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临床研究

2022-12-03冯晓琳徐文清易璐

右江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透药风寒面瘫

冯晓琳,徐文清,易璐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西宜春 336000)

面瘫属面部神经麻痹性疾病,起病较急,若不及时干预,可引起口角歪斜等后遗症,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西医在面瘫治疗中多采用抗炎、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以促进炎症消退,促使面部神经功能恢复,但长时间服用西药易产生耐药性,并会引起一定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3]。中医学认为面瘫的发生与外邪侵袭、风邪侵犯、脉络空虚等密切相关,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导致经脉无法濡养,进而发病。风寒袭络型面瘫是临床常见证型,在治疗中应以活血通络、疏散风寒为原则[4]。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电针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旨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116例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58)及对照组(n=58)。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平均(46.82±9.9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4 d,平均(8.73±2.67)d。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19~75岁,平均(47.03±10.1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4 d,平均(8.63±2.62)d。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神经病学》[5]中面瘫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起病急,发病前存在明显受凉史;患侧无法皱眉,额纹消失或减少,眼裂变大,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无法鼓腮,口角歪斜,吹口哨漏气等。中医符合《针灸学》[6]中风寒袭络型诊断标准,表现如下:头痛鼻塞、口角歪斜、畏风恶寒、肌肉关节酸痛、眼睑闭合不全、面肌发紧、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面瘫中西医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且首次接受相关治疗;单侧面瘫;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存在肝、肾功能衰竭;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合并皮肤损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B1片,规格:10 mg/片,1片/次,1次/d;醋酸泼尼松片,规格:5 mg/片,1片/次,2次/d。嘱咐患者用手按摩面瘫面肌5~10 min/次,3次/d。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行电针治疗:取患侧阳白穴、风池穴、翳风穴、地仓穴、下关穴、牵正穴、合谷穴、颧髎穴、太阳穴、颊车穴、阿是穴,对各穴位皮肤行常规消毒,使用1.5寸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行针刺,待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广州康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G6805-D),连接两组电针,选择连续波,依据患者可耐受程度设定电量,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采用太原市怀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理疗电极片(型号:60×90 B型)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取出一次性理疗电极,将电极贴于上述选择的穴位,两个电极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连接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太原市怀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C-Ⅲ型),设定治疗时间为30 min,输出强度及热疗强度均以患者可耐受为宜,1次/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7]于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包括5项内容,满分50分,评分越高,面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越好。总评分≥47分为治愈;总评分升高15~46分为显效;总评分升高10~14分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2)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正常为Ⅰ级;两侧面部静止时对称,运动时出现功能障碍为Ⅱ级;两侧面部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出现面肌痉挛为Ⅲ级;两侧面部静止时对称,运动时出现面肌瘫痪为Ⅳ级;轻微运动可见异常为Ⅴ级;面肌完全麻痹,面部无任何运动为Ⅵ级。(3)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包括社会功能评分(FDIS)及躯体功能评分(FDIP),其中FDIS满分40分,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能力,评分越高,提示社会生活能力越强;FDIP满分37.5分,反映患者身体残疾程度,评分越高,提示身体功能越好。上述(2)(3)指标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n(%)]

2.3 两组FDI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FDI中社会功能评分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FDI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中医学依据面瘫症状表现将其归结为“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认为该病病因在于气血不足,病机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当风、寒、湿邪入侵面部经络时,则会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失于濡养,致使肌肉纵缓不收,从而引发嘴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8]。现阶段,中医在面瘫治疗中获得较好效果,治疗方法包括电针、透药等,能够刺激患处局部循环,但单一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FDIS及FDI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电针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治疗中获得较好效果,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面部残疾指数得以改善,利于预后。电针是中医常见的特色疗法,通过电的刺激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受损神经代谢功能,缓解炎症及水肿,减轻面部神经的压迫,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10]。另外,电针治疗中选择的患侧各穴位可起到活血通络、疏散风寒之效,有助于改善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11-12]。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为中医新型疗法,是中频药物导入技术、热磁技术、中频仿生按摩技术等的结合,对局部病变部位实施定向靶位透药治疗,有助于药物深入病变部位,增强治疗作用[13]。且中医定向透药法是利用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将药物离子推送及深入病变皮肤内部,使药物直接接触病变组织,从而起到疏经通络、镇痛消炎等作用,并可调节局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进而促进面部神经组织功能恢复[14-15]。由此可见,将电针与中医定向透药相结合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可更好地发挥促进作用,较好地避免单一治疗存在的局限性,有助于促进预后改善。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治疗中获得较好效果,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面瘫症状,利于疾病转归,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透药风寒面瘫
冬读古诗御风寒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影响*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天气冷了,孩子感冒一定属风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