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视角下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12-09俞国红

大众标准化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助老鸿沟

俞国红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庞大,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2.5亿,占全国人口的18.70%。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及智能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老年人在信息技术方面面临的“数字鸿沟”越来越大,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和拥抱数字生活,成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治理、保障民生的重大课题。

1 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社会支持现状

(1)“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个体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的应对来自各种环境的挑战。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来自政府、社会机构、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的支持属于正式支持网络,另一方面,来自家庭子女、亲戚、朋友的支持属于非正式支持网络。

(2)“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些媒体报道和政府公告中,主要是指技术接入拥有者和技术接入缺乏者之间的差距。这一理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互联网的可及性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随着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进程加速,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主要形态的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社会文化,带来方便的同时,但是也给老年人在出行、购物、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了数字壁垒。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网民规模达1.19亿。但在这些老人中只有20%的老年人能够上网搜索查找信息,有23%的老年人可以通过APP购买生活用品。2020年至今,通过社会各方努力,只有30%的老年人能够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码的操作,能够相对娴熟地使用手机完成扫描查验的疫情防控操作。

(3)社会支持视角下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我国社会传统的“9073”养老格局,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当前数字化时代和老龄化时代交叠,老年人面对信息化的挑战被迫不得不学习新媒体技能以融入当前的数字生活。老年群体 “数字鸿沟”的本质即数字社会代沟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年群体退休后因为社会参与度下降、价值感降低等因素 ,导致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越来越严重。

2 社会支持视角下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存在的现实困境和问题分析

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不协调,在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推进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障碍,老年群体使用数字技术的痛点和难点。

在老年帮扶体系中存在着支持保障不健全的问题。 政府作为正式的支持系统,在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过程中应担负起主要职责,政府作为主导机构,需要在财政资金、地方法规等方面,给出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但是目前还不健全不配套,导致智慧助老跨越“数字鸿沟”的帮扶行动落实不够协同、执行效果不理想。

老年帮扶体系中还没有实现数据的共建和共享。在老年帮扶体系中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共享难,智慧养老服务痛点亟待突破。政校企社多方协作,需要建立数据平台,共享培训数据和资源,将更多老人与养老组织链接起来,将线上和线下的资源进行链接,帮扶过程中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为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治理机构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

老年帮扶体系中,“政校企社”四方协作未形成合力。 目前主要依托老年大学开设的老年课程,存在服务渠道单一和受众覆盖面窄问题,还存在着课程资源建设无法共建共享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老年数字教育的推广和实施,迫切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四方协作形成合力。其中社区作为社会支持网络的基本单位和社会支持资源的主要集聚地,社区需要在“政校企社”多方合作跨越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中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3 政府出台的关于解决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相关政策

智能技术在健康和养老领域的应用需要社会系统的支撑。在数字社会融入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表1所示。

表1 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

各级政策法规,对保障老年群体平等地享有参与互联网的权利,对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

4 构建政校企社相结合助老跨越数字鸿沟支持服务体系

社会支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正式的社会支持,二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前者指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实施。社会各界更要关注老年人数字社会代沟问题。在增强老年人数字生存能力教育,积极跟进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的适网教育。

4.1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多方联动工作机制

政府应该推动各级部门、学校、企业、社区等社会组织之间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多元协同,在各级老龄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将实施“智慧助老”行动纳入政府相关部门考核方案。推动社会组织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公益+商业”助老新模式。聚焦社区老人群体的实际需求来提供助老服务,将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列为老年再教育的重点内容,多层面、多形式开展老年人的智能技术教育培训,做到精准帮扶老年群体提供数字化应用技能。

4.2 开发针对老年人研发新媒体应用课程体系,实现精准扶助

将智能技术运用相关内容纳入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习点等的学习课程,组织各类教育机构针对老年人研发新媒体课程体系,把“老年智能化技术应用”作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重点任务。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服务事项,制作简易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家人参与教学指导,制定家庭“数字反哺”计划,让更多老年人也能成为“数字化生活 ”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3 强化面向老年群体的专项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针对老年智慧帮扶的专项志愿服务,在政务便民、医疗卫生、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行业服务场所设立老年群体志愿服务岗,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者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组织涉老相关社会团体、志愿服务组织等,以智能技术运用培训为主题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专项志愿服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智能技术培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倡导全社会推动、关注、参与“智慧助老”行动。

4.4 创新老年群体智慧帮扶渠道,打造网络渠道、政策保障等体系

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智慧养老帮扶通道,真正做到智慧助老服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多举措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一是建立帮扶网络体系。由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居民小组的四级帮扶网络体系。打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智慧养老帮扶通道。二是建立政策保障体系。鼓励政府,扩大智慧助老的覆盖面。将有使用智能手机基础的与没有基础的老年人结成学习伙伴,通过同伴之间手把手教学和通过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动员运用智能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带动、帮助、培训其他老年人,提高有意愿的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三是建立资源共享体系,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社会支持网络工作模式的运作必然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占有和使用问题。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调动学校、企业、社区的积极性,共同构建多种形式的智慧助老学习资源库。四是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以学校、企业、社区三方志愿者紧密合作,在政府的协调支持下,统一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五是建立老年群体困难求助体系,开展技能培训志愿服务。

5 结束语

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民关心落实”的指导方针指引下,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整合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服务渠道,为老年群体融入信息时代提供社会支持。基于数字鸿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各界更要关注老年人数字社会代沟问题。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信息化赋能养老服务管理新模式,探索“互联网+养老”建立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增强老年人数字生存能力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探求各类社会支持变量与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性,创新性地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对老年人数字鸿沟展开研究,以期促进智能技术在老年人中的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助老鸿沟
北京发放助老就医出行补贴
南京启用首批“助老车站”
用“八心八促”方法做好助老工作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买菜叔”的21年无偿助老爱心路
鸿沟为界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