必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章节“制作演示文稿”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还要把所有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主题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家乡为题材开展“我影我塑”的演示文稿制作活动。这可以使学生利用本节课中新学的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来制作演示文稿,对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文化习俗等进行介绍,在帮助学生深化理论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用专业手段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同步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和美育核心素养。

3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3.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具有情境性、体验性、直观生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感,降低学科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创造有利条件。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导人情境、探究情境、知识情境、问题情境、案例情境、任务情境等,以满足各种教学活动的情境需求,进而使相应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更有氛围感。

以“编辑加工文字”章节为例,在导人环节,教师利用带有错误文字信息的Word文档,来激发学生对编辑加工文字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作家写作的情境,也可以创设教师备课的情境,在Word文档中呈现出一篇编辑好的文章,如戴望舒的《雨巷》,故意在文档中出现一些错字,以及多字和少字,学生在朗读时就会发现文档中的错误,产生要编辑文字的意识和探究如何编辑的兴趣。而在具体的新知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该教学情境来示范插入文字、选取文本、删除文本、移动文本、复制文本,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掌握文字编辑加工的各种基本技能。

3.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得到知识技能素养、合作能力素养、思维能力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4]。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需求,设计出相关任务情境,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来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然后,教师设计综合性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对学过的各种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

3.3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应用得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可以解决学生个体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利用团队间的相互帮助和能力互补来探究各种问题,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应注重小组搭配的科学性,要使组内成员的能力水平参差搭配,用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提升本组学生的能力水平。

3.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现象的本质,尤其适用于信息责任意识素养的培养。针对信息安全意识、信息道德伦理等内容,以各种真实的案例为学生树立正面和反面的教材,使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的警示作用,树立信息责任意识,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发挥评价反馈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把学生个体的作品、小组合作的作品在班级内、年级内、校园内,乃至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创作作品、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在展示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养、信息技术专业解答能力等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评价活动,使学生和小组在观看他人、他组作品时,对他人、他组作品进行专业、客观的评价。这既是一个强化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素养的过程,又是建立学生认知评价体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认同他人的优点、反思自身的不足。

5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既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又要渗透其他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对于教学的模式和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并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新课标教学策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