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止有六安瓜片

2022-12-02字在他乡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霍山茶场

◎ 文|字在他乡 编辑|吴冠宇

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属于大别山区,辖区内的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都是北纬30 度左右的亚热带地区。霍山县群山环绕,淮河一级支流淠河途经县城而过;金寨县依山傍水,淮河的另一支流史河发源于此;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杭埠河孕育了舒城县,秀丽的山川让舒城县有着“皖中花园”的美誉。

群山之间有深涧,深涧之畔有好茶。地处江淮之间的皖西大别山区,茶文化传承千年。团坐山水间,品味一杯六安茶,茶香四溢,回味悠长,氤氲间古今相连,仿佛此刻是与那淮南王刘安谈笑风生,又似邀宋朝第一丹青妙手李公麟斗茶赏画。

六安茶之小史

六安茶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记载始于唐,唐代《茶经》中有“庐州六安(茶)”之称。隋唐之际,佛教在中国传播,为茶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僧人禅坐时煮茶而饮,便于修行。《旧唐书·李珏传》记载“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李珏在唐代末年历任江州刺史、淮南节度使,熟于茶务。可见在唐末江淮一带茶产业已经非常发达。同是《旧唐书》,其中《陆贽传》记载陆贽回江南探母,路过寿春,便去拜访寿州刺史张镒,临别时,张镒赠钱百万给他,“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唐代寿州辖地包括今寿县、安丰、霍邱、六安、霍山、金寨等,而霍山与金寨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茶产区。《国史补》记载“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江淮名茶首推霍山黄芽,寿州、舒州有茶远销吐蕃”。由此可见早在唐代,大别山区的霍山、金寨一带不仅产茶丰富,而且声名远播。

北宋时期,国家盐、酒、茶、香药等产业施行禁榷制。禁榷简而言之,是为国家便于掌握其中的税收利润,对茶采取国家官买、官卖制。北宋在淮南六州设立山场13 处,分别分布在蕲、黄、卢、舒、光州等地,概而言之,就是大别山区。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二中记载了寿州麻步茶场卖茶331833 斤,霍山茶场卖茶5320309 斤,还提到了开顺茶场和庐州王同茶场。这其中,寿州麻步茶场即位于今金寨县麻埠镇,现是六安瓜片茶的主产区;霍山茶场即今霍山县黄芽、黄大茶的主产地;开顺茶场在金寨梅山一带;庐州王同茶场在舒城县境内。

两宋时期,上至朝廷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一种斗茶的习俗。斗茶所使用的茶具以福建建安烧制的建盏为佳品。无独有偶,在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下符桥镇发现了北宋瓷窑,并出土有茶碗与茶盏,品相与建盏颇为相似。此外,在金寨梅山镇北也发现了回水窑,出土有黑釉茶碗、茶盏、执壶等,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大别山区茶叶的一世繁荣。

然而这一世繁荣,在不断遭遇宋元之际的南北政权争夺、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以及随后元、明时期严苛的茶法后,变得黯淡无光。

到明清之际,大别山区茶场逐渐开始恢复。清顺治《霍山县志》记载,霍山、六安有产茶地65 处,其中州境28 处、霍山县37 处。皖西地区的茶叶以华北、山东、湖北武汉及江苏扬州、苏州、南京为主要市场。皖西茶叶销售多为外商,本地人多设茶行、茶栈,为外商代购、代办,从中收取佣金。沿着淠河这条水道,专业性的茶业市场、商埠开始形成、兴旺,比较集中的区域有麻埠镇、流波镇、独山、苏家埠、霍山县、大化坪、诸佛庵,舒城的晓天、山七里河,霍邱的开顺街、叶家集等。

可以说,在历史长河中,茶一直伴随着六安沉浮起落。而现在六安茶中,声名最盛的六安瓜片,其发源历史一直众说纷纭,有两个说法坊间流传较多:一说在1905 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二说在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为了孝敬袁世凯而精心研制的。据记载,六安瓜片的前身是仅产于金寨县麻埠镇的一种片茶,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在其著作《农政全书》卷之三十九记载:“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由此可知霍山、六安一带都产名茶,但作者并没有明示瓜片、片茶、梅片这些名词。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记载贾母不吃六安茶的故事,但也没有指明是片茶。结合前文的叙述,推测六安瓜片茶应产于晚清与民国之际。

六安茶的工艺

六安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自然也属上乘。明代茶学名家许次纾在《茶疏》中对六安茶推崇备至,“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清同治《六安州志·食货志》则载“茶,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属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

茶好,品种也多。民国二十三年(1934)版的《皖西各县之茶业》中记载了皖西所产之茶叶品种:本县所产之茶均系绿茶,就当地习惯,按照形状、色泽、品质、采期及产地常有区别,如谷雨前采制若毛峰、雀舌、银针、霜针统称小茶,立夏前后所采制的统称大茶。

书中还特别记载了梅片茶:原为六安特产,仅麻埠一带制造,现霍山第二区亦渐次仿制,采下抢其鲜叶,除去茎梗,只取叶片。茎叶嫩者制为攀针,形虽可观,味则平常。叶片制者,名曰梅片,原名梅花片,以叶大如梅花也,简称梅片。品质高低视叶老嫩而别。其第一叶形状最小而质最嫩者,特名瓜片。以其叶片仅如瓜子大也,品价最高。

金寨县麻埠镇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清明之前的瓜片茶称为头采,叶片刚由芽尖舒展而开,还未充分生长,这类瓜片才是史书所记载的,外形如瓜子大小,而称为瓜片的,此为瓜片之上品。谷雨以后,气温回升快,茶的叶片生长较充分,因而所采摘之叶片较大,一般有两三颗瓜子大小,谷雨后的茶片就更大些。一般,大别山中之茶比山外之茶的采摘期晚两周左右,因此,瓜片茶又有“好茶不怕晚”之说。传统手工瓜片工艺常有如下几步:首先是杀青,也叫炒青,使用两口并排安置的铁锅土灶,杀青时取100 克鲜茶,先杀生锅,锅温100 度左右,后杀熟锅,锅温90 度左右,生锅炒制动作要快否则容易糊锅,熟锅动作稍慢便于塑形。其次,是拉毛火,也就是初烘茶,茶均匀放置在筛盘中,用炭火烘烤至七八成干,烘烤的温度低而适中。再次是拣茶,拣出茶茎干、黄片、老叶等。最后是拉老火,也是影响茶色香味关键的一步,烘茶使用的竹制烘篮一般直径1.2 米左右,在烘篮上摊放约5 至10 斤茶,这时需猛烈的炭火,火苗呈现蓝焰。两个壮劳力采取抬篮走烘、一罩一拌、交替进行的形式来完成最后的制茶步骤。

六安茶不止有瓜片,还有霍山黄芽、舒城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等。大别山区最早的茶应是霍山黄茶,黄茶又分为黄芽茶与黄大茶两大类。

黄芽茶一般采摘期为一个月,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叶一尖)至二叶初展。采摘要达到三个一致,即形状、大小、色泽一致。采完鲜叶要经剔除老叶、茶梗、杂质等,再放置在团簸箕内,薄薄铺一层,雨天需阴干后才能上锅炒制。黄芽鲜叶一般上午采摘、下午炒制,不制过夜茶。霍山黄芽自明代起就被列为皇家贡茶,明太祖朱元璋专门用其祭祖敬上。

黄大茶,又称黄大叶或霍山大叶,主要产于霍山、金寨等地,尤以霍山大化坪、漫水河、金寨燕子河为佳品。黄大茶与霍山黄芽的产地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就是这两种茶所采摘的时段不同,采摘的要求不同,黄芽要求比较鲜嫩的一芽一叶,采摘期多为谷雨与清明前后的一个月,且茶在半展开期,成品多毫毛,外形小。黄大茶的采摘期多为谷雨之后的初夏至盛夏时节,鲜叶的外形比较长,一支茶一般有3至5厘米左右,且开展4 至6 叶,属于一种比较老的茶叶,它的制成品颜色发黄,汤色黄亮且口感醇厚。

舒城兰花的制作工序与霍山黄茶相比少两道摊放自然黄变、发酵的工艺。因此,舒城小兰花属于绿茶,它保留了鲜茶中叶绿素和茶多酚,汤色明净黄绿,兰花香味持久,入口浓醇回甘悠久。

六安茶之初品

在如今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六安茶迈入全盛时期。来六安,不为别的,只为那一口乡愁的味道,只为品味一杯清淡醇香的大别山茶。

在赏玩霍山云海风景之余,叩开农家小院的门廊,与主人一起品茗。热情好客的茶户会先沏上一壶热气腾腾的霍山黄芽,黄芽立于杯中外形似雀舌,芽叶多毫毛,叶色嫩黄,汤色黄绿清明,淡香扑鼻,浅尝一口,香气鲜爽,如春天般的芳香在唇齿间萦绕,一丝甘甜在舌根处慢慢消散,一下就尝到了林徽因笔下人间四月天的味道。接着,茶户会再端上一壶霍山黄大茶,品黄大茶,无须浅尝,但也不能如饥似渴,只需小抿一口,当茶与唇齿接触的那一刻,那是夏天的味道,是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的意境。这是黄大茶,它浓厚、丰韵、劲道足、香气小满而不盈。品黄大茶,似乎在品识一位中年人,历经岁月的磨练,已怀人生的智慧。

六安有品不尽的好茶,大别山东南麓金寨县麻埠镇的齐云山,就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麻埠镇有个叫蝙蝠洞的山洞,那里不仅常年有蝙蝠出没,更是六安瓜片茶的绝佳产地。蝙蝠洞四周都是几乎笔直的山坡,山坡之上乱石丛生,这就是瓜片茶树的自然生长环境。傍晚,沏一壶近乎野生的蝙蝠洞瓜片茶,静待齐云山上的夕阳渐渐西沉,一弯新月悄悄地露出了芽儿,此刻品一口瓜片茶,淡淡的青涩从舌尖滑过,股股浓郁的回甘从喉咙里涌上,顷刻间消除了满身的疲惫,那茶香如同对面山岭之间徐徐升起的炊烟,持续不断地将疲乏消散而去,向身体倾注了一股平静的力量。

除了历史上留名已久的霍山黄茶、六安瓜片,还有舒城小兰花也值得前去一品,茶如其名,刚泡开的小兰花茶,散发出一种淡淡兰花香。空谷幽兰、归大隐,这就是舒城小兰花的品质。它如同一位年长的智者,体会了人间百态,善于隐藏自己,又适时崭露锋芒。小兰花茶香得恰到好处,在开壶的一瞬间,在你与友人交谈的不经意间,香得若有若无,恰是这样,它才让每一位茶客都能嗅到不同的兰花香。

来六安旅行,美景、美茶都藏在大别山里,来一趟就拥有了整个儿春夏,又何愁秋冬不美好呢。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霍山茶场
北宋茶场探析
新伟茶场
途白
霍山石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基于微观视角下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
大别山区跨省际边界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怎样是一株好霍斛
伊马茶场
黎平家庭茶场首个“头像+姓名”商标注册成功
九仙至尊,霍山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