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引领宜宾创新发展新局面

2022-12-11李静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党管宜宾双城

李静

进入新征程,人才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人才工作的全局意义更加重要。长期以来,作为西部地区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城市,如何以人才发展引领创新发展,是宜賓一直思考的问题、必须作答的考题。

近年来,宜宾坚持以党委领导谋全局、以双城建设破困局、以厚植优势求变局、以优化环境开新局,推动宜宾转型突破、创新发展。

谋全局:关键词是“党委领导、党管人才”

宜宾市委始终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落实党管人才、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切实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

坚持人才与发展“一盘棋”谋划。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宜宾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工作。比如,围绕产业转型、创新发展需要,设立每年3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建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采取“资金+基金”“政府+市场”的方式,鼓励支持高端人才和团队来宜宾创新创业。

坚持人才工作职责“一盘棋”统筹。标志性的举措就是机构设置创新。在2019年宜宾市机构改革期间,设立5个县级领导职数、29个人员编制,创新设立市委人才工作局,统筹推进全市人才引进、培育等工作。2021年,又在此基础上整合组建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牵头抓总全市人才和高等教育等工作,全面抓实“产教城”融合发展。

党管人才既是根本原则,也是最大优势。下一步,我们将自觉坚持把党委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始终,不断创新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组织优势,以更广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困局:关键词是“双轮驱动、双城建设”

2016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巩固提升白酒、化工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同时提出以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为突破,打造产业转型发展核心引擎。2021年,市第六次党代会再次提出,把“双城”所处的三江新区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核心引擎。经过数年努力,宜宾的产业转型实现华丽蝶变,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全省第四跃居至第三、进入全国GDP百强。

在大学城建设中,立足提升高端人才供给能力,采取“一校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0所知名高校来宜宾合作办学,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6个,建成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0个,4个学院入选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数量排名全省第二,吸引集聚海内外知名高校硕博士超过3000人。

在科创城建设中,立足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能力,采取厅市校企共建等方式,引进诺贝尔奖专家联合工作站2个、欧阳明高等院士 (专家)工作站5个,入驻运行产研院13所,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21个、省级创新平台107个,“双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国家专利825项,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6年的47%跃升至2021年的58%。

宜宾产业转型破局成势,关键在于抓实人才这个“创新动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强“双城”这个核心引擎,坚持“以产聚人、营城聚产”,调优“双城”建设规划、完善“双城”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大学生留宜就业创业、更多创新成果在宜落地转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求变局:关键词是“真金白银、真情实意”

在“双城”建设破局后,我们坚持一手抓硬核措施,出台有力度的政策;一手抓软件支撑,体现有温度的关怀,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主动求变、集聚成势,持续厚植人才发展比较优势。

一方面,真金白银抓投入。出台“人才新政30条”等系列政策,从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构建起“顶层设计+综合政策+配套办法+操作流程”四级政策体系,切实加强人才吸引的集聚力度。另一方面,真情实意抓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工作做到人才心坎上。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探索人才制度机制改革,分类完善“创新创业、产业技能、教育医疗、乡村振兴、基层治理”5类人才评价激励政策,聚力解决人才关心的编制、职称等问题,持续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开新局:关键词是“宜居宜业,宜人宜宾”

宜宾市始终坚持打造“近悦远来、乐业宜居”的生态,构建完善“政治、思想、工作、生活”全链条闭环人才服务体系。

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吸纳,坚持把各类人才凝聚到党的周围,积极推荐优秀专家人才担任市县“两代表一委员”,选拔优秀人才到党委政府、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中任职实践,加大在专家人才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在思想上,着力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建立党委 (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当好人才发展“后勤部长”,定期开展评选表彰,并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

在工作上,厚植鼓励创新的土壤,常态化收集办理重点人才需求,制定不同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尽职免责清单,成立宜宾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人才贷”项目。

在生活上,打造宾至如归的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大力实施“人才绿卡”制度,高标准打造并运营“人才之家”,制发集12项功能为一体的“人才绿卡”,建设院士(专家)楼和人才公寓。

人才政策容易被模仿复制,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的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不断完善全链条闭环人才服务体系。

宜宾市以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经受检验。我们将坚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融入全国、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责编/陈文娟)

猜你喜欢

党管宜宾双城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声音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宜宾(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