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薤白食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22-11-30李琼战宇王恩鹏黄鑫匙坤刘侗杨德辉

特产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药用价值鳞茎

李琼,战宇,王恩鹏,黄鑫,匙坤,刘侗,杨德辉※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省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13;3.延边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吉林 延吉 133000)

薤白(Allii macrostemonis Bulbus)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 Chinese G.Don)的干燥鳞茎,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等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氧化[2,3]、抗肿瘤[4]和抗菌[5,6]等作用。除药用外,薤白也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小根蒜作为薤白的来源之一,口感甘甜辛辣,不仅能提高食欲,还具有杀菌作用,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小菜之一[7]。小根蒜和薤均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年来,由于各种农药试剂的使用和人们的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虽在我国一些地区已进行人工栽培,但栽培方式较为传统。因此,探寻新的栽培方式对实现薤白全年批量生产、满足食药用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薤白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简述,从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薤白的生产、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 食用、药用价值

薤白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入药,是典型的药食同源类植物[1]。据记载,我国殷汤时就有食用小根蒜的习惯,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关于小根蒜的入药治病,在历代重要本草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8]。此外,民间流传的“小根蒜真顶用,蘸酱下饭又治病”,“小根蒜,蘸着酱,山珍海味赶不上”等顺口溜也是对薤白食药用价值的肯定。

1.1 药用价值

薤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薤,味辛温,主治金创,创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是对薤白药用价值的描述[16]。此外,在《唐本草》、《本草纲目》、《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等医书中也均有记载[17]。薤白常与桂枝、川芎、丹参、半夏、瓜蒌和当归等药物配伍,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心律失常和哮喘等疾病的良药[18]。例如,薤白与瓜蒌配伍治疗冠心病[19,20],与枳实配伍治疗泄利下重[21],与桂枝配伍治疗痰结气逆胸痹[21]。此外,薤白还含有挥发油、多糖和脂肪酸等成分[22,23],其中挥发油中主要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甾体皂苷等,以含硫化合物居多,占挥发油总量的50%以上[24,25]。含氮化合物中主要有腺苷、生物碱、核苷酸、氨基酸及酰胺等,腺苷是薤白成分中抑制血小板活性最强的化学成分[26,27]。除此之外,其鳞茎中还含有丰富的大蒜糖、-谷甾醇和蒜氨酸等。近年来,已申请薤专利2 000余项,其中1 000多项用于提取工艺的研究,10余项作为复方药物用于治疗心脏早搏、肾病、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和脂肪肝等疾病[15]。

1.2 食用价值

小根蒜和薤均全株可食,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洗净后进行腌渍做成咸菜,或晒干后搓成碎末做调料[9,10]。其干燥的鳞茎薤白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钾、钙、镁和磷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粉碎后可添加到包子、馒头及面条等食品中,一方面可以增加营养,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口味;也可将其腌制成酱菜或泡菜,我国朝鲜族人民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它[11,12]。同时,还可以将其开发成具有降血脂、抗癌和防衰老等功效的功能性食品,例如用薤白汁与红枣、山楂混合制作的保健饮料[13]。此外,还可以将其添加到食品中使其具有抗凝血、清除自由基、抑菌等功效[14]。因此,经常食用薤白,不仅可以预防贫血、促进毛发生长和防止皮肤老化,还对体弱多病、缺钙的人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利于强筋健骨[15]。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薤白食药用价值高,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丰富,市场需求量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药材,因此,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植物学特征

小根蒜与薤虽同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但在生物学特征上还存在一定差异[28]。小根蒜呈不规则卵圆形,高0.5~1.5 cm,直径0.5~1.8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半透明,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鳞茎近球形,常具小鳞茎,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叶条形,扁平,具明显中脉,近与花葶等长。花葶棱柱状,伞形花序,松散。质硬,角质样。有蒜臭,味微辣[1]。花果期8~10月。

薤呈略扁长卵形,高1~3 cm,直径0.3~1.2 cm,表面淡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浅纵皱纹。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叶具3~5棱的圆柱状,中空,近与花葶等长。花葶圆柱状,伞形花序,较松散,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果期10~11月。质较软,嚼之粘牙[1]。

因此,可从以下4点区分小根蒜与薤。鳞茎:小根蒜鳞茎近球形,薤鳞茎狭卵形;花葶:小根蒜花葶棱柱状,薤花葶圆柱状;质地:小根蒜质硬,薤质较软。

3 生物学特性

小根蒜和薤均为易种好管的粗放型经济作物,适应性极强,喜凉爽气候条件。但在土质、产地等方面却略有不同。小根蒜以地势平坦、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生长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田间、山坡、荒地、丘陵、林缘、沟谷或干草地上,近年,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云南和西藏的山坡上也有发现[29]。春秋季生长旺盛,夏季高温期休眠,冬季土壤冻结后小鳞茎在地下越冬,常成片生长,形成优势群体。多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江西、贵州、云南、甘肃和江苏等地。薤以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土壤或沙质土壤为宜,能适应弱光照,生育适温为15~21℃,鳞茎膨大适温为20℃,气温高于30℃以上时休眠[30]。原产于我国,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广泛栽培,现在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美国等地也有引种栽培,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批量生产以供应市场,必定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4 栽培技术

小根蒜和薤虽同为薤白的来源,但在栽培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两者的栽培技术分别进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4.1 选地与整地

小根蒜以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向阳、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为佳。选好地后需进行整地、施肥,一般先将土地深翻20~25 cm,在翻地时施入腐熟农家肥和尿素作为基肥,然后将地整细耙平,做成宽1.2~1.5 m的床,浇透水覆地膜待播。若土壤较干旱,可将顺序颠倒,先浇水后翻地、施肥[29]。

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但忌重茬或与葱蒜类作物连作。种植前需清除杂草杂物,每667m2撒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人畜粪与草木灰比例按2:1),翻晒1个月后整细耙平、开沟做畦,畦宽3~4 m,沟宽40 cm,深30 cm,做到排灌畅通[31,32]。

4.2 繁殖方法

小根蒜可选用种子、珠芽或鳞茎进行繁殖,播种可在春末和秋末两季进行。但薤只能以鳞茎进行繁殖,并在秋季进行播种。

4.2.1 种子繁殖小根蒜种子繁殖,一般在8月份进行育苗,且要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贮藏1年以上的种子不能进行繁殖[33]。小根蒜种子有60 d左右的休眠期,所以要在育苗前用4~5 mg/L的GA3浸种12 h或对种子低温处理5~6 d,使其解除休眠期。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0~25℃,当种子发芽率达到50%以上时,可进行播种[34]。播种方式一般为条播,即在床面上横向或顺向开5 cm深沟,然后将种子拌细沙撒于沟内,行距为10 cm 5 cm,播种量为75 kg/hm2,播种后覆土2 cm,并使温度保持在20℃(促进出苗)[34,35]。目前,由哈尔滨市龙江生态农业研究所选育的薤白品系-龙引薤白1号,经过3年的推广实验证明具有耐寒性和抗旱性,是一种很好的品种选择[36]。

4.2.2 珠芽繁殖小根蒜珠芽繁殖,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播种。春季播种,在当年的秋季就可进行采收,秋季播种可在次年的春季进行采收。珠芽繁殖一般在床面上开5 cm深沟,然后按行距8 cm、株距5 cm进行点播,播种量为35 kg/hm2[37]。

4.2.3 鳞茎繁殖小根蒜鳞茎繁殖,可在春末、夏初或秋末进行播种。播种前,需先将鳞茎按大小分级,弃掉个头小、有病斑或组织损伤的鳞茎,选择大小均匀、无病区、健康的鳞茎。在除去干叶和部分须根后,按株距5 cm、行距8 cm进行播种,播种量为600 kg/hm2(300粒/m2)[37]。

4.2.4 薤鳞茎繁殖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播种,9月上旬播完。播种过早地温高,鳞茎易腐烂;播种过晚,影响产量。播种前,需选择整齐肥大、无病无伤口的鳞茎作种。按株距10 cm、行距20 cm进行播种,播种量为3 000 kg/hm2[31]。目前多选用耐贫瘠、阴凉、寒性的薤鳞茎进行播种,因为分生能力较弱,通常2~4个鳞茎并生。

4.3 田间管理

小根蒜和薤的田间管理除适当浇水、防寒外,还体现在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和病害防治这3个方面。

4.3.1 合理施肥小根蒜和薤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在生育期还应分期追肥。张丽娜[38]进行盆栽试验时发现,N、P、K 3元素对小根蒜产量有一定影响,其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是P>N>K,N、P2O5、K2O按1:0.5:0.88比例配施时,产量达到最大值;进行微区试验时发现,微区试验产量基本都低于盆栽产量,N、P2O5、K2O按1:2.91:5.12比例配施时,产量达到最大值;小根蒜在不同阶段的养分吸收量有一定的规律,在花芽与鳞芽分化期到花茎伸长期对N、P、K的吸收最多,这表明小根蒜的最大养分效率期在花芽与鳞芽分化期到花茎伸长期阶段。因此,小根蒜在植株返青时,需施用尿素和过磷酸钙;返青30 d左右进入发叶期时,需施用尿素;当鳞茎开始膨大时,需施用尿素和硫酸钾[29]。薤苗长到5 cm时,需施用尿素、硫酸钾和腐熟农家肥[32]。

4.3.2 中耕除草小根蒜开始膨大前,需进行中耕除草2~3次,耕深3~4 cm,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发育。薤也需进行中耕除草2~3次,一般在第2年的3月进行锄草松土,第2年的5月中旬进行锄草培土,可达到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3.3 病害防治小根蒜和薤均时有病害发生,因此,从种植开始就要注意病害的发生并及时防治。小根蒜的常见病害为疫病,会导致鳞茎受害、根部腐烂,在发病初期可交替用25%甲霜灵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每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薤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紫斑病和蓟马等,霜霉病采用65%代森锌、75%百菌清或25%瑞毒霉500~600倍喷雾防治;紫斑病可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70%代森锌或64%杀毒矾500倍液防治;蓟马可用50%乐果乳剂1 000倍液防治[39,40]。

4.4 采收

小根蒜和薤的采收时间尤为关键,采收过早,会导致产量低;采收过晚会导致抽薹、质量差。小根蒜春季播种应在抽薹前采收,秋季播种应在封冻前采收。此外,种子繁殖需生长5~6个月采收,珠芽和鳞茎繁殖需生长3个月及以上采收。薤一般当地上部分开始发黄时采收为宜(6月下旬至7月中旬),此时薤鳞茎的品质最好,适宜加工食用。采收时,也可选择个头较大的整珠掘起,扎成束,挂在阴凉通风处,供加工出售。

5 结论及展望

薤白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既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可在国内外市场畅销且可获取高额利润的商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薤白有效成分和药理药性的研究已取得积极进展,其他潜在价值也被进一步挖掘。但由于薤白人工栽培规模不大,品种选育鲜见报道,薤白的栽培技术研究基本处于野生资源引种阶段。同时,薤白具有小根蒜和薤两种来源,两者在分布区域、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均有差异,研究时应将其正确进行区分。此外,由于薤白栽培技术不规范,管理较为粗放,严重妨碍了薤白产业化发展。因此,在充分探究其医疗、保健功效的同时,应加快薤白的种植开发,形成完整的繁育栽培和开发利用体系。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种质调查和良种选育上,应对各地的薤白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对其形态和产量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再结合分子手段对其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表达差异性进行研究,筛选出优良种质资源。在栽培技术和标准建立上,应用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建立区域化标准化栽培标准,为薤白的规范化种植提供支持。在食药用价值上,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各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各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在明确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薤白的营养保健作用,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营养保健食品;此外,诸多研究表明,品种、产地、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会造成薤白品质和药效的差异。因此,筛选出一种可有效补充传统栽培技术的现代栽培模式也是研究的重点。无土栽培是一种常见的栽培模式,主要包括基质培和水培两种方式,基质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代替土壤进行袋培、立体培或岩棉培,人为控制植物对营养的吸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41,42]。由此可见,无土栽培技术是通过人工对生长环境进行控制,若将无土栽培技术运用到薤白种植中,不仅能够节省水资源和肥料,还能缩短生长周期,进行全季生产、全季供应,增加种植收益。

猜你喜欢

药用价值鳞茎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低温与GA3对大蒜气生鳞茎萌发的影响
百合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蜗牛
细说荷花的药用价值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梅片树药用价值与栽培技术探析
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周年设施栽培技术
百合鳞片扦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