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耳穴放血疗法治疗药物疹验案※

2022-12-12孟珍珍何华香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曲池耳穴皮疹

孟珍珍,何华香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925)

药物疹,又称为药物性皮炎,是指各种药物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如口服、静脉滴注、肛门栓剂、雾化吸入、皮肤外用药物等)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的一种疾病[1]。目前,针对药物疹的治疗多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常因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并发其他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笔者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工作期间,运用针刺联合耳穴放血疗法治疗药物疹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1)病例1 患者,女,73岁,因“头晕3 d”收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病区。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可,头晕,无天旋地转感,面部皮肤少许发红,皮肤干燥,伴少量脱屑,自觉面部发烫、瘙痒,口干口苦,稍怕冷,无咳嗽咳痰等不适,纳眠一般,二便可。查体:血压170/102 mm Hg(1 mm Hg≈0.133 k Pa),面部皮肤发红,肤温高,伴少量脱屑;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舌红,苔黄,脉浮数。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主管医师考虑患者头晕是由高血压病引起,但患者面红瘙痒伴少量脱屑诊断不明。追问病史,患者自述入院前1 周因左膝关节疼痛于外院就诊,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具体不详),并服用苯溴马隆胶囊、美洛昔康片等药物治疗,入院查尿酸无升高,全身关节无明显红肿热痛等表现,予以患者左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结果提示左膝关节退行性变,综合考虑患者面部皮疹由治疗痛风药物引起,嘱患者停服该药物,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先后给予氯雷他定片及富马酸酮替芬片、维生素C片等口服、地塞米松磷酸钠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滴、除湿止痒洗液外洗等均未明显缓解面部不适症状。结合患者体质,笔者给予患者针刺联合耳穴放血疗法治疗。①耳穴放血:戴一次性塑胶手套,取穴耳尖、面颊,常规消毒穴位及医者双手,用一次性7号注射器针头点刺选定的耳穴,随后双手以针刺点为中心轻轻挤压耳朵,缓慢移向针刺点周围,挤出3~5 滴血即可。②针刺:取穴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风池。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35 mm×40 mm 天协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除风池穴外余穴均直刺,进针约30 mm,单手进针法进针,针刺风池时针尖刺向鼻尖方向,进针约20 mm。于合谷及风池穴运用捻转补泻法[3]平补平泻,余穴位采用捻转补泻法[2]中的泻法。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治疗1次后,患者面部肤温明显较前降低,面色红及瘙痒感较前有好转,仍伴脱屑。连治3 d后,患者面部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基本无发红,无肤温高,轻度搔痒,少量脱屑,又巩固治疗2 d后,患者基本治愈出院,1周后随访病情无反复。

(2)病例2 患者,女,39岁,因“全身多发皮疹伴瘙痒2 d”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可,手足部及躯干部、口周多发皮疹,皮疹大小不等,为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色,中央颜色深或有水疱,部分水疱破溃,少许渗液,无渗血,皮疹边界清楚,伴有瘙痒,夜间难以入睡,口干,胃纳差,小便尚可,大便干,舌红,苔黄稍腻,脉滑。查体:皮肤情况如上所述,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有少许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谷丙转氨酶少许升高,胆红素水平正常,血肌酶谱呈现升高。既往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病史。追问患者病史,患者1周前因头痛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入院后自行停药。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诊断考虑口服卡马西平引起药物性皮炎,遂予静脉滴注泼尼松,每日剂量50 mg,并联合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口服,肌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3 d后患者症状少许好转,但是并不明显,仍伴有瘙痒,夜间睡眠欠佳,情绪焦虑。笔者与患者沟通后,给予针刺联合耳穴放血疗法治疗。①耳穴放血:取耳尖、面颊、风溪穴,戴一次性塑胶手套,穴位及手常规消毒,用一次性7号注射器针头点刺选定的耳穴,随后双手以针刺点为中心轻轻挤压耳朵,缓慢移向针刺点周围,挤出3~5 滴血即可。于风溪穴点刺出血时,另外选择风溪穴附近突出的静脉血管点刺。②针刺:取穴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风池、百会。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35 mm×40 mm 天协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于百会穴向后平刺,进针约20 mm,单手进针法进针,运用捻转补泻法平补平泻。余穴位针刺同病例1。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次。治疗3 次后,患者皮肤瘙痒明显缓解,皮疹也明显好转,部分皮疹消退,皮疹颜色由紫红色转暗,色变浅,患者情绪也逐渐好转。又巩固治疗3 d后,患者基本治愈出院,1 周后随访病情无反复。

2 讨论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临床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且患者购买药物越来越便捷,药物疹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引起药物疹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美洛昔康等)及镇静催眠类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部分疫苗等。另外某些中药也会引起药物疹。不同药物引起药物疹的潜伏期不同,短则立即发作,长者潜伏期可达1个月余。临床对于药物疹的治疗用药需要格外慎重,尽量减少不必要药物的摄入。中医针灸特色疗法无药物摄入再次致敏的风险,安全性更高,疗效显著。

中医无“药物疹”病名,可将其归于“药物毒”范畴。有医家认为,该病主要是由患者素体本虚,易受邪毒侵袭,加之服用某些药物后,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致使风、湿、热等侵袭人体,蕴于肌肤[4]。日久郁而化热,血热妄行,溢于肌肤。若不及时控制病情或治疗失当,毒邪进而深入脏腑,邪陷心包,最终可出现阴竭阳脱的危重证候。因此,该病的治疗应早期诊断,及时停用致敏药物,积极早期控制,加强预防。以上病例中患者经其主管医师多方面考虑后诊断为药物疹,并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并无明显好转,针灸疗法在相关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优势,故对该患者实施针刺联合耳穴放血疗法治疗。结合该患者舌脉(舌红,苔黄,脉浮数)及临床症状,辨证为肺卫风热证,治则为祛风清热解表。治疗选穴中风池为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可治疗内风及外风引起的病证,又因阳维脉维系诸阳,故风池尚有解表清热的功效;合谷及曲池均为手阳明穴,且合谷为原穴,曲池为合穴,面部为手阳明经循行部位,“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故合谷及曲池可治疗面部疾患。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二穴相配可调和气血。另外,曲池五行属土,土为火之子,泻之可清泄体内热毒;血海及三阴交均为足太阴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穴,在临床可用于治疗肝、脾、肾、心疾病,也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具有调气血、清热的功效;血海具有健脾清泄血热的功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与三阴交相配,加强调调理气血的功效。病例2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会穴,原因是该患者全身及口周面部皮疹严重,情绪焦虑,因此治疗时需注意情志的调理。百会穴即是调理情志的穴位。百会穴位于头部督脉上,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中医认为,脑为奇恒之腑,脑的生理功能是贮藏精髓,主导人体精神意识、感觉运动,督脉联系脑部,故百会穴常用于治疗跟神志相关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神志模糊、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疾病,具有安神定志、通督定痫等治疗效果。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赖新生教授临床治疗情志相关疾病也善用百会穴,常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笔者采用耳穴放血疗法联合针刺,以加强疏通面部经络及疏泄面部热邪的作用。《灵枢·口问》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医学真经》中也有对耳与经络关系的记载:“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类经图翼》言:“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由上可见,人耳与全身经络关系密切,针对耳部施治也可以治疗全身疾病。耳尖穴主治实证、热证及痛症,面颊穴主治面瘫、面部痤疮、睑腺炎、腮腺炎、面肌痉挛等头面部疾病,点刺耳尖及面颊穴放血可达到清泄面部邪热及疏通面部经络的治疗目的。病例2 加用风溪穴,该穴位于耳舟部位,主治皮肤瘙痒、周身皮疹,是临床治疗皮肤疾病常用耳穴。患者体内热邪旺盛,静脉充盈,故又选择风溪穴附近突出的静脉点刺放血。

近年来,也有医家研究耳穴疗法治疗临床疾病,多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基于耳穴生物全息胚理论、中医经络理论,选用病变部位或脏腑对应的耳部反射区即耳穴,治疗疾病。耳穴压豆疗法(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联合其他疗法可缓解疼痛[5]、改善便秘[6]及失眠[7]等疾病,疗效好。也有研究将耳穴压豆疗法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如曾华蓉等[8]运用耳穴压豆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耳穴放血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如湿疹[9]、扁平疣[10]等。关于耳穴治疗疾病的机制,研究表明,外耳道口下缘皮肤有面神经、迷走神经等分布,耳轮有耳颞神经支配,耳垂由耳大神经支配,刺激耳穴可增加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可调节机体远端失衡[11-13]。耳上有丰富的神经网络系统,也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交织吻合,刺激耳部反射区可通过神经传导系统调节大脑皮质自主神经中枢[14],也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调控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15]。武丽娜等[16]通过研究发现耳穴压豆可以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刺激激素的分泌,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也有研究发现,通过对耳穴的刺激,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炎性反应[17]。研究证实,针刺基于调节外泌体的释放以治疗疾病,外泌体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细胞间互相通讯的重要载体[18]。药物疹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效应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参与反应,针刺可以通过调节外泌体改善免疫细胞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19]。

运用针刺联合耳穴放血疗法治疗该例药物疹疗效显著,且该法安全、价廉、无不良反应,可为针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药物疹提供相关思路,也为应用耳穴治疗一些面部疾患提供思路,值得临床思考及应用。

猜你喜欢

曲池耳穴皮疹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小穴位 大健康
狐臭揉揉液门和曲池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