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综论*

2022-12-06鲁明媚

关键词:产业工人劳模工匠

陈 波, 鲁明媚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主体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根据这一时代主题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产业工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劳动精神等的时代价值和重要地位。学界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诸多研究,也有学者探讨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路径。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研究、阐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认知,进而推动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 从劳模到工匠: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内核之拓展

传统产业工人是指在矿山、运输、现代工厂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工人,主要以生产劳动的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是社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与传统产业工人不同,新时期产业工人分布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林业,第二产业的采矿、制造、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工人[1]。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范围远远超出传统产业工人,并且农民已成为这一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因此,产业工人精神需要在拓展传统产业工人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其新的时代内涵,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整体风貌。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曾在报告中将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的系列论述总结为八个坚持,其中就有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4]。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其精神内核在新时代应有新拓展,主要包含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及由此延伸的终身学习精神。

第一,劳模精神。劳模是广大劳动者中的榜样力量和杰出代表,表彰先进,颂扬劳模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指出劳模具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并在1950年新中国首次劳模表彰大会上对劳模的地位作了强调。劳模精神是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代表的劳动群体身上所彰显的精神风范和价值理念,劳模精神具有自主性和先进性,并丰富和发展了时代精神的内涵。传统产业工人也强调劳模精神,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但不同时期对劳模的评选条件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阶段主流文化取向和主要任务的差异。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内核的拓展,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和发展要求,展现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新风貌。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将劳模精神概括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5]。给予劳模高度评价,称赞劳模是精英,是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全社会应主动学习劳动模范、争做劳动模范,以劳模的敬业精神、爱业情怀、乐业心态、精业素养为标杆鼓舞自己,用劳模的干劲、闯劲、拼劲、韧劲、钻劲激励自己。新时代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6],用劳模精神鼓舞斗志,让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第二,劳动精神。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7]。中国传统的劳动观念以其强大的引领力为劳动精神的延续提供思想支撑,孔子、孟子、墨子等都主张以民为本,辛勤劳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传统产业工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劳动热情高涨,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传统产业工人崇尚理性劳动和劳动价值,追求体面劳动,关注劳动尊严。他们身上更多地体现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钉钉子精神”,排除万难、埋头苦干的实干家精神。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是劳动精神的生动体现,尊重劳动是劳动精神的基本要求,在劳动中创造幸福是劳动人民的思想共识。劳动精神是广大劳动者身上所体现的积极的劳动态度,高尚的劳动品德,深厚的劳动情怀,展现了全体劳动者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时号召“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8]。全社会应维护劳动者尊严,弘扬劳动创造幸福,尊重劳动成果,坚信“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9]。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要筑牢社会主义的根基,必须通过劳动,新时代产业工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必须在“干”中实现中国梦,用劳动精神凝聚力量。

第三,工匠精神。工匠都是劳动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都是工匠,工匠是具有专门技艺的人,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优秀劳动者。工匠精神是优秀产业工人对自身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是劳动者对劳动方式的主动变革,对劳动能力的自我提升,对劳动价值的自我认同,体现了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从封建社会到新时代,从传统手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都有弘扬工匠精神的典型。中国传统手工业坚持工匠精神,培育了大批能工巧匠,如名师巨匠鲁班,微雕大师王叔远,技以载道、道技合一的庖丁等,他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技艺要求,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职业品格,孕育了伟大的工匠精神。中华民族有着勤于劳动、善于创造,勤于实践、善于探索的优良传统,工匠精神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封建社会,当时工匠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师徒相承”。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了以开放包容、勇于创新为特征的传承阶段,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老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工匠精神的底色没有改变。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次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共识,成为劳动者的普遍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指出,工匠精神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4]。新时代产业工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劳动过程,以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标准打造劳动产品,树匠心,育匠魂,用工匠精神打磨技艺技能。

第四,终身学习精神。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经常用“日新月异”形容当今社会的变化,并且时常感叹,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抛弃”。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只是基本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终身学习对每个领域的劳动者来说都是必备素养。列宁认为,“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工人就有了力量。这个真理在今天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性”[10]104。学无止境,常学常新,要通过不断学习加速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邓小平强调:“认识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10]91。产业工人的进步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创新实践形式,不仅要学习本民族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发展模式,还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理念和先进技术,以开放、包容、学习的心态虚心求教。新时代打造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需要广大产业工人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锻造与时俱进、主动求变的品格。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产业工人发扬终身学习精神。

从劳模到工匠,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内核之拓展,这一变化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产业工人在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精神内核上的侧重。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是对传统产业工人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既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又具有内在统一性,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实践观,又统一于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实践。这一变化过程,生动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内核的拓展和提升,也深刻诠释了产业工人精神的时代要求,为理解产业工人的职业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 从奉献到创造: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之实质

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目标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终身学习精神,这些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实践观的基本理论一脉相承,共同体现了对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整体风貌,实质上体现为一种职业价值观。这种职业价值观以爱岗敬业为基本的职业素养,蕴含坚持不懈的职业信念、勇攀高峰的职业追求、上下求索的职业情怀,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从奉献到创造的精神实质。

第一,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对新时代劳动者的总要求,即“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个人层面提出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产业工人作为各个行业从事集体劳动的主体,爱岗敬业既是个人谋生的必备素养,又是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体现了忠于职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既关乎个人前途命运,又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对伟大祖国奉献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所从事行业认同和对岗位高度热爱的基础上,建立在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劳动这一行为尊重的基础上。新时代产业工人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状态,提升幸福指数,实现价值追求,创造美好未来,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终身学习精神,在职业价值观上体现了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第二,坚持不懈的职业信念。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新时代产业工人就是要走好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埋头苦干,接续奋斗,新时代产业工人从前辈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要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一线中养成辛勤劳动的品格,在砥砺前行和艰苦奋斗中磨砺坚忍不拔的意志,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过硬本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终身学习精神的养成和践行,体现了时间上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需要在行动上做到持之以恒、长期坚守、始终如一。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需要产业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这些发展要求在职业价值观上体现了坚持不懈的职业信念。

第三,勇攀高峰的职业追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都是追梦人,赞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精神,鼓励广大人民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更加期待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产业工人在生产一线的辛勤劳动,离不开高凤林、王进、李万君等一批批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的无私奉献。时代的进步催生着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新时代产业工人需要进行创造性劳动,着力加快技能提升,努力攻破“卡脖子”难关,在职业价值观上树立勇攀高峰的职业追求。

第四,上下求索的职业情怀。习近平强调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产业工人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也强调劳动价值,致力于在实现自我价值中创造美好生活,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新时代产业工人,既要以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规矩、坚守原则作为立身之本,也要有努力创造、主动求变的决心和着眼大局、服务社会的自觉。梳理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史,从实业救国、社会担当的民族企业家,到新时代工厂车间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他们身上都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都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毅力,都有甘于奉献、笃行务实的品质,都有先国后家、先人后己的大局意识。新时代产业工人在劳动实践中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在职业价值观上树立上下求索的职业情怀,不仅要做工人阶级的主力军,更要成为工人阶级的领跑者。

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对职业精神的高度概括,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又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既以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客观条件,又着眼于产业工人的自我实现,体现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既以时代发展要求为指引,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又植根于产业工人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理论创造与实践探索的统一;既强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又鼓励在创造中实现个人价值,体现了从奉献到创造的精神实质。

三、 从培育到涵养: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之形塑

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是依据国家发展的客观实际与工人的实际状况所作的集中表达,需要通过主体协同、介体承载、环体支撑对产业工人进行渗透,在产业工人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其精神力量。弘扬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通过培育和涵养达至精神认同,更要在劳动实践中积极践行,这意味着产业工人精神之形塑要经历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化过程,包括提升认知水平、增进情感认同和强化价值导向。

第一,提升认知水平。主要通过学习行为深化对精神内核的理解,强化对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的思想认同,这种认同是产业工人自发学习、主动改变的结果,具有稳定性和自主性。首先,要通过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借助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传播载体,打造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传播途径,为产业工人从自发到自觉地转变建立“刺激—反应”联结机制,在认知活动的环体层面提供支撑。其次,要针对不同产业工人在受教育程度、认知能力、工作岗位等方面的差异,在具体要求上作出不同规定,在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上因人而异,在目标导向上要增强实效性。最后,在提升认知水平的全过程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产业工人的实际需要,将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与产业工人的生产实践、个人诉求紧密结合,不仅要提高产业工人的生产技能,还要培养其健全人格,形成对产业工人精神的自觉坚守和传承,推动产业工人在深化认知的同时生成对职业价值观的思想认同。

第二,增进情感认同。认知—情感相符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使其认知与感情相符,使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保持一致。情感认同源于认知活动,又能强化认知行为,人们的信念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支配。因此,只有实现情感认同才能将产业工人的职业价值观内化为精神世界的自觉追求,才能在行动上做到自觉遵守和主动实践。要促进产业工人对其精神内核同频共振产生情感共鸣,首先要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要对产业工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关注,及时反馈,积极解决,让产业工人有尊严、体面地工作。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让产业工人体验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为产业工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提供情感支撑。其次要注重化解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预防情感认同中的消极行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面临社会转型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双重困境,面临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协调,城乡、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等多重困难,尤其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问题[12]会在发展过程中时而激发群体矛盾,带来群体性的消极情感体验。所以,要切实保护产业工人利益,真正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产业工人在情感认同中的心理障碍。最后要通过榜样塑造强化情感认同。如劳动模范,他们身上体现了主流文化倡导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境界,为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引领,是广大产业工人的目标追求。榜样可亲、可敬、可信,能够吸引、激励、感化广大受众,增进对产业工人精神的情感认同和对职业价值观的认可,加速产业工人精神内化的过程。

第三,强化价值导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引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向导,使产业工人精神体现时代性和深刻性,促进产业工人实现价值认同。首先,在产业工人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为指引,凝聚价值共识,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利益共享。其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一面旗帜,指引着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向前,激励着一代代产业工人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自觉将个人理想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再次,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倡导与产业工人职业价值观有机结合,让产业工人在文化熏陶和生产实践中明确个人定位,增强责任意识。最后,保障产业工人的利益和权益,夯实对产业工人精神认同的物质基础,既要讲奉献也要维护其利益,这既是激励措施,也为强化价值导向提供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4],在价值导向上应注重维护产业工人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

总的来说,培育和涵养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需要综合运用认知活动、情感认同和价值导向,其中,提升认知水平是基础,增进情感认同是关键,强化价值导向是动力。只有把握三者的有机联系,协调统一,凝聚合力,才能更好地达至精神认同,实现内化于心,夯实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从“知”到“行”转化的思想基础。

四、 从奋斗到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之实现

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之实现,既要看产业工人能否实现精神认同,更要看能否实现实践创造,精神认同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外化为产业工人的实际行动上。劳动创造价值,实干成就未来,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必须在劳动实践中做到苦干、实干、巧干相结合,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都强调奋斗,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22次提到“奋斗”,认为一切伟大成就都离不开接续奋斗。践行产业工人精神也是接续奋斗的过程,要将奋斗精神融入产业工人精神实现的实践中,坚持以辛勤劳动为基础、诚实劳动为准则、创造性劳动为目标,在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发挥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的力量。

第一,以辛勤劳动为基础,做到爱岗敬业,崇尚劳动光荣。中国是农业大国,先辈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农耕文化成为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弘扬,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劳动者劳动态度和行为的评判准则。伟大成就总是与辛勤劳动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实现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怎样进步,都离不开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即劳动,辛勤劳动也必将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辛勤劳动,并强调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新时代产业工人,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质量,创造劳动价值,实现个人幸福。社会发展只有以辛勤劳动为基础,才能加快形成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氛围,才能让人人爱岗、人人敬业成为可能,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国的辉煌成就是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中国的美好未来也必将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

第二,以诚实劳动为准则,做到脚踏实地,遵守职业规范。诚实是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诚实劳动集中体现为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大力称赞诚实劳动,他认为个人美好生活的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诚实劳动。诚实劳动于宏观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于中观上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于微观上成就自我,都具有不可替代性。诚实劳动为个人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为社会进步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马克思在阐述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时特别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劳动一方面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有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诚实劳动就是遵守劳动客观规律和劳动准则的体现。劳动者在劳动态度上要踏实,劳动过程要扎实,劳动成果要经得起现实和人民的检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要求贯穿于劳动全过程,在实干求真中弘扬真善美,建构新时代产业工人形象。

第三,以创造性劳动为目标,做到与时俱进,力求精益求精。中华民族有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基因。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都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在掌握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生产方式、劳动成果等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了劳动的科学性、创造性和时代性,也体现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及人的创造性,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15]。人类认识的每一次飞跃,生产力的每一次发展,都以重大技术发明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为前提,这体现了人民的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16]。这一论述是对人类文明与发展进步规律的重要说明,反映了新时代的劳动思想,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集体共识和奋斗的主旋律。现今中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产业工人队伍更要做到实干与巧干相结合,不仅干一行,爱一行,也要精一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以创造性劳动书写中国奇迹。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的实践依托,体现了产业工人辛勤、诚实、富有创造力的优秀品质。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更是确保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其主体力量的必由之路。广大劳动者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性和实践导向性,要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才得以诠释其深刻内涵,也要在劳动实践中才能让人民获得尊严和成就,这一精神旗帜引领着中国产业工人的劳动实践。新时代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17]。产业工人作为营造劳动风尚的主体,必定能在劳动教育中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产业工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必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锐意进取,展现更大作为。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劳模工匠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90后大工匠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工匠风采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产业工人新时代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