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经验及启示

2022-12-11曹钟雄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大湾深圳科技

曹钟雄

四川作为西部的人才高地和科研高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布局,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当下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四川更需要把人才强省作为区域重大战略进行谋划和系统布局,用创新把人才和产业发展紧密关联。

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的新担当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的活跃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创新加速迭代,新业态持续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正在向战略纵深演进,正在重塑各国竞争力和全球的竞争格局,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

科技创新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位势。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主导产业的创新轨迹已经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蒸汽机和铁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期,美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到欧盟《2021年管理计划:通信网络、内容和技术》政策文件,主要大国近期出台的重大战略均剑指科创争锋。

中美科技博弈更加凸显创新和人才的重要性。科技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在芯片领域,通过“技术联盟”体系,美国筑起技术领域的“小院高墙”,确立基于技术权力的新科技霸权体系。一年来,美国先后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意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并在美国重塑国内产业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美国不仅在投资领域进行补贴,要求任何接受美国政府资金的芯片企业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他们研发的技术,同时创建区域技术中心。

产业外迁和高端挤压下创新和人才建设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命题。全球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供应链+1”政策的推行,高端产业领域受到挤压,我国产业创新和人才建设面临双重压力。

大湾区是创新练兵场和人才汇集地

当前,大湾区是当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地区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底,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中共计有146家企业为大湾区企业,占全部实体清单企业的近50%。

大湾区因产聚人。要把创新当成一个市场,去锻炼人才,去培养人才,去加大支持创新力度。大湾区第一批人才是改革开放“洗脚上田”的农民成为低成本的产业工人;第二批主要是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人员;第三批主要是华为、腾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集聚的一批重点大学的精英。当前,大湾区正在以综合性科学中心和以科技创新为主脉络的发展体系,吸引来自世界的顶级科学家。

围绕产业需求布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大湾区不断推动一个科学家成立一个研究机构,发展成一家行业龙头公司,从而衍生出新的产业。同时,建设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孵化。

围绕人才短板密集建设国家实验室和高校。过去,深圳通过建设虚拟大学园招揽全国人才。近几年,深圳在建设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基础上,不断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港中文(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工程技术大学等一批高校,弥补人才不足。此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搭建了集聚科学家的平台。近期,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零一学院陆续成立。零一学院宗旨就是“从0到1”,意为面向未来前沿产业的挑战性问题,全球顶尖导师汇聚在一起,形成追求从无到有的源头创新生态。

围绕机制创新构建新机制高收入强竞争的体制。1996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建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被认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这类机构是深圳科技创新的一大特色,成功在全国复制。近期,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深圳医学科学院,这是集聚国际顶级人才,加强创新步伐的一次新探索。

“五个统筹”高水平推进创新队伍建设

四川作为西部的人才高地和科研高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布局,集聚全球优秀人才,推动四川成为我国科创中心。

统筹战略与系统谋划。人才和创新是四川“弯道超车”的主要依仗,需要把创新和人才作为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进行布局。把人才和创新与四川相关重大战略进行有机融合,把人才和创新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统筹人才制度与创新机制。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契机,搭建新型研发机構,围绕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重点优势学科,加大产业转化和孵化,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布局产业,集聚人才,加大人才制度改革,释放人才高地的发展动能。

统筹人才队伍建设与政策体系。把人才队伍建设与公共服务建设、人才培育、职称评定、项目攻关等相关政策体系进行整合,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相关税收政策创新。

统筹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发挥西部(成都)科学城这一创新平台作用,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学科建设方面进行联动,探索产学研的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科研攻关,推动科研机构把相关研究项目分包给企业,推动基础研究和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统一。

统筹城市建设与人才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强人才用房、人才交流平台的建设,创造和营造更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借鉴深圳经验建设人才公园,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大湾深圳科技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