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2-11-30马璇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

□马璇

高校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贴合时代发展要求,随着时代开放程度加剧,高校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和新鲜职业越来越多,学生更多喜欢从事自己热爱的感兴趣的行业,追求创新创业,高校要关注到这一点,并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一、基本概念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这两个基本概念,一方面,两者在教育方向和教育层面上侧重点有很大不同。创新教育是指通过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授课、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将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业教育是在大学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生自主谋业、自主创业的本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开拓进取,成为新时代变革的参与者和开拓者,创业教育强调的是社会层面上的创造。另一方面,两者具有紧密联系,两者都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寻求自主创业的人才;两者教育内容具有重叠性,创新通过创业这个载体得以更好发挥和实现;两者的教育功能相同,都是以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传统就业观念,创造新的社会价值。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是学生开启职业生涯的起点,在高校中接受的教育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通过创新改革,不断完善专业体系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育形式,按照教学大纲和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培养,通过考核评价培养效果,并采纳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结果进行严格判定,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提出解决方案。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自上而下共同努力,国家、社会、高校、企业、家庭、学生等各层次的人员共同参与和支持,互相协调、积极配合,为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理论知识是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创业的底气。二是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可用人才的基础,高校现如今的教育不仅仅是面对学生,更是面向社会,其具有学科知识复杂、面临服务群体复杂的现状,高校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通过构建复杂多变的情景设置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培养重创新、重创业的专业人才。

二、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一)培养具有基本职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

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前提,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诉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可用之才。高校要将眼光放长远,把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将大学生的思政课与专业课结合,培养大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创业者的责任心投身到工作中,成为一名适应复杂社会、具有自身竞争力的职业人。

(二)培养自由职业者

我国正在向着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迈进,各方面都需要有新的发展和提高。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接触的新职业越来越多,可从事的职业也日益增多,要解决人民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现状,就要坚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前,各高校不断扩招,学历普遍提高,国家就业压力增大,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就业压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关系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进步。高校要发挥教育主体作用,高质量发挥出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培养学生成为自由职业者,是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解决办法,这是小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的目标,需要高校加强对该部分学生的重视和指导,有侧重地给予指导。

(三)培养企业创业者和创新技术开发者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会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的欲望,少部分学生可以从中脱颖而出,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成为企业或一些新型企业的创办者,这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和理想成就。成为创业者不仅可以自己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增加就业机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个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成为合格就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基础之上。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高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更高层次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课程,提高该部分学生的能力,并为其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帮助。还有部分学生通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企业创新技术人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企业发展赋力,为国家进步赋力,成为创新型人才,推动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三、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学校和家长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认可度低

创新创业是目前国家培养的主流方向,但是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是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足,在这样传统的教育形式下,学生较难形成创新创业意识,高校仍然停留在灌输式教学为主导上,学校和学生最关注的仍然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顺利拿到学位,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挖掘和思维模式的开发。此外,学生家长更希望孩子能够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想学生承担创新创业的风险。由此可见,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道路,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提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发挥自己的特长。认识观念的改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积极加强宣导,传递正向的能量,提高大家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积极正面客观地去评价和准确定位自己。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

高校学生一般在走进大学校园后会脱离父母的约束,释放自己的独立意识,意气风发,希望自己能够独当一面,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受到政策、资金、能力的影响,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低,自信心受挫。当前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各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此鼓励学生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可利用的资源不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与大学教育的融合,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高校的教育体系,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视,但是给学生提供的教育不够系统完善。学生通过教育后对创新创业具有很大的自信,但是在走向社会后,面临各种现状,会瞻前顾后或受现实的冲击,进而在评估不全的情况下盲目创业,导致成功率降低,受到挫折后容易放弃。这样的社会现状会反作用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中,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支持

师资力量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的关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专业化程度高的师资队伍,以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助力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的判断力,高校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配备专业的硬件设施。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客观评价自身情况,坚定走自己的道路,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投身其中。此外,教师要增强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多参观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案例,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将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所要面临的问题精细化、明确化,多思考、多摸索,尽最大可能减低学生创新创业的风险,帮助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四、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措施

(一)加强宣传,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大众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为顺应人民生活需求,出现了很多新兴职业,在这其中有很多可借鉴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学校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可以加大宣传,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案例寻找可借鉴的思路,为自己提供参考,增加自信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多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培养,按照培养需求不同,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和方案,促进教育创新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新机遇、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用科学积极正面的实例,让大众对创新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客观评价,在组织实施之前充分调研,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需要具备的条件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学校加大分析力度,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特质的教育生态环境,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分类,根据学生基础和素质进行专项引导,在培养中优化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高校的授课方式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师生之间面对面进行学习,但是,在疫情影响下,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一定冲击,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网上授课,开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丰富教学模式,逐渐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线下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有利于组织实施实践活动。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授课形式新颖,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授课内容呈现方式更精彩,符合学生对个性化的要求,与互联网新知识相结合,对学生吸引力大。将两者有效结合,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齐头并进,综合实施,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实现自身突破,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高校创业资源进行创业实践。此外,学校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可参与机会,为日后打好基础,助力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的提高。

(三)加强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保障

教师是学生职业道路和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对学生后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认识到自身师资队伍的不足之处,积极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教师队伍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跟踪了解所授课程学生的反馈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提供的反馈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更改,只有教师素质过硬才能培养具有高超技能的学生。教师队伍不仅要加强理论素养,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大投入。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其次,学校可以选聘优秀人才进行宣传讲座,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认识,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充分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创业对行业发展的必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五、结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为国家输出各行各业人才的地方,为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各高校要随时更新发展思路和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学生发展提供新可能、新思路的一个重要举措,各高校要加强重视,积极促进实施,与时俱进,为学生能力提升和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学生写话
五花八门的职业