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2022-12-07刘逸兰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刘逸兰

(滁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树立新媒体思维,转变工作方式,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报告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 亿,较2020 年12 月增长2175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 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1]在网民群体中,青少年网民占相当大的比例。新媒体时代,许多新生事物随“网”而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深远影响。

(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准度

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我们在不同时空交流观点与想法提供了机会。相对于传统媒体“单方面”信息传输而言,新媒体更具自身显著的传播优势,实现了“立体化”的双向互动传播,使得交流更及时、更顺畅、更深入准确。由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学生可以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实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据此,高校教师在了解、分析学生群体的态度后,既能够获知当下青年思想工作成效如何,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舆论热点的反应,分析学生的价值观倾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主流价值引导。简之,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交互性,学生可以就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作出判断、表达乃至反对,高校教师以此来了解自身工作成效,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即时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度

新媒体即时性的特点是指新媒体可以通过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轻松实现24 小时在线,真正打破时间限制,实现对信息的即时加工与传播。即时性赋予了传播主体极大的自主性,不受时空限制,使受众信息需求获得满足,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无论主体是学生或是教师,只要借助新媒体都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对信息的接收与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使用优势明显。它不仅传播速度快,更重要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即时传播信息。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即时性使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共享新鲜事物,让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动态,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联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多样性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度

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使其覆盖面更广。广度可以体现为,一是时间上的广度,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使用使教育者在施教时不受时间限制。二是空间上的广度,新媒体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学校之中。三是主体上的广度,传统媒体视域下教育者主体通常是以身体在场方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具有固定性,但是,新媒体视域下教育主体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在新媒体视域下主体通常是以身体缺场的形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在这一过程当中,只要该主体所表达的思想能够吸引人、影响人,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作为教育主体存在于新媒体形态当中。因此,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富于变化且多样,知识的分享不再受时空的约束,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以往局限于课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交软件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视野,体现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已然成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场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媒体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弱化了思政教育者的主导权威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权威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是对受教育者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主体[3]。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思想信息的汇集地,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无形中弱化了思政教育者的主控地位,使其“主体权威性”受到挑战,开始由主导受众性向受众主导性转变。

(二)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多样性干扰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

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真假信息和社会思潮。通过移动互联网,大量的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信息中既有能够为社会带来资源的正确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有错误信息潜藏着隐患,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很难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错误信息在网络的作用下可能会引发负面效应,使明辨是非能力弱的学生被其干扰,影响价值判断,甚至走上歪曲道路,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也成了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集散地。这些非主流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非主流社会思潮,部分大学生不能坚定理想信念,造成信仰危机。同时也使部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带有狭隘性。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面对真假信息和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大学生能否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多样性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发展,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无疑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媒体可以把不同媒介之间的壁垒打破,打破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让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大量的信息满足自己的大部分信息需求。面对现实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还沿用以往的教育理念,仅仅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如单一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以及单一的课件展示或者单纯的只是把时政新闻拿到课堂上讲,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将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交流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成本以及拉近网络交流的距离。因此一些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线上与他人进行交流。但人毕竟是处在现实中的人,没有现实生活的交流,久而久之,会导致大学生的线下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不愿意和他人面对面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易出现沟通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无形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一些信息传播者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各大网络平台匿名交流,发布一些错误及偏激的言论使网络交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些情况都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4]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是人,当前,大学生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因此网络空间也成为了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空间、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有效结合,生成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进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打造一支具有媒介素养的教师队伍、搭建网络新媒体平台、营造新媒体良好生态环境。

(一)打造和培育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道”和“解惑”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思想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思政课教师”。因此,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因势而新,顺势而为,打造和培育一支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智能教学意识。学会运用新媒体助推课堂教学,通过新媒体的技术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观察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变化,制定策略,因材施教,进而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推动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共享。全国思政课教师要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在一些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平台、今日头条、还有一些思政课公众号上进行优秀教学资源的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取资源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的学习,实现跨区域式的资源共享[5],并在共享中获得自我提升。最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鼓励优秀教师走上讲台,坚守讲台。用一个个鲜活而有生命的课堂丰富学生的学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和德育支持[6]。总之,中国教育信息化要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还需依靠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是弘扬主旋律的阵地,就是意识形态的战场”。[4]只要是网络存在的地方均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当代大学生是与新媒体技术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熟悉运用各种通讯软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热衷,把这个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使命。在我们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尤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教育学生通过不断地学经典、学历史、学传统、学文化,提升道德修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总钥匙”问题[7]。另一方面,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最紧要的任务。核心价值观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为个人指路引航、定规立矩的任务,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精神独立性和文化软实力的大问题,也是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精神世界建设的大事情[7]。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更生动的介绍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通过多开展一些活动,以重大的纪念日为时间节点、围绕国家成就等设置活动主题等,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简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与此同时,思政工作者也要警惕各种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和误导,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平台占领宣传阵地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来站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因此,高校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多样的并且具有个性化的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站牢宣传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助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与新型的技术载体融合起来。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搭建校园新媒体平台,共同进行维护管理,以达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校园贴吧、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表言论,提出自己对校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资讯的不同看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定时定期进行答复,与学生坦诚交流。另一方面,不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强联系与沟通,整合各大高校的教育资源,通过思政公众号或者思政官方微博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最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资讯,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全的教育资源,进而增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一言以蔽之,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平台,能够更直接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提高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虽有所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先,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新媒体本身,其要把控好自己,不传播虚假信息。其次,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离不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觉悟,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从大局上清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最后,高校学生也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对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识别,不受虚假信息、危害信息的干扰和误导,能够作出正确的行为判断与选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营造出一个清新明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网络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深受其影响,其中对大学生的影响尤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减弱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浅析如何成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