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义

2022-11-30

关键词:立场时代发展

李 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国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问题,针对这一群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和信件,形成了与时俱进且特色鲜明的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是在深刻揭示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作为逻辑起点,从青年地位、青年工作、青年成才与青年教育等层面,全面系统阐明了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形成了科学完整的重要论述体系。

立场问题在根本上解答的是“为了谁”的问题。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指出,“所以这些哲人与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的塑像一样极少人民性;他们的运动就是自我满足的平静,他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同他们对待实体一样地客观。”[1]从此,人民性这一根本价值成为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的重要根基。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立场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学习与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2]因此,坚守人民立场,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存之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之本。习近平青年观始终贯穿着人民立场。2020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寄语新时代青年要“站稳人民立场”,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党为了谁培养青年”这一关键性问题,从根本上指明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航向。学习贯彻习近平青年观的一个核心切入点,就是要学深悟透人民立场。坚持和践行这一立场,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的关键。

一、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青年观始终蕴含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等基本内涵,体现了习近平青年观鲜明的人民性理论品格。

(一)明晰青年成长的立足点:为了人民

人民立场,既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3]习近平明确指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4]295青年来自于人民,“为了人民”是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立足点。第一,坚持为了全体人民。青年群体是人民群众中最热忱、最活跃、最能冲锋陷阵的一股力量,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力量。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5]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希望始终落在年轻一代肩上。在青年工作中,习近平总是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置顶的价值加以重视和强调,不断教育引导青年人坚守“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第二,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指出,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6]青年的使命观始于发展为了人民的立场,中国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成为了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6]青年的成才观基于发展为了人民的立场,习近平将深厚的人民情怀深深融汇于对青年成才的期望中,“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6]青年的教育观忠于发展为了人民的立场,青年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习近平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向年轻一代提出的首要希望就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通过各类教育有效引导青年悉心守护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初心,不断绘好为了人民的发展蓝图。第三,坚持胸怀世界人民。习近平提到,“青年是人民友谊的生力军。”[7]青年在促进中外友好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习近平认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青年人情趣相近、意气相投,最谈得来,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7]“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其中“民相亲”要从年青人开始做起。2012年至今,习近平在涉及中国与非洲、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越南、老挝、尼泊尔等关系的讲话或信件中,均不同程度地强调了以青年交流促民心相通的重要意义,以确保中外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根深叶茂。

(二)把握青年成长的支撑点:依靠人民

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青年根植于人民,“依靠人民”是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支撑点。一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和汇聚青年群体的无穷力量。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指出,“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8]青年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辩证处理好青年群体“小我”主体与人民“大我”主体的关系。“大我”为“小我”的发展提供条件与选择。全社会都要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投入到青年工作中。“大我”的发展以“小我”的发展为前提。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至今,离不开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小我”与“大我”的深度融合才能汇聚圆梦的巨大力量,青年要“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 “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9]二是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中汲取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与力量。习近平提到,“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10年青人要饮水思源,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依赖于老百姓创造的衣、食、住、行、用等生产生活资料,他们的受教育内容源自于老百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总结与积累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要眼睛向下、脚踩大地,虚心向群众学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6]要与长辈相互学习,青年要多向长辈学习请教,长辈也要向青年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信任帮助”;[8]三是永远保持与人民风雨同舟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心同行。青年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与其他年龄层的人有着普遍的联系。习近平指出,当代很多年青人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区里,里面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应。如果工作做好了,他们就可以成为正能量;如果工作做不好,他们也可能成为负能量。[11]67-68要以史为鉴,注重在密切联系中培养群众感情。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每当青年运动注重与广大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它就越容易得到广泛拥护与支持;而当青年运动方向不清,没有很好地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时,它就容易让青年在人生路上误入歧途,甚至成为被利用的“牺牲品”。

(三)抓好青年成长的落脚点:服务人民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青年服务于人民,“服务人民”是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落脚点。一要立德成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要立大志,明大德,突破“小我”蕃篱,明确“大我”定位,把坚定信念、奉献精神转化为勇创佳绩、拼搏进取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指出,青年“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12]二要立业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提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3]39-46青年的人生目标各有差异,职业选择也多种多样,但是只有把自己的成长融入新时代发展的洪流,将自己的奋斗融入到人民的事业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要鼓励引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聪明才智、书写青春篇章”。[11]64三要立志成才,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习近平明确指出,青年一代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目光聚焦在国家发展的航程上来,在感悟新时代、紧跟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新际遇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8]

二、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理论特征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逻辑延伸,其中贯彻始终的人民立场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等特征,凸显了辩证思考的智慧。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中国青年发展事业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鲜明特质。

青年工作的人民性是党性的前提与基础。针对人民期盼青年一代有出息、有担当、过得更幸福的呼声,习近平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强调,党和人民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就是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光荣传统,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广大青年人要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在自觉学习、深入学习上下功夫,积累经验,丰富阅历,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习近平在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论述中,始终表达和努力实现人民的意志,这是坚持青年工作为党和人民服务的重要前提。

青年工作的党性是人民性最集中的体现。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中国青年人才,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把青年发展事业置于国家发展大局谋划推进,是党从国家和人民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进行的总体布局。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从理论与实践上均明确了“党管青年”原则。凝聚年青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好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性工程。

在人民立场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时刻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立志成为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站稳人民立场是中国近现代青年运动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人民立场随时代发展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是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生成逻辑。

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忠实于历史,其形成是基于对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以及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深刻认知和把握。马克思认为,周围的感性世界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均立足于上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上一代的工业与交往,并随着需要的变化而改变他们的制度机制。[14]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均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着最美好的青春。他们从革命战争时期,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而浴血奋战。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满怀豪情地参与生产建设,投身建设祖国的火热实践,再到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6]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进一步强化对青年一代的政治引领,要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运动的深层次联系,回答好“为什么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5]

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形成还立足于现实,其形成也基于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认识、对青年现实问题的分析。一直以来,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发动“颜色革命”的企图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他们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争夺我们的青少年,“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16]习近平从党和人民对青年发展的期望出发,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一代,尤其关注弱势青年、新兴青年等群体,充分认识和理解青年在思想引导、身心健康、社会融入、就业创业和权益维护等领域的现实困难与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主张或观点,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青年利益构建起全方位的制度设计。

在人民立场中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建立在清醒把握历史规律和科学分析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紧紧依靠人民,胸怀“国之大者”,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

青年发展事业是一项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事业。做好青年工作,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建设性和批判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由意识形态内在的性质与功能所决定的。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是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现实指向。

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建设性,体现在注重人民立场的“立”,重在肯定当代年青人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群体,引导他们明晰践行人民立场的方法论。习近平总是点赞当代青年,认为他们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他一直在与时俱进,思考青年应如何成长为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生力军。从2013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到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的“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四点要求,再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4点希望,最后到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明确阐明的“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批判性,则体现在关注对影响人民立场负能量的“破”,重在直面当代青年的问题与压力,引导青年明辨是非,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均语重心长地指出了青年自身的弱点或问题,勉励他们迎难而上。例如青年要站稳立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要“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11]29面对青年成长之路遇到的陡坡、险滩和弯路,指出青年人有时会处于彷徨、疑惑等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6]要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8]等等。

在人民立场中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武装自己,自觉克服自身的弱点并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侵蚀,在“破”中不断坚定“立”,更好地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三、践行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的实践要求

人民立场贯穿于习近平青年观的发端、发展的全过程。践行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必须着力强化“为了人民”的使命担当,凝聚“依靠人民”的价值共识,推进“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

(一)加强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强化“为了人民”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同共产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将青年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建设共青团作为重要助手与后备力量。[17]践行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首先要持续加强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进一步坚守“为了人民”的使命担当。

加强青年理论武装,树牢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要以引领青年思想为核心,坚持不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扎实开展“四史”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青年一代衷心拥护、共同奋斗的发展道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4]378让新时代中国青年虽没有经历战与火的洗礼,却能深知民族饱经的沧桑、历经的磨难,进一步明晰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开展为民族解放和复兴不懈斗争的奋斗历程,进而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提升团组织凝聚青年的能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青年具体利益。共青团是开展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团的价值引领作用,进一步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既要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又要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18]把站稳人民立场贯穿引领青年、团结青年与服务青年的整个过程,让广大年青人有机会、有能力、有方法、有保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要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强基础、建渠道、搭平台,不断拉近青年干部与青年、青年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努力做到同群众在感情上有共鸣、工作上能合拍。团干部是同青年人打交道的,重点要提高做青年工作能力,以青年为本,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11]82

充分发挥青年英雄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富含“人民情怀”的榜样故事激励青年。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习近平指出,要“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8]在新时代中国青年中,涌现出一大批担当有为的青年英雄,有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青年医护群体,“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19]有脱贫攻坚战中经受考验的青年干部群体,因公牺牲的黄文秀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时要求全国党员干部、青年群体要向她学习,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等等。他们直观展示了当代年轻人的人民情怀,要全方位宣传他们的事迹,以共鸣感影响青年、以贴近性感染青年,引导广大青年站稳人民立场。

(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依靠人民”的价值共识

一切为了人民,是青年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基本遵循;紧紧依靠人民,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践行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汇聚“依靠人民”的价值共识。

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发挥青年主体性相结合,引导青年树牢一切由人民来评判的理念。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国青年发展事业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者。新时代,青年一方面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我是人民的一员”的心态,把人民冷暖放在心间,“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20]切实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中,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与现实矛盾,基于人民立场去理性处置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基于人民利益去谋划成长的方向与路径;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青年的主体性,就是要进一步凸显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主体性地位,让青年将干好“自己的事”与干好“人民的事”统筹结合起来,积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和惠民生的各类实事。

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坚持青年首先发展相结合,引导青年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和平发展的时代,青年的成长越来越依赖于国家制度机制的完善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国青年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均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发掘、归纳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同人民一道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坚持青年首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赋予青年的新时代定位坐标,体现着青年在发展中的分量。《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了“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进入到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需要源源不断的优质青年人才资源支撑,因此,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前提下,要坚持青年首先发展,全面释放青年在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创造活力。可通过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文明号等载体,引导与激励年轻一代学习运用人民的首创精神,立足岗位、学技练艺、成长成才,为改革发展作贡献。

把向人民学习与向实践学习相结合,引导青年求真力行。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均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渠道。“拜人民为师”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广大群众是最了解实践、最能推动实践的历史主体,为了获得真知、发现新知、运用所知,新时代青年应积极通过各种平台,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与群众建立有温度的、实实在在的联系,虚心向人民求教。同时,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与发展真理,是认识的一般规律。青年无限的潜力“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20]在青年的学习与实践中,习近平指出要“求真”和“力行”,引导青年求真学问,知行合一,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和创造性工作中汲取营养,学习他们的勤勉淳朴、务实作风与奋斗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20]

(三)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推进“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

人民立场不会自然形成,它还需要青年在与人民的共同奋斗实践中不断体悟而成。践行习近平青年观人民立场,要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鼓舞他们将有限的生命与工作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坚持创新为民,勇于创新创造。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家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不断考验人才对知识的敏感度。年轻人求知欲饱满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与新知识,往往成为创新创造的开路先锋。习近平认为,“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20]要引导青年坚持创新创造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创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要营造有利于青年人充分释放创新能量的环境,尤其是在一些成才关键关口搭把手、拉一把,鼓励他们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各行各业发挥好生力军作用。

坚持奋斗为民,矢志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责任担当。全国青年将全程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生逢其时、肩负重任,“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6]要引导年轻一代时刻做好接续奋斗的准备,把追求的目标转化为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动力。艰苦奋斗是磨练青年意志的必由之路。真正优秀的青年人才不可能在“温室”中去精心栽培,而是要在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要引导青年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始终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奋斗之路,勇于到基层一线或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品质、积累经验,在为人民服务中升华人民立场。

坚持斗争为民,捍卫人民利益。要用由“人民立场”激发出来的斗争精神引导青年。青年的斗争精神主要是为了捍卫人民利益,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主动出击的精神状态。站稳人民立场,既要求青年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更要求青年“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冲得上去”,以突击队的作用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前进。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青年医护工作者、民警、志愿者和建筑工人等,他们纷纷请战,舍生忘死冲在最前沿,成为了当代青年人为人民战斗、为国家献身、为幸福奋斗的缩影。青年一代“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21]在大是大非面前或危难险重时期,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站出来、冲上去,就是青年站稳人民立场最显著的体现。

猜你喜欢

立场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扬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