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士手术体位安置知识现状调查

2022-12-02单春雨王思力林晓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护师体位手术室

单春雨 王思力 林晓忆

手术室体位摆放是为了适应手术操作的要求所安置的体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1]。所有手术的成功都要求一个暴露清晰的手术视野,以适应手术者的操作,而清晰暴露手术视野不仅取决于麻醉效果,还取决于正确合适的手术体位。不正确的体位摆放会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呼吸、神经等系统,还会产生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2-4]。2021年8月,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为全国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为患者提供了周到、科学、严谨的术中护理,其中第二篇的内容为手术体位,文章中体现了《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的临床参考和执行标准[5]。为了解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手术体位安置知识现状,现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7—8月选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09名在职手术室护士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手术室在职护士。(2)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进修、退休护士。

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有效回收率99.09%。10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男性21名(19.27%),女性88名(80.73%),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04±7.22)岁;各年龄段人数为≤29岁38名(34.9%),30~39岁45名(41.3%),40~49岁18名(16.5%),≥50岁8名(7.3%);文化程度:中专2名(1.83%),大专19名(17.43%),本科及以上88名(80.73%);工作年限:1~3年15名(13.76%),3~5年14名(12.84%),5~10年19名(17.43%),10年以上61名(55.96%);职称:护士17名(15.6%),护师32名(29.36%),主管护师42名(38.53%),副主任护师14名(12.84%),主任护师4名(3.67%)。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在阅读文献和结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咨询临床手术室护理专家、护理教研室专家共5名,自行设计手术室护士的手术体位安置知识调查问卷,问卷由一般情况、手术室体位安置知识现状调查和学习情况调查3个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包括手术室护士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

手术室体位安置知识现状调查包括手术体位的概述(5个条目)、手术室体位安置原则(3个条目)、手术室常见及特殊体位的应用(10个条目),共3个维度,18个条目。有单选题和多选题,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计0分;多选题每个选项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计0分。手术体位的概述为14分,手术室体位安置原则为12分,手术室常见及特殊体位的应用为10分,总分36分。问卷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手术室体位安置知识的掌握越好;正确率是每个条目的正确答案总数除以调查者总数,正确率越高,护士对手术室体位安置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正确率90%~100%为掌握程度高,60%~89%为掌握程度中等,59%及以下为掌握程度低。

学习情况调查包括“了解和学习《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1版)》中手术体位内容的来源”“指南对工作是否有指导作用”“指南是否可以促进各地区手术室护理的同质化和标准化”和“更多相关培训的学习形式”4个条目。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介绍和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将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并要求其独立填写。所有问卷均当场填写并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录入及分析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体位安置知识现状调查

109名手术室护士的手术室体位安置知识问卷总得分范围为23~32分,平均得分(29.23±1.74)分,各维度知识掌握水平不等。其中手术体位概述得分范围8~14分,平均得分(11.71±1.01)分;手术室体位安置原则为8~12分,平均得分(11.84±0.61)分;手术室常见及特殊体位的应用为2~8分,平均得分(5.68±1.27)分。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体位安置知识掌握情况详见表1。

表1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体位安置知识掌握情况

2.2 不同特征护士与手术体位安置知识各维度得分比较

手术体位安置知识各维度得分属于计量资料,通过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分析得出,手术体位概述得分的正态性检验统计量W=0.875,P=0.000;体位安置原则得分的W=0.276,P=0.000;常见及特殊体位应用得分的W=0.924,P=0.000;P值均<0.05,数据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护士的手术体位概述得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护士的手术体位概述得分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1)年龄≤29岁组与40~49岁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64,P=0.025),≤29岁组得分高于40~49岁组;其余各组之间[≤29岁组与30~39岁组(Z=2.476,P=0.080)、≤29岁组与≥50岁组(Z=1.548,P=0.730)、30~39岁组与40~49岁组(Z=0.983,P=1.000)、30~ 39岁组与≥ 50岁组(Z=0.148,P=1.000)、40~49岁组与≥50岁组(Z=-0.512,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专组与中专组、本科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602,P=0.028;Z=2.741,P=0.018),大专组得分均高于中专、本科组;其余中专组与本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5,P=0.248)。(3)工作年限10年以上组与3~5年组、5~10年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8,P=0.041;Z=2.682,P=0.044),10年以上组得分均低于3~5年组、5~10年组;其余各组之间[1~3年组与3~5年组(Z=-0.908,P=1.000)、1~3年组与 5~ 10年组(Z=-0.694,P=1.000)、1~ 3年组与10年以上组(Z=1.613,P=0.640)、3~5年组与5~10年组(Z=0.278,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护师组与主管护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9,P=0.019),护师组得分高于主管护师组;其余各组之间[护士组与护师组(Z=-0.585,P=1.000)、护士组与主管护师组(Z=1.919,P=0.550)、护士组与副主任护师组(Z=0.941,P=1.000)、护士组与主任护师组(Z=-0.179,P=1.000)、护师组与副主任护师组(Z=1.608,P=1.000)、护师组与主任护师组(Z=0.144,P=1.000)、副主任护师组与主任护师组(Z=-0.774,P=1.000)、主管护师与副主任护师组(Z=-0.687,P=1.000)、主管护师与主任护师组(Z=-1.244,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的手术室体位安置原则得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大专的护士得分率均大于中专的护士。不同特征护士与手术体位安置知识各维度得分比较详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护士与手术体位安置知识各维度得分比较[分,M(P25, P75)]

表2 (续)

2.3 学习情况调查

109名手术室护士中,有107名(98.17%)认为《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对于手术室日常工作中的体位安置有指导作用;108名(99.08%)护士赞同指南可以促进各地区手术室护理的同质化和标准化。了解和学习《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中手术体位安置知识的渠道大多来源于科室学习(49.54%)和书籍(38.53%),少部分来源于网络(8.26%)和身边人推荐(3.67%);护士们希望能拓展更多手术体位安置相关培训的学习形式,包括业务学习(87.16%)、学术讲座(79.82%)、公众号分享(76.15%)、分发书籍(74.31%)、知识竞赛(61.47%)。详见表3。

表3 手术体位安置知识的来源和相关培训的学习形式

3 讨论

3.1 手术体位的概述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体位的目的、标准手术体位、体位设备与用品得分率较高,均≥90%;而手术体位不恰当导致

的并发症得分率仅有54.13%。当手术体位不正确时会导致动脉血管受压,继而血液供给进展性地减少而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为肿胀、运动受限、严重疼痛、感觉丧失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则常出现在妊娠晚期孕妇仰卧时,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引起回心血量、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跳加快以及各种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在甲状腺手术时颈部极度后仰的状况下,椎间孔周围的韧带变形内凸从而压迫到颈神经根及椎动脉,导致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表现为手术中的不适、烦躁,甚至引起呼吸困难,手术后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病症[6-8]。以上3种为常见的手术体位导致的并发症,手术体位不恰当并不会导致低血糖。

分析手术室护士对并发症相关知识十分薄弱的原因可能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于手术护理操作,忽视了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和基础知识理论的巩固和更新。护士在摆放不同体位时应该根据不同手术实施体位安置,最大限度防止手术体位损伤[9]。建议护理管理者在关注护理操作规范的同时,也要向临床护士强调护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3.2 手术室体位安置原则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中详细指出了手术体位安置前、中、后期需遵从的原则,护士必须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5]。本研究中手术室护士能够把握手术体位安置原则,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这可能是因为管理者向手术室护士强调说明手术体位安置的重要性,管理者有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让护士在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保护的责任感,并形成信念。

3.3 手术室常见及特殊体位的应用

标准手术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其他手术特殊体位都在示准体位基础上演变而来。仰卧位包括标准仰卧位、头(颈)后仰卧位、头高脚低仰卧位、头低脚高仰卧位、人字分腿仰卧位等;侧卧位包括标准侧卧位、45°侧卧位、腰部手术侧卧位等;俯卧位包括标准俯卧位、膝胸卧位等[10-11]。调查结果显示正确率最低的4个条目均来自于此维度,分别为“侧卧位时应注意保护骨突处,肩部、患侧胸部、髋部、膝外侧、踝部等”(3.67%)、“约束带固定时以能容纳一指为松紧度适宜”(9.17%)、“人字分腿仰卧位时两腿分开不宜超过60°”(10.09%)、各种卧位的适用手术(20.18%)。原因可能是,相对于日益更新的体位设备用品和行为规范,手术室护士无法及时接受最新的相关培训和规范教育,因此间接导致护士很容易忽视一些体位安置细节[10-11]。建议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士的知识更新和设备用品的培训,规范其手术体位安置操作。

3.4 不同特征护士手术体位安置知识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护士的手术体位概述得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的手术室体位安置原则得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体位概述得分率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年龄≤29岁组与40~49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9岁组得分高于40~49岁组,可能是由于年轻护士的记忆力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充分,其余各组之间(≤29岁组与30~39岁组、≤29岁组与≥50岁组、30~39岁组与40~49岁组、30~39岁组与≥50岁组、40~49岁组与≥50岁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组与中专组、本科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18),大专组得分均高于中专、本科组,可能是由于学历越高,上学时期学习和储备的知识越多,在临床上更能充分运用,其余中专组与本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10年以上组与3~5年组、5~10年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44),10年以上组得分均低于3~5年组、5~10年组,其余各组之间(1~3年组与3~5年组、1~3年组与5~10年组、1~3年组与10年以上组、3~5年组与5~10年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师组与主管护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护师组得分高于主管护师组,可能是因为部分手术室护士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脱离手术室一线岗位,知识未及时更新,行为规范未定时加强[9],其余各组之间(护士组与护师组、护士组与主管护师组、护士组与副主任护师组、护士组与主任护师组、护师组与副主任护师组、护师组与主任护师组、副主任护师组与主任护师组、主管护师与副主任护师组、主管护师与主任护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研究显示年龄≤29岁的年轻护士占比大,占护士总人数的34.9%,作为以后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建议护理管理者应该给予合理的培训和指导[10-11]。同时,护理管理者需要关注年龄在40岁以上、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的理论和行为,适当安排这些人员参与一线工作或教学工作,让他们在获得知识更新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能量[11]。

3.5 学习情况调查

本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体位安置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来源主要是科室学习和书籍,大部分护士希望通过业务学习和学术讲座学习更多的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内容。部分培训缺乏规范、考核未落实到位,新设备用品、新知识更换频繁,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护士接受新知识滞后、记忆不深刻,建议护理管理者组织手术室体位安置业务学习和知识讲座,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鼓励护士积极参与,为其提供系统的继续教育课程[12]。这些方式可以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适合于长期在临床工作的护士,有助于其学以致用,并可在临床广泛开展,促进各地区手术室护理的同质化和标准化[13-14]。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体位安置知识掌握程度中等,规范性和一致性有待提高。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及时更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加强手术体位安置操作流程的细节培训。为了减少手术体位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满足临床与患者的根本需求,应鼓励手术室护士参加医院内外的科室业务学习和知识讲座,从而使护士有效学习,将每个实践过程和细节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

猜你喜欢

护师体位手术室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更 正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记“疫”·心灵的桥梁
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压力源相关因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