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K动画电影《天书奇谭》:技术赋能之美与经典再现之思

2022-12-08马茜

电影评介 2022年9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分辨率动画

马茜

《天书奇谭》是198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根据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平妖传》改编而成。这部魔幻题材的小说摇身一变成了一部妙趣横生的神话电影。《天书奇谭》故事主要内容为: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将天庭中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的珍奇书籍“天书”拿出,发现里面记录了108条法术。袁公便将天书的内容刻在凡间的石壁上,本意是造福人类,但袁公却触犯了天条,被罚终身看守石壁天书。为了将天书传于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以为民除害。而偷吃袁公炼丹炉里的仙丹后,变成妖精的三条狐狸则下凡骗人钱财,他们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还耍阴谋窃取天书。蛋生为追索天书,与狐狸精多次斗法。最后天书被蛋生和袁公追回,并将狐精们打回原形压于山下,而袁公因泄漏天机被诸神擒归天庭问罪。

一、剧作特点与美学意蕴

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士尼曾说:动画片的首要责任就是把生活卡通化,其强调的是在动画片中充分发挥幻想和夸张的特性。动画剧本的基本特性就是营造具有原创性的幻想空间。[1]《天书奇谭》的故事本来就具有天马行空的幻想空间与神秘色彩。纵观故事内容,情节紧凑、曲折生动、细节巧妙,“天书”是创作者主观创造出来的“线索物件”,当然更是一个诱饵,各色人等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原形毕露,讽刺至极。《天书奇谭》对于封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刻画也是国产动画史上塑造得较成功的一部。剧中人物的台词和对白精准幽默,恰到好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成长线,连地保、店小二和厨子这样的小角色都让人过目不忘。欣赏《天书奇谭》,就像读一本章回式的故事书,没有特别浮夸的打斗场面,主要依靠角色夸张幽默的语言和表演推动故事发展。影片中每个角色都特色显著,其出场和谢幕都有交代。剧本生动刻画了神仙、妖怪、帝王、官役、僧侣、商人、农民等封建社会众生相,无论从横向的时代性或者纵向的人性角度来欣赏与解读都是相当贴切的。

《天书奇谭》的美术风格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主要体现在场景设计与人物设计中。在本片场景设计里,“写意”与“工笔”特点非常显著。写意注重的是感觉,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画面中虽然没有特别细致的刻画,但留白恰到好处,看似不具体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

《天书奇谭》的写意方式主要体现在自然风光的描绘,通过水墨画的方式描绘以云梦山和白云洞为主体的山、林、水、云等,是美学中典型的“同自然之妙有”与“身即山川而取之”的生动体现。中国山水画的重点体现在“远”上。北宋的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谈到的“高远”“深远”“平远”,被称为“三远透视法”,这种透视法在这部动画电影的场景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在描绘亭台榭宇、楼阁街景时,《天书奇谭》采用了另一种绘制方式,即工笔。从充满仙气的山水景象过渡到有人类生活气息的地方之后,人文建筑随之增加。“原始自然美”与“社会风光美”形成对比,在《天书奇谭》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例如,三只狐狸在进城后,以他们的视角看到的街道、城墙、衙门等民间重要的场所,刻画得就比山水画面更加细致。在寺庙和皇宫的场景中,工笔的刻画更加丰富。“藻井、八吉祥、并蒂莲、无围子壸门开光榻、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拔步床、树根香几、大漆彩绘家具”①茶边求.如何评价动画片《天书奇谭》?[EB/O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13762/answer/246153092.,无一不展示出工笔画的精细,独具中国民俗风情。

本片的人物设计独具美感且让人印象深刻。《天书奇谭》里面的人物设计用到了中国戏曲脸谱的装饰手法,将生旦净末丑的形象较好地应用到了角色的基础设定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极强的识别性。该动画的人物设计韵味十足。无论从剪影效果、形式美感还是从性格塑造、凸显个性等方面来说,都可称得上匠心独运。片中人物造型线条简练流畅、生动活泼,体现了漫画般的夸张与讽刺。人物身上处处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观以及与民粹艺术结合的巧妙细节,足见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当然,片中的人物造型在传统表现下却具有颠覆性,这种颠覆并不仅仅是为了“不同”而颠覆,而是为了脱离以前创作中概念化、刻板化的人物形象,使之更加鲜活,产生了无厘头式和草根文化相通相融的妙处。那些生动的形象饱经岁月、历久弥新、独具审美,究其根源显然是创作者抓住了人物塑造的诀窍。

二、4K技术及其运用

4K是一种新兴的数字电影及数字内容的解析度标准。曾经的高清视频是720p,分辨率为1080×720。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是超清视频1080p,分辨率为1920×1080。如今4K超高清视频,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今天的4K是高清视频的4倍,即3840×2160的超高清分辨率,配合鲜艳的色彩和超真实的音效,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极佳。

大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各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升。4K早已出现,但是4K影片必须要在4K屏幕上播放才能显示出其效果。4K电影只有在10平方米以上的电影屏幕上才能显示其效果。增加4K大屏幕的数量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超高清画质的魅力。

4K技术的出现,最大原因是家用电视尺寸的增加。最早一台电视机仅仅5英寸,而现在荧屏尺寸不断增加,屏幕材料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从液晶屏到等离子屏发展到现在的LED屏,人们对电视机的清晰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电视屏幕尺寸的不断扩大,促使了4K的生成,8K也进而出现。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以后还会有16K、32K等更高的分辨率出现。

平时人们所说的标清、高清、超清、4K等,其指的是分辨率的变化。影像由像素构成,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画面就会越清晰。数字化影像的原理就是让画面用有限的像素展现出来。

在影像数字化的过程中有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两种,逐行扫描的清晰度高于隔行扫描。曾经的数字化都是隔行扫描,隔行扫描是对图像横向扫一行隔一行再扫,虽然能在不减少数据的同时降低刷新率,但是纵向分辨率明显降低。4K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可以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比起来,数据量翻倍,因此图像内存也随之增加。4K技术的出现,让影像的显色范围更宽。超高清图像比高清图像的色彩更加丰富,这也是分辨率越高的显示器,色彩越靓丽的原因。超高清的4K屏幕尺寸、分辨率高低和性能方面都比之前的标清、高清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支持更丰富的色彩显示,4K屏幕的色域比电影胶片还要广阔。

不过,4K技术除了提升影视分辨率外,还拉动了从拍摄到显示等相关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比如说,在游戏领域,4K技术能将更多的细节进行展现,建模的还原度更高,能使玩家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能为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在医疗方面,通过4K摄影机和4K屏幕能让医生更清楚地看见患者病灶,从而提升手术的成功率。面对神秘的宇宙,通过4K的影像传播,地球上的人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宇宙中的细节。在电影电视方面,4K影像能为观众带来极佳的视觉体验,再配上杜比音效,可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4K影像内容必须由4K屏幕播放才能显示出其效果。如果将4K影像在2K屏幕上播放,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天书奇谭》的修复过程与意义

修复《天书奇谭》这类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动画片难度较大,其修复任务分为画面修复与声音修复。画面修复的第一步是进行物理修复,即检查胶片的完整度,同时看胶片画面是否有缺口、划痕以及污损的程度;第二步是洗片,除去胶片上的灰层;第三步是进行4K精度的“数字化扫描”;第四步是电脑精修即脏点修复(一个修复师一天大概要点击18000次,工作量非常大);第五步是调色,先用AI校准,再人工盯细节进行画面色彩修复。动画片修复最大难点在于“声音还原”。受当年录音技术与储存条件的限制,其对白、旁白、音乐、声效等所有声音都被混入一条音轨当中,修复的最终目标是把单声道变为适合影院播放的5声道加环绕音。由于毫无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工作人员对于背景音乐的处理也有过犹豫,是满足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采用上海交响乐团新录的管弦乐版?还是坚持原汁原味,沿用36年前的笛子版本?修复团队最终决定以后者为主,并兼顾两者。为了使修复版的声音更趋完美,音乐指导还适当补充了各种音效,比如乌云的轰隆声、妖火燃烧的诡异声。当修复后的声音和画面完成“声画合成”后,4K版《天书奇谭》便焕然新生。

影片修复完成后,该片导演之一的钱运达先生成为首位观众。中国动画人首屈一指的修复技术在使经典动画重燃生机的同时,也让当年的感动跨越时空、代代相传。论及影片修复的意义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影片修复是科技助推与赋能经典重现相得益彰。4K技术是当下数字电影及数字内容主流的超高清分辨率解析度的标准,不管是在画面还是在音质上,都会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深受大众的欢迎。中国动画电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被称为美术片,顾名思义动画片是绘画同电影的结合体。[2]不同于当下动画电影过分强调特效与奇观化,在那个靠传统工艺创制动画电影的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靠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景仰与敬畏,经过大量的采风、积淀、研发后在赛璐珞片上一笔一笔画出来,他们画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与精神。正如前文所述,该片因为经过36年的尘封而年久“失修”,4K技术的介入与赋能将曾经的经典重新唤醒,让年轻的观众看到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影片修复也是引领系列经典回归热潮,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曾经辉煌一时、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的佳作如《大闹天宫》《九色鹿》《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骄傲的将军》等经典影片都是很多人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随着科技的进步,修复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相信这些有着中国文化特色且极具“中国精神与气质”的动画影片会回归大众视野,重新掀起一股中国动画“复古”的热潮。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四、关于中国优秀传统动画经典再现的思考

2016年,上海电影美术电影制片厂将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改制成3D版搬上银幕,结果招来了观众的大量批评。因为《大闹天宫》以传统的二维动画方式创制完成,主要以平面化的装饰手法进行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角色调度也多以横向与纵向调度为主。然而,在3D版的《大闹天宫》中,将场景所分图层以及人物“立体化”,导致屏幕上出现的是一张张立体纸片,不但单薄而且生硬。为了增强角色运动的纵深调度,修复人员还增加了少许镜头。例如,在孙悟空由远及近地从正面飞奔过来劈开山石的场景中,故意夸张了正面角度,增加了金箍棒敲碎山石绽开的立体感,但是,金箍棒与山石本身就是平面化的绘画效果,因此透视中的纸片效果更加明显,结果适得其反。可见,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中国经典动画最为贴切的传承方式之一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修复影片,在保留故事完整性与精髓的前提下,提升画质与音质。4K版动画电影《天书奇谭》呈现的艺术效果与市场效应就是最好的证明。

自英国政府20世纪末正式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阐释了以创意产业立本或以创意产业为出发点的经济新发展模式,不遗余力地发展创意产业,完成从绿色经济向创意经济的转型,创意经济快速崛起标志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也从单一的经济综合体竞争,转向以文化软实力为主要输出形态的创意性经济体竞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3]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意经济及其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新文创是相对于旧文创而言的,例如文化创意产业中动画的衍生品也从原来的手办、明信片、玩具等向数字化、智能化、交互类文创产品转型,这是科技进步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新文创衍生品研发与经典动画的修复同步或超前,不但能助力影片经典重现,更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但最有意义的是,能增强年轻朋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享誉全球的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25亿元①数据引自猫眼专业版[EB/OL].https://piaofang.maoyan.com/mdb/search?key=%E5%93%AA%E5%90%92%E4%B9%8B%E9%AD%94%E7%AB%A5%E9%99%8D%E4%B8%96.人民币的电影票房一度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究其原因,创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的“内涵”进行了颠覆与重塑。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旧版的经典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哪吒虽然敢于向恶势力抗争并发起挑战,但最终还是迫于压力自刎收场,这是何其悲壮而惨烈的结局;新版《哪吒之魔童降世》采用全三维动画技术创制,并用3D电影的放映方式在大银幕上呈现,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升级为该片带来的超酷炫的视觉效果。“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本片自始至终表达的主题。这句台词打破了之前哪吒悲伤的宿命,片中哪吒的重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全新的价值观和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与感召力,这也正是中国人骨子里坚守的态度与精神所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并没有从先进的动画技术层面对旧版《哪吒闹海》进行“炒冷饭”式的再创作,而是通过一个新的故事架构去表达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种创新是对旧版的致敬,更是最好的传承。因此,新版成为新的经典与里程碑是情理之中的事。

结语

动画产业是国家数字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更能成为向全球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与平台。当下科学技术的迅猛革新固然能助力新时期动画的发展,但将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哲理的动画经典重现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更是每一位动画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分辨率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EM算法的参数分辨率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原生VS最大那些混淆视听的“分辨率”概念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一种改进的基于边缘加强超分辨率算法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