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意蕴、结构与世界意义

2022-12-07唐良虎吴满意

天府新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唐良虎 吴满意

从1921年7月党的一大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并在党纲中确立“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等内容(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页。,到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页。,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再次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4页。,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人民幸福进行了长期艰难探索,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蕴与外在影响力的成果,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道路既不同于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又有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探索过的发展道路。(4)刘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人民论坛》2021年第28期。这一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华文明为基石,根据基本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为基本内容,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要方式,以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主要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从国内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的方法论,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长期稳定的奇迹。从国际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在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国情和国际关系复杂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人类文明新样态,更为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意蕴

从世界现代化整体历史进程来看,中国有着更为复杂的情势。中国既有辉煌的古代史,也有屈辱的近代史;既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优势,也有底子薄、欠账多的劣势。这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厘清路线的分歧、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击溃外部的封堵、突破体制的阻碍,解决一系列生存难题、治理难题、发展难题,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源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华文明的浸润滋养。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这一概括,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治国安邦的密码,也解答了何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也“正是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关联,中国才开辟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道路。”(6)吴晓明:《世界历史与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1.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权的理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存土壤是社会主义政权,正是马克思主义源源不断地输送理论养分,社会主义政权才得以持续不断巩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得以不断拓展。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正确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开展社会革命实践的时代之问”(7)邵俊鹏:《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社会革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天府新论》2021年第3期。,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中国相继完成,自春秋战国以来在中国确立并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中国粉碎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以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方式扼杀新生政权的图谋。自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和巩固之后,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除旧布新,中国实现了从高度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入基本实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完成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深彻的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始萌芽。

2.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依据。改革开放40余年来,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正确认识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并据此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堵、设障、挑衅等种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断加深,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渐成型。

3.马克思主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立足“两个大局”,中国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着眼于整体治理、源头治理、动态治理、长远治理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成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势开启。尽管面临世界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国反华势力的打压和遏制等一系列重大困难,但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奋斗目标仍然如期顺利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在“新三步走”的重大战略安排中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成熟。事实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奇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是解决中国出路、中国问题和中国发展的根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前置思维,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结合,是探索人类解放事业的重大创新成果。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导性动力”(8)胡洪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生发逻辑、内在机理与成功密码》,《学术界》2021年第10期。,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超强的统筹布局能力、总揽全局能力和应对变局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好提供了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统筹布局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物资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有限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整合起来加速实现工业化,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新中国基本的“家底”。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强化顶层设计、宏观统筹,布局经济特区、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改革排头兵,做出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系列重大部署,实行先富带动后富、工业反哺农业、东部支援西部,逐一革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脱贫攻坚调配全国优势资源支援深度贫困区,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从经济领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到科技领域集中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无不体现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中国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日模式截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2.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恩格斯认为,历史结果的产生是因为“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力量”分散在全国、全民族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必须进行充分整合才能形成强大合力,转化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伟力。在100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从政治层面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从社会层面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凝心—聚力—共情”的范式实现对思想、力量和情感的整合。尤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实现复兴梦凝聚民心,以扎实推进“四个全面”凝聚民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凝聚民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了新的意蕴和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新局面。

3.中国共产党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现代化进程再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和七十余年执政基本经验视角审视,“自己的事情”可以概括为引领航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五大任务。从历史维度来看,从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宝塔山下《论持久战》指引抗战胜利;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中艰难开启“一五”计划,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顺势开启“十四五”规划;从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三步走战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努力,持续不断于旧局中总结经验,形成新的理论从而开辟新局,在一系列生存危机、发展危机中抓住新的机遇,坚定目标不动摇,坚守旗帜不变色,坚持使命不懈怠,持续在旧局、危局中开创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局面。

(三)中华文明的浸润滋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心”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饱含养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明的滋养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养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成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新发展。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化中华文明的历史成色。一方面,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价值体系,潜移默化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底色;另一方面,从文化视角来看,当今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又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自我调适、自我更新,是集5000多年治国安邦智慧、治国理政经验和治国为民品格的理论创新。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所有的理念、战略与实践行动都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内化与转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历史经验的厚度、历史智慧的高度和历史镜鉴的实度。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含中华文明的文化亮色。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繁荣兴盛的基本表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古希腊、罗马、中华文明,还是当今的西方文明,都以文化的发展作为最显著的标志。只有中华文化再次彰显强大的影响力,吸引世界顶级流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由于现代化的激励,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限重构。”(10)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105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一环,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四五”规划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纳入其中,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大战略举措,以文化振兴重建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重塑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任务,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载体。

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蕴中华文明的民族底色。“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11)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思想观念、人文理念和道德规范。面对世界现代化进程,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华文明本体的前提和基础上,以包容的心态借鉴西方现代化道路上的有益经验,而不能完全照搬套用,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则就可能“东施效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文明,使其内嵌于现代化进程的方方面面,既保持马克思主义本味,又包含中华文明原味。坚持对中华民族适合、对现代化适用、对社会主义适宜的道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风骨、中国韵味和中国奇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结构

“现代化”集成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奋斗历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相较于西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资本推动、议会民主制度组织、市场运行和殖民侵略的现代化道路而言, “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思想”(12)杨文圣、李旭东:《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思想的演进与启示》,《天府新论》2021年第4期。,进而推动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结构。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总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马克思的设想中,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 “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 “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9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将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从党的第一个纲领提出“消除社会的阶级区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等举措,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744-745页。,从中不难看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主线程,引领着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奋斗历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3页。的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又强调新的征程上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1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6页。。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兴业之当下,抑或强业之未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以贯之,凸显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过程、是方法、是模式,共同富裕是目标、是方向。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也不主张像西方国家实行福利诱发不劳而获、坐等救济的行为,而是鼓励勤劳致富、多劳多得,形成社会向上向善的上升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9页。走自己的路,意味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并且和平包容。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这就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下,按照中国国情与民情、历史与现实、需求与短板等具体情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而不是简单套用经典作家模板或照抄他国现代化经验。对这一点,历史上我们经历过曲折。二是坚持独立自主。事实上,党的“二大”就认识到独立自主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在西方列强的操控下中国一方面沦为产品的销售地,另一方面成为廉价劳工和原材料供应地。帝国主义通过操纵军阀、培植势力阻挠中国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屈服国外势力的威胁和压迫。对今天的中国而言,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华势力掀起的技术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等逆全球化浪潮,必须坚持把国家发展进步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唯一选择,任何逆势而为均不可行,曾经的德国和日本就是最好例证。中国必须始终秉持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原则,走与他国和平发展、共享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和他国共同发展、为对方赋能。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0)《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页。,到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主要内容,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和探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5-26页。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最终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核心要义是在高质量、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二,政治建设是根本保证。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党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领导核心。第三,文化建设是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页,第4页,第9页。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价值导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四,社会建设是根本目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页,第4页,第9页。因此,社会建设的核心要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优质、适切的教育、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要,将国家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切实体会到、感受到、接触到的福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可度和拥护度。第五,生态建设是重要内容,是永续发展的方式和根基。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内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提高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必须同时推进,缺一不可、松一不可、慢一不可。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矛盾是社会事物发展演变的内在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是变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页,第4页,第9页。,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向前的动力来源。做出这样的判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围绕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展开。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依据。经过7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物质层面扩展到社会、物质、文化、生态等更为广泛的方面,实现由量向质转变,必须进行深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明确了基本任务。要围绕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新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旨趣。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本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终价值旨归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发展,实现人的全方位、自由和幸福发展。从短期来看,主要以平等权为核心,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让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参与和平等享受。从长远来看,主要以发展权为核心,最终达到“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 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7页。的目标。

(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法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2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页。正是运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8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才被彻底激发,催生出强大内生动力和外生牵引力,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转折。第一,从国际层面来看,通过改革开放,中国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用40余年的时间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追赶者、被动顺应者、秩序顺从者转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现代化新理念的倡导者、贡献者和引航者。第二,从国家层面来看,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破解了我国发展中的体制、动力等系列难题,破解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欧美日资本主义模式“从娘胎带来”的痼疾(29)刘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15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从社会层面来看,改革开放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识,整合了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历史性消灭了绝对贫困问题,顺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四,从人民群众层面来看,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物质文化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美好生活的愿望逐步实现,发展成果逐一惠及。人民获得空前的幸福感和尊严感,真心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过程为“分步走”战略

马克思曾经将未来社会划分为“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这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三步走战略”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来源。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31)《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2页。的设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民经济被按照两个步骤考虑: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3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483页。。自改革开放以后,在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严谨、反复的酝酿和论证,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 “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3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6页。经过30余年的奋斗,在顺利完成“三步走”战略前两步任务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4)《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25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进一步细化,形成了“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2021—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现代经济体系、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民生福祉大幅提高,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9页。;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全面发展梦最终得以实现。100年来,按照“分步走”战略,中国共产党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串接起世界上最宏大的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4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以及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而来,是“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3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7页。的互动和循环过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有志于推进现代化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是对人类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创造了人民共享的现代化道路

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要旨。“西方国家能够解决富裕问题,但是很难解决‘共同’‘全面’的问题。”(38)艾四林:《从世界观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21日。西方国家尽管实现了现代化,但并没有缩小贫富差距,而是将这一差距扩大了,仅仅让小部分人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成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0页。,这是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扼要的注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广泛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识,让14亿人民结成了最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而具有世界意义。首先,人民共享现代化必须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更好保障全体人民的自由、尊严和价值,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调动了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动力、毅力和战斗力。其次,人民共享现代化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只有保证全体人民都能获得参与机会和发展机会,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创新创造的热情并保持社会活力。最后,人民共享现代化必须维护社会和谐。不断消除两极分化,减少地区差异、城乡差距、代际鸿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中产阶层,确保社会安定有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二)创造了“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现代化道路

“五位一体”,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容的基本构成,也是现代化的基本样态。一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提升科技含量、内在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了急功近利和“全球化=西方化、西方化=现代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思维定式。二是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摆脱了对西方虚假民主和政治模式的盲目崇拜。三是在文化建设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揽,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增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解释力和传播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摆脱了对西方文化和价值体系优越论的迷信。四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4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页,第15页。的思想,推进民主法治、医疗健康、科学教育事业建设,努力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摆脱了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的利益法则。五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更加合理配置能源,更加高效利用资源,持续减少排放污染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城市乡村,建设美丽中国,摆脱了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和“祸水东引”的利己主义行为。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五个方面同步推进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向更高社会理想迈进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

(三)创造了传承创新的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4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5页。这一判断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5000多年文明养分的吸吮,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内在蕴涵来看,“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综合内外因素的新生与重构”(42)刘同舫:《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把握的几对重要关系》,《学习月刊》2021年第9期。。首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促成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承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中继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救国、建国、兴国和强国的探索,下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奋斗,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因,又兼具现代文明的醒目标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精神、文化等)是形成民族共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进民族团结的灵魂和源泉。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结合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变化,中国果断扬弃不适时宜、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国家进步、社会稳定、文化创新的优秀传统,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现代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和再生。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良好结合,建立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提高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可度、接受度、推行度。事实证明,现代化不需要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推翻历史积淀,更无须全盘西化,只有建立在本民族基因上的现代化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为那些既希望实现现代化而又希望保持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树立了良好榜样。

(四)创造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

从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和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4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0页。,到邓小平提出“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4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页。,再到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4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页,第15页。,100年建党史、70余年建国史、40余年改革开放史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独立自主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和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中国特色制度;另一方面,广泛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虚心接受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并努力实现与西方现代化兼容共生。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将独立自主作为核心理念,印证了“非西方社会在没有放弃它们自己的文化和全盘采用西方价值观、体制和实践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4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57页。的正确判断。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同时,隔阂和对立持续加深的现状,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不受制于人、受限于人。首先,经济独立自主是基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现代经济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科技独立自主是先导。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地位,通过独立自主倒逼国家和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核心技术、国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再次,国防独立自主是保障。自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就深刻认识到国防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吸取日本、韩国等国家现代化受制于美国的深刻教训,中国必须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将国家安全和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外交自主化是表征。要以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为根本,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推进构建互惠互利、和平共处、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总而言之,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并垄断话语权的格局,摆脱了现代化进程中“言必称西方”,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而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五)创造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逻辑为主要特征”(47)韩喜平、郝婧智:《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4期。的“西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建立在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殖民基础之上,巨量侵吞弱小国家和落后民族的财富”(48)欧阳康:《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光明日报》2021年7月19日。。直到今天,发达国家依然利用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地位控制、压榨、分化、打压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通过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坐享他国劳动成果。反观中国,“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4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和平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正义的维护者。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中国将继续奉行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基本立场,不以牺牲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和提升自己的实力。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世界各国首先要把握好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这一航向的责任。要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加强协调和合作,将本国人民利益融入世界各国人民利益之中,融入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中。其次,要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认识和尊重其他文明的价值观念,支持和鼓励不同国家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需要、有利于本国人民的现代化道路。再次,要共促发展,带动全球国家和人民共谋发展、共同发展、共享发展,促进公平发展、协同发展、有效发展,反对利用自身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外交优势阻碍其他国家和人民追求现代化的权利和进程。最后,要加强合作,加强相互沟通和借鉴交流。面对卫生健康、恐怖主义、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等人类问题,单凭任何一国一地之力无法克服,也不可能克服,必须反对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反智主义,讲究团结协作、科学施策,共同建立平安健康美丽的家园。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