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会爆发一场贸易战吗?

2022-12-04辜学武

南风窗 2022年24期
关键词:欧盟委员会贸易战法案

辜学武

一段时间以来,欧美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很和谐。尤其是在经贸领域,跨大西洋两岸的伙伴们似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一场贸易战的风险正在增长。

起因是美国的《通货膨胀降低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IRA)。该法案于今年8月7日由参议院以51票比50票通过;8月12日在众议院获220赞成票,207反对票,同样是惊险过关。8月16日,拜登总统趁热打铁,毫不犹豫地签署了这个法案。

这个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雄心勃勃的环保法案。它的雄心壮志在于要将美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彻底“去碳化”,目标远远高于抑制所谓的“通货膨胀”。

这个IRA授权美国政府在未来的10年投资 4290亿美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刺激美国工业“去碳化”,鼓励美国老百姓改变消费行为,推动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总体向更清洁的方向转变。

欧洲人对这个法案的总体目标并无异议,但对实施这个法案要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感到震惊和愤怒。尤其是购买电动汽车补贴的规定遭到作为欧盟和欧洲汽车制造大国的法国和德国的强烈反对。

《通货膨胀降低法》鼓励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每购买一辆可获得7500美元的税额减免。但法案规定消费者只能买美国货,即所谓的“BUY AMERICAN”。只有在美国生产和组装的电动汽车才能享有这个补贴性质的税费减免。

税务补贴安排对电池的来源要求也非常苛刻。从明年开始,电池组装件的40%必须产自美国、加拿大或墨西哥贸易同盟区,随后逐年增加,一直到80%。换句话来讲, 未来你在美国市场上不买装有北美造电池的电动车,你就拿不到7500美元的补贴。

事实上,《通货膨胀降低法》(IRA)将产自欧洲的电动汽车排除在了补贴对象以外。法案被美国总统签署后,欧洲工业界和社会舆论一片哗然。抗议声此起彼伏,反击“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

欧洲人的要求实际上就只有一个:美国必须一视同仁,不准歧视产自于欧洲的电动汽车。欧洲的电动车在美国市场上至少必须享受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待遇。换句话来讲,欧洲人要求美国改变已经签署的法案,抛弃对欧洲电动汽车的歧视。

对拜登政府来讲,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法案好不容易在参议院和众议院惊险过关, 要求议会重新审议和修改相关条款,满足欧洲盟友的要求无异于铤而走险,冒整个法案被颠覆的风险。

更何况中期大选后,民主党已经失去了对众议院的控制。即使拜登总统顾及欧洲盟友的情绪,他也无力回天。事实上,在法律层面上做些手脚,防止冲突扩大化继而演变成为一场贸易冲突,重新回到议会审议修改法案,这条路已经堵死。拜登不可能自毁长城。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的活动空间已经非常狭窄。受“买美国货”精神的驱使,拜登和他的团队似乎“忘记”了和自己的欧洲盟友事先磋商这件大事。“美国优先”思想明显地主导了整个立法过程,而且它主导得是如此之深,以至于自由贸易价值的神圣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全被抛在了脑后。

更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总统的助手们可能根本没有把欧洲的利益放在眼里,以为欧洲人在对美国的地缘政治依赖性空前高涨的今天不会奋起反击,口头抗议一下之后就会吞下这颗苦果。

然而,欧洲并不想吞下这颗苦果。多次抗议无果后,法国政府的核心成员、经济和财政双料部长勒梅尔突然发飙,11月8日在接受包括德国《商报》在内欧洲四大媒体采访时要求欧盟委员会行动起来对美展现强硬,反击华盛顿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

勒梅尔斩钉截铁地说,“针对我们的美国盟友,我要求欧盟拿出一个协调有佳、团结一致的强硬方案来。”他的基本思路是以牙还牙,迫使美国作出让步,让欧洲电动汽车得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电动汽车的同等待遇。

按照勒梅尔的设想,欧盟要做好报复的准备,必须基于欧洲的利益搞一套新的规则,按照欧洲的环保标准来严格控制美国产品的进口。他建议,欧盟要加速贸易政策工具的打造和应用,迫使美国接受贸易的对等性和竞争的公平性。

在采访中,勒梅尔甚至主张在世界贸易组织告美国一状,迫使美国改正对欧洲电动汽车的歧视。勒梅尔一向以批评美国经济强权而闻名,又是总统马克龙经济和贸易政策的设计师和顾问,如果他坚持要与美国这样斗下去,一场围绕电动汽车补贴的欧美贸易战将不可避免。

然而,这场贸易战是否真的会爆发,还要看德国和欧盟的态度。在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内部挑战美国强权和霸主地位时,法国总是比德国来得直接和强硬,而德国总是显得犹犹豫豫,缩手缩脚。这次也不例外。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德国虽然对美国的电动车贸易保护主义耿耿于怀,但并不愿意与美国撕破脸皮,轰轰烈烈地打一场贸易战,最后弄得两败俱伤,影响跨大西洋伙伴的战略合作大局。

柏林的答案是与美国重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谈判,通过谈判,建立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欧美自由贸易区,用共同制定的规则束缚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社会民主党主导的德国总理府和自由民主党掌控的财政部是这一设想的有力推动者。

然而,欧盟的态度很特别。欧盟委员会既不想与美国打一场贸易战,也不愿意重启TTIP的谈判,而是主张把美国电动汽车补贴案放到“欧美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的框架下来谈。

欧盟委员会有自己的小算盘。TTIP是当年欧盟委员会与美国几届政府千辛万苦谈下来的,但一夜之间就被来自欧洲社会的反弹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冷冻起来了,可谓是有苦难言。对布鲁塞尔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16/2017年让TTIP流产的急先锋就是今天又要重启谈判的德国。

好马不吃回头草。布鲁塞尔学乖了,就是不想再做一次吃亏不讨好的事情。不管德国政府如何鼓噪,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就是不接这个茬儿,而是坚持走它的TTC渠道,争取和美国政府达成一个取消歧视的协议。

冯德莱恩坚守TTC这条线,当然还有权力博弈的考量。在这个框架下,欧盟委员会是欧盟授权的谈判代表,德国和法国都很难直接插上手。无论是在议程的设定、谈判的节奏、程度的拿捏上,布鲁塞尔都处于一种非常主动的地位。

一旦像法国要求的那样和美国打起了贸易战,布鲁塞尔只有靠边站的份儿,战争的指挥中心立马会转移到巴黎,冯德莱恩和她的助手们最多就只能当救火队或隔岸观火而已。

要是像德国主张的那样重启TTIP谈判,虽然欧盟委员会是当然的首席谈判代表, 德国和法国都得退居幕后甚至边缘化。但布鲁塞尔谈出的结果最终必须得到各成员国的批准,弄得不好会前功尽弃,费力不讨好,TTIP的夭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TTC不一样,这是一个已经有了授权的事务性合作委员会,达成的协议或共识往往并不需要各成员国政府和议会的批准便可直接以欧盟的规章条例实施,这里欧盟委员会说了算。

然而,美国政府能否在TTC这个框架下被布鲁塞尔搞定,估计冯德莱恩和她自己的副主席—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心里也没有底。第一轮谈下来并没有发现美国有妥协让步的迹象。

下一轮TTC的会谈是12月5日,实际上是美国《通货膨胀降低法》大力实施前的最后机会。如果拜登政府不愿或无法作出让步,布鲁塞尔只能听从法国的要求对美国实施报复性的措施了,美国要是进一步实施反报复,那就离一场真枪实弹的贸易战不远了。

现在的局势是,一旦TTC在12月初的谈判中还是不能迫使美国让步,达不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欧盟只有以下三个选择:1.在WTO起诉美国;2.说服美国重启TTIP;3.实施惩罚性措施报复美国。

这三个选择中,只有第三个选择的概率稍微大一些。因为第一个只有象征性的意义, WTO的仲裁长达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不能解决美国电动汽车补贴对欧洲汽车行业带来的伤害。

这个补贴极有可能迫使欧洲企业把生产基地移出欧洲,搬到美国去,不仅造成欧洲汽车产业的流失和空洞化,也会造成欧洲工作岗位的损失和失业率的上升。

所以把美国告到WTO虽然听起来很解气,但并无实质性的效果,为此奔走呼号的人并不多。法国人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世贸组织的调解和仲裁过程好比马拉松,又长又累。

第二个选择实际上是德国的缓兵之计,针对法国的强硬立场而来,目的是避免与美国的贸易战。德国与法国不一样,对美国的依赖性太强。本来在安全问题上就离不开美国,现在又加了一个天然气,哪有实力和勇气与美国为了电动汽车补贴打一场贸易战。

事实上,德国重启TTIP的建议也只是一厢情愿。如今的华盛顿政坛基本上听不到坚守全球自由贸易的声音,“美国优先”“让美国重新伟大”“让美国中产阶级重新伟大”是当今美国的时代强音。

在这个背景下,重启TTIP谈判,把美国市场进一步向“比中国人更坏的欧洲人”(特朗普语)开放,这个音符美国人听起来一定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德国人再提TTIP,不是故意转移视线,就是天真过度。

第三个选择是TTC谈判失败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如果美国和欧盟在一个月内达不成抵消美国电动汽车补贴对欧洲汽车工业负面影响的协议,德国也会跟着法国跑,同意对美国实行报复性的惩罚。

如果真是这个结局,欧美之间新一轮的贸易冲突将不可避免。

猜你喜欢

欧盟委员会贸易战法案
欧盟委员会为芬兰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提供2 630万欧元资助
Industrial Revolution
美国禁止询问犯罪记录法案的立法与实践
贸易战是错误的决定
浅谈中美农产品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日本强推新安保法案说明了什么
孙晓康副主任率团访问欧盟委员会和俄罗斯标准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