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观点,提出见解,探讨疑难,尝试迁移运用

2022-12-06王慧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疑难论点语句

王慧

片段精选

片段1: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培根《论读书》

赏析

选段从多个方面论读书,虽字数不多,但包容性极强。若无较强的归纳能力很难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这段话可以归纳出两个观点:前半部分作者先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提炼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后半部分先提出“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的观点,随后作者以类比的方式加以阐释,生动形象。

片段2: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廣陵》,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赏析

理解这段话的难点在于,文章标题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何还要花费笔墨分析诗歌的意境?对此,我们先要明白,诗歌在“绘景”之时,往往将感情含蓄地寄托其中,使人能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无限的意蕴。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就很容易明白,作者大篇幅描绘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领会山水画的意境。

技法指津

1.抓住关键词句,了解作者观点。

一篇议论文,作者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关键词句上。中心论点大都通过某些总结性语句和具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词语体现出来,总结性语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尾,以及所列举事例之后的分析评价部分。例如片段1,第一个观点便位于句末总结处,第二个观点一开始便已亮明。同时,还要注意提炼这些语句中具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词语,进而全面了解作者的观点。

2.提出独特见解,探讨疑难之处。

提出独特见解,其实就是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这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议论文阅读既需要我们整体把握,也需要我们细读善思,探讨疑难之处。例如,《山水画的意境》一文,既要把握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也要善于发现片段2赏析里所提到的问题:为何还要花费笔墨分析诗歌的意境。

3.深刻理解文本,尝试迁移运用。

迁移运用就是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资料,联系实际,谈自己从文本中得到的感悟、启示,或者根据要求补写事实或道理论据。谈感悟、启示时,应当通读全文,在把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精心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在补充论据时,所选材料应当真实、典型,还要具有针对性,不能偏离论点,如片段2中对诗句内容的分析就非常恰切。

猜你喜欢

疑难论点语句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重点:语句衔接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