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2022-12-02罗亚中

科教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航天思政精神

张 进,郭 帅,杨 震,罗亚中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3)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思政是顺应新时代学生成长思想建设的应有之义,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更是实现“三全育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2]。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渗透、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育人先育德,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真正做到显式教育与隐式教育相统一,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3]。

数十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克服重重困难,发展迅速,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不仅仅是几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成果,更是中国航天精神的有力体现。在培育航空航天人才上,由于航空航天专业课程理论性强,且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理工科素养,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此外,航天精神本身就是极好的课程思政素材[5],国内的许多学者已围绕“航天精神思政教育”从诸多角度提出了思政教育方法路径[6-10]。然而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进行自然融合,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仍然需要教师们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为此,本课程从国家航天战略、航天精神、哲学思想等角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为航空航天领域教学提供参考。

1 课程概述及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

“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属于典型的航空航天总体类课程,从大系统工程角度出发,讲授航天任务分析和总体设计,内容涵盖航天任务的单元组成与生命周期、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过程、轨道姿态设计、航天器平台设计、有效载荷确定、通信系统与链路设计、发射系统分析、地面系统与飞行任务运营、可靠性分析、成本估计、卫星应用等[11,12]。该课程不局限于具体分系统或某一具体技术分支,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相对较全面地理解、分析、设计航天任务,建立局部技术分支与任务整体的有机联系,提升视野,作用不可或缺。该课程与航天概论类课程类似之处在于内容覆盖面广,但较概论类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深度方面更进一步,对如何将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思考来深刻理解航天精神内涵,以达到“善教者无徒,善学者无师”的教育目的,“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上,设计了“大国战略―家国情怀―哲学思考”的多层面思政建设体系,从国家航天战略、航天精神到哲学思想与方法论等不同层面结合授课内容,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

2 基于国家航天战略的思政要素融入

航天在国家战略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开始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阐述我国近五年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及未来五年在空间技术与系统、空间应用产业、空间科学探索与研究、航天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发展战略。

在课程第一章“航天任务的单元组成与生命周期”的讲授中,直接与航天白皮书总领相契合,通过向学生阐明我国航天的整体战略、重大航天任务以及事业布局,培养学生从大系统、高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养成从系统工程角度分析问题的系统性思维。而后通过阐述我国航天的主要成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职业荣誉感与使命感,激发爱国热情与学习兴趣,以此实现国家航天战略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入。

3 基于航天精神的思政要素融入

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有力基石。我国航天事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仅仅取得了一个个非凡成绩,更铸炼出了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为代表的航天精神(如表1所示),这些精神蕴含着爱国奉献、自立自强等核心特质,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表1 航天精神及其主要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以这些航天精神为切入点,由大国战略层面过渡到中国航天人的家国情怀,选取典型的中国航天人先进事迹与授课内容相结合,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各章节思政元素与典型事迹设计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并融入典型事迹,课后学生通过自主调研和资料学习,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如在讲授航天器轨道设计时,教师会推荐学生去查阅杨嘉墀院士主编的《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和刘林教授的相关专著,以获取更加贴近工程实际的知识内容,而后在课堂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剖析航天典型事迹思政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激励新时代青年投身我国航天事业。

4 基于哲学思想与方法论的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的落脚点为“育人”,一位好的老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引领学生思想,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从课堂走出去,运用辩证思想和科学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反馈自身,获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前两个层次的思政教育已在学生心中培育出一方沃土,而为了使得思想教育成果在学生心中真正地生根发芽,还需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多方位看待问题。为此,“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教师团队将唯物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融入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强调主导因素、主导要求等措施,引导学员梳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讲授航天任务轨道设计时,通过从二体轨道逐步增加非球形引力摄动、大气阻力摄动等到高精度轨道的过程,引导学员建立从易到难逐步解决矛盾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轨道设计优化实践中,引导学员采用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与思考。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教师根据选课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时事热点设计了兼具开放性与竞赛性的分组大作业,如针对美国“星链”的“大型低轨卫星星座任务方案分析与设计”,围绕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站在轨运营任务方案分析与设计”等。以“空间站在轨运营任务方案分析与设计”为例,作业内容被拆解为6个小专题,其中有检验学生理论基础的“飞船发射系统分析与设计”和“在轨运营任务方案设计”专题,也有学生可自由发挥的“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设计”和“空间站平台与有效载荷设计”专题等。学生通过分组汇报设计成果、互相提问等方式形成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星座轨道设计体会到了数学对称之美、简洁之美;通过分析航天器总体与分系统、有效载荷的关系,思考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通过对空间站运营任务的分层规划,培养了面对复杂问题时宏观到微观、逐步迭代分析的思维。以这种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后作业设计的形式,不仅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运用科学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5 结论

针对“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涉及内容广但较概论类课程内容更深入、航天领域课程思政元素丰富的特点,从国家航天战略、航天精神、哲学思想与方法论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在心中种植航天精神的萌芽,激发其刻苦学习的动力,锻炼辩证思维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研究探索形成的课程思政方法,可为航空航天总体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航天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的航天梦
虎虎生威见精神
航天梦,我的梦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逐梦航天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