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克敬教授辨证取穴治疗乳癖经验*

2022-12-06李敏寇久社丁天红

现代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肝郁气滞气机

李敏 寇久社 丁天红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乳腺增生症属于中医“乳癖”“乳中结核”范畴,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以乳房肿块、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是因乳腺及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复旧不全所致乳腺结构在数量与形态上的异常。乳腺增生症为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且有2%~4%的癌变率。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主要为药物与手术两方面。西药治疗以口服激素类为主,虽激素的短期疗效明显,但其不良反应较大。而手术治疗则难以彻底,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患者依从性也较差[1-7]。国家级师承导师、陕西省首届名中医殷克敬教授(以下简称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其师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的思想,将乳腺增生症分为三个证型[8-10],辨证取穴,临证取穴精便,更适于临床推广及应用。有幸跟随殷教授学习,现将其辨证取穴治疗乳癖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殷教授认为乳腺其部位,从经脉联属上与肝、肾、脾、胃、冲任等多条经脉有关,且从生理功能上来看又与气血、经脉及脏腑的功能相联系,因此临证治疗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提出病机是疾病变化的关键。《景岳全书》云:“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也就是说认识疾病的着眼点在于病机,只有把握住病机的关键所在,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为论治提供有力的依据[11-13]。故殷教授根据自己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有三方面:

1.1肝郁气滞 《丹溪心法》曰:“乳房阳明所属,乳头厥阴所属。”[16]指出乳房与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联系密切。中医学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又有清·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曰:“妇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指出肝气郁结,气血不通,阻滞于局部而成乳癖。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曰:“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因此乳癖成因多为情志异常,累及于肝,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肝失于疏泄,气机壅滞,结于乳房成块。故肝郁气滞为本病形成的关键。

1.2气滞痰凝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证论·吐血》云:“气为血帅,血随之而运行……气结则血凝”。脾能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运化失调,则水湿内生,聚而生痰。《景岳全书·痰饮》云:“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如果脾强胃健……焉待留而为痰。”脾经循行,出腋布胸胁,胃经循行从缺盆下乳内廉,如固脾胃功能受影响,运化失司,气机受阻,气血升降出入失常,津液不布,瘀而不散,湿郁互结,瘀血、痰凝均为病理产物,瘀滞经脉,留滞于内,日久不散成块而致乳癖发生,即为“标”。

1.3冲任失调 冲脉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其起于胞中,其行上至头部下至足,行于背部胸腹,贯穿全身为一身气血的冲要。任脉为“阴脉之海”,也起于胞中,并冲脉下会阴,达胸腹至咽喉到面部,以调经脉主胞胎。冲任二脉,一为血海一主胞胎,共司乳腺的发育成长。《圣济总录》曰:“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热盛或风邪所客,则气壅而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17]即指出如果冲任失调,经行不畅,气郁血凝,结于乳房则结块生,郁阻不通而痛[13]。故冲任失调为“本”,是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2 辨证取穴

殷教授在临床上根据以上三种病机,结合临床辨证分析,形成独具特色的通乳散结辨证取穴法,方法独特,疗效显著。

2.1肝郁气滞型 中医认为女子当“以肝为先天”,认为乳腺在肝的疏泄作用调理下,才能展示出周期性的气血消长变化,同时肝“主藏血”,若肝郁气滞,则气机调畅障碍,就会影响到血液、津液的正常运行,出现气机失调,经脉阻滞,使气血壅瘀乳房,最终乳癖发生。因此肝郁气滞型在治疗时注意疏肝理气先解郁,故选取膺窗穴以理气消肿散结,通乳窍;内关穴为手厥阴经之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且《针灸大成·卷五》指出针内关可治“心胸痞满……除积块”[18],功以宽胸理气,解郁止痛;乳癖成因多由情志异常,累及于肝,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肝之疏泄功能受阻,结于乳房而成块。故乳癖发病首先责之于肝,行间穴乃足厥阴经之荥穴,脉行布于胸胁,能够疏泄肝郁以通乳络。

2.2气滞痰凝型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痰饮》指出:“脾为生痰之源。”[19]认为瘀血、痰凝皆为病理产物,临床常见因痰而致瘀,使得气血痰凝结聚于乳络而成乳癖。因此针对气滞痰凝型殷教授提出“治乳先调气,治痰先理脾”之法。故取膺窗穴以疏通乳房局部气血,以通乳散结;血液的运行全靠气的推动和固摄。《血证论·吐血》曰:“气为血帅,血随之而运行……气结则血凝。”膻中穴为心包经之募穴,又是八会穴之气会,能够调畅气机、散结止痛;丰隆穴为足阳明经之络穴,其性通降,能够健脾利湿、和胃祛痰,痰湿以除,则气血得舒,脾阳得运,最终结聚而散。

2.3冲任失调型 女子以肾为本,其经、带、胎、产、乳泌等功能在生理上均依赖肾气的充盈,只有肝肾精血充养,气血才能够通畅,若冲任失调,气机阻滞,则郁而成块。因此冲任失调型取膺窗穴使乳通逐瘀,消肿散结;梁·陈子明《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病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所致。”关元穴乃手太阳之募穴,也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培肾固本,振奋冲任,调沛元气以助祛邪,有“不足补之,损者养之”的效果,可使冲任之气聚、并上升于两乳之间,以达到治疗效果。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会之处,功能调补肝脾肾,以助运化,故可使气机升降有序[20-21]。

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按以上辨证取穴。肝郁气滞型:膺窗、内关、行间;气滞痰凝型:膺窗、膻中、丰隆;冲任失调型:膺窗、关元、三阴交,以上穴位除膻中、关元外,均双侧取穴。操作前进行常规消毒。针具选取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5 mm×40 mm)。

操作:穴位定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方法。膺窗穴向外斜刺1.2~1.3寸,使乳房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膻中穴向下平刺1.2~1.3寸;关元穴先直刺1.2寸,将针稍上提,调整针尖微向上,分次逐渐下压针尖至1.2寸,再上提约0.5寸,如此反复操作5遍,使局部有明显胀麻感,甚则此感上达两乳之间;内关穴、丰隆穴、行间穴、三阴交穴均直刺1.2~1.3寸,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每次治疗30 min,1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暂停2 d,共治疗4个疗程。

4 病案举例

王某,女,39 岁,主诉:乳房胀痛2年余。2年前出现乳房胀痛,痛引腋下,以经前尤甚,在当地医院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治疗前来就诊。自诉发病期间心烦易怒,伴月经色暗,无药物过敏史,饮食及夜休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左侧乳房肿块位于内上象限,右侧乳房肿块位于内下象限。舌红苔黄,边有齿痕,脉弦数。中医四诊:体态偏瘦,面稍暗,两颧微红;言语急促,胸部胀痛;手足不凉;舌红苔黄,边有齿痕,脉弦数。钼靶X片示:乳腺增生。

中医诊断:乳癖。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针灸治疗取膺窗穴、内关穴、行间穴、太冲穴、三阴交穴。每次治疗30 min,1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暂停2 d,治疗2疗程后经期乳房胀痛基本消失,钼靶X片示显示较前明显改善。继续治疗1疗程,胀痛症状未发作,随访半年,患者症状未复发。

按语:乳癖可见于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西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如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相对增高。本病多与情志内伤、忧思恼怒有关。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复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运湿,胃不能降浊,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故用足阳明胃经膺窗穴疏泄郁滞,行气消肿散结,能通乳窍;手厥阴经内关穴要求针感向上传导,宽胸理气、解郁止痛;行间穴为足厥阴经之荥穴,循行布胸胁,善于疏肝解郁、理气通乳,增加足厥阴肝经太冲疏肝解郁、足太阴脾经三阴交调理冲任,各穴配合共奏疏肝解郁,消瘀散结之效。

5 结语

殷教授认为乳腺病治疗首先要辨明病机,提出冲任失调为本、肝郁气滞为先、气滞痰凝为标。故以此为依据,分清标本,辨明主证,灵活取穴。《灵枢·根结篇》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恰当地针刺取穴能够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阴平阳秘”,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殷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及临证辨证,根据本病的病机总结出通乳散结的辨证选穴思路:燮理冲任以肾为本,《素问·奇病论》云:“肾为冲任之根”,冲任脉之通盛,是以肾气充盈为前提的,故肾为冲任之本,治疗从肾入手;疏肝解郁从气着手,《灵枢·举痛论》指出:“百病皆生于气”,因此从气着手,疏通气机对于乳腺增生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化瘀逐痰从脾切入,《景岳全书》曰:“痰其病全由脾胃。”脾之运化功能失职,水湿内停,聚凝成痰,痰湿互结与乳络,则成乳腺肿块,故从脾切入,使气血调畅、痰瘀得消。故应用本法辨证取穴治疗乳癖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且本法操作简便易行,取穴少,易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肝郁气滞气机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便携电子打气机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