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散养模式下肉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控举措

2022-12-06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球虫球虫病虫卵

张 伟

(民勤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民勤 733300)

近年来,伴随着肉鸡养殖场的兴起,全国各地利用有利的林下经济资源充分发展林下肉鸡饲养的势头方兴未艾,成为了引领地方经济、推广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境域内沙漠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形成了梭梭林、枸杞林、桦树林红枣林等特色林带,利用特色林业资源发展肉鸡的林下散养具有独特的产品优势,是拓宽产业增收模式、合理利用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鸡球虫病的病原是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多种艾美耳球虫,其中鸡艾美耳球虫中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分别在鸡的盲肠和小肠内寄生,致病性最强。鸡球虫通常以卵囊阶段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孢子生殖在其内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内又形成子孢子,孢子化的卵囊具有感染性。作为肉鸡养殖过程中最为多发、防治较困难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具有与气候关系密切、虫卵土壤寄生、虫卵类型多样等因素的制约,致使鸡球虫病防控难度增大。为此本文就民勤县林下散养模式下肉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气候条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提升林下散养肉鸡的养殖效益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 林下散养模式下肉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在临床上鸡球虫病的发生与免疫状况、饲养管理、气候条件等原因密切相关,但是在林下散养模式特点的影响,排除鸡自身免疫状况,直接与气候条件、饲养管理、圈舍建设有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圈舍建造不合理

肉鸡在林下散养模式下,相关养殖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未在林下适宜区域建设过夜棚、栖息架、饮水槽、补饲槽等饲养管理设施,造成养殖过程中抵御外界低温、干热风、暴风雨等恶劣异常气候的能力降低,生长性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有的虽在林下适宜区域建设了圈舍,但是建设不规范、圈舍采光不够、补饲槽设置不合理、饮水器缺失等问题,致使饲养过程中营养供应不全面、球虫孢子囊摄入引起球虫病的发生。

1.2 环境控制不得当

林木灌溉过程中的进入水分,在遮阴条件下不能及时蒸发造成地面潮湿为球虫卵囊孵化孢子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肉鸡在觅食过程中球虫孢子嚢随饲料或周边的草籽、嫩草、落果摄入引起发病。不进行林木的分区域轮次灌溉,大量水分进入林下土地和肉鸡饲养区域,造成养殖区域低洼处积水,肉鸡在活动过程中饮入被细菌污染,引起发病。散养过程中鸡粪处置不妥当,堆积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造成肉鸡抵抗力下降引起发病。

1.3 饲养管理不科学

部分农户将散养模式等同于粗放饲养,不注重日粮的全面合理搭配,仅凭林下的杂草、草籽和落叶、落果等林业生产废弃物进行肉鸡生长营养物质的供应,突出表现为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缺乏。采取随意地面丢撒的饲喂方式,饲料接触土壤接触球虫孢子嚢的污染现象严重,尤其是在未添加驱虫药物的情况下,极易造成鸡球虫病爆发。同时饮水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未配备饮水器、饮水器放置高度不够、清洗消毒不及时,加大了饮污水、雨水等不洁饮水的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球虫病的发病趋势。

1.4 预防措施未跟进

养殖户片面认为林下散养肉鸡的活动量大、抵抗力强,未对林下散养模式下的特殊饲养条件进行球虫病的针对性防治。具体体现在未定期添加驱虫药物、未轮换使用驱虫药物、日粮营养结构单一,造成球虫虫卵在肠道内滋生;肉鸡肠道炎症控制不及时,在球虫病协同发病情况下造成治疗难度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养殖效益降低。

2 规范林下散养模式下肉鸡球虫病防控的策略

林下散养模式下肉鸡的肉质紧实、附有林业植物的特殊风味,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评价度,在发展特色散养模式下,鸡球虫病是制约肉鸡健康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肉鸡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但是在充分肯定特色养殖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从强化环境控制、配套设施设备、控制灌水频次、优化养殖模式、注重药物预防的方式,提升林下散养模式下肉鸡养殖效益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2.1 强化环境控制

养殖环境与养殖效益的提升密切相关,为此在充分保障林业树木正常生长的同时强化林下散养模式下肉鸡的生长环境控制。强化粪便污物清理,采取一月清理一次的方式,集中将散落在林下的鸡毛、鸡粪等杂物清理后高温堆肥利用。定期进行栖息架、过夜棚等重点固定区域的消毒灭源,杀灭养殖过程中的病原微生物。用干净沙土将林下肉鸡觅食过程中产生的低洼处垫平,防止雨水淤积,在保持肉鸡干燥生长环境的同时可有效补充消化过程中所需的沙砾提高饲料消化率。

2.2 配套设施设备

良好的设施设备是肉鸡生产性能有效发挥的保障,选择在开阔、向阳的地方建设栖息架、过夜棚等固定设施,防止林下遮阴温度低、湿度大和树冠较大时通风不良造成肉鸡养殖区夜间温度过低,肉鸡相互扎堆拥挤,引起踩踏挤压死亡现象的发生。在开阔向阳的地方设置补饲槽、饮水器,防止气候潮湿引起球虫虫卵滋生造成群体性球虫发病。

2.3 控制灌水频次

采用肉鸡散养的林木在生长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灌水频次的控制,防止土壤灌水过程中地面湿度过大造成球虫虫卵生长繁殖。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采取划片分区轮换散养的方式,将散养区域用铁丝网分割,分区灌水、间隔养殖,待养殖区土壤干燥至含水量达40%时再进行肉鸡转移。定期进行林区树木的剪枝、疏叶,保持适宜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实现林木生长和肉鸡养殖的正常光照需求。

2.4 优化养殖模式

肉鸡的林下散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减少饲料消耗、增加肉鸡运动量、提高肉质紧实度具有重要

的意义,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采取雏鸡-育成鸡分段式饲养模式。雏鸡阶段采取网上育雏,防止过早接触土壤感染球虫虫卵,引起发病;雏鸡饲养至60 d后投放到林下养殖区域进行饲养。育成初期在光照充足、林下遮阴面积少的区域活动,后期可逐步扩大至整个饲养区,同时密切关注肉鸡饲养期间的粪便变化情况,如遇粪便过稀或过料现象严重的要及时考虑肠道感染或发生球虫病的可能。

2.5 注重药物预防

鸡球虫病的发生与生长环境湿度、肠道细菌性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要在关注鸡群生长环境的同时,及时药物防控鸡球虫病的发生。加强消毒灭源,每隔15 d用生石灰进行树干和场地的消毒,及时杀灭土壤中存留的虫卵。每隔15 d在饲料中添加地克珠利预混剂1.2 mg/kg、常山酮3 mg/kg搅拌均匀后进行鸡球虫病预防投药,注意抗球虫药物的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对于拉稀、粪便带血等出现大肠杆菌病感染症状的,在添加抗球虫药物的同时一并添加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等抗大肠杆菌的药物,以便控制球虫病引起的肠道激发感染。

猜你喜欢

球虫球虫病虫卵
肉鸡养殖中球虫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和田部分地区和田黑鸡3种球虫分子检测与鉴定
不同垫料对黑水虻虫卵孵化的影响
和它一起笑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啄木鸟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