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12-06朱治宇蔡园园

文教资料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发文民间玩具

朱治宇 蔡园园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游戏通常意味着操作玩具与材料。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小孩子玩,很少是空着手玩儿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儿起来,才能满足玩儿的欲望。”同时,儿童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认识事物,建构经验,必然离不开操作材料的支撑。因而游戏玩具与材料不仅是幼儿游戏的物质载体,也是支撑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必需品。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且适宜的游戏材料与玩具可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推进他们与同伴的互动,促进儿童智力、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研究借助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在精读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幼儿游戏材料与玩具研究过程中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以“玩具”“游戏材料”为主题词,并含“幼儿园”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文献1003篇,剔除会议、报纸以及重复文献之后,保留有效数据757篇。研究使用refwork格式导出并进行导出和转化,并进行知识图谱绘制。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收集到的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直观呈现“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的研究样态。研究对发文趋势、发文数量进行计量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突现词分析。

二、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相关文献年度分布

总体来看,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的相关研究发文量呈现递增趋势。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① 萌芽期(1984—2013年),这一阶段的发文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此间的年均发文量约为1篇;② 迅速增长期(2014—2019年),2014—2017年的发文量逐年增长,较2018年发文量,2017年回落10篇,2019年迅速增长至135篇,是2014年发文量的4倍之多;③ 回落期(2020—2021年),较2019年,2020—2021年的发文量呈现递减趋势,2021年相对减少一半的发文量。

(二)文献类别与发文数量

关于幼儿园游戏与玩具材料研究的期刊有211种,其中教育类综合期刊有163种,发文数量为596篇,学前教育类期刊15种,发文数量在58篇。从各类期刊的平均发文量上看,教育类综合期刊平均发文量约为3篇,大中专院校学报平均发文量在1篇左右,可见各类期刊的发文量基本充足。具体数据见 表1。

表1 期刊类别及发文数量

值得提出的是,① 检索到的相关期刊中,核心期刊基本上涉及《上海教育科研》《学前教育研究》和《山东教育科研》,二者关于幼儿园游戏材料与文具的发文量基本约为2篇,在总体发文量中占比不足0.2%;② 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涉及的期刊有《设计》《教学仪器与实验》以及《中外玩具制造》等玩具和材料应用的期刊。

三、研究关键词及热点领域分析

由CiteSpace软件对757篇文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研究领域的关键词频次和指标,得到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和中心度(见表2)如下。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1]结合共现图和词频、中心度排序,对文献进行精读,归纳出研究热点主题。

图2 关键词共现图

表2 关键词和中心度统计

(一)游戏材料在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中的投放

如何运用游戏材料促进区域活动的价值最大化,是研究界关注的重点主题。游戏材料的投放、可变性以及中班幼儿的区域活动等都是与该主题紧密相关的概念。吴妍认为,游戏材料必须具有丰富性、适宜性的特点,在区域游戏中,游戏材料要与教育主题结合,为幼儿提供自主投放材料的机会。[2]夏雪花以《开放性材料》为指导,对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应用做出初步探索,通过游戏材料的归类、摆放及幼儿创造,得出游戏材料的多变性能够促进中班幼儿的游戏体验及创作性的发展。[3]叶明芳指出,自主协商、图示是幼儿自主区域游戏的关键,因而材料投放须有序摆放、富有生活化和情感性。[4]户外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一环,不合理的材料投放将阻碍幼儿动作、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如李丹和熊书毅在其调查中发现,重庆市普惠性幼儿园存在着户外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不能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5],为此幼儿园户外游戏中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需遵循丰富、适宜、层次性等原则。

(二)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引导幼儿充分利用身边物品进行创造,以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废旧材料为学前教育实践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关乎幼儿健康,与幼儿安全、环境卫生紧密相关。金梅新提出,废旧材料是幼儿园环境的活动因子,因而废旧材料经过消毒、筛选后方可使用;幼儿园需对幼儿进行安全引导。[6]废旧材料与自制教具密不可分,自制过程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独特价值。程秀兰等基于对50名教师的访谈调查,得出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具制作,能够发展幼儿教师想象力、培养幼儿教师环保意识,促进幼儿教师成长。[7]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对教师、幼儿的发展都具益处,在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研究的萌芽期,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就已成为共识,在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更为深入人心,但废旧材料的运用也需遵循材料提供的原则,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有研究指出废旧材料在建构游戏的运用中存在材料单一问题,建构游戏应当进行建构前后的引入和总结,合理使用废旧材料进行简单和复杂组合,以充分发挥建构的思维发展价值。[8]

(三)玩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玩具是幼儿进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的凭借物。通过分析发现,幼儿园玩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自制玩具、建构游戏、益智游戏、体育活动、生活活动、课程活动等。如方芳通过教育观察,发现建构游戏中的“雪花片”建构颇受幼儿欢迎,对“雪花片”的规划、解构以及作品的评价,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思维品质的发展。[9]刘焱认为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意义,其中主要的是在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尤其是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价值。[10]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游戏材料和玩具的自制从研究伊始就一直被关注,近10年相关发文量增至60余篇,究其原因,可能与20世纪物质的匮乏和促进儿童发展有关。

(四)民间玩具的教育价值

民间玩具是我国传统的儿童玩具,如风筝、面人、七巧板等,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与材料自然性等特点[11],教育价值颇丰。如朱芬兰等人,凭借安吉丰富的竹资源,开发出竹梯、竹筒等竹制品,一物多玩、改变创新,以其趣味性、安全性等贴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求。[12]缪津娴认为民间玩具与非民间玩具相比,具有取材于自然、本土的重要特点,其最为典型的特征在于民间玩具凝结幼儿创造智慧,类属于手工技艺。[13]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号角的吹响,民间游戏的价值愈发举足轻重,有研究将民间玩具融入幼儿园课程,探索民间玩具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运用之策,如张秋云提出民间玩具走进幼儿自由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的策略[14],还有研究提出要建立民间玩具课程资源库,以丰富课程资源,以点带面地促进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15]

四、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清晰呈现1984—2021年我国幼儿园游戏与玩具材料的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绘制出该领域的关键词时区图(见图3)和突现图(见图4)。其中,时区图是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16]

图4 关键词突现图

(一)研究起步阶段(1984—2005年)

1984年,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将幼儿园玩教具研制列入规划[17],自此,“幼儿园玩具”相关主题的研究起步,而“幼儿园游戏材料”相关主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1991年。从图1可知,此阶段的发文量较少,且两个主题的相关研究都关注于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的价值、制作、配备、安全性、类型、管理与投放等基本问题。如陈晓娟认为农村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受材料限制,难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倡通过自制玩具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要。[18]

图1 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发文量变化趋势图

(二)多元发展阶段(2006—2019年)

从图3可知,从2006年开始,关于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的研究主题逐渐丰富。此阶段研究关注的热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开发制作研究。其中自制玩具的开发以幼儿园为主体,如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选择自然材料、纸制品、印刷类材料和布线类材料自制玩具[19],福建省晋江市桥南中心幼儿园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挖掘材料的“物性”“玩性”和“刚性”,选择环保材料,注意玩法多样性的拓展,并建立玩教具制作的资源库,提高科学性。[20]除幼儿园外,艺术类领域亦有对幼儿园玩具的设计和开发研究,如孙学敏通过对畅销学龄前儿童玩教具的实例分析,提取了关键设计要素,对常见学龄前儿童玩教具设计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改良。[21]二是幼儿园玩具的应用和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研究。在此阶段,玩具在幼儿园中的应用途径和游戏材料的投放区域逐渐丰富,包括建构、益智、表演、科学等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一日生活活动、绘本教学活动等,说明随着游戏成为幼儿园基本的活动方式,作为游戏物质载体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也逐渐融于幼儿园的各个区域和环节中。如朱芬兰和钱双琴的研究通过开发系列竹玩具来推动幼儿园民间游戏教学[22],邹敏认为教玩具可作为幼儿园绘本教学的重要支撑,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想象力发展。[23]此外,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也是这一阶段的关注点,如宋燕和衡芳认为在自主游戏中,操作材料的投放要遵循数量适当、层次递进、操作性强、贴近主题的原则[24],柳世平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中,存在低结构材料投放种类少、数量严重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为此提出要根据幼儿兴趣、需求、节日、主题、材料特点等进行投放。[25]三是关注民间玩具和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发展高品质幼儿园不应一味追求现代化和奢侈化,独具特色的民间玩具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亦可成为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宝贵资源。如张宇光认为民间玩具具备观赏、游戏、教化等多样的功能,可运用到幼儿园的设计中[26];周丽莎、刁玲将废旧材料运用到幼儿园数学认知活动、区间活动和亲子活动中。[27]

图3 关键词时区图谱

(三)创新发展阶段(2020—2021年)

结合图4和文献阅读,户外游戏的突现从2019年开始,至2021年结束,说明对户外游戏材料投放的研究方兴未艾,未来会继续成为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的研究趋势。同时,此阶段发文量虽有所回落,但研究开始关注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课程游戏化中的运用,这势必会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五、结论

(一)研究的层次有待提高

从先行研究可以看出,关于“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的研究,以普通(未定级)期刊为主,研究涉及的核心期刊仅三种,三者发文数量不足10篇,因此研究的层次有待提高。

(二)研究热点缺少对儿童视角的观照

既有研究热点主题聚焦于游戏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投放、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玩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民间玩具的教育价值四个方面,多是从成人角度出发探讨玩具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材料的投放,而少有对儿童视角的观照。所谓儿童视角,是关注儿童自己的声音,是允许其作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28]游戏材料与玩具作为儿童“不会说话的同伴”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儿童视角出发研究游戏玩具与材料也就意味着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同伴”,表达他们对“同伴”的看法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才是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因此,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儿童视角应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点。

(三)发展趋势

从发文量上看,我国对幼儿园玩具与游戏材料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从时区图可得知,相关研究主题亦日渐丰富和深化。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幼儿园游戏材料与玩具研究的主要趋势表现为关注传统文化,如民间玩具、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同时,区域游戏、户外游戏、低结构材料亦是近年被关注的热点,势必会成为新的研究趋势。因此,民间玩具、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是今后研究的新走向。

猜你喜欢

发文民间玩具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