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12-10山东省胶州市北京路小学刘翔

天津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核心教材素养

■山东省胶州市北京路小学 刘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与完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注重基础的夯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学习作好铺垫。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课程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发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且积极运用科学的策略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式不当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唯分数论”一直大行其道,只看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落后的教育理念导致了不当的教学方式,“唯分数论”的思想致使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看似高效,实则教学效果较差。“填鸭式”教学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很容易丧失数学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授课模式同质化,学生缺乏积极性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集体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个体特性的关注,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一概按照统一的策略进行教学,将同一套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与学习水平都不尽相同,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能会因为教学进度过快而无法跟上教学进程,出现掉队的情况。这种“不顾头尾,只顾大部队”的教学模式会令班级中因学生差异而导致的诸多问题愈演愈烈。好的教学应当保证一个班级之中的学生都能依照适宜自己的学习进度展开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竭尽所能地获得最优学习效果,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三)对教材的挖掘缺乏深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小学数学教材之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体现得淋漓尽致,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与认知能力,致力于帮助学生更为轻松、深刻地理解数学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与运用,致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忽视了课本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用课件代替了课本,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了“教材阅读”与“习题练习”的环节。教材可以成为辅助学生高效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材运用巧妙结合。同时,教师要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师的教学参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着教材展开。教材不应当对教学活动产生限制,而是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一)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的,因此难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而合作学习,是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主动探索挖掘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营造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够运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且运用所学的“方向与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想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训练的机会,提高练习内容的真实性与实践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座位距离为依据划分自己的小组,并且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成员的位置,这样的课堂训练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教师的角色,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案,强化自己对于易错点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向我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小组中青青的位置在第二行第六列,而另一个学生则说青青的位置在第六列第二行,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呢?”于是,我告诉学生,在用文字描述位置时,无论是行在前,还是列在前,都是正确的,都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位置的所在,但是当我们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时,两个数字的位置不可颠倒。通过这个问题,我不仅向学生强调了课程的难点与重点,而且顺利地引入了下一个知识点。

小组合作教学法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依托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二)因材施教,倡导学生多样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虽然坐在同一个班级里,听同一位教师讲课,但是吸收率与理解程度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集体的学习水平为课程设计的唯一标准,应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进行分层教学与分层作业设计。真正高效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域内得到最高效率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天赋与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在概念理解阶段,教师常常会运用切月饼或者折纸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含义,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定义。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理解并夯实定义对后续分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学生通过“折纸”或者“切月饼”的活动能够很快地理解分数的概念,一点即通。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得相对较快的学生翻看课本,着重完成“想一想、看一看、练一练、说一说”的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巩固。而有一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则无法很好地把握概念的含义,这时,教师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悉心引导,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材施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提升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意在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应当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给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与练习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概念,并且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选定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绘制折线统计图。学生的观察内容趣味横生,如“宠物狗一天的叫声次数”,通过调查显示宠物狗在早上七点至八点叫了8次,在晚上五点至六点叫了11次,而中午时段几乎不叫。通过这个调查,学生发现:宠物狗的叫声与楼道之中的响动息息相关,早晨七八点正是人们上班的早高峰,晚上五六点人们正好下班回家。这个调查就十分有意思,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地关联在了一起,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核心教材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