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2022-12-02于洪深任碧荣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应用型课程体系

□于洪深 任碧荣

现阶段,国内高等院校面临全新的教育形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自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及优化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应用型本科学校应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竞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创新融合国际认证的相关规定,应用型本科学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及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内涵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国际高教界意识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应用型高等教育质量改进建设受到普遍关注。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学生就业“两难”的现实问题,以及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政策引导,促使高校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方向。

应用型本科学校与其他类别高校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与科研型院校相比,其更侧重“应用”;与职业类院校相比,其更强调较宽厚的“理论基础”。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应坚持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创建满足新形势下融合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及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将高阶思维的形成及较强适应竞争能力的培塑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高校依据国家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自身属性及教育使命,明确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水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需体现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学者们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文献集中在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探讨。知识构成方面强调OBE 导向,对标行业标准及岗位需求;能力方面关注高阶能力培养,营造现实情境和模拟竞争;素质方面注重综合素养训练,参考职业行为规范和技能要求。

(二)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高校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自身办学条件,为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进行设计而形成的标准样式。学者们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观点集中呈现在课程体系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分配、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方式等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行业认可”,需对标行业标准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注重产教融合,挖掘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途径,强化实践训练;关注学生学习参与程度及知识转化效果,培育学生高阶能力。

(三)培养资源

培养资源指的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够自由支配的人、财、物等要素的总和。每个学校不同,其资源组合也不同。资源组合与培养模式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学者们认为人才培养资源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育资金、教育教学场所及设施、制度四大方面。应用型高等教育要求高校建立一支“复合型”教师队伍,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经费,需要提供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实践基地等场所,需要制定严密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培养内容

培养内容是指高校为实现既定的知识、素质及能力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按照设计的标准运行方式,依托自身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载体。学者们认为培养内容主要涵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设计等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注重“实践”,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融入;在教学方式方面强调促进学生实操经验转化的手段应用;在“教”“学”关系方面关注学生自主参与程度的提高。

(五)培养质量

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水平的一个量度,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高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执行情况进行衡量的过程。学者们认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尺度应兼顾高校自身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需要,即校内尺度与校外尺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一方面要衡量毕业生的知识、素质及能力是否达到了相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衡量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是否能够很好适应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综上可知,培养目标是规格说明,体现人才培养的使命要求;培养模式是标准样式,指明人才培养的运行路径;培养资源是教育投入,提供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培养内容是实施载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手段;培养质量是教育产出,表明人才培养的产出水平。五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应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转变,又要回应国际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新问题;既要完成专业知识传递,又要实现价值观引领、学科特色以及服务地方的功能优势。应用型本科学校应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制定特色发展战略。秉承“亲产业、进行业、融地方、求合作、共发展”的原则,“根植地方、面向全国”,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校企合作不流于形式,培育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优良职业素养、充分适应社会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二)力推“SPI”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及持续改进”评估原则,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培育经验,应用型本科学校应以“育人育才”为主旨,构建基于OBE 理念的SPI“专业(Specialty)-职业(Profession)-产业(Industry)”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逻辑路径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打造融合型师资,实施混合式教学,有效衔接人才供给链与需求链,为应用型本科生提供科学、系统的教育,并通过评估改进机制,在培养过程中及课程结束后持续改进,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

(三)建设“理实结合”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学校应结合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逻辑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和国际相应标准衔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跨学科基础模块、跨专业的专业基础模块、“岗位职能+综合管理+应用创新”的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及开放性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以产业学院建设为依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引领,将产业部门与学校教育融合,将工作体系与学术体系融合,将理论知识与能力训练融合,构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辐射第三四课堂的兼顾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的“理实结合”课程体系。

(四)创新多元教学方式

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教”“学”关系。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确认与学生的有效接触点,进行双边交互。教师需要精准把脉学生兴趣点,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和探究潜能,协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教师授课结束后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上一轮教学中不理想的环节,为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形成教学闭环。

(五)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学校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协会及骨干企业实施“双师”培养工程,将骨干教师打造成教学名师,实现教学队伍精英化;将青年教师塑造成风格独特的特色教师,实现教学队伍梯队化;大力引进海外教育背景教师,选派教师出国访学,实现教学队伍国际化;构建师德高尚、师风严谨、课程一流的教学团队,为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应用型课程体系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