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百苗图”花苗服饰的色彩规律及其特征研究

2022-12-07韩璐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彩度黑度花苗

文/图:韩璐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20 级博士研究生

广义而言,“百苗图”泛指18 至19世纪由官方或个人编绘的一系列反映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大型“图说文本”[1],这些图像和文本资料多是直接取材于少数民族地区,系统地反映了这些民族的人物动作、服饰特征、民俗风貌及当地的生活环境等内容。其中不乏描绘贵州少数民族的图册,如《黔苗图》《苗族风俗图》《贵州少数民族图》等,不一而足。而花苗作为苗族的一个支系,自然也记录在册。花苗服饰作为该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系统,其服饰色彩则是构成象征符号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传递着它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体系。

迄今为止,学界对于花苗服饰色彩关注的学者主要有赵鑫、宁俊、冶恬、周梦等。如赵鑫、宁俊在《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色彩规律及其特征》[2]一文中对黔东南花苗的盛装刺绣服饰纹样进行了色彩提取和数据分析;冶恬在《贵州毕节小花苗花背的图案装饰研究》[3]一文中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文献资料,从历史背景、图案结构和装饰工艺等几个角度对贵州毕节地区的小花苗花背图案艺术进行了研究探讨;周梦在《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4]中阐述了黔西北和威宁地区花苗的披肩花纹的色彩特点。他们的研究成果从文化变迁、自然环境、服饰工艺、染织手法等多个视角阐释了花苗的服饰特色、刺绣纹样等方面,但笔者发现从“百苗图”来分析花苗服饰色彩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目前遗留下来的清代花苗服饰尚不多见,“百苗图”为我们研究民族服饰提供了直观的图像文本,透过这样彩绘纪实性的图像内容,有助于更清晰地获悉花苗的服饰面貌,还原清代花苗服饰的色彩规律与特征,弥补花苗服饰相关文字资料记载不完善的缺陷。

考虑到色彩提取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等因素,本文选取的花苗图像均出自杨庭硕先生的《百苗图抄本汇编》[5]:《七十二苗全图》(刘雍藏)、《黔苗图说》(贵州省博物馆藏)、《苗蛮图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藏)、《百苗图》(刘雍藏)。各版本对花苗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花苗的分布地域、命名制度、服饰特征、婚丧习俗和宗教信仰等,由于“百苗图”版本众多,本文暂且搁置对诸版本的考证和优劣真伪的辨析,重点通过分析清代“百苗图”中花苗的图像资料,运用瑞士NCS 自然色彩体系对上述内容进行色彩提取和数据分析,归纳阐述花苗的服饰色彩规律及特征,希望可以为日后研究花苗服饰色彩的学者提供一些新的路径和思路。

一、“百苗图”花苗图像的内容

贵州省内苗族各支系间的风俗习惯颇为相似,但每一氏族部落的服饰颜色可以遵从各自部落的习俗,以至于明清始至近现代,许多苗族支系的名称就是依据苗人服饰的颜色来区分的。[6]如黑苗服饰以黑色为主,青苗服饰尚青等。花苗得名于此,是因为相较于苗族其他支系而言,服饰多花饰是该群体特有的文化现象,清代诸多文献史籍皆有记载,如《贵州通志》述及花苗:“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染,去蜡而花现,饰袖以锦,故曰花苗”;《苗蛮图册》记载花苗“衣用败絮撕条织背心,名曰格棒”[7],“格棒”是花苗对自己服饰的称谓,它是由苗族音译而来的,其原来的含义就是指花衣裳。从《黔苗图说》花苗的文字记载“花苗,在贵阳、大定、安顺、遵义所属”可知,花苗主要分布在贵阳、安顺这些地区。花苗在苗族各支系中被称为性格最“纯良”的群体,清代史乘方志言及花苗,多强调其恭顺、憨厚的性情。如“黔中老吏”桂馥在光绪七年(1881)撰写的《黔南苗蛮图说》记载:“尚论黔苗之纯良者,当为花苗首屈一指。”[8]

因当时花苗的跳月择偶习俗引起了汉族文人的关注,以上提到诸版本的“百苗图”对花苗的图像内容都是围绕孟春时节跳月择偶这一习俗展开。花苗主张自由婚姻,他们可以借此选择自己中意的配偶,互为夫妇,成家后选定合适的日期到女方家里补办婚礼。跳月活动参与人物众多,“百苗图”的作者旨在以跳月来隐喻择偶成家这一习俗,因此《七十二苗全图》《黔苗图说》及《苗蛮图册》并未绘制宏大的场景,仅在图像中绘制了两男两女,通过他们的动作、神情与目光来传达花苗男女心喜情悦的内心活动。[9]在刘雍先生收藏的《七十二苗全图》中花苗的文字记载为:“衣用布缉条织成,青白相间,无领袖,洞其中,从头笼下,或以半幅中分,交缠于项。女穿青布花裙。”提及花苗的传统服饰形制为贯首花衣,即服饰上装无襟、无衽,从头部贯身而着,其服饰色彩如青、白等。此外,从以上提到的“百苗图”图像中可以看到,花苗的服饰色彩多是以黑、红、青、蓝、紫等深色为主,善于选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追求颜色的浓郁和艳丽。女子的服装颜色较为统一,朴素中带有变化,盛装服饰的裙尾常有花边刺绣图案装饰。无论男女服饰,其刺绣装饰图案和颜色变化多集中在上衣的领口、胸前、肩部、袖口上,男子服饰则常在裤尾一圈装饰彩色图案。根据学者杨汉先的研究,“大花苗”和“小花苗”的名称应是同时出现的,但“大花苗”称呼出现的时间至今不过百五十年,我国旧志并无记载,足证其出现与应用常在各书著成之后,[10]因而本文是围绕“百苗图”中所记载的这些地区的花苗群体展开。

二、“百苗图”花苗服饰的色彩提取与数据分析

1.色彩提取方法

本文采用NCS 自然色彩体系作为获取“百苗图”花苗服饰色彩规律与特征的分析工具。NCS(Natural Color System)自然色彩体系于1979年由瑞典色彩研究所正式发布,它是建立在色彩学、心理学、物理学和建筑学等多种交叉学科的基础上而完成的。在NCS 自然色彩体系中,包含着两个非彩色基本色:白色(W)、黑色(S),四个彩色基本色:黄色(Y)、红色(R)、蓝色(B)、绿色(G)。在这一体系中,色彩的维度可以分为W 白色-明度,C 彩色-彩度,S 黑色-黑度,并且每个色彩的三个维度总和为100。NCS 自然色彩体系可以通过三维的立体色彩空间来标准和精确地定位色彩的具体位置,并且可以根据色彩的颜色编号来判断它与其他颜色之间的关系,如某一颜色的NCS 色彩编号为S5020-Y30R,50 和20 则表明该色彩包括有50%的黑色基本色和20%彩色基本色,白色基本色为30%,Y30R 表明色相,即表示红色占彩色基本色的30%,黄色占彩色基本色的70%(见图1)。NCS 自然色彩体系目前作为国际通用的色彩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工业、设计、建筑和研讨等范畴,NCS 色环可清晰地获取色相和色域的分布范围,色三角可以获取黑度和彩度特征,以该色彩体系作为花苗服饰色彩量化分析工具,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色彩的色相、彩度、黑度等特征参数。

图1 NCS 自然色彩体系

在已收集到的“百苗图”花苗图像样本中,不仅包括服饰本身,还涉及人物形象所处的自然环境等事物,因而在“百苗图”花苗服饰色彩采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受到除服饰以外的图像内容对服饰色彩提取造成影响,首先需采用Photoshop 软件将百苗图中的花苗人物服饰进行预处理,即将花苗主体人物与其背景分离。其次在专业的图形软件Illustration 中吸取花苗的服饰色彩,并在装有NCS 自然色彩系统插件的调色板里读出相应色彩的色值。再次在NCS 自然色彩系统中将相应色卡放到对应的位置。最后以NCS 自然色彩系统为参照工具,准确地将花苗服饰色彩定位于NCS 色环和色三角中,进而明确关键色彩的规律与特征,包括色相、黑度、彩度特征分布(见图2)。鉴于大部分服饰布料会根据人体结构产生衣褶变化,从而导致绘画作品中同一位置的服饰色彩会有深浅之分,为了不影响颜色的提取结果,在选取颜色时会以中间色为准。

图2 花苗服饰色彩提取流程

2.“百苗图”花苗服饰的色彩提取

《七十二苗全图》(刘雍藏)的花苗图像描绘了两男两女在吹笙摇铃之景。服饰以黑色为底色,分别在衣袖、衣襟及下摆处有刺绣纹样,共提取颜色5 支,以黑色、红色和蓝色为主,紫色和蓝紫色为辅色。《黔苗图说》(贵州省博物馆藏)的花苗图像共有四人,着装朴素大方,色彩低调内敛,在颜色提取时分别从上衣下裙、腰带、胸前刺绣图案和衣袖处共获取3 支,以黑色和淡粉色为主要色彩,以蓝色为辅助色彩。《苗蛮图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藏)中的花苗图像同样也是两名男子吹笙,两名女子摇铃与之配合。女性贯首衣的上衣整体色调为红棕色,下裙的整体色调为黑色,在衣袖和衣肩处有红色装饰纹样。男性服饰以黑色和棕色为主,腰带为蓝色。《百苗图》(刘雍藏)的花苗图像中有一男一女两人,体现了花苗盛装时所着服饰的色彩特点及搭配规律。服饰整体以黑色为主,服饰于衣肩、袖口、衣襟、领口、下裙多等处装饰花卉纹和几何纹,女子胸前有蓝底白花装饰纹样,裙边花纹以粉色、深红和蓝紫色为主,男子服饰出现紫色和蓝色两种色彩。(见表1)

表1 “百苗图”中的花苗服饰色彩提取

3.“百苗图”花苗服饰的色彩数据分析

基于获取的NCS 色彩样本及编号,在NCS 自然色彩体系中的色环和色三角中形成花苗服饰的主要色彩定位图。如图3(a)所示,以集中分布在色环R-B 区域间的R10B-R90B 的颜色较多,该区间的颜色色相连续,频次密集,黑度和彩度差异相对较小,以G-Y 区域、Y-R 区域的颜色为辅,此区间的色彩零星出现,在色相、黑度和彩度上体现区别。进一步根据图3(a)色环中的色彩数据分析花苗服饰色彩色相情况可知,如图4(a)的柱状图和图4(b)的环状图所示,红色调色彩数量最多,共6 支,占提取数量的33%;其次是紫色调色彩,共5 支,占提取数量的28%;排名第3 的是无彩色系色彩共4 支,占比为22%,均为黑色。排名第4 的是蓝色调色彩,共2 支,占提取数量的11%;排名第5 的是黄绿色调色彩,共1 支,占提取数量的6%。花苗的服饰色彩呈现出一种色相丰富且对比鲜明的色彩特点。

图3 花苗服饰色彩定位

图4 花苗服饰色彩色相数据分布

从图3(b)的NCS 自然色彩体系色三角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花苗服饰色彩的彩度和黑度情况,如图5(a)的彩度饼状图所示:低彩度色彩(0-30)数量最多,共有15 支,占提取总数的83%;排名第2 的是中彩度色彩(30-70),共有3 支,占提取总数的17%;而高彩度色彩(70-100)数量为0。分析图5(b)的黑度饼状图可知,数量最多的是高黑度色彩(70-100),共有10 支,在提取色彩总数中占比55%;其次是中黑度色彩(30-70),共有5 支,占比为28%;数量最少的是低黑度色彩(0-30),共有3 支,占提取色彩总数的17%。由此可见花苗服饰色彩以低彩度、高黑度为主,呈现出一种厚重、沉稳、内敛的艺术风格。

图5 花苗服饰色彩彩度和黑度比例数据

三、“百苗图”花苗服饰色彩规律与特征分析

“百苗图”中的花苗服饰色彩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用色规范,沉稳内敛且富有变化,基于前文对其服饰色彩的提取与分析,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清代“百苗图”中花苗服饰色彩的特点与搭配规律。

1.在色彩面积上,以低彩度、高黑度颜色为主

通过以上的色彩提取和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低彩度、高黑度色彩为主色调,以中彩度、中(低)黑度色彩为辅助色是花苗服饰色彩规律与特征之一。花苗长期从事游耕,多生活在崇山深谷之中,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高黑度、低彩度的色彩纯粹而又稳定,黑色、蓝色和紫色可以使他们很好地隐匿于自然植被的天然色彩中,以躲避自然界中各种野禽猛兽的袭击,获得行为和精神上的自由。从前文提到的“百苗图”的系列图像中可以看到花苗服饰底色通常以无彩色系黑色为主,这些黑色染料相对更容易获取,多是取野山柳、野杜鹃的叶子与板栗壳、五倍子的果实捣制成泥状或粉末,加水熬制成浓稠状,过滤残渣后得到染液,将织物浸入染液内再辅以媒染工艺,使植物染料起到发色、固色作用,从而使织物染黑。在服饰的衣领、衣袖、前襟、围腰、裙边等位置搭配以红色、蓝色、紫色等相对鲜亮的纹样装饰色来点缀调和,在大面积高黑度、低彩度色彩的陪衬下,搭配以中彩度和中黑度或低黑度的刺绣纹样,鲜艳且活泼的刺绣纹样脱颖而出,深沉稳重中增强了服饰色彩的形式与装饰之美,使得花苗服饰的彩度和黑度相得益彰。

2.在色彩关系上,注重类似色的运用

在色相环中90°内相邻接的颜色统互为类似色,采用此类色彩搭配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11]基于NCS 自然色彩体系分析可知,“百苗图”中花苗服饰色彩集中出现在色环的R-B 区域,这一区域以红色调、紫色调和蓝色调色彩为主,这三个色调的占比最高。在刘雍先生收藏的《百苗图》中可以看到相近色的运用,女性服饰裙边纹样装饰处采用红色调和紫色调色彩,在红色中又可区分出深红、浅红等详细的层次关系。通过红色调和紫色调这些相近色的相互衬托,给人以平静、调和的感觉,使它的色彩关系显得单纯而又丰富。花苗妇女在用色时,尽管色相相似,仍擅长通过调整色彩的黑度和彩度,将其区分出多个层次,巧妙地分配相近色之间的分布位置、用色大小,使其艳而不俗,层次分明,给人以柔和但并不繁复的视觉感受。

3.在色彩搭配上,冷暖关系明确,色调和谐统一

从以上提取和分析的花苗服饰色彩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色彩搭配上讲究色彩之间的冷暖关系。如常运用黑红、黑蓝、红蓝等冷暖对比相宜的色彩搭配。花苗服饰虽然以大面积的或偏冷或偏暖的中性基调为主,但他们并不拘泥于这些平淡的色彩中,而是结合蜡染、刺绣、印花等方式来调和整体的色彩关系。《皇清职贡图》卷八贵州诸夷载花苗“衣以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染,去蜡则花纹似锦衣”。即先用熔化的蜡在白布上绘出花纹以防止染色,把布浸入染缸,经数次浸染后将其晒干,再将蜡质完全漂清去除,最终可呈现出蓝底显白花的蜡染花布。或许是蜡染的蓝白色调较为素净,《黔南识略·贵阳府》又载花苗“衣袖、领缘皆用五色绒线刺棉为饰,裙亦刺花”,结合“百苗图”中的花苗图像可知,其衣裙裙褶细密且裙边带有花纹,应是附以挑花、刺绣、贴布或压褶等方式,来增强服饰色彩对比效果,突出服饰质感和工艺特点。这种冷暖关系的运用在前文提到的《黔苗图说》(贵州省博物馆藏)中男子服饰上衣就有所体现,它在大面积暖色调的底布上搭配冷色调的紫色腰带来进行对比。又如《七十二苗全图》(刘雍藏)中花苗女性上衣颜色即是以黑色为底色,衣襟处采用红色纹样配以蓝色腰带,这种大胆用冷暖对比色的做法,使整个画面主次、强弱、虚实十分鲜明和谐,既有立体感又有层次感。花苗服饰的染料和布料都取自于自然界,通过植物染料染色后的服饰色彩相对饱和,颜色沉稳,即使以刺绣、挑花等方式来加强色彩的对比关系,也能使整体色调流露出自然和谐的艺术美感。

四、结语

色彩是民族服饰中最敏感和最直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它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对民族服饰风格特征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花苗服饰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色彩之间的搭配与组合看似随意却蕴含规律,色彩在交织间显露出和谐美感,既是民族文化的再现,亦是民族审美的展示。“百苗图”以图像文本的形式记载了清代花苗服饰特征,为我们研究彼时的花苗服饰色彩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少数民族服饰百花齐放、熠熠生辉的今天,对“百苗图”中花苗服饰色彩数据的采集、色彩规律与特征的研究及色相、彩度和黑度等色彩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清代花苗服饰色彩的构成形态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感悟和理解花苗服饰色彩中文化内涵和精神信仰。

注释

[1]王万发.形制与观看:关于“苗图”的视觉分析[J].民族艺术,2017 (06):126.

[2]赵鑫,宁俊.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色彩规律及其特征[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1(01):21-28+34.

[3]冶恬.贵州毕节小花苗花背的图案装饰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8.

[4]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5][9]杨庭硕,潘盛之.百苗图抄本汇编[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76-82,83.

[6]许星,廖晨晨.贵州小花苗披肩装饰艺术探析[J].丝绸,2016,53(03):52-56.

[7]芮逸夫主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苗蛮图集之一苗蛮图册[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3:13.

[8]李德龙.黔南苗蛮图说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156.

[10]吴泽霖,陈国钧.贵州苗夷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92.

[11]冯健亲,邬烈炎,张连生.色彩[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5.

猜你喜欢

彩度黑度花苗
底片黑度对射线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探究
小径管射线底片黑度合格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可爱的小花苗
茶叶构成的色彩图
老年人彩度对比敏感度函数研究及滤波应用
小花苗
Cartoon淘气小妹 卡通撞色
坐家中,享清凉
基于普通X射线机的厚度测量
搭接区域黑度未重叠区对检测比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