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静脉穿刺模型建立和应用研究

2022-12-06聂立欣侯建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宠物医院实操输液

聂立欣,刘 娜,侯建霞

(肇庆市农业学校,广东 肇庆 526070)

《兽医临床诊疗》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一本重要的临床基础课程,主要以畜禽为对象,犬猫为辅,随着宠物行业的兴起,学生就业宠物医院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为了对接岗位需求我校在课程教学中加大了宠物方面的教学内容,目前我校学生初次入职宠物医院的岗位是宠物医生助理,宠物医院临床诊疗中,医生助理对宠物静脉操作很多,比如采血做血常规,静脉给药,静脉补液等,因此熟练静脉穿刺技术,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是医生助理必备技能之一,否则多次穿刺会引起局部血肿难以安装,而且动物的不配合,甚至对医护人员也会造成威胁。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调查发现,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在宠物医院临床治疗中日趋广泛,该留置针的操作流程较一次性输液针更为复杂,这也就意味着对静脉穿刺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兽医临床诊疗》的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能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我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建立此模型辅助教学。

1 犬静脉穿刺模型的建立

1.1 犬静脉穿刺模型的构成与真实犬等比例的犬模型,一次性重力输液器,高锰酸钾溶液模拟血液,输液架,胶布,一次性无色橡胶手套,头皮针等。

1.2 犬静脉模型的设计模拟血液的血液袋挂于输液架上,连接重力输液器,输液小管模拟犬血管,用手套模拟皮肤,遮盖输液小管,用胶布固定,打开输液开关让模拟血液充满整个输液器,然后关闭。在进行模拟静脉穿刺时,打开关闭输液的开关,让模拟血液流动,若穿刺成功,会看到回血,基本模型搭建完成。

1.3 应用场合犬静脉模型可以被运用于犬静脉采血,犬一次性输液器的穿刺,犬留置针的穿刺等模拟实训中,同样也可以拓展于猫等动物的静脉穿刺模拟实操中。

2 犬静脉模型的应用效果

2.1 将思政课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学生就业服务对象是宠物犬或猫,它们是一条条鲜活生命,有丰富情感。宠物作为家庭成员,宠主把他们视为自己亲人,所以宠物一旦生病,宠主就会带爱宠到宠物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讲授本知识点的之前,教师通过假设学生去医院输液,护士反复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自己的状态?然后通过宠物因静脉穿刺不规范引发宠物痛苦,甚至穿刺部位感染,宠主难过或抱怨表情的图片,让同学们心灵触动,对生命产生敬畏,对宠物产生爱护。为了有效减少“三伤”情况(“犬伤身”,“宠物伤心”;“医护人员伤神”),此时我们便引入为什么要使用模型进行练习的意图,同时学生也就意识到要认真在模型上练习的重要性。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证明建立模型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不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给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还引导学生树立实验动物3R原则意识,提升动物福利。

2.2 模型的建立配合实体实验动物的实操教学,使得学生的实操目标达成度明显升高教学中利用实体动物进行实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操作的要点,没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就会导致学生在实操动物导致伤害,而且学生还会产生畏难害怕的情绪。然而,教师通过教学模型进行讲解学习,就可以直观的突破课堂上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对静脉穿刺的情景有深刻认识,在此基础进行实验动物的实操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不仅保护了动物也保护了学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经过调查本课题自2018年开始实施以来,企业反馈2018、2019、2020近三年我校实习生、毕业生静脉穿刺能力,尤其是留置针穿刺能力显著提升,得到企业一致好评;并且我校学生在2018、2019连续两年华南地区同类专业院校的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2.3 建立模型使课堂教学更轻松,教学效果更好

模型的建立对于讲课的老师来说,会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比较轻松,我们知道,中专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喜欢实际操作,关于宠物静脉穿刺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讲授时很多的知识点费再多的口舌,一味的讲解,不但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想象到一定的层次,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反感,但是教师通过教学模型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就可以直观的突破课堂上比较抽象的知识,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更好。同时,此模型是利用同等比例犬模型经过组装血管,皮肤搭建而成,其整个过程组合步骤简单,材料易得,更换成本低,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组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很有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宠物医院实操输液
师生安全实操培训的路径探索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操易错点分析
基于“育人”的“宠物医院+全科坐诊式”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抛弃
“宠物医院”为何开不起来
抢救小狗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