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指导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

2022-12-04甘肃省定西市漳县职专幼儿园马玲文

家长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幼儿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职专幼儿园 马玲文

幼儿具有独立人格,开展幼儿教育因以平等、宽容、温和的态度对待幼儿,尽最大可能引导和鼓励幼儿自愿、自主学习,并创设意识活动环境,给予幼儿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幼儿的个性和挖掘幼儿的天赋,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在开展各项幼儿教育中,要摈弃“你听我说,我示范你模仿”的这一被动的陈旧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

一、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兴趣

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有幼儿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有内在的动机产生,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把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形象、生动而具体的知识,使这一学习内容更充满趣味化,使幼儿的情感与认识有效结合,形象与思维进行统一,把单向的灌输变为幼儿自发的体验与感悟,把简单的说教变成增强和丰富幼儿的体验,促使幼儿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因此,以幼儿这一中心而秉承教育观念,作为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以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内生动力,使幼儿用心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1.变抽象为形象,创设直观的情境

幼儿在接受各种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创设一些直观的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利用图片等创设情境,又或者多媒体课件创造情境,使幼儿融情入境,主动感悟、思考、探索,从而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各种各样的汽车”陶艺活动中,教师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和幼儿一起对各种汽车的玩具模型进行收集,并且展现在幼儿眼前。通过这样一个汽车展示的环境创设,幼儿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对各式各样的汽车产生兴趣,学习情绪是愉悦而良好的。从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汽车的感受中,增强幼儿对汽车的认识,激发幼儿陶艺的创造热情。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展现幼儿的个性思维,创造出一辆辆造型可爱、形态不一的小汽车,在相互的欣赏中,增强幼儿成功的喜悦。

2.创设故事情境,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并产生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动机,对道理进行由浅入深的感悟。教师创造的故事要有趣,且使幼儿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让幼儿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为其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比如,在“神奇的手”的这一浮雕制作中,教师所创设的故事情境是这样的:“住在大山里的小爱做了个神奇的梦,梦见自己的一双手有了奇异功能,只要自己想到哪一种动物,手轻轻一动,就会变成这个动物。看,她的手一挥,变出了树林,还变出了太阳……”在这惟妙惟肖的故事讲述下,启发了幼儿的学习激情,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也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心。教师趁此机会对幼儿的创造思维进行启发与引导,而幼儿的在浮雕制作的表现中欲望非常的强烈,都想制作出自己心中最可爱的动物。有的幼儿制作了“手上的花瓶”,还有的制作“手上的机器人”“手上的地球”,幼儿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创新思维正在萌芽生长。

3.创设表演情境,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爱表现,爱表演,这是每一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陶醉在自我表演的情境中会异常兴奋,而且还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很容易将自己当作主角,融入情境中。比如,教师创设“可爱的小猴子”小品表演情境,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演小猴子在生气、欢喜、发怒、痛苦时的神态以及表情。幼儿在模仿表演下,感受到了快乐,从而也了解到小猴子的形象以及习性。这一实践使幼儿在进行小猴子的陶艺制作时有思路、有想法,创造出了贪吃的小猴子、爱生气的小猴子,还有爱掰苞米的小猴,从而丰富了幼儿的创作素材。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丰富自我的情感。这样的一种具体化的教育资源,也更让幼儿在愉快而简洁的氛围中领悟一些浅显道理,并且还能学到一些知识,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将主动权交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引领幼儿通过自我发现获取知识,这样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发现会非常深刻,而且很容易对内在的规律、性质等进行把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地创设一些条件,充分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积极参与思考与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幼儿与其他幼儿、与幼师、与整个环境之间形成多维的互动,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如,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等,集中注意力,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并且学习和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渐次学会学习,幼儿渐渐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1.创设情境,增强幼儿的体验

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时,注重其活动前的体验,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体验,让幼儿发现周围生活或者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美,从而培养幼儿的深刻的感知力。比如,在“制作蔬菜”时,在创造美术作品之前,先让学幼儿自主对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蔬菜进行收集。教师与幼儿一起在某一活动角布置“蔬菜世界”的环境,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以及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自由的探索,让幼儿学着用鼻子闻一闻蔬菜的味道,用手摸一摸蔬菜,再用眼睛观察观察蔬菜整体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等等。在认识豆荚之类的蔬菜时,让幼儿剥开看一看,又或者对莲藕、红萝卜,白萝卜等蔬菜切块,让幼儿在一边观察,与自己的同伴进行积极的交流,使幼儿充分感知各种蔬菜的特征,也充分体验认识蔬菜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说:“莲藕切开有好多洞洞。”“这个黄瓜摸上有些小刺刺。”“这个青椒长得就像灯笼一样,里面是空的,还有好多籽。”“这颗小白菜包得可真严实,叶子要一层一层地掰下。”这些生动而真实的体验,正是通过幼儿用心进行探索,从而对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以及类别构造等知识有所了解,这也为幼儿进行各种创作,积累了丰富体验。

2.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展示平台,让幼儿自由发挥和创造

如,美术制作活动,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自己丰富的情感投入塑造艺术造型中,借助各种制作体现幼儿的烂漫天真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在教师所给予的多种展示方式下,展现个性与创造力,学会与同伴、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讨论,并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为幼儿创造自由选取表现形式的机会,比如,制作蔬菜,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所表现的形式,可以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组合式的。让幼儿对不同材料进行自由选择、自己组合,有的幼儿带了棉签、橡皮泥、卡纸,还有的幼儿使用了牙签、各色色卡以及广告颜料等,放手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喜好选取这些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乐意玩耍的伙伴,一起合作创造,发挥自我的创造力。教师给予幼儿最大的空间与时间,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其创造性、自主性都会得到促进和提高。

(三)做好启发与引导,助推幼儿自主学习

幼师是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以及支持者。幼儿个性各异,认知水平各不相同,而其年龄尚小,认知经验尚浅,常会出现认知错误或是不当的情况,有的探索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也有的在探索过程中极易陷入一定困境中,无法对事物再进行深入的探索。

1.及时发现问题并适当点拨

有的幼儿在参与美术创造时,如,泥塑,单调的制作手法容易让幼儿感到厌倦以及出现困惑,渐渐地兴趣会减弱,为了帮助幼儿扫清这一影响探索的路障,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点拨,从而鼓励幼儿重新燃探索欲望和创作激情。点拨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传统讲述,而仍然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对幼儿的启发,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里“踮踮脚、吃果果”。比如,在进行蝴蝶的创作中,一位幼儿用橡皮泥制作了蝴蝶的身体,他认为用橡皮泥做蝴蝶的翅膀会非常难看,此时有些焦虑以及困惑,兴趣在迅速减弱。看到此情此景,教师应及时地对幼儿进行开导:“咱们再想一想,动动脑筋。能不能用其他的东西做蝴蝶的翅膀,让它更轻盈更漂亮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在区角里找到了不一样的一些材料。经过尝试,幼儿最终决定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做蝴蝶的翅膀,这一难题被成功解决,与此同时,幼儿也获得了创造成功的喜悦,其热情重新被点燃,更乐于投入自主学习及动手中。这一过程实际上正是教师及时、适时地介入,对幼儿进行点拨,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索兴趣得以持续下去,引导幼儿理解了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会产生不同效果,从而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2.问题引领,为幼儿提供思路

在具体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的创设,不断地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以及大胆地创造,使幼儿的热情持续被点燃。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要具有点拨意义和启发性,使幼儿继续产生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而且运用自我个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效整合已有经验以及获得的新知,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潜力的综合发展。在“搞笑的表情”这一制作中,为激发幼儿的创造提供思路,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你生气的时候,你的眼睛会有什么变化?你高兴的时候你的眉毛是什么样的,你哭泣时嘴巴是什么样的?”在问题的启发下,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拓展,而且创作热情强烈。

3.科学合理评价,挖掘幼儿学习潜力

正向的评价成为推动幼儿增强自信心的力量,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提高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给予幼儿的评价要具有导向性,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幼儿的创新思想以及动手潜力。让幼儿在这一正向的、带有指导性的评价下,更深入地探索,更积极地表现,更丰富自己的想象。在教师鼓励、表扬下,培养幼儿的创新思想以及挖掘幼儿的各种潜力,引导幼儿学会自主学习,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切实地把控好幼儿自主活动的度,要避免这一活动出现两个极端——放任自留,又或者是将幼儿的举动控制在自己手中。

二、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

当前,从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备课不充分,所答非所问,“自主学习”变成“自由学习”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非但不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反而对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产生不利影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设计的问题考虑不周全,或者是在备课阶段,并没有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查阅做到充足而精心的准备,在教学中遇到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时,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尴尬局面。比如,在“好玩的电筒”这一探索活动中,有幼儿就提出“为什么电池没有电线也能让电筒发光”的问题,如果教师之前对这一具体知识没有掌握通透的话,就难以回答,只好用“等下节课,老师再告诉你答案”或者“等你上小学的时候,就能知道答案了”等掩饰自己对这一方面知识的欠缺,这样,幼儿的认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教师错过了一次可利用的教育时机,同时也抑制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有的教师习惯性重复问题的答案,导致幼儿产生一定的倦怠感,无法认真、直观、自主地思考问题,教师看似让幼儿自主学习,实则仍然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影响教学效率。也有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较为无趣,难以引发幼儿的兴趣,以及调动幼儿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反而浪费了学习时间。教师对幼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疑惑,没有真正俯下身子倾听,当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这一态度后,内心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思维火花也会很快熄灭。而教师面对幼儿胡乱回答问题、不会思考问题等情况时,未及时给予引导,任由幼儿“天马行空”,看似是解放了幼儿的“思想”,但是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的思路,只会离正确轨道越来越远。教师应科学引导幼儿的思路,在观察、倾听、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学会自主思考,学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触摸到问题的内核,拨动幼儿思维探索之弦,让他们感受探究的快乐,为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的不同的个性爱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以及空间,让幼儿进行创造,使幼儿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发动感官,不断地发现、创作、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拥有快乐童年。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