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付系统资金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以青海省为例

2022-12-12周永陟宋李文宋晓东

青海金融 2022年7期
关键词:时点冲击金额

■ 何 莎 周永陟 宋李文 宋晓东

(1.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 湖南邵阳 422000;2.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3.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广东深圳 518000;4.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山西太原 030000)

支付清算系统也称支付系统,它用于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清偿。支付系统作为金融市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多种支付工具的使用功能,能够减少使用货币的交易成本,减少现金流通,为全社会金融的快捷、高效运行提供了资金转移通道,可以有效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提高了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单位或个人发起的转账付款业务、银行间跨行别和跨地区的资金调拨业务等,只要涉及跨行别的支付业务,都需要通过支付清算系统来运作。由于这些资金转移均是对资金的真实、客观需求,是对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的真实记录,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支付清算数据中有资金流动的来源、去向、笔数、金额等丰富信息,能够为区域资金流动以及经济研究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对不同城市和地区间资金流动情况的分析,可以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及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并可以发现区域内城市间的资金流动与经济关联程度如果正向相关,此时表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强;区域间资金流量与区域间经济发展关联度正向相关,此时表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外向型特征。总之,分析某一区域内部的资金往来以及某一区域与其它区域的资金往来情况,从而能有效弄清楚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区域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此外,支付清算的数据变动能够预判经济走势,是经济活跃程度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研究表明,支付系统的数据量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呈现相近的趋势,支付系统数据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在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期,居民的收入、企业部门的利润、国家财政收入均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增长态势平稳。与此同时,社会上经济活动更频繁、支付清算业务量也随之增长。反之,当经济萧条时,社会经济活动萎缩,支付清算业务量也随之下降。正因如此,分析研究支付清算业务数据能够有效预测未来一个时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化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分析、价格水平监测、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之一。因此,研究支付系统业务量对社会生产总值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一、文献综述

我国支付系统,尤其是央行支付清算系统的迅速发展,为加快社会资金的流转、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最终要通过资金的汇兑、结算和清算来完成生产经营、商品交易和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投资、消费与贸易的经济往来活动。因此,央行支付清算系统与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学术界对央行支付清算系统与相关指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央行支付系统对于资金流动和货币政策影响情况的研究;二是GDP与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情况的研究,两者相关关系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相对较多的领域;三是央行支付系统带来的相关问题研究。

央行支付系统对资金流动影响的研究主要有央行支付系统对资金流动的总量影响和结构影响。李铁民(2008)通过对现代化支付系统与资金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代化支付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加快资金运转速度,从而可能对流动性过剩产生影响。查亚全(2008)以江苏省支付系统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支付系统对银行流动性和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系,发现支付系统有利于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同时支付系统能够有效缩短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时滞性,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关于GDP与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情况的研究,大部分学者主要集中在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总量对GDP的推动作用,现有研究都认为GDP与支付系统资金流动量存在正向相关性。李鹰、王祥峰(2010)以安徽省数据为例,用回归方法对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总量与GDP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前者会对后者产生正向推动作用。李文新、巫峡等(2017)引入迟滞叠加矩阵优化处理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数据,建立优化模型,以重庆市实证数据证明了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王军(2017)使用面板数据回归对我国31个省份的央行支付系统资金交易数据与宏观经济指标如社会总产出(GDP)、价格水平(CPI)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支付系统交易资金规模与GDP和CPI之间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央行支付系统带来的相关问题研究,一是央行支付系统会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周猛(2019)对某市五年的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数据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发现支付系统资金流动与GDP发展水平不匹配,可能造成资金空转的风险;二是央行支付系统给货币政策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李彬、覃海燕(2007)以广西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央行支付系统与银行流动性研究,发现央行支付系统的高效运转会带来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同时也会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整体经济的货币需求量。周金黄(2007)以部分西方国家的经验为基础,重点考察了我国支付系统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发现央行支付系统会带来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的趋势,商业央行的流动性提升,存款准备金的意愿下降,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

尽管很多学者对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多数是基于对经济发展速度(GDP)的研究,且部分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研究了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与GDP和CPI之间的关系,不仅考虑到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也将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与地区民众生活质量的指标(CPI)之间的关系纳入研究,有效地测量了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地方民众生活质量的影响。第二,采用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时期2019年第四季度与常规时期2012年第三季度两个时点进行冲击,分析两个时点上,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GDP)与民众生活质量(CPI)的影响,进而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与常规时期央行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两个变量的不同影响。

二、实证模型构建与说明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青海省清算系统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清算系统数据库,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量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局、青海省统计局官方网站,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并采用季度数据。具体数据包括青海省清算系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lzm)、青海省清算系统电子支付往账金额(wzm)、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GDP)、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TVP-VAR模型构造

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最早由Primiceri(2005)提出,在原有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允许系数矩阵和协方差矩阵有时变性的非线性模型,这样能够有效地捕捉经济发展相关指数的波动情况,因此采用此模型研究青海省清算系统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和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我们先定义一个SVAR模型的形式:

在以上模型中引入时变特征,模型扩展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的具体形式如下所示:

其中,系数矩阵βt,联立系数矩阵At和随机波动的协方差矩阵 ∑t都服从时变特征,由于模型中待估参数较多且变化形式多、模型相对较复杂,为了提升估计效率,采用Primiceri(2005)和Nakajima(2011)中对参数的处理方法。把矩阵中非0和1的元素排列为列向量,令我们假定上式的参数服从如下随机游走过程:

(三)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为了准确探究各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避免模型运算结果呈现出变量之间的伪回归问题,在对各变量进行模型拟合前,先采用ADF检验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的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ADF统计值都小于10%的临界值,因此各变量原序列均为平稳序列,满足TVP-VAR的建模要求。在时间序列数据中,为了确保模型的平稳性,对各变量构建自回归(AR)模型,对TVP-VAR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模型的平稳域判别发现所有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即值均在单位圆内,如图2所示,证明所估计的TVP-VAR模型结构是稳定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果是可靠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脉冲响应分析。

表1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

(四)TVP-VAR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Cogley and Sargent(2001)的研究,构建TVPVAR模型进行回归,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依据AIC和SC准则选取滞后2阶。将MCMC模拟的迭代次数确定1000次。采用OXMetrics6进行TVP-VAR模型的估计,间隔脉冲响应时间设定为11、 40,时点脉冲响应时间选择2012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2个时间选取的依据是网银上线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的时期。

表2估计结果显示,从Geweke概率看,包含lzm、wzm、cpi和gdp的四变量TVP-VAR模型各参数都低于1.96,也就是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拒绝参数收敛于后验分布的原假设。无效因子是用来测试MCMC模拟效果的,表示样本均值与不相关样本均值的方差比率(Chib,2002),其倒数是相对数值效率,即当无效因素为m时,在参数估计过程中能获得M/m个不相关的样本,无效因子值表示为得到不相关样本所需要抽样的次数,也就是说无效因子的数值越小表示样本越有效。在无效因子的结果上,除了参数Sa2的无效因子外,其它参数的无效因子均小于100,无效因子的最大值为182.21,说明10000次MCMC可以获得54.88个不相关样本,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收敛,MCMC模拟较为有效。

表2 TVP-VAR模型估计

图2显示,在TVP-VAR模型中,每个参数的估计值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展现了模型中Sb1、Sb2、Sa1、Sa1、Sh1、Sh2这6个参数的样本抽样模拟路径。参数的模拟路径体现出明显的波动聚类现象,并且在模拟尾部各参数均收敛于样本均值的估计结果。第一列为样本自相关系数,第二列为20000次MCMC抽样的样本路径,第三列为样本后验分布。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TVP-VAR模型等间隔脉冲响应结果分析

冲击反应函数旨在刻画扰动项的单位标准差变化在当前以及未来各时期对模型中各内生变量的影响。换而言之,冲击反应函数就是内生变量根据扰动冲击做出的持续反应。在TVP-VAR模型中,系统的参数估计是时变的,即每一期都会得到一次VAR模型估计,因此在此模型中得到的冲击反应函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形式的冲击反应函数对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CPI和GDP进行分析。本文刻画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冲击反应函数,第一种是等间隔冲击反应函数,第二种是时点冲击反应函数。下图为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分别对CPI和GDP冲击的等间隔冲击反应图。等间隔冲击反应是指在给定的相等时间间隔下,样本区间内每一期自变量的单位冲击对相等时间间隔后的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在TVP-VAR模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滞后期数,这样在针对各变量间的脉冲响应进行分析时,能清晰地反映单位冲击变量对被冲击变量在不同滞后期形成的影响。为了描述不同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影响情况和不同时期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于CPI的影响情况,分别选取一个季度(短期冲击)、二个季度(中期冲击)和四个季度(长期冲击)的标准正向冲击形成3个时期的脉冲响应时间序列图。1期滞后、2期滞后和4期滞后,分别代表当期一单位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的冲击分别对一个季度、半年和一年后CPI和GDP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第一季度到2020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共44个样本,不同变量间冲击的最大冲击的时间点不同,三种不同时间间隔冲击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验证了TVP-VAR模型估计的稳健性。具体而言,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的最大冲击程度均在2019~2020年期间,具体表现为1单位电子支付来账金额的冲击引起GDP增率7.5%的正向变化,1单位电子支付往账金额的冲击引起GDP增率0.3%的负向变化。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起到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起到持续的负向冲击作用,这与之前学者研究结论相似。总体来看,电子支付来账和往账金额会正向推动GDP的发展,这是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交易受限,居民大多通过线上进行交易,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的增加意味着社会交易活动的频繁,显然线上交易的增加能够促进当地GDP的发展,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的促进作用凸显。

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CPI的最大冲击发生在2019年~2020年期间,具体表现为1个单位电子支付来账金额的冲击引起CPI增率22%的负向变化;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最大冲击发生在2010年左右,具体表现为1个单位电子支付往账金额的冲击引起CPI增率0.6%的负向变化。总体来说,电子支付来往账会对CPI产生负向冲击,也就是说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的增加会降低地区的CPI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电子支付系统会提升社会资金的运转效率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力,从而有助于降低社会的CPI水平,因此发展电子支付业务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降低地区消费者价格水平(CPI)有一定的作用。

在图2中,实线分别代表了电子支付来账和往账金额对GDP、CPI不同时期的短期结构冲击关系。而虚线分别代表的是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和CPI的中期和长期结构冲击关系。通过图3可以发现,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在三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冲击反应函数走势有一致性,且均为正向冲击。而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在三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冲击反应函数走势具有明显差异性,短期的冲击反应函数走势相对较为平稳,且均是负向冲击。

通过比较发现,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三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冲击呈现正向相关,且变化趋势一致,即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三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冲击函数是正向的,且冲击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也就是说,电子支付来账金额的增加有利于推动当地GDP的增长,而电子支付往账对于GDP的三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冲击呈现负向相关,且负向冲击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说明电子支付往账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不利,很明显电子支付往账相当于将本地区的资金转移,显然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央行电子支付系统的资金流动是双向的,所以从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和往账金额两者的总体作用来看,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正向冲击要大于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的负向冲击,因此总体来说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的短期结构负向冲击较为显著,而中长期结构冲击相对较为波动,波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总体上中长期结构冲击也体现为负向冲击,这与清算系统电子支付的数据也可以对通货膨胀水平进行验证(李扬,2017)这一结论具有一致性。

(二)TVP-VAR模型时点脉冲反应结果分析

在图4中,红线和绿线分别代表了2012年第三季度(常态时期)和2019年第四季度(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的时点方程冲击反应函数,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和CPI在2012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两个时点上的冲击,进而分析在常态时期与非常态时期,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数据对于两个变量的不同影响。

1.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的影响分析

(1)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冲击影响。如下图所示,总体来说,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影响呈现正向冲击,在前三个季度,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在两个时点上的冲击趋势保持一致,1个单位电子支付来账金额的正向冲击会引起两个时点的GDP在前二个季度正向增加响应,在第二至第三季度的正向衰减响应。但两个时点的具体冲击在第三个季度后出现差异,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于GDP的正向冲击日趋明显,而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于GDP的冲击逐渐趋于0。这是因为:一方面,支付系统记录着社会资金流动情况,而资金的流动为地区经济提供了发展驱动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经济活跃度,电子支付来账金额的增加意味着本省经济收入的增加,从而导致本省GDP的增加,因而,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呈现出正向冲击。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在常态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的时点冲击上呈现差异,在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长期冲击趋于0,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短期内有促进作用,而长期无正向推动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正向冲击日趋明显。主要是因为随着电子支付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受疫情管制面对面支付活动减少,电子支付逐渐成为人们交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因而电子支付金额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大大提升,导致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有较为稳定且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这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杨长岩等,2015;李鹰和王祥峰,2010)。

(2)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的冲击影响。电子支付往账金额会对GDP带来负向冲击,只有在极少数时间内表现为正向冲击,且从长期来看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的冲击逐渐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零冲击。具体来看,在前八个季度,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在两个时点上的冲击趋势保持一致,冲击呈现出波动趋势。但两个时点的具体冲击在第八个季度后表现为较小差异,具体来说,两个时点在第八个季度的冲击后,冲击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但具体冲击响应有区别。常态时期电子支付往账对GDP的冲击几乎为0,而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电子支付往账对GDP的冲击呈现轻微的负向冲击,负向冲击约为0.1%,趋于0。因为电子支付往账金额的增加意味着本省经济收入的减少,从而导致本省GDP的减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经济总量相对较少,且此期间大部分为线上交易,电子支付往账金额的增加,对全省GDP的负向冲击比常态时期对GDP的负向冲击更为明显,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期间,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的冲击会呈现出不同于常态时期的负向冲击。

(3)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的综合冲击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电子支付来账金额与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的综合影响冲击呈现正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能起到推动作用,且从长期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于GDP的正向推动作用更大。具体来看,在第一季度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冲击呈现正向增加响应,与此同时,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呈现负向增加响应,但两者的综合冲击响应为正向;在第二至第四个季度,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冲击呈现正向衰减响应,而此时,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呈现负向衰减响应,但从总体来看,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的正向冲击大于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的负向冲击,因此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会导致GDP的正向推动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常态期间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GDP的综合冲击影响均为正向。但在此后的时期内,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对GDP的综合冲击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2.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的影响分析

(1)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CPI的冲击影响。如图4前两个子图所示,红线和蓝线分别表示了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CPI在常态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两个时点上的冲击。总体来看,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在两个时点上对于CPI的影响呈现出差异化。具体来看,在前四个季度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动在两个时点上对CPI的冲击具有一致性,表现为1个单位电子支付来账金额的正向冲击会引起CPI在两个时点上在前四个季度的负向冲击逐步增加。在第四个季度后,两个时点上的冲击呈现出差异化,具体表现为:在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CPI的负向冲击呈现出逐渐衰减的趋势,并在第十季度前后开始转为较小的正向冲击。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CPI的负向冲击逐渐增强,两个时点的冲击差异也逐渐扩大。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在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增加会导致青海省内存量资金的增加,在省内的物资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资金存量的增加会导致青海省物价(CPI)的上涨。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点上,经济活跃度大幅下降,实体交易量减少,人们开始转向无接触式的电子支付,此时电子支付来账金额的增加不能说明省内资金存量的增加。不仅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经济活动的减少反而减少了省内的资金存量,从而导致青海省的CPI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CPI的冲击与常态时期相比有较大差异。

(2)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冲击影响。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和常态时期的两个时点上基本保持一致,且冲击呈现出较大波动性。具体来看,在前十个季度中,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冲击在两个时点上的冲击完全一致,表现为:在第一至三个季度,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在两个时点上均呈现负向增强响应,因为从短期来看,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增加意味着青海省存量资金减少,在物资存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而导致CPI降低。而从长期来看,物资存量水平与资金存量水平终究会出现平衡,从而导致对CPI的负向冲击逐渐减弱,所以在第三至六个季度呈现出负向衰减响应,甚至在第六至八个季度正向增强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逐渐回到均衡状态,因此在第八至十个季度,两个冲击呈现正向衰减响应。而后在第十个季度之后,两个时点的冲击逐渐回到均衡状态,且两个冲击呈现出异质化。在常态时期的时点冲击上,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正向响应趋于衰减,并逐渐消失,从长期看常态时期电子支付往账对CPI冲击趋于0。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的时点冲击上,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正向冲击在第十个季度之后保持着正向冲击。因此,两种冲击呈现异质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支付往账金额的增加意味着本省资金支出增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经济总量相对较少,且此期间大部分为线上交易,电子支付往账金额的增加对全省CPI的负向冲击比常态时期对CPI的冲击更明显,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期间,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冲击会呈现出不同于常态时期的冲击。这也说明央行电子支付系统往账资金对于当地CPI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的综合冲击影响。电子支付来账金额与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的综合影响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在常态时期的综合冲击影响上,在第十个季度前呈现出负向冲击,在第十季度后逐渐趋于很小的正向冲击。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在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态时期的综合时点冲击上,始终呈现负向影响,在第十个季度后,综合负向冲击日益显著。在两个时期的时点冲击呈现差异的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经济活动度下降,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导致物质生产资料供过于求,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子支付来往账对CPI的综合时点冲击呈现出负向冲击。而在常态时期,社会需求与供给相匹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稳步上涨,造成了常态时期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有较小的正向冲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使用TVP-VAR模型研究了青海省清算系统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和往账金额的数据对青海省GDP和CPI的影响,以青海省GDP、CPI作为响应变量,以青海省清算系统电子支付来账和往账金额作为自变量,构建了TVP-VAR模型,获取了变量间的时变特征、等间隔冲击反应函数和时点冲击反应函数,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首先,从等间隔冲击反应结果来看,电子支付来账和往账金额对GDP的冲击呈现相反方向,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GDP呈现出正向冲击并且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GDP呈现出较小的负向冲击,且变化趋势不大。从总体上来看,电子支付来账和往账金额对GDP的综合影响呈现出正向冲击,说明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的增加,会促进当地GDP的增长,这也说明推广使用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能够推动GDP,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类似。电子支付来账金额对CPI呈现出负向冲击,电子支付往账金额对CPI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冲击,从短期看,体现为负向冲击;从中长期看体现为正向冲击。从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的综合冲击来看,短中长时期均体现为负向冲击。因此,央行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降低当地CPI有促进作用。

其次,从时点冲击结果来看,在2019年第四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图中绿线表示)后,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CPI有负向冲击,而在2012年第三季度,也就是常态时期(图中红线表示)的时点冲击上,对CPI的冲击不明显。因此电子支付在疫情期间对CPI的负向冲击更明显,对于经济的平稳增长更有益。电子支付来往账在2019年第四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期的时点冲击上对GDP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影响越明显。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时点冲击上,电子支付来往账金额对GDP的冲击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击均趋于0。

(二)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农牧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税收减免等综合优惠措施,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农牧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动农牧区惠农金融服务点升级建设,持续提升农牧区等金融供给薄弱地区的金融综合服务质效。

二是加大现代支付工具宣传与推广力度。一方面,不断优化宣传方式,充分依靠基层组织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支付工具宣传,提升农牧区电子支付工具知晓率和使用率。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央行电子支付系统,建议降低央行电子支付系统交易费用,提升农牧区央行电子支付系统的使用量。

三是充分发挥央行电子支付系统对经济活动的监测与预判作用,通过对央行电子支付系统资金流数据与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关系进行分析,实现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分析和前瞻预测,从而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时点冲击金额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O2O模式下我国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探析
体验文化冲击
论“前后”的时间义
建造中船舶特定化属性分析
立案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入(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奥迪Q5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