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惠玲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经验

2022-12-08张明昊李惠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9期
关键词:水液津液活血

张明昊,李惠玲,2*

(1.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湖北 武汉 430061)

1 中医病因病机

SS 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燥证”“燥痹”“顽燥”等范畴。[1]《素问·痹论》谓:“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2]说明燥邪是痹证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又因燥的一系列病理特点,使得其病既有痹证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也有燥皮肤干涩、牙齿干枯等临床表现。李教授认为其与津液亏虚及津液输布失常有关。一方面是感受燥热之邪,灼伤津液;脏腑机能衰退,生成津液不足,不能濡养肌肤及孔窍。另一方面是痰饮留于体内,影响水液运行及输布,久而久之造成皮肤干燥、口干及眼干等症状。

《素问》云:“燥胜则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表明燥胜易伤阴,使津液亡失,[3]导致官窍失其濡润而产生干涩等病理变化。其病位主要在肺、胃、大肠。肺合皮毛,肺为娇脏,外邪易侵及。燥邪侵袭肺易致皮毛开阖失常,肺失宣降,出现干咳甚至咳血的情况;胃喜润恶燥,胃中津液支持其腐熟水谷功能,燥邪伤胃,以致津液生成障碍,造成舌苔干燥,甚至进食干性食物须水送服;大肠主津,小肠主液,津走形于肌肤孔窍起滋润作用,而液走行于骨髓及脑窍等起濡润作用,所以燥邪伤及大肠致津滋润作用失常,大肠传导失司,出现便秘等症状。

津液生成减少主要与肝肾不足有关,《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傈,筋痿不能久立”[4]。肝藏血,而津血同源,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津枯血燥,肝藏血功能减退使津液生成不足,不能滋润肌肤及孔窍。《素问·上古天真论》首先提出“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又谓:“肾为水脏,主津液……水者,循津液而流也”[5]。肾气可以促进脾肺运化及代谢津液的作用,起统领作用;肾藏精,而精气化生万物,津液从本质上来说由精气化生,肾气不足,精气泄于外,则津液不能生成,导致患者出现干燥的一系列症状。

三焦是全身津液运行的通道,痰饮阻于中焦,水液不能向上输布,导致出现口干舌苔少,甚则口干不欲饮;水液不能向下运行,大肠传导失司,以致患者出现便秘等症状。这并不是津液生成减少而是津液运行输布失常,不能正常布散至全身导致形体官窍失其濡润。《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6]。脾将水谷转化为津液,脾气将津液向四周布散,发挥其濡润脏腑的作用,脾喜燥恶湿,痰湿蕴脾,导致其运化功能下降,津液生成减少,津液运行也出现失常。

《证治汇补》所谓:“金石刚剂,预求峻补;或膏粱厚味,炙煿太多,皆能助火烁阴而为燥”[2]。这里讲的是医生失治误治使用峻补剂或肥甘厚腻病人内火愈加旺盛,灼伤阴津而生燥;俗话说,“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大黄其性峻烈有毒,人人避而远之,即使患者疾病需要时也不敢使用,导致其疾病缠绵不愈。人参补益之性较盛,且价格较贵,服用可以强身健体,补气温阳,就认为人参可以任用,殊不知任何中药都有其偏性,若不能辨证论治,南辕北辙,甚则加重病情;燥证病人体内已经津液亏虚,虚火内生,这时再使用峻补剂或者肥甘厚味,无异于火上浇油,使用峻补剂则患者内燥更甚,津液亏少,阴虚火旺,皮肤干燥无华,肾水干涸,牙齿干燥掉落。因此辩证论治非常重要,然后随证处方,在患者症状较轻时,使用较少的药物及剂量即可药到病除,减轻患者病痛、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2 治疗特点

2.1 滋补肝肾

津液属阴,起滋养濡润作用,脏腑阴虚,阴虚则热,热伤津液,脏腑失于濡养则见干燥。[7]李惠玲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善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燥证病人以舌红苔少,脉细数为主,方中山茱萸山药熟地补肝益肾,泽泻茯苓丹皮利水化湿,三补三泻,使滋补而不腻,泻而不过,平缓柔和,再加知柏可以增加其滋阴功效。许多燥证患者其舌干燥无苔,甚则舌苔裂纹,为阴津干涸,此时使用六味地黄丸过于平和,“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加用沙参黄柏知母石斛黄精等养阴功效较强的中药。张景岳云:“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再配合怀牛膝杜仲等补肾阳药物,阴液得生,阴平阳秘,津液得布,以滋养全身。

2.2 健脾化痰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脾为孤藏,居中央以灌四傍”[8]。脾气上升,将水液输布至全身;而脾又居中焦,喜燥恶湿,痰饮水湿停聚于脾,脾运化水液功能减退,三焦运行津液通道亦受阻,以致津液不能滋润肌肤;“百病皆由痰作祟”,痰饮致病多端,病情复杂,痰也会导致燥证出现。痰饮是水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为无源之水;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体内水液也类似,痰饮在体内不能被祛除,第一阻碍气机运行,推动水液无力;第二,影响新的水液生成,津液不足以滋润全身肌肤,则患者出现燥证的一系列表现。李惠玲教授善用茯苓白术苍术陈皮等中药健脾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茯苓利水之功尤盛,其味甘淡平,甘入脾,脾得健运;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以补益之功较盛,而利水之功稍弱,而苍术燥湿健脾,其祛湿之功较强;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理脾气,使脾气推动水液运行,其常与茯苓相配,增强化痰利水之功。

2.3 补血活血

《景岳全书》提到: “盖燥则阴虚,阴虚则血少[9],津血同源,二者均由水谷精微化生,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类似阴阳互根互用,若其中一者因为一些病因导致亏损,另一者无所依赖而同样减少。一方面津枯血燥,津液亏损导致血生成不足,内生虚热,甚则血燥生风,病人出现眩晕、言语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另一方面津亏血瘀,津液充盈则血脉运行通畅,津液亏虚则血脉瘀滞,停于某处导致刺痛,舌暗红,舌边有瘀点。针对津液亏虚有时补其不足不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而适当加入血药可以事半功倍。李惠玲教授善用当归丹参玄参等补血活血凉血药物,玄参清热凉血,滋阴,可以清阴虚血燥所致的虚火;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既可活血也可凉血,对于血热瘀滞证有较好的效果;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可以用于治疗血虚所致血瘀,其还有滑肠作用,可以治疗血虚便秘。补血活血凉血并用,血液得生,血液运行顺畅,血热得除,从而助津液生成,推动津液散布至全身。

2.4 宣肺润燥

《医原·燥气论》载:“燥从天降,首伤肺金,肺主一身之气化,气为燥郁,清肃不行,机关不利,势必干咳连声,胸胁牵痛,不能转侧,胸满气逆喘急,干呕。又或气为燥郁,不能行水,水停膈上,则必口渴思饮,饮水即吐,烦闷不宁,气郁燥郁,不能布津,则必寒热无汗,口鼻唇舌起燥,咽喉干疼”[10]。肺为华盖,外来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伤肺,肺正常的宣发肃降、主一身之气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气逆喘咳等症状;肺与秋气相通应,而秋季多燥,肺喜润恶燥,所以此病秋季多发,肺气被郁,推动无力,水停中焦,不能上输上焦,出现“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症状;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若肺被邪气所遏,那津液及水谷之气不能外达头面及肌肤,引起口鼻唇舌及咽喉干燥;因此治疗上不仅要滋阴润燥,促进津液的生成,同时要重视通调水道,宣发肺气,二者治疗相结合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惠玲教授善用北沙参百合麦冬黄精等药物,以达到养阴润肺清肺的功效,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既可宣肺也可生津润肺;百合麦冬均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阴虚津亏等证;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肺脾肾同补,上中下三焦均可通达,脏腑之气得充,推动津液运行有力,也可驱邪外出。

3 病例举隅

王某某,女,50 岁,以“口干眼干2 年”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 年前出现口干及眼干等症状,于外院查Schirmer Ⅰ试验(+),SSA 抗体(+),外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予以羟氯喹、白芍总苷胶囊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天一次,每次三片口服,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口干眼干症状较重,吞食干性食物须水送服,干咳无痰,咽痛。舌红无苔,脉弦细。辅助检查:血液分析未见异常;超敏C 反应蛋白0.60mg/L, 尿隐血(+), 红细胞沉降率31.0mm/h( ↑), 免疫球蛋白G:17.31g/L(↑),血糖6.7mmol/L。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舍格伦];中医诊断及证型:燥证-肝肾阴虚证。处方:口服环孢素软胶囊每天两次,一次一粒,羟氯喹每天两次,每次两粒,醋酸泼尼松片每天一次,每次三粒,白芍总苷胶囊每天两次,每次两粒;中药方如下:当归10g,白术10g,丹参20g,北沙参10g,薏苡仁20g,麦冬10g,天花粉10g,百合10g,玄参10g,茯苓15g,山药10g,黄柏10g,赤芍10g,山茱萸10g,甘草10g,枸杞子10g,牡丹皮10g,黄精10g,重楼5g,颗粒剂,共7 剂,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方中以当归补血活血,白术补气健脾,丹参活血凉血,北沙参养阴清肺,薏苡仁、茯苓利水渗湿,麦冬养阴润肺,天花粉清热生津,百合养阴润肺,玄参、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山药补气养阴,黄柏清热燥湿,山茱萸补益肝肾,甘草调和药性,枸杞子补肝肾,黄精滋肾润肺,重楼清热解毒。

二诊: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稍缓解,无咽痛咳嗽症状,出现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舌红少苔,脉弦。辅助检查:超敏C 反应蛋白1.00mg/L,红细胞沉降率14.0mm/h,免疫球蛋白G:15.23g/L,尿隐血(±),血糖5.6mmol/L,处方:醋酸泼尼松片每天一次,每次两粒,加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片,中药方减薏苡仁,赤芍,牡丹皮,黄精,重楼,加白芍10g,乌梅10g,黄芩10g,知母10g,牛膝10g。继观。方中白芍养血调血,乌梅涩肠生津,黄芩清热燥湿,知母清热泻火,牛膝滋补肝肾。

三诊:患者口干眼干症状明显缓解,进食干性食物不需水送服,无肌肉关节酸痛,舌红苔薄,脉弦。辅助检查:尿隐血(-),超敏C 反应蛋白0.96mg/L,红细胞沉降率14.0mm/h,免疫球蛋白G:14.70mm/h,血糖5.0mm/h。处方如下:醋酸泼尼松片减为每天一次,每次一片,继服硝酸毛果芸香碱片与环孢素软胶囊,停用羟氯喹;中药方如下:当归10g,生苍术10g,丹参15g,生地黄10g,北沙参10g,麦冬15g,天花粉10g,百合10g,玄参15g,茯苓10g,山药10g,黄柏10g,白芍10g,山茱萸10g,甘草10g,杜仲10g,五味子10g,陈皮10g,知母10g,酒黄精10g,颗粒剂,共14 剂,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该方中以当归补血活血,苍术燥湿健脾,丹参凉血活血,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滋阴,北沙参清肺养阴,麦冬养阴润肺,天花粉清热生津,百合养阴润肺,茯苓利水渗湿,山药补气养阴,黄柏清热燥湿,白芍疏肝养血,山茱萸补益肝肾,甘草调和诸药,杜仲补肝肾,五味子敛肺滋肾,陈皮健脾化痰,知母清热泻火,黄精滋肾润肺;嘱其避风寒,畅情志。

按:患者初诊时有咽痛及干咳症状,口干眼干症状较明显,舌红无苔,辩证肝肾阴虚,以养阴生津为主,另加用重楼清热解毒;二诊患者肌肉关节酸痛,辩证为肝肾不足,所以加用牛膝等中药。三诊患者症状好转,可适量减少养阴药物,加用健脾化湿药物,诸药共奏,标本同治。

4 总结

干燥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难以根治,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以缓解患者症状及预防其并发症发生。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增加腺体分泌药物为主,但其会增加感染风险,胃肠道不良反应,内分泌紊乱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临床上应慎用,患者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减药。中药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有独特优势,根据患者每次的症状及舌脉灵活调整用药,不拘泥。李惠玲教授认为治疗干燥综合征中医可以从滋补肝肾,健脾化痰,养血活血入手,患者出现其他症状时可加用相应中药对证治疗,症状缓解后针对燥证继续用药,标本兼顾,分清轻重缓急。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的症状,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证型,同病异治,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中药及剂量,三因制宜,利用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武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水液津液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背后七颠百病消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小穴位 大健康
饮水
气血津液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