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创新意识,构建小学音乐活力课堂

2022-12-04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

学苑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音乐思维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 田 樱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与竞争激烈的时代,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既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表达情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之外,还能够开发人的智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小学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特殊的优越条件。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压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迫切需要小学音乐教师更新教学方式,在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发展为辅的教学模式,把学习音乐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在实践中提升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问题呈现,理智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但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因受教师、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成果,导致忽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兴趣的培养,打击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好奇心与兴趣。诸如过于重视学生唱歌音准的提高,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过于关注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等。音乐教学创新实践不多,仅仅局限于兴趣活动等,没有系统的创新计划培养,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上述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实施美育,健全人格教育,而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只注重于技法,而应重视学生独特的个性、情感与创新。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还不够全面、清晰,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通过实物呈现、联系生活、新媒体技术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单纯的视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应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理,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其创新意识,也能将其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视角剖析,找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

1.学生方面。

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如下几方面的因素都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发挥。主要包括:一是缺乏知识和经验。小学生的音乐活动缺乏经验,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因此,发展创新思维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认知结构不完善,由于各种知识的不完整,导致创新思维发展受到阻碍,一直被束缚。三是多而繁杂的学习任务消耗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感受音乐、思考音乐,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四是注意力水平低,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来思考和探索,然而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2.教师方面。

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夸大自己课堂主导作用,为了确保基本音乐知识能够得以传授,他们会习惯性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承载体,进行枯燥的音乐技能练习,课堂教学活动单调无趣,不仅会导致活动开展的效果不明显,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影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事实上,音乐课程有趣而实用,教师应注重多元课堂构建,拓展学习素材,丰富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能够展示自我的独立表达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欲望和音乐综合素养。

3.学校教育方面。

从学校角度来看,应试教育的“余威”仍然存在,学校教育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也被一一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虽然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应该鼓励学生创新,但在升学压力面前,注意力转移,繁杂的学习任务使“创新”一词变成了一句“空口号”。

4.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大部分家长都会视考试成绩为衡量学校教育好坏的标准,他们对孩子的成绩抱有很大的期望,这样的心理必然会导致家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有所忽视。

三、见兔放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如果教师一味片面的进行知识传授,很难调动和激活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应构建生动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联系生活、表演等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事物的声音与形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教学,善于提问,喜欢动脑,不断探究,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四年级歌曲《热爱地球妈妈》是一首词曲都很优美的少儿合唱歌曲,4/4拍,c大调。全曲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两个乐段均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段是叙事性,气息悠长,声音连贯;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音区提高,节奏变得活跃,并且运用了合唱手法,突出了“热爱地球妈妈”盼望拥有优美环境的主题。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部关于地球环保的公益视频短片,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看到人们对“地球妈妈”的肆意破坏,看到地球的美丽不再,同学们感慨万千。音乐声伴随着多媒体课件,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中,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心中的感想,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互动,同学们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体验,课堂学习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对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及时给予了肯定,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热情的表达,敢于说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独有的认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再现歌曲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讨论与互动环节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达自身情感的同时走进音乐的意境之中。情境教学的运用,给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引导和培养,在和谐的氛围中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可谓一举多得。

2.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开拓音乐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启迪音乐思维的萌芽期,他们具有音乐家的天赋,喜欢天马行空,往往会沉浸在音乐中寻找心灵的净土,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综合性的音乐学习,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那份热情,使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可以表现在教学方法、学习特点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灵活运用该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此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积极探索,从而唤起创新意识。

例如,一段体结构的《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共有三个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比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组织学生分声部练习演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或男女声合作轮唱,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创编舞蹈内容为大家助兴。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学生一旦获得教师的鼓励,必然能树立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三声部轮唱的演唱方式,用优美和谐的声音、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在初步掌握合唱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学习氛围是兴趣的温床,兴趣又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当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内心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实践、讨论,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双主体教学模式——拓展学习空间,提升创新能力。

打破教师主体性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课堂地位,教师不担任主体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和一言堂,而是应试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遇到难点问题时注重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从而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

以三年级歌曲《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为例,轻柔、优美的曲调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眷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歌曲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将教学情境、教材、师生等方面与学生可感可知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拓展学习空间,又能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学习歌曲之前,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孟郊的同名诗作《游子吟》,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自己的想象,感受诗词间的情感。学会歌曲后,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的眼前浮现出妈妈为我钉纽扣的场景。”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妈妈深夜还在为我检查作业的画面。”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的是一位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一针一线地缝制着衣服……”随着情景的创设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对歌曲《游子诗》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感触,心里涌动着感恩母爱的情感。

上述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体会意境、激活表达等环节,揭示课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拓展了学习空间。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下,古诗得到了延伸,学生对歌曲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在不断内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4.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注重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不以讲授为主,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与情绪。而这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尝试和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展开听觉练习、演出训练、指挥练习、创造训练,让学生们在娱乐活动中感受和表现音乐内容。

比如,《十二生肖歌》是一首歌词简明、曲调轻快活泼的歌曲,逐一表现十二生肖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依次播放,让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并用肢体语言模仿该动物,再用动物的叫声读节奏。这样的活动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学生很感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顺势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用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空瓶子等自制“乐器”,在课堂上为歌曲伴奏,学生不仅能展现自身音乐素养,更能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发展其创新能力。

适时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聆听经典,对学生而言是一场精神文化大餐,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开发其潜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枯燥的音乐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融入富有趣味的游戏、舞蹈等,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不仅能使抽象的音乐概念、乐理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创造,在潜移默化中孕育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音乐思维
思维跳跳糖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